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文茜

我讀《公民身分差序與中國「農民工問題」》

 資本主義的發展或許無法促進平等的公民身分,也就是其不一定能夠造就普同公民權。即便在歐美民主國家,公民和公民團體之間仍因為種族、族群或性別等不同因素,而有差別待遇。當然,非民主國家歧視性的差別待遇更嚴重。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邁向資本主義,但這沒有為中國大陸廣大人民帶來更平等的公民身分,反而加劇了不平等。   沿海改革較早的地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資本和內陸低度開發地區的農民工。投資者在這個地方另外較低廉的勞動力進行生產並獲利,農民工在這個地方混口飯吃。海外資本家和中國大陸本土資本家相較,中國大陸當局對外資管束較多、較嚴格,於是對於勞工福利的要求也較高,農民工在外資企業工作可以有較好的待遇。   中國大陸之大,足可分成好幾個國家了!在這樣大面積的國土上,人民的徙遷是不自由的,「鄉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兩元戶籍體制使鄉村居民就算在城鎮工作,也無法享有城鎮的福利。好像國中有國一樣,各省市政府雖有中央居中協調,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居民,所以也懶得花心思理他。而且這樣的二元戶籍制,使資本家和移居地政府不受法令限制和責任歸屬,能將勞動力再生產成本轉嫁到農民工原籍地和原生家庭。   這些農民工相當可憐,如果你看過《人在囧途》或文茜的世界週報導「春運」的情況(文茜說這是地表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遷徒活動),你就可以想像這些農民的人數之多,旅途之漫長、之危險。中華民國對大陸地區的「二元戶籍體制」鞭長莫及,不過我們可以讓台灣地區開放大陸農民工,讓大陸勞工知道祖國的用心。一來,這些大陸農民工和我們有語言和文化的親近性,降低企業成本;二來,大陸農民工可以有較好的待遇;三來,使企業在能夠不引進外勞的情況下根留台灣;四來,使大陸勞工心向中華民國祖國。然而,若中國大陸當局若不同意這些農民工輸出,正如禁止數名維權人士出境一樣,那也就只是台灣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不過若有任何國家或地方,願意接受中國大陸的農民工作為外勞引進的話,這將能促進中國大陸勞工融入世界經濟。   下面分享《人在囧途》的影片,我從杭州搭和諧號到上海的時候,隔壁有個大叔正在看這部電影,我也跟著看,滿好看的。可惜看到一半,他的筆電沒電了!嘖嘖嘖…實在掃興。  

《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之地球村

 鄧麗君在日本持印尼護照入境後,被拘留了一個星期而後被判其一年不得進入日本境內,於是鄧麗君到美國和弟弟住在一起。鄧麗君害怕回到台灣也被限制出境,於是鄧麗君也不敢回台灣。後來鄧麗君覺得風頭過了,和國民黨文宣部聯繫上,國民黨就讓鄧麗君到前線勞軍,時逢大陸風行鄧麗君歌曲,中華民國政府更借力使力,讓中共認為「靡靡之音」繼續去「腐化」大陸人對自由的憧憬。   後來,大概是也擋不住音樂的魅力,從「反對精神污染」到「讓鄧麗君開演唱會」,中共大概是作了很大的妥協,不是和中華民國妥協,是和鄧麗君妥協,音樂已經讓中共和大陸人民「腐化」了。下一步本來應該是體制的腐化,腐化為全民政治、多黨政治…等,然主力改革者趙紫陽過世了!   學生們群起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哀悼胡耀邦,擔心學生運動造成新革命,中共啟動軍隊鎮壓,六四天安門事件就因此產生了。全球各地都有發起了聲援學生的活動,當時鄧麗君就在香港,鄧麗君用歌聲來支持這些學生。鄧麗君上台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這是鄧麗君的爸爸最喜歡的一首歌。對鄧麗君的爸爸而言,這首歌有兩層含意。對日抗戰的時候,當日本人步步逼近,中國人不斷退、不斷退,這首歌是在緬懷山那一邊的家鄉;第二層含意是國共內戰時,從大陸再退到台灣的感傷,家鄉隔著台灣海峽,不只在山的那一邊,已經到海的那一邊了!對鄧麗君也是如此,鄧麗君生長在台灣,在日本的印尼護照事件,台灣媒體對鄧麗君不愛國、棄中華民國的報導,想回台灣也不敢回台灣,她的家也在山的那一邊呀!   中國人的命運總是乖舛,我昨天看《文茜世界財經週報》,中國大陸現在正進行著第三波往外移民潮,大約有4500萬華人,不在自己的家鄉,而散佈在全球各地。這些往外移民的人們想什麼?根據張欣的說法,首先他們怕讓中共清算(當然,只要你不做虧心事,例如行賄,應當是不怕鬼敲門才是。),再來是社會上仇富的心態,社會上的人們不認為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們是靠他自身的努力、智慧才獲得財富。這些原因,也使他們的家將會在山的那一邊。   法國人趨逐吉普賽人;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爭奪東耶路撒冷為領土;巴基斯坦受有記錄以來最可怕的洪水氾濫,這些都在這一個月內發生的事何嘗不是在說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解構為什麼會有「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的情形?因為我們起了分別心,分別誰是中國人、日本人,分別富人、窮人,分別這是你的地、我的地…等。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都以地球人自居,地球就是你的家,不論到哪裡都是自己的家。沒有國家的界線,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各個民族都平起平坐,戰爭不會發生,我們也能全心全意、團結全人類地對抗看似來不及挽回的極端氣候變遷。   下面是《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的歌詞: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那兒有茂密的森林, 那兒有無邊的草原, 春天播種稻麥的種子, 秋天收割等待着新年。 張大叔從不發愁, 李大嬸永遠樂觀。 自從窯洞里鑽出了狸鼠, 一切都改變了。 他嚼食了深埋的枯骨, 侵毒了人性的良善。 張大叔失去了歡樂, 李大嬸收藏了笑顏, 鳥兒飛出溫暖的窩巢, 春天變成寒冷的冬天。 親友們失去了自由, 拋棄了美麗的家園。 朋友!不要貪一時歡樂, 朋友!不要貪一時苟安。 要盡快的回去, 把民主的火把點燃, 不要忘了我們生長的地方, 是在山的那一邊,山的那一邊。

