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fer and Shmueli (1997)比較四種呈現詞語的方式:一、只有詞語;二、詞語加上簡短的脈絡;三、把詞語放在句子脈絡;四、把詞語放在文章裡頭。猶太語母語者學習英語為外語的學生在這四種方式下學習詞語,測驗其學習後能夠記得多少語詞,結果發現前兩種的得分高於後兩種。Prince (1996) 則比較高和低程度的學習者面對兩種呈現詞語方式(詞語對照一語的翻譯和詞語放在句子脈絡中)的學習成效,結果發現對於程度較低的學習者以有二語詞語搭配一語翻譯的詞語表學習,效果較佳。 這不是說我們應該要求學習者依詞語表去學習詞彙,我想說的是對於某些學習者而言,詞語表能夠提供的幫助可能大於其它方式。 References Folse, K. S. (2004). Myth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What recent research says. TESL reporter, 37(2), 1-13. Laufer, B. & Shmueli, K. (1997). Memorizing new words: Does teaching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it?. RELC journal, 28(1), 89-108. Prince, P. (1996).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
Tag: 句子
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詞彙是不是沒有語法或其它領域那麼重要?(Folse, 2004)
第二語言學習者需要詞彙,而且都將詞彙的習得視為是絕大的挑戰(Meara, 1980)。第二語言詞彙的知識和第二語言閱讀能力(Haynes, 1993; James, 1996)與寫作能力(Laufer, 1998) 有很顯而易見的關係,聽力和口語任務也是如此(Newton, 1995) 。要求學習者進行表達的時候,常常可以聽到學習者用不完美語法說出句子,語法是老師在課堂上會強調的部分。然而,學習者在沒有足夠的詞彙時,表達也就同時受到限制。完全沒有語法仍可以進行溝通,但是缺少詞彙就是會卡住。 我曾經作為交換學生在泰國的法政大學讀書5個月,儘管泰語作為第二語言,對於學術使用的語言肯定比不上華語和英語,但是買東西、日常生活的溝通肯定是沒有問題。一天,腳踏車的鎖頭因為下雨淋溼而生鏽,我得去買一個新的鎖頭。我要的是鎖腳踏車的鎖,我到五金行去,我先向老闆要โซ่(鎖鍊),我必須把老闆帶到我的腳踏車前以肢體動作示意,老闆才拿出了腳踏車專用的鎖。除了โซ่(鎖鍊)之外,我也會說กุญแจ(鎖頭)。但是,會說กุญแจ並不保證我知道它的意思,ลูกกุญแจ(鑰匙)和กุญแจ(鎖頭)就是一個子和母的關係。我把กุญแจ當成鑰匙,於是我無法順利地完成溝通的任務。即使我有完美的語法,我缺少相對應的詞彙知識,就會中斷流暢地交談。 References Folse, K. S. (2004). Myth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What recent research says. TESL reporter, 37(2), 1-13. Haynes, M. (1993). Patterns and perils of guessing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n (),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Vol. 83). Ablex. James, […]
用Lex30來測量二語學習者的詞彙量
Lex30是一個可以用來測量產出詞彙(productive vocabulary)的方法,學習者透過自由聯想(word association)針對30個刺激提供一連串的語詞清單。測量產出詞量,本來就是比測量接收詞彙(receptive vocabulary)更困難的工作。過去測量產出詞彙的方法主要有兩個: 第一種是在句子脈絡中給予目標語詞開頭幾個字母作為提示,如: The book covers a series of isolated epis___ from history. 學習者根據提示將缺失的地方填上合適的語詞(Laufer & Nation, 1999) 。 