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用開源軟體自己出書,就是這麼簡單!

嘿,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寫一本書?不管是小說、詩集還是學習筆記,現在自己出版一本書比你想的還要簡單!來看看傳統出版和自我出版的不同,再來介紹幾款超酷的免費軟體,讓你的出版夢想輕鬆實現! 傳統出版 VS 自我出版:一場創作的冒險 傳統出版:等待與希望 自我出版:自由與創意 三款超讚的開源軟體 LibreOffice Scribus Sigil 紙本 VS 電子:你的書,你做主 紙本出版 電子出版 結語:開啟你的創作之旅 不管你選擇哪條路,重要的是開始行動。用這些免費的開源軟體,你的出版之路會變得更加順暢。記得,每一步都是學習的機會,每一次嘗試都可能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現在就開始吧,讓世界看見你的故事!

測量二語學習者的詞語知識時,我們是想知道什麼?

測量人們的詞語知識時,我們會關心兩個事情:一、某個特定的字是否為學習者所熟悉;二、對於詞語背後系統性的規律是否有意識(Nation, 2013) 。舉例來說,要求學習者去拼出agree、balloon和practice的時候,我們可能關心學習者是否能拼出這三個詞語;但是我們也可能測試學習者swimming、occurrence或spinner,這時候可能想知道的是學習者是否知道兩個子音可以接連出現的規律。若要知道隱藏在詞語背後的規律,則必須對於材料有很好的控制。對於詞語背後的規律的測驗是非常缺乏的。 References Laufer, B. & Goldstein, Z. (2004). Test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Size, strength, and computer adaptiveness. Language learning, 54(3), 399-436. Nagy, W. E., Herman, P. A. & Anderson, R. C. (1985).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 233-253. Nation, I. (2013). Test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use. In (), Learning Vocabulary in […]

怎麼在泰國出家?

普遍泰國人和普遍台灣人(或者大多數的華人)對於「出家」的態度是有天壤之別的落差。如果你看過《出家就是要敲鑼打鼓》和《出家就是要請客吃飯》,你就會發現泰國人對於出家之隆重就和結婚一樣,是廣為宣傳的。當我和泰國人我想在泰國出家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想方設法地要讓我能夠順利出家,訂日期、找寺廟、交通接駁……等。然而,這都是「助緣」,如果沒有「非出家不可」的意念作為「因」,也不會有最後「出家」的行動作為「果」。 發心出家為因,得以出家為果,這是事實,也是真理。但這把話說得太簡單,忽略許多過程,也就是上面說的「助緣」。我想不論在什麼地方出家,背誦偈子或精典,都是不可或缺的。於此,你就可以發現我在泰國出家會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我要背誦求出家的偈子。如果從我必須背誦的偈子是用泰文字拼寫而成的巴利語。標的語是巴利語,所以語音、詞彙和語法都是巴利語;從形、音、義來看,形是泰文,音和義都是巴利語。從這裡,你大概可以知道即便對於以泰語為母語的人而言,這也不是日常生活會使用的語言,更何況是對於我這樣一個半調子的泰語學習者。 我怎麼背?學校一個教巴利語的老師先帶我唸一次。逐字逐句唸。先由老師唸一次,不致於後面造成石化的結果,因為輸入的正確的語音。不過,巴利語並不是被日常使用或教育傳播的語言,所以每個人唸起來都不太一樣。誰是最頻繁使用並研究巴利語的,那莫非就是泰國的僧侶了!所以,最後我拿來反覆是鄰居老師幫我找到的影片,由泰國僧侶錄製,上傳到youtube的視頻。 我在出家的前一天,就先到般若寺去掛單了!除了,聽youtube的視頻之外,當天的下午一個去過台灣的師父也導讀了幾次,讓我更熟悉偈子。我自己還獨自背誦了五個小時。隔天,所有要出家的人都到寺廟剃渡後,晚上也給我們時間去背誦。這大概是高中畢業、進到大學之後,少數幾次我很認真地、重覆地閱讀的內容。 到了正式出家當天,儀式莊嚴、隆重。一體兩面的另外一面就是,參與者,特別是那些主角,也就是我們這些即將出家的人,格外感到緊張。我把偈子忘得一塌糊塗。還好,在沙彌的出家儀式是全體一起背誦,和尚的出家儀式是三個人一組、三個人一組地去背誦,所以我還可以打混摸魚一下。我打混摸魚,天知、地知、我知,住持和尚也知道,但住持和尚慈悲,讓我順利出家。除了感恩住持和尚,我也感謝在和尚出家儀式裡頭,兩個和我一組的同儕:Pop和Ice。我們三個同年紀都是25歲,我想也是同一批出家的人裡頭,最有緣份的一組,我也最喜歡這兩個好朋友。 感恩住持和尚、感恩一起出家的同儕、感恩學校的校長、老師和所有好朋友。因為有這些「善緣」,「因」結「果」,我想「果」是又大又甜的。

