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培養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真的比單語者更好嗎?雙語優勢解析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比單語者更好嗎?科學研究怎麼說? 能夠流利使用兩種語言的人,我們稱為「雙語者」(bilingual)。然而,「流利」的定義並不明確,因此學界對「雙語者」的界定其實還可以進一步細分。例如,可以依據他們接觸雙語的年齡進行分類,也可以依照他們在語言溝通中的功能角色(如理解或表達)來做區分。 隨著全球化與移民人口的增加,雙語者的比例逐年攀升。成為雙語者的好處相當明顯,包括: 雙語者的語言現象與認知挑戰 雙語者在日常語言使用上,經常出現以下兩種現象: 單語者只需要維持一種語言能力已經不容易,而雙語者同時要管理兩種語言,詞彙、語法和發音系統難免會互相干擾。那麼,這種跨語言的「腦力負擔」,是否真的能讓雙語者培養出更強的認知能力呢?這也是語言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領域長期討論的議題。 科學證據:雙語者的認知優勢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雙語者因為經常在兩個語言系統間切換,需要不斷抑制非目標語言,因此大腦的認知控制能力和執行功能比單語者更強。著名雙語研究學者比亞利托克(Ellen Bialystok)及其團隊在2004年發表的研究《Bilingualism, Aging, and Cognitive Control: Evidence From the Simon Task》,進一步證實雙語者的認知優勢在成人期甚至老年期仍然存在。 他們透過「賽門任務(Simon Task)」,比較雙語者與單語者在認知控制上的表現,結果發現,雙語者表現顯著優於單語者。 什麼是賽門任務(Simon Task)? 賽門任務是一項經典的認知控制測驗,主要用來評估受試者在面對「空間位置干擾」時,抑制錯誤反應並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具體做法是: 賽門任務的兩種條件 條件 說明 反應難度 一致條件(Congruent) 紅色方塊出現在右側,受試者按右鍵。 容易 不一致條件(Incongruent) 紅色方塊出現在左側,受試者仍需按右鍵(與刺激位置不一致)。 較難 賽門效應(Simon Effect) 當刺激位置與正確反應位置不一致時,受試者反應速度會變慢,正確率也可能下降。這種「空間位置與反應位置不匹配」所增加的認知負擔,就稱為賽門效應。 雙語者的優勢從何而來? 研究結果顯示,雙語者無論是中年或老年階段,都只需較低的賽門效應成本即可完成任務,代表雙語者的認知控制與訊息處理能力比單語者更優秀。這與雙語者的日常語言管理經驗密切相關: 這種長期「語言體操」,無形中強化了執行功能,提升專注力、反應靈敏度,並加強認知靈活度。 雙語優勢帶來的實際好處 結論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是否真的比單語者更好?從目前科學研究來看,答案是肯定的。雙語經驗讓大腦在「語言管理」與「認知控制」上都鍛鍊得更強壯,未來我們將更加了解語言經驗如何塑造人類的認知能力與腦部發展。

教導學生思考隱藏成本:機會成本忽視的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購買決策,從選擇晚餐餐廳到考慮是否購買最新款的智能手機。然而,你是否曾經想過,每一次的購買選擇其實都有其背後的機會成本?簡單來說,機會成本就是你選擇了一項產品後,放棄了其他可能的選擇及其所帶來的利益。 在一篇刊登於《消費者研究期刊》的研究文章中,Shane Frederick、Nathan Novemsky、Jing Wang、Ravi Dhar和Stephen Nowlis 探討了「機會成本忽視」的現象。他們發現,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往往不會自動考慮那些隱含的機會成本,這對於經濟品牌和高端品牌的市場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這篇研究不僅挑戰了經濟學教科書中關於理性消費者會考慮機會成本的假設,也揭示了心理學研究所支持的觀點:消費者更傾向於只關注明示的資訊。透過多個實驗,研究團隊展示了即使在促使認知努力的情境下,考慮機會成本的提示仍然會顯著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這項研究的背景、方法及其重要發現,並探討這些結果對我們日常購物行為以及市場行銷策略的影響。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在購買決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或者你是一位希望了解消費者心理的市場行銷專業人士,那麼這篇文章將是你不容錯過的精彩內容。 隱含資訊 在購買決策中,需要自行推斷或額外考慮的隱含資訊通常包括以下幾類: 這些隱含資訊往往不會在購買當下立即顯現出來,但它們對決策的合理性和長期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做出購買決定前,仔細考慮這些隱含資訊有助於做出更全面和理智的選擇。 研究方法 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系列實驗研究,旨在探討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對機會成本的忽視。以下是研究方法的詳細描述: 這些實驗方法綜合起來,有效地展示了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對機會成本的忽視,以及外部提示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啟示 這篇文章的研究結果帶來了一些重要的啟示,特別是對於教育工作者、行銷專業人士以及消費者自身。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啟示: 總結來說,這篇研究強調了機會成本在消費者決策中的關鍵作用,並提出了如何通過教育、行銷策略和政策來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財務健康,還能促進市場的公平和透明。 Frederick, S., Novemsky, N., Wang, J., Dhar, R., & Nowlis, S. (2009). Opportunity cost negle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6(4), 553-561. https://doi.org/10.1086/599764

報紙:低成本但高效的英語學習工具

本文探討了在英語學習環境中,報紙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教學工具。作者指出,報紙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當前事件信息,還能幫助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如閱讀、寫作、詞彙和拼寫。報紙以其低成本和易於獲得的特點,在提供最新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增進了讀者的詞彙能力。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數位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所增加,但這也不幸地忽略了使用傳統的英語學習材料,如報紙。報紙的印刷版和電子版都便於獲得,且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可用,這使得它成為教室中的一個額外資源。報紙閱讀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世界和文化的了解,還幫助他們發展語言技能。 總之,報紙作為教學資源的價值在於它們提供的廣泛的語言學習元素,特別是在詞彙的學習中,它們顯得格外適用。因此,鼓勵學生利用報紙提升他們的英語技能,是對其未來在不斷變化的全球領域中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傳統vs. 數位教學材料 文章中提到,儘管數位技術在教學和學習中的使用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有所增加,但這種趨勢不幸地忽略了傳統的英語學習材料,如報紙的使用。以下是傳統學習材料和數位技術在教學應用上的一些主要差異: 儘管數位技術提供了顯著的便利和效率,文章強調使用報紙等傳統學習材料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促進閱讀和詞彙發展方面。因此,結合傳統材料和數位技術的混合教學方法可能會提供最全面的學習體驗。 報紙作為教學工具 文章中指出報紙作為教學工具的有效性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綜上所述,報紙作為一種多功能的教育工具,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使其在全球化的職業環境中具有更好的競爭力。這些特點使得報紙成為ESL/EFL課堂上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 透過報紙成就美好未來 學生通過使用報紙來提升他們的英語能力,這對於他們在未來不斷變化的全球化環境中取得成功是非常關鍵的。在這裡有幾個核心的概念: 因此,這句話強調,通過提升語言技能和文化認知,報紙幫助學生為全球職業市場的挑戰裝備自己,這是他們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這種技能的提升被視為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環境中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 Wijewardene, L. (2021). The Newspaper – An Educational Tool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Academia Letters, Article 769. https://doi.org/10.20935/AL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