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旅行與生活

沒有網路的日子…

  你大可可以直接稱我是個「網路成癮」的患者,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上網,我就覺得不自在。我可以不需要有手機,但是我不能網路,因為這是我和世界連結的唯一,也是最佳的方法。在泰國交換學生的期間,我家沒有網路,於是我必須使用無線網卡(在泰國,人們管這個叫aircard),也就是透過3G網路來上網。對於使用無線網路一直讓我相當焦慮。其中,造成焦慮最大的來源就是我所習慣的作業系統。我自以為相當非主流,相當反商業壟斷,我使用的是開源軟體Ubuntu,它是基於Linux所開發的作業,大概是非主流作業系統中市佔率最高的作業系。因此,關於它的軟硬體很多時候無法像我們在使用微軟或蘋果的作業系統那樣,很容易取得支援。而無線網路,這個很重要的功能,偏偏又是它的弱項。我在長久使用Ubuntu的期間,是沒有WiFi的功能的,我只能接上網路線上網。我在暨南大學的宿舍、在北欖府的公寓、在詩力諾寺學校的圖書館,我都是靠著網路線和世界連結的。但是,這一次,我無法使用有線網路了!「有線網路」在泰國已經不時尚了! 王律成借了我一個無線網卡,它很神奇地能夠和Ubuntu媒合,於是我對3G上網感興趣。電信業者們總是會有千百萬種優惠組合,吸引著羔羊來宰。無法上網的我,就像迷途的羔羊,我還是選擇了在台灣我們稱它「吃到飽」的3G服務。它另外附送WiFi吃到飽。使用期間是一個月,收費799泰銖。它不需要綁約,就是透過預付的方式,將所需要的方案費用加值到號碼裡頭,再依指示變更方案即可。在台灣使用手機,每個月繳交的費用常常不到基本費用;在泰國為了使用網路,我也開始研究起3G的上網方案。 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沒有將一般的SIM卡轉換為能夠使用3G的SIM卡,不過在真移動(True Move)服務人員的加持下,我相信能夠使用3G網卡上網的日子,是指日可待了。

我家附近的111路和15路公車

  剛到這個新地方,王律成不在家,我只好靠自己摸索。已知附近有一個曾經繁榮一時的市場,布魯市場(Talat Plu),而且有一些公車路線往返。趁著今天放假,來這邊研究研究。進行過例行公事,游泳之後,從家裡出發,在門口就有計程摩托車。這些摩托車,不是用機器跳表,而是用嘴巴跳表的,司機開價多少,我就給多少。從家裡到布魯市場後,我先去吃炒泡麵,店主人家看起來不是很華麗,我覺得應該是生意不太好,日子不太好過。有一個錢罐,但是零錢不是很多。我點了炒泡麵之外,老闆娘仍硬是塞了個礦泉水和冰塊給我。我不好意思,也想說可以有瓶水在路上帶著喝,就開心接納了。炒泡麵、礦泉水和冰塊,只要四十。 在布魯市場有幾條公車路線,我只站在站牌前看著一輛一輛公車經過,慢慢閱讀上面寫的字樣,有沒有我認識的地方。看到一部111經過,上面還寫有「免費」字樣,於是不管它到哪兒,先上車再研究。搭車到終點站,幾近迷路,我壓根不知道那是哪。所幸有GPS。雖然知道是哪裡了,不過眼看111也要發車,我又上了111,我以為它會折返,沒想到它往下繼續開。看樣子似乎是環繞一圈的路線,不過它也有反方向的。就這麼瞎繞瞎繞著,我回到原來的地方,正好金明亮打電話過來,於是我就在叻雅(Lat Ya)下車,往大圓環(Wongwengyai)空鐵站去了。 下午,我就同金明亮、淑貞姊、天使在暹邏百麗宮(Siam Paragon)碰面。我同金明亮先去吃飯,天使後來會合,他們各自說著在北京和東京留學的生活。我們就在熱暹邏廣場敘舊。敘舊後,再回到暹邏百麗客找淑貞姊一行人。天使和金明亮與我們分別後,我們直接前往達信橋(Saphan Taksin),再搭乘復古亞洲(Asiantique)的接駁船前往復古亞洲。那是新的市場,在鄰河畔的倉庫基礎上改建。美侖美奐,好不漂亮。 就這麼逛、逛、逛。我買了一件褲子,老闆說四百五十元,我讓他降一點兒,他給我四百元。那是一件拼花布的褲子,錯過就沒有了!我就給它敗下去了!約莫八點多,我就搭15路公車回家了。

