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詞類視為國家,華語的詞類可以分為八個國家,四個大國、四個小國。四個大國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四個小國則是:介系詞、感嘆詞、語氣詞和連結詞。下面先介紹,名詞國、動詞國、形容詞國和副詞國四個大國。 一、名詞國 名詞是最容易增加的,所以是最大的國家之一,只要「新增」就有了!流感疫苗算一個,A型流感疫苗又算一個,要幾個有幾個。因為有以下特性,外國朋友學習華語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有: 1.反身代名詞 例:張三相信李四知道王五這回害了「自已」。 試問上述句子誰受害了呢? 可以是張三,也可以是李四,也可以是王五。例子裡的「自已」可以長距離指涉。 例:張三相信李四知道王五這回害了「他自已」。 請問這次誰受害? 只有王五受害,「他自己」的時候,只能短距離指涉。只要華語語感夠好,很快就接受這個長、短距離指涉的分別。 2.量詞 華語不分什麼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通通都要數,通通有單位量詞。你不會說我買了「三魚五水」,你必需說我買了「三『條』魚五『瓶』水」。所有名詞都有不一樣適合的量詞。老外可能為了規避犯錯,通通用「個」就好了!我買了三個魚和五個水。 另外,矯枉過正時,會變得很有趣。過年的時候,David到老師家拜年,便向老師問候「三隻羊開泰」,並糾正春聯上寫的「三羊開泰」有語法的錯誤。這大概是當華語老師的樂趣之一。 3.所有格和限定詞、數詞的排序 my a book和a my book在英文是不合文法的,所以當老外要講「我的三本好書不見了」的時候為了怕說出和習慣不符的句子,會講他分解成:我的書不見了。我的書有三本。他們是好書。 4.模棱兩可 例:我昨天吃了三個十元的煎餃。 請問我昨天吃了幾個煎餃? 可能是吃了三個;也可能是吃了「三個賣十塊錢」的煎餃。5.名詞化 例:做這種工作的很不容易有空。 工作的→工作的人 例:他喜歡的是他的房間。 喜歡的→喜歡的地方 二、動詞國 從語意可以將動詞分類為狀態動詞、動作動詞、成就動詞和完成動詞;詞類的依語法則可以分為主動詞和助動詞。 1.一詞多義 不接任何受詞時,稱不及物動詞,我們會「坐」月子、「跑」單幚;接一個受詞時,是及物動詞,我們「吃」飯、「喝」水;接受兩受詞時,則為雙賓動詞,他「送」我一卷卡帶。 2.語詞省略 華語是個相當節儉的語言,常常省略一些詞,所以在受詞被省略時,就有機會造成語法上動詞分類的誤判。 3.引申意義 老外不懂為什麼我們要「打」電話、「打」赤膊、「賣」關子、「拉」肚子、「吹」冷氣、「買」醉、打「啵」、「救」火隊。 4.助動詞 a排序我會去。我應該會去。我應該可能會去。 但沒有 我會應該去。 b助動詞不移位英文:直述句:he will go問句:will he go? 華語:直述句:他會去問句:他會去嗎? c助動詞的否定詞位置英文:直述句:he will go否定句:he will not go 華語:直述句:他會去問句:他不會去 三、形容詞國 分為修飾語型和補語型。「漂亮的花」為修飾語型;「花很漂亮」則為補語型。如果有人說你「胖胖的」,不需要灰心,因為大部份人使用「xx的」這一類的形容詞時,指的是你不會太x又不會太不x。所以你不會很胖,但也不是不胖。 四、副詞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