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全面發展

為何基於遊戲的課程模式優於直接教學?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領域,隨著標準、評估和問責制的日益強調,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高度學術化的課程設計佔據主導地位。然而,這種趨勢正在悄然掠奪兒童遊戲的寶貴時間和空間。無數研究表明,遊戲不僅是孩子們快樂童年的核心,也是他們認知、社會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石。本文將深入探討由 Jeffrey Trawick-Smith 撰寫的《科學支持遊戲:基於遊戲的幼兒園課程的理據》,揭示為何基於遊戲的學前教育模式能夠在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我們將一起探索這些研究背後的科學證據,並重新審視遊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重要角色。 遊戲課程模式的效果 大量遊戲成分的課程模式在學術成果上顯示出顯著的優勢。研究表明,這些課程不僅能達到與直接教學模式相當的學術成就,甚至在多數情況下表現更為優越。例如,參加基於遊戲的幼兒園課程的兒童在後期的學術和社會能力測試中表現更佳,並在成年後擁有更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此外,這些課程還能降低留級率和特殊教育安置的比例,並幫助兒童更順利地從早期教育過渡到中級階段。總的來說,遊戲在促進兒童的認知、社會和情感發展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對其長期學術成就具有積極影響。 遊戲對學術成就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間接和成人介導的效果。 總之,遊戲在直接提升學術能力、促進關鍵認知過程,以及通過成人指導來支持學習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是兒童在遊戲中扮演不同角色,並使用象徵性行為來模仿和再現現實生活中的情境。這種遊戲形式對兒童的語言、社會和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假裝遊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能夠全方位提升他們的語言、社會、認知和創造能力。在幼兒教育中,鼓勵和支持假裝遊戲對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 總結來說,本文強調了在幼兒教育中保留和促進遊戲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包含大量遊戲成分的課程模式對兒童的學術成就、社會技能和情感發展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與高度以學術為導向的直接教學模式相比,基於遊戲的課程能更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具體而言,遊戲能直接提升兒童的語言和數學能力,間接通過象徵性思維和自我調節能力來支持學習,並且在成人的引導下更能發揮其教育潛力。這些發現強調了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應重視遊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角色,避免過度依賴直接教學模式。 最終,為了縮小不同社會經濟背景兒童之間的學業差距,教育界應該重新審視並強化基於遊戲的教育策略,為所有兒童創造一個更為平衡和有利的學習環境。 Trawick-Smith, J. (2009). Science in support of play: The case for play-based preschool programs. Center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