宿霧太平洋航空:台北經馬尼拉到曼谷

  從台北到曼谷是國人出國旅遊再平常也不過的路線,但是因為教育部的補助不是很寬裕,所以我也必須很拮拘地精打細算。因為全球暖化,油價上漲幾乎是不可逆的趨勢,飛機票的價格也居高不下。為了不讓從台北到曼谷這段機票花太多錢,我選擇轉機長達六小時的宿霧太平洋航空。宿霧太平洋航空是許多人口中的「廉價航空」,既然它是廉價的,它就可能有兩種可能:要嘛就是「便宜沒好貨」,不然就是「物美價廉」或「俗擱大碗」。我覺得很難如此兩分。說它「便宜沒好貨」,好像是如此:從馬尼拉表定是馬尼拉時間早上六點三十分出發,曼谷時間早上八點五十五分抵達;但實際上運行的是,馬尼拉時間早上九點三十起飛,曼谷時間十一點四十分抵達。推遲了足足三個小時,再加上本來的轉機時間六小時,我就在馬尼拉機場待了九個小時。 我沒有辦菲律賓的簽證,竟讓我也在馬尼拉待了九小時,我想這也可以說它是「物美價廉」。宿霧太平洋航空在台灣的業務,似乎是交給復興航空,復興航空的地勤大概很少遇到台北出發經馬尼拉往曼谷的旅客,於是看到我的護照上沒有菲律賓簽證時,他們先和宿霧太平洋航空聯繫,聯繫的時間很長,長得讓我害怕無法上飛機。因為,復興航空大可以因為我沒有菲律賓簽證而拒絕讓我登機,不過我想復興航空做事也算是謹慎,只是做事的成分大於做人,少了點人和人之間應有的禮儀,不過反而讓我知識了一些機場和航空公司的運作。例如:如果沒有簽證或並非免簽證國家的人員進過海關,容許登機的航空公司是要被罰款的。所以他們會再三確認,才給你登機證。 我常常買轉機的機票,不過通常會在轉機的機場入境,所以實際轉機的經驗很少。在此次之前實際轉的經驗只有從台北經香港轉澳門(機轉船)和東京經香港轉台北(機轉機)。香港作為轉機點畢竟是比較有歷史的地方,馬尼拉應該就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地方了。這一趟在馬尼拉轉機的人員,連我共有五個人,四個人是從台北經馬尼拉轉曼谷,還有一個人不知打哪來的,不過經馬尼拉欲轉香港。飛機大概都是凌晨十二點前後到達馬尼拉第三航廈,再欲轉的飛機是在要等五、六點,所以我們勢必要在機場過夜。我們這些人無法入境,又必須在機場過夜,於是被安排在Green Zone(我到現在仍不知道如何用華語準確地稱呼之)。那裡有床、有椅子,感覺是有突發狀況,例如:懷疑攜帶毒品或非法入境時要被拘留的地方。我有點覺得新鮮地在機場渡過一晚,隔天在宿霧太平洋航空的地勤引導下,拿了登機證(或者說登機票,因為摸起來質感就像一般車票),好像走貴賓通道般,搭了電梯又回到登機門了。在推遲了三個小時後登上飛機,宿霧太平洋航空還提供了一份Jolli Bee的快餐作為彌補,有炸雞又有飯,還有一杯我想是黑胡椒口味的馬鈴薯泥。看看,沒入境也沒換菲律賓幣披索,還在馬尼拉機場在有床的地方過了一晚,還吃了Jolli Bee,應該也算是「物美價廉」吧! 經歷千辛萬苦,總算到曼谷了!搭上機場快線,再搭計程車往法政大學,就完成報到了!

