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什麼

為什麼語言學習不能忽視詞彙教學?四大理由告訴你真相!

在近年語言教育領域中,「以意義為基礎的教學法」(meaning-based learning) 成為主流。這種教學方式強調溝通與實際語言使用,學習者的目標是學會如何使用語言進行表達,而非死背語法規則或詞彙定義。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多半將語言形式(如詞彙、語法)當作輔助材料,只在必要時進行補充說明。 這樣的教學方式,確實有助於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提升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能力。然而,這也帶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學習者是否有足夠的機會深入認識與掌握語言中最基礎的元素——詞彙? 許多語言學習研究者指出,在強調語意與溝通的同時,詞彙教學往往被邊緣化。然而,詞彙不只是語言的「表面裝飾」,而是傳遞意義、進行理解與表達的核心工具。若無足夠的詞彙量,即使學習者具備基本的語法結構知識,也難以有效表達完整的想法。 語言學習者為何需要明確的詞彙教學?四大關鍵理由 語言學者 Laufer (2005) 提出了四個有力的觀點,說明為何在語言學習中,詞彙教學不可或缺: 為什麼教師仍常忽略詞彙教學? 儘管有這麼多證據支持詞彙教學的重要性,實際的語言教學現場卻顯示出落差。Folse (2010) 指出,許多語言教師並未給予詞彙教學足夠的重視。有些教師認為閱讀活動本身就能自然帶來詞彙學習,因此不需額外設計詞彙教學。然而,這樣的觀點忽略了詞彙習得的複雜性與需要策略性重

我們能教會猩猩說話嗎?

在我看來,我們是無法教會人類之外的靈長類語言,如果你和我都同意語言的四個特徵是結構二重性、構詞、詞組結構以及語言生產性的話。我們找來最聰明的靈長類:倭黑猩猩(bonobo Pan paniscus),倭黑猩猩之中的明星坎吉(Kanzi)在沒有被施以食物的強化、利誘,他自然地從他媽媽那兒學到亞克仕「語言」系統(Yerkish),這是專門設計給靈長類使用的語言。坎吉在30個月大的時候,數數兒能力的能力比兩歲大的人類嬰兒還來得好;46個月大時,就學會了五十個符號且可以透過這些符號產生出八百種排列組合,而且坎吉常常有自發性的語言產生(Spontaneous utterances)。我們可以科普書籍《腦,在演化中》(Allman, 2002)所提到的「童形」解釋坎吉為什麼能夠發展得比同年紀甚至更大年的兒童學得更好。童形指的是生物體在發育上加快速度和縮小體型的結果,其造成後代子孫成年期的模樣如牠們祖先的幼年期一般。我們同意人類是靈長類的童形(pedomorphism),換句話說,人類和其它靈長類在變成為成熟個體所需的時間,會長於其它靈長類,也就是人類達到成熟的時間比其它靈長類來得晚。但這仍沒解決我們的問題,究竟坎吉是不是學會了語言? 史汀柏格和佩第托(Seidenberg & Petitto, 1987)在民國七十六年對於坎吉所學到的東西是否能夠稱為語言感到質疑,並有以下的評論:坎吉的行為把「草莓」這個字用來對應「到草莓生長的地方去」、「我要吃草莓」,以及所有用來指涉所有和草莓有關的動作、事件、物品,其中大多數是屬於動作。這說明儘管坎吉能夠認得的符號比人類小孩來得多,但是卻沒有屬於詞類或句法的能力。 透過坎吉的例子,我們知道坎吉的認知能力雖然比人類嬰兒來得好,但是仍無法具備人類一般的語言能力。因此,我認為我們可以教其它靈長類語言,只是結果可能是徒勞無功。

《五百字說華語》第三課:這是什麼?

  依林和小碧在餐廳吃飯。 這是什麼? zhè shì shé me 這是一杯茶。 zhè shì yì bēi chá 這是一杯什麼茶? zhè shì yì bēi shé me chá 這是一杯紅茶。 zhè shì yì bēi hóng chá 那是個什麼套餐? nà shì gè shé me tào cān 那是個中式套餐。 nà shì gè zhōng shì tào cān 0841

我為什麼學習泰語?