我憑什麼到印尼亞齊教華語?

 我就讀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東南亞研究所,同時修習「國際華語學分學程」,曾經在大學時期參加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的「華語師資培訓週末基礎非學分班」並取得結業證書。有幸遇到YES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選送華語老師赴印尼亞齊大學擔任華語教師的機會,我要把握這機會,推廣台灣文化、華語教學。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和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對於「教學」和「傳播」「推廣」有多方面的學習與實踐。我深深體會,「教學」必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此學生會有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成效也就顯著;而對於「傳播」、「推廣」方面,我善於利用新興網路科技,在許多非營利組織實踐過推廣活動。我擁有許多推廣、傳播的經驗,我想有助於將台灣的華語教學到印尼。   知道亞齊是南亞大海嘯受重創的地區,讓我認為有義務前往亞齊提供所需要的服務。我來自九二一地震受災區,明白南投重建十年都不見得能夠十全十美,更何況海嘯至今只有六年重建時間。「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影響身心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特別在亞齊這個經歷過南亞大海嘯的地區。希望在擔任華語教師的同時,也能發揮「公共衛生」的社會關懷或心理支持,以作為華語教學外的邊際效益。   我有以下工作經驗:   1.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教務組/期間(94-07~98-06)/行政助理/打字、公文傳送、影印; 2.國立台灣大學微生物學王維恭老師實驗室/期間(96-12~98-06)/實驗助理/試管潔淨; 3.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王麗君老師研究室/期間(96-10~98-06)/研究助理/投影片製作、文獻檢閱; 4.中華民國陸軍五八砲指部防一營營部連/期間(98-07~99-06)/火砲光學士/光學儀器保養   還有以下志工服務經驗:   1.育仁兒童發展中心/協助老師關懷自閉兒童; 2.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社區總體營造、網站建置; 3.台灣國際醫學聯盟/青少年反菸計劃; 4.台灣大學海外服務學習團/越南海外志工服務; 5.南投縣魚池農會/農業推廣實習; 6.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崑明院區/愛滋病防治計劃; 7.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年旅遊志工 我想這都有助於我於印尼亞齊大學進行華語教學工作。 

我憑什麼到泰國教華語?

我是黃玉樹,現在就讀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國際華語學分學程」,曾經在大學時期參加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的「華語師資培訓週末基礎非學分班」並取得結業證書。有幸遇到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選送華語老師赴泰任教的機會,我要把握這機會,為推廣台灣文化盡一份心力,也為台灣華語教學在泰國紮根、深化。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前農業推廣學系),對於「教學」和「傳播」「推廣」有多方面的學習與實踐。教學方面,我修習過「教育學」、「成人教學原理與設計」、「成人教育」、「教育規劃與評估」、「人力資源發展」、「文化研究與教育」、「衛生教育」和「教育社會學」;傳播、推廣方面,包括「教育傳播與科技」、「推廣理論」、「傳播學」、「資訊傳播」、「語言學習與科技」。我深深體會,「教學」必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此學生會有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成效也就顯著;而對於「傳播」、「推廣」方面,我善於利用新興網路科技,在許多非營利組織實踐過推廣活動,包括在台灣國際醫學聯盟參與「ASAP, Anti-Smoking Activist Program」,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學習社區總體營造,魚池農會推廣實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愛滋病防治計劃、青輔會民國九十七年青年旅遊志工公民記者。擁有這些推廣、傳播的經驗,我想有助於將華語教學和台灣文化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   結合原先國際華語學分學程和華語師資培訓班以及教學、推廣、傳播的經驗,我有自信能夠作一個符合期待的華語老師。另外,我在大學期間修習一年的泰國語,至今仍繼續精進用功於泰國語。基於泰語和華語同屬漢藏語系,我認為以泰語作為學習華語的輔助語言,會比用其它外語來得更好,對學生而言更可以產生學習的正遷移。我也將以我自身學習泰語的經驗和學生分享,讓學生在老師離開泰國之後,仍能自己學習華語。由於在泰國學生無法身歷華語環繞之境,我將透過網路科技,讓學生可以有沉浸式的華語環境,就算在泰國也可以學到一口流利的華語。給學生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最後也期望學生可以自己主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素材,自我學習。   全世界都在學華語,這是一個推廣華語的好時機,我的個性開朗,善於與人交往,希望可以以此拉進與泰國學生的距離,在維持適當的教學必要之尊嚴下,和學生打成一片,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華語,同時表現台灣人的熱情,讓泰國學生在學習過華語之後,對台灣心嚮往之,而可以把學習到的華語在台灣使用。