第二種是透過自由產出詞彙考試(free productive vocabulary test),例如Laufer and Nation (1999)的詞彙頻率描述考試(lexcial frequency profiling test)。分析學習者書寫或口說的論述,根據不同的主題和語詞的類別進行分析,語詞的頻率分為常見、較不常見、罕見的,若罕見的詞彙較多,則該學習者較被認為有較高的產出詞彙。 第一種方法在學習者的詞彙量是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是很有效率的方,但是這僅限於初學者。舉例來說: The fra____ of the flowers filled the room. 當學習者不知道fragrance的時候,學習者可能知道senct、aroma或perfume,甚至其它能夠放到句子脈絡且罕見的語詞。然而,控制詞彙量的時候,無法真正測量到學習者的產出詞彙。 第二個方法,學習者的論述會受限於主題。而且,要求學習者在產出兩篇包含300個語詞上下的論述,至少需要2個小時以上的時候(Laufer & Nation, 1995) 。作為測量工具,顯得沒有效率。 Meara and Fitzpatrick (2000) 提出Lex30和先前兩種方法一樣,同樣想要測量產出詞彙,另外還得解決上述遇到的困難。下面為Lex30的簡述: Lex30選擇30個刺激供學習者自由聯想。30個刺激選擇的標準如下:一、都是初學者前1000個會先學習者的語詞,即都是高頻的語詞;二、可以聯想的範圍很廣;三、避免產出共同語詞(common word),例如:and、even、but這樣的刺激。 對於每一個刺激,學習者有30秒去反應。學習者針對刺激進行自由聯想,去反應一個語詞清單(至少三語詞)。 每個學習者大約會有90左右的反應語詞。Lex30根據這90個反應語詞進行計分,若在初學1000字以內的詞彙,則不給分;若在初學1000字以外的詞彙則得1分。加總分數後,若得分越高,則此學習者的產出詞彙能力越好。 Lex30的30個語詞刺激為:attack、board、close、cloth、dig、dirty、disease、experience、fruit、furniture、habit、hold、hope、kick、map、obey、pot、potato、real、rest、rice、science、seat、spell、substance、stupid、television、tooth、trade、window。 […]
泰國母親節(皇后生日)期間之華語教學
由於決定教學內容不再受限於《五百字說華語》,所以教學內容的彈性很大。於是我也能夠常常跟著時事、節慶或流行趨勢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次遇到的節慶是八月十二日的母親節,這一天是泰國皇后的生日,正如泰國皇帝就全國子民共同的父親一樣,泰國皇后就是全國子民共同的母親,於皇后生日當天也是母親節,也讓學生們感恩自己的母親。正好,八月八日是華人的父親節,於是在這樣的季節裡,我進行數字的複習、日期的表達和文化的傳遞。 下面為西方、華人和泰國母親節和父親節的日期: 母親節: 西方:五月第二個星期日。 華人: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有人建議改為孟母生日) 泰國:八月十二日。(泰國皇后生日) 父親節: 西方:六月第三個星期日。 華人:八月八月。(抗日時期確定,並有八八和爸爸諧音) 泰國:十二月五日。(泰國皇帝生日) 你可以發現泰國不論在母親節或父親節都是以皇帝和皇后的生日作為慶祝日期,可見泰國皇室在當地影響力。如果泰國是東方和西方之外的第三空間的話,顯然在母親節和父親節這個部份是相對有自己的立場的。因此,我沒有必要介紹西方母親節和父親節的由來,台灣在慶祝母親節是受到西方影響,而正課期間正值八月,所以我只提出八月八日和爸爸諧音,跟學生們介紹八月八日是華人的父親節和八月十二日是泰國的母親節。 在每天朝會的時候,泰語、英語和華語都有每日一詞的時間,我就在八月十二日之前,教授了「媽媽我愛你」的句子,讓學生可以向媽媽表達愛意,同時展現自己學習華語的成果。母親節為皇后生日,學校也邀請學生們的家長到學校參觀,因此,我在朝會以泰語介紹華語時,學生家長們都能知道學校有個華語老師正在教授讓學生能夠感恩母親的句子。我想這也是另一面相的國民外交。 而課堂方面,複習數字和日期之外,簡短地說明華人的父親節之後,就讓學生以類似描紅的「媽媽我愛你」漢字著色讓學生熟悉漢字,並在空白處畫上對媽媽表達愛意的圖案。因為,許多學生來自單親家庭,而且課堂開始前也介紹父親節所以我也準備了「爸爸我愛你」的漢字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