我想很少有人問「為什麼學英語?」或「為什麼學日語?」因為對華人,特別是住在台灣的中華兒女,鑑於和美日的商貿等關係,學習英、日語相當普遍。學習泰語就顯得相當少數而令人好奇其動機了,分享我學習泰語的動機和心得,也鼓勵大家學習更多語言。 我明白語言是很重要的東西,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有華語和英語就足以應付全世界的旅行行程了。事實上,也差不多是如此,即便我們知道日本人不喜歡說英語,但是英語在日本就算無法暢行無阻,但也不是完全派不上用場,所以英語是很足夠的。 那為什麼我要學習泰語? 我想學習泰語的動機,已經超越「溝通」的需求了。學習語言,都希望能夠溝通,進一步能夠透過語言進行社交活動乃至謀生。 首先,泰國是東南亞國協中首屈一指的國家。東南亞國協欲成立之時,新加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依賴其和西方國家的特殊關係,新加坡斡旋西方國家和東南亞國家,成就東南亞國協。當第一次會議召開時,新加坡退居幕後,讓泰國作東。可以想見泰國在東南亞國協中算是舉足輕重的角色。當然,依此觀點作為學習泰語的話,那學習馬來語(可以在印尼和馬來西亞使用)才是更有力的。 第二,泰國的流行文化。New York Times曾經發表過「Tokyo, Watch Out」文章,內容講述東京引領亞洲時尚地位可能不保,因為曼谷很快就會取代東京,成為亞洲的米蘭,設計、時尚的領頭羊。除此之外,電影、廣告行銷或其它設計的東西,曼谷成為創意基地。這時候,學習泰語的動機,就比較像是因為興趣,因為對服裝設計或廣告行銷有興趣,學習泰語。我想我不是對電影有興趣才學習泰語,我是因為學習泰語才看泰國電影。 第三,就是為了社交而學習泰語。我想我是幸運的,我有一群很好的泰國朋友,這些朋友都是能夠用英語溝通,但是耳濡目染,也能夠學到一些泰語,但老是那幾句泰語,就很無趣。為了和這些朋友溝通,也為了能夠和更多泰國人溝通,學習泰語是勢在必行的。今年參加海洋音樂祭的時候,我就能夠和同樣來玩的泰勞對談如流。 最後,再說說學習泰語是否困難。或許對西方國家或那些沒有聲調的母語人士而言,泰語的「聲調」是困難的。但對以華語為母語的人來說,華語有四聲,泰語有五聲,方言如閩南語或廣東語的聲調甚至有七聲、九聲,所以學習泰語的難度大概和學習方言的難度差不了多少。再者,泰語和華語同為漢壯語系,除了記錄的符號(漢字vs泰文)不一樣外,文法、發音是有助於學習的正遷移。歐洲人動不動就會多國語言,因為其方言發達,各自的方言成了各國的國語,由於來自同一個語系,所以不同語言之間的學習就像學習方言一樣,很容易。華語母語人士學習越南語、泰語大概都有這樣優勢。所以學習泰語是不錯的選擇。 我不曉得這是不是讓你想學習泰語或者學習馬來語或越南語,但我相信如果能夠為了興趣學習語言,學習的效果是會很好的。當然,若能夠把興趣變成工作,那人生就會是完美的。現在在非洲開拓疆土的是什麼人?是黃種人,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中華兒女。或許黑暗大陸非洲或印度的語言也值得我們去學習。不要為工作而學習,為興趣而學習,反正一定會有工作。

撈過界(越俎代庖!?)

魚池鄉公所有一個農業(農經)課,就魚池鄉公所網頁所載,負責業務從推廣教育到家畜疾病防治,包山包海。魚池鄉公所推動魚池鄉觀光不遺餘力,十大經典農漁村當初也多虧了魚池鄉公所所以有如此成績。但這不禁讓人思考,農會在魚池鄉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農會不同於鄉公所的是,農會一開始是法人合作社,本來不屬官方組織,由農民自組信用社,設立的目的是為服務農民。而鄉公所則為民服務,而魚池鄉農民不在少數,因此設立農業(經)課有其必要。然而,為農民服務的過程中,農會和鄉公所有一個較不清楚的界限了。我認為這是兩造能夠討論協商的地方。經費的分配、活動的支出或權責的劃分…等,都應該討論。哪些活動、計劃,可以獨立由農會或鄉公所完成;哪些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成就,那就共同協辦。如此人員能夠發揮最大的功能,小單位不會因為負擔龐大的業務也過勞生病,大單位不會因為權責過輕而閒置沒事,人盡其力,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