我在上海世博看到什麼?

世界博覽會是個大舞台,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團體,在此展現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紀錄和展望。恭逢其盛,趁上海世博尚未落幕前,談談我在上海世博看了什麼?學了什麼?有什麼值得向大家推薦的。倘若有機會,真當一睹其盛況。上海世博首開在網上觀博先例,也為無法新身泣臨的民眾提供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各場館都在網上世博看得到,我想談談在世博的表演。 上海世博單日優惠券是100塊人民幣,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人山人海的目標都在各個場館,所以人山人海花100塊人民幣也大多是為了各個場館去的。除了各場館外,每天也有無數場大、小型表演於各個展演廳展開,根據我實際參與的情況來看,看這些表演可以遠離人群,而且許多大型演出相當難得,一天看一場表演,也差不多值回票價了! 觀博三天,我看了下面表演:《少林寺武僧傳奇》、《城市之窗》、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駐場演出、山東《齊風魯韻》大型綜合表演還有在非洲聯合館看到短暫的表演。看表演除了人文含量很高之外,《少林寺武僧傳奇》和《城市之窗》更有高程度的科技含量,讓人嘆為觀止。《少林寺武僧傳奇》除了本來大家就熟悉的少林功夫外,透過多媒體,搭配達摩祖師的故事,讓整個表演充滿驚奇。看起來不像功夫,已經像舞蹈了(不知道這樣是稱讚還貶抑?),動作整齊劃一,氣勢滂渤,連小小沙彌一樣功夫了得。看這表演前,我就在綜藝大廳外看了武當派的功夫,那時已經想在回台灣後,好好練練功夫(我想練得只是花拳繡腿,以後騙騙洋人而已,我相信這些表演者都是真功夫)。看了《少林寺武僧傳奇》後,我下定決心,如果學校有這樣的社團,我一定要去參加。 《城市之窗》是另一個我認為不能錯過的好表演,它或許比不上《少林寺武僧傳奇》那樣的大製作、大成本,不過它的音樂絕對是一時之選,舞台、燈光也一定花得大的心思準備,先那屏幕我想就富含很多創意了。進不去《台灣館》的民眾不妨去看看這個由台北藝術推廣協會總監的《城市之窗》,體驗台灣人的文化創意。 《城市之窗》從一個小天使的眼睛去看人類,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表現著不同時間、空間,人們對城市的想像。與該表演同名的主題曲《城市之窗》由張韶涵演唱,非常好聽動人,夾附於後。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駐場演出和山東《齊風魯韻》大型綜合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這是屬於大陸人對大型表演的想像,絕對不是台灣人或其它世界各地的人曾經經歷過的。我不曾從頭到尾看過大陸春晚的表演,不過我想大概就是這種感覺,歌舞穿插於整個表演。那場面、那人海、那音樂,當然少不了得歌頌鄉土、歌頌祖國。我們不必要刻意排斥,山東歌頌鄉土的《濟寧之歌》,南投又何嘗不是有《南投調》,大陸有《紅旗飄飄》,台灣又何嘗不是有《梅花》,音樂或藝術依附政治立場或推展旅遊而創作,仍不減藝術價值和光芒。 我把相關歌曲收錄在這一篇《《濟寧之歌》、《南投調》、《紅旗飄飄》和《梅花》》,上海世博尚未落幕。包括以後在世界各地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大概都不會有這麼一次離台灣這麼近了!有機會親覽世博,一定要把握機會,多看幾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