泰國北欖府詩力諾寺學校(โรงเรียนวัดศรีวารีน้อย, Wat Sriwareenoi School)華語教學實習

  部落格搬到這裡一陣子了,許多連結失效,趁著更新履歷的同時,把連結通通補齊。也把在詩力諾寺學校實習的影片整理。下面兩段影片是學校老師為我製作的。 這是由學校教電腦科的老師(Bon)製作的,使用的軟體和特效也比較精緻一些: 這是學校社會科老師(Neng)為我製作的,也是其進修時學習到的技能之一。雖然基礎且陽春,不過仍令人相當感動:

花蓮的六月天

這個六月天,我造訪了花蓮兩次,一次是和普天精舍的師兄去花蓮的光復鄉,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師兄送最後一程,另一次是同水沙連行動辦公室的夥伴到豐田鄉的牛犁社區「共學」。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裡,我密集地造訪花蓮,我必須說,花蓮真是個美麗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它很遠,在能夠親臨之後,會有一個「近/褻玩」的美;也可能是它本身就散發著一股因為眾緣和合的美。總是由一個人開始,因為有惟覺師父,所以有中台禪寺;因為有顧瑜君老師,所以有五味屋;因為有楊鈞弼理事長,所以有牛犁社區。 有了中台禪寺,世界各地的信徒,能夠回歸自性之家。在師兄弟有難的時候,我也會義不容辭地前往翻過中央山脈,從南投到花蓮,從魚池到光復,去參加告別,去為師兄誦幾部金剛經。以期待師兄一路上堅定這念心,不必害怕。 有了五味屋,那些在主流價值中不被認可的孩子們,也能夠有個發揮所長的地方。就像那些因為在新竹貨運運送過程中而折損的家具,我們不需要將破損的家具補救成原先的家具,我們可以讓它適性地改造,變成另一項有價值的器具。五味屋透過二手物品的蒐集和販賣,讓小朋友們喜歡在這邊流連,社區居民們也喜歡在這邊流連。 有了牛犁社區,原本鄉長要管理的大範圍面積,經由社區形式的再組,變成另一個可運作的單位。將原先華人社會最基本的概念「家庭」推廣成「社區」,一個社區就像一個家。再輔以傳統價值如:仁、義、禮、智、信,使社區凝聚。從每個小家庭,父母引領小朋友讀經開始,進程至登記在地古蹟以及欣賞自然環境。人、物、自然和諧共存,使這裡成為一個桃花源。 說是眾緣和合,當然不限於一個人,這背後肯定還有許多人支持,才能成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殊勝功德。因為惟覺師父的大願心,所以信徒們捐款蓋寺,莊嚴道寺,讓佛法得以廣佈,淨化社會;因為顧瑜君老師認為不應該只有一個衡量成就的標準,所以每個小孩子都有其特殊的地方,也不需要死板板地依計劃行事,五味屋就在走一步是一步的情況下,使得每個人加入其行列;因為楊鈞弼理事長認為「家庭」是社會運作的重要核心,原本只是幾個家庭間的聯誼卻造就了整個社區的凝聚。帶頭的人起示範作用,而跟隨的人使其作用更加擴散。 作為領導時,我們應該堅定信心、莫忘初衷;作為跟隨者時,我們應該發揮所長、盡心盡力。如此,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同沾法益,一起往好的方向前進。