我要《搶先佈局十年後》

這兩天閱讀了Mr. 6,劉威麟這位創投作家寫的《搶先佈局十年後》,同時又看了《藍海年代》專訪大陸漢王科技(電子書的先鋒)董事長劉迎建,《文茜的世界週報》則用一連串的新聞報導由富士康員工連續意外事件,使大陸面臨調整工資的轉型陣痛。Mr.6說的是未來,劉迎建擘劃的是不久的未來,陳文茜講的則是現在,一個一個地連鎖發生,讓人對未來充滿想像與期待。 我很喜歡《搶先佈局十年後》,先不論其預測的內容是否已經落實或不切實際,我覺得這本書對「未知」的未來有很多提示。讓我用一些筆記,來提醒自己這些未來的趨勢。 一、全球化:飛機票可能像電影票那麼便宜,一年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國外。二、智慧型手機。三、美國仍是第一強國,但吹起中國風,這次到上海,我要買唐裝。四、大賣場變超級大賣場,準確掌握消費者消費行為。五、影像取代文字,人們對上電視不再覺感到新鮮,到處都是面板、充斥著廣告。六、虛擬人生,Second Life;衛星城市。七、安全:恐怖份子防堵、電腦病毒掃毒。八、人類把大自然的機率變成有或無,一翻兩瞪眼,壽命延長,想死都死不了。對環保的投資主要者變成政府。 書中描寫未來的景像,有好的部份,也有壞的部份,不過好壞也不是你我說了算,每個人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一樣的解讀。倘若,未來就如Mr.6所說一般發生,我也樂觀其成。這本書是在2006年出版的,現在不過2010年,很多預言已經落實了。 城市人口激增,各國政府開發衛星城市。其實,在網路服務發達或虛擬人生易達的時候,對於居住在城市或鄉村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你也不是需要每天到公司打卡上班的員工,住在鄉下甚至更具有吸引力。我現在就住在南投縣魚池鄉這樣的鄉下地方,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我上網可以購物,詳情見《我的宅經濟元年》。 華人電子書的先驅劉迎建則在台北電腦展提出對電子書的十大預言:1. 十年後,大部分書報刊將實現無紙化,紙本書籍價格將更貴;2. 十年後,大部分書報刊將免費化,發行機構主要靠廣告模式盈利;3. 十年後,書店將變成類圖書館式的結構,消費者在此選看紙本書籍,但實際購買則透過書店提供的介面下載電子書;4. 書報刊內容多媒體化,有更強、更豐富的表達性能,閱讀體驗大大超越紙本書籍;5. 大部分通用型電子閱讀器將免費;6. 學生用的教材和筆記本等將實現無紙化;7. 中國大陸和臺灣將在此數字化變革中處於領先;8. 出版產業格局調整,出版社、報刊社排名巨大變化;9. 部份電紙書具有手機和記事的功能,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必備工具;10. 漢王科技將憑藉此次產業變革成為世界知名企業。 在《藍海年代》中,讓我聽了最振奮的消息就是「內容是王道」。「內容是王道」其實在「教育科技傳播」的時候就聽過了,但這句話由劉迎建或電子書產業的人口中說出,就很不一樣。智慧財產權在電子書的框架下,不會有盜版泛濫複製的問題,只要從閱讀者口袋中拿一些些錢,就可以讓作者有可觀的收入。當然,這建立在以華語為母語的人口是廣大的。其它小種語言市場也值得開發,不過這需要時間研究,各個市場都可以慢慢吃。 因應富士康一連串員工意外事件,陳文茜本週報導郭台銘在台灣的「無人工廠」,相信這些自殺事件將加摙郭台銘把勞力密集產業轉型為無人工廠。然而,勞工剩餘怎麼辦?或許,知識經濟是解決之道。嘖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