Tag: 暨南

《赴泰國法政大學交換學生報告》:費用篇

  參加交換學生計畫會有許多花費,馬上能夠從腦海搜尋出來的就包括簽證費用、機票費用和學費。如果辦學生簽證是2200台幣,但是我在不同地方辦旅遊簽證,分別是在台北是1100台幣,在檳城是100零吉以及在仰光是40美元。而往返泰國的機票,包括去程宿霧航空7137台幣,返程馬來西亞航空181.9歐元和改機票費用10英磅。由於我不需要繳法政大學的學費,所以我需要繳交暨南大學的學費9975台幣。其餘的就是在泰國學習、生活的支出了!在曼谷租房子,相較於台北是很便宜,而且品質相對好的。一個月5000泰銖,並要求兩個月的押金,每個月的水電費另計,約莫一千元,所以五個月的交換計劃中,住宿費大約就是30000泰銖。 在泰國吃飯選擇很多,路邊有一個15泰銖的粽子,也有在超級市場一個50泰銖的粽子;有半露天的吃到飽火鍋,一個人頭150泰銖,也有日式連鎖火鍋一個人頭350泰銖。加上一些零食、飲料、水果,平均一天用在吃的花費約莫200泰銖,一個月6000泰銖,五個月也差不多30000泰銖。 交通也是另一筆開銷,搭公車有時候免費,有時候18泰銖;搭空鐵15塊泰銖起跳;搭地鐵19塊泰銖起跳。一整天的交通費約莫100元,一個月3000泰銖,五個月15000泰銖。然而,我不能總是在曼谷活動,有幾次較長途的巴士大概介於600到1000泰銖,還有一次到緬甸去迎接歐巴馬的機票是5000泰銖。五個月花在交通的費用上,差不多是25000泰銖。 其它,也有一些屬於旅遊或作善事的支出。 學海飛颺的補助是105000台幣,支付交換學生計劃開支和日常生活開支為113000泰銖,若以台幣和泰銖為一比一計算的話,除了來自學海飛颺的補助之外,支應交換學生計劃的,自己也必須準備一些些費用。當然旅遊和作善事的支出再加上去的話,肯定就不是學海飛颺補助能夠涵蓋的。

《赴泰國法政大學交換學生報告》:校園風氣篇

  法政大學鄰近大皇宮,常有國際觀光客進出,儘管面積小,但「公共空間」俱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腹地大,但不確定是民族性使然?還是本來學生人數就比較少?似乎卻少這樣的「公共空間」。「公共空間」不只是有沒有場地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人們願意駐足、停留的文化。在法政大學裡頭,文學院、商學院、管學院、法學院…等,不管哪一個學院的大樓下,都有開放式的桌椅,同時有窗口出租讓廠商進駐販賣餐點。不只是用餐時間,人來人往,即便上課時間,仍有許多同學在那邊流連。下午,四、五點,就算賣餐點的老闆收店之後,仍有許多學生逕將桌椅靠攏,馬上就有空間能夠團練,練啦啦隊、練戲劇、跳體操。好像整個學校,隨時隨地都是活力十足、熱情洋溢。 暨南國際大學在這「公共空間」的營造似乎比較欠缺。暨大的學生餐廳集中在宿舍附近,學生餐廳只有用餐時間會有比較多的人潮。而學生活動又是在另一個地方。暨大有許多活動空間,但並沒有許多學生活動。你可能會辯駁說,暨大有營火場地,暨大可以在活動中心前面辦演唱會,但這些都是偶發性並非常態性的活動。不論平日或假日,整個校園都是冷冷清清的。 法政大學和暨南大學是完全相反的。法政大學校園面積小、學生人數多;暨南大學面積大、學生人數少。但我認為更可能是缺少「公共空間」營造的概念。通常,文學院的學生不會在管學院流連,學生活動不會在學生餐廳進行。我們害怕進入某些建築物,因為認為那不屬於自己,因為那是缺乏友善的設備。我認為如果將公共空間建設地更好,除了使校內的學生更積極於學生活動外,也可以讓當地民眾,甚至吸引國際觀光客到來。

《赴泰國法政大學交換學生報告》:建議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應該是個國際交流頻繁的大學,但是或許是學生人數不多,所以對於參與交換學生的甄試的競爭也不是激烈。我相當感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給我參與交換學生計劃的機會,同時在對於國際事務處和締約學校間的計劃細節有一些認識之後,我有一些建議。校內甄試時,必須確定預計前往的對口學校;然而,預計前往的學校和最後取得入學資格的學校不見得能夠一致。國際事務處在審核學生的申請表之後,可以協助學生聯絡對口學校,如此可以早期修正並確認學校。畢竟,國際事務處比較有資格、有理由聯絡對口學校,而且可以讓對口學校知道即將有交換學生會到來。同時,國際事務處可以主動給予學生建議,例如:建議學生選擇兩校合約層級以校對校的為首選,如此可以保障學生到對口學校後,有較全面的福利。 國際事務處一直和學生,我本人,保持密切的聯繫,所以我也很順利地出發。由於國際事務處積極協助學生事務,所以出發前不至於有太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