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外語學習

語言學與語言教學的關鍵連結:衍生語言學如何影響外語學習?

在語言學的研究中,不同學派對語言的來源與運作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衍生學派」與「結構學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結構學派關注語言的語音、詞組、句構等具體結構,而衍生學派則試圖探討語法的來源與內在運作機制,認為語法本身是一種天賦能力,即使沒有正式學習,人類也能自然地掌握母語。 這樣的理論對語言教學有何影響?語言教師如何從中獲得啟示,以優化教學方法?本文將深入探討衍生語言學的核心概念,以及它對語言學習的實際影響。 衍生語言學的核心概念 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 是衍生語言學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詞序結構規律 (Phrase Structure Rules, PSR)」,強調人類天生具有識別母語句法結構的能力。也就是說,當我們說話時,並非依靠背誦大量句子,而是利用內在的語言能力,自然地組合詞彙與句法結構,形成語意清晰的語句。 然而,語言並不只是語法正確就足夠,還需要符合語境與邏輯,才能真正達到溝通目的。因此,喬姆斯基進一步提出: 這些規律共同組成語言的生產過程,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為: 1️⃣ 說話的意念 (概念形成)2️⃣ 詞構律 (Phrase Structure Rules, PSR) – 建構基本語法結構3️⃣ 選字律 (Word Selection Rules, WSR) – 選擇適當的詞彙4️⃣ 變換律 (Transformational Rules, TR) – 調整句法結構,如主動句與被動句互換5️⃣ 音韻整合 – 確保語音表達符合語言規則6️⃣ 真句 (表面結構) – 形成可供交流的語言表達 舉例來說,在英語中,「The cat chased the mouse.」(貓追老鼠) 與「The mouse was chased by the cat.」(老鼠被貓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