《尋求對泰華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泰國北欖府詩力諾寺學校為例》序言

從台灣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獲得了兩個學士學位,其分別是公共衛生學士(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和社會科學士(農學院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在這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研究華語教學,而且還是對泰國的華語教學。 遙想小時候和華語教學最接近的時候,大概就是國中的國文老師高明盛老師,問我之後要做什麼?我隨囗就說:「以後,我要當國文老師。因為當老師每年都可以放寒暑假。」但進入高中、大學後,並不是特別把「國文」這科目當一回事,但也不是輕忽它,就是一般、一般。台大一年級,國文仍是必修,我也不是很認真地學習,隱約還記得的就是把一個古典小說改編成皮影戲。從國小上國語課,到大學還上大一國文,恨不得快點修完擺脫國文的魔掌。然而,在大學畢業前夕,不知道哪條筋不對勁,我又參加了政大公企中心的華語師資培訓課程,這讓我織起了到世界各地當華語老師夢想。小時候的隨囗說說,結果一語成讖,我就這麼上路了!這是我如何進入華語教學的歷程。 那麼,為什麼是泰國呢?讓我和泰國結緣的是因為楊春龍的旅遊書,不像旅遊書有許多商家或餐廳的廣告資訊,也不像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資訊如土石流般地豐沛,它就是恰到好處地提供你需要方便交通接駁和省錢撇步,這也給我信心在泰國進行獨立的旅行。回到台灣之後,我跟著張君松老師學習泰語,分別在台大和暨大學了一年,也聽李錫強在教育廣播電台的泰語教學,也買過不少泰語學習的書籍自修,更看了許多泰國電影、泰國戲劇,它可能有字幕可能沒字幕,有時候是英文字幕,有時候是中文字幕。目前,我仍沒有透過任何指標測驗我的泰語能力。不過,我常常在需要講閩南語的時候,幾乎脫囗而出的卻是泰語。相較於閩南語,我的泰語似乎還要好一些些。 但這也不構成我「研究」泰國華語教學的要件,在盡了中華民國男性的義務,服兵役之後,我進了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那是一個讓人自由揮灑的地方,你可以研究任何和東南亞相關的人、事、物,舉凡經濟、文化、政治、社會。在這樣的氛圍下,我也可以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上課,並請華語教學專業的老師指導論文。再者,就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提供外派到泰國擔任華語老師的機會,於是我可以把我對於華語教學的熱情和泰語能力的專長,結合外派泰國的機會,進行對泰華語教學的研究。 這過程很不容易,因為我沒有語言學的背景,我只有速成的華語師資培訓幾小時的華語知識,除了在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上課,這包括「華語文教學導論」、「語言學習與科技」、「華語電腦輔助教學」、「語文創意應用」、「現代漢語語法」、「漢語教學語法」以及「中國語文通論」,同時間,東南亞研究所的課程也是在進行的,「東南亞華人、社會與文化」、「東南亞的移民與發展」以及「東南亞的多元與發展」。華語文所的課程給我更多華語教學的知識和應用原則,東南亞所的課程則讓我能夠有多元、平等地關懷東南亞,並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泰國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更多時候,我也到圖書館找相關書籍以滿足研究的需求。 教育部外派教師的計劃是專門給我這種又嫩又沒經驗的華語老師實習的最好機會,若不是真正到泰國教華語,我的教學經驗恐怕就只是台北縣蘆洲市高二學生的家教而已。泰國還不算是個很競爭的環境,除了沒有熱水澡和網際網路外,人們都輕輕鬆鬆地過日。但對一個沒啥教學經驗的新手老師而言,往往備課就花了大半天,每週都是費盡心思要給學生設計學習活動,而學生時而學習華語興趣缺缺,時而滿腔熱血,叫我挫折也不是,高興也不是。不過,我認為這過程是值得回憶且收穫滿滿的,我的華語教學經驗也因此有了開端,而且自認不斐。 美國在資本主義的指導下,發展了「智慧財產權」的概念;但我認為知識是人類世界最大的公共財,我們都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而不必再跌倒一次就能夠看得更高、更遠。所以知識理應無償地和大家分享。我也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聽講心得和觀影心得通通分享在我的部落格,Dicky’s Karma。本研究有許多段落都來自該部落格。因此,我希望讓知識和最多人分享,我更希望本研究能夠提供打算或將要到泰國進行華語教學的老師有提示作用,也能夠在最有效率的情況下,對泰華語教學快速上手。

造節:華人元宵節在泰國北欖府的詩力諾寺學校

緊接在華人春節之後的就是元宵節。這一段華人新年期間,我試圖將華人春節的氣氛帶到學校去。最後,就以元宵節劃上句點,元宵節過後,一切也回到常軌。元宵節有提燈籠的習俗,於是我讓學生製作紙燈籠。 通常配合特殊節慶的華語課程中,我會讓課程的學習內容中包含「語言」和「文化」的成份,但是由於這堂課我打算讓學生製作燈籠,所以除了一開始簡單地複習「新年快樂」和「元宵節快樂」之外,後面就都是純粹的文化課程了! 課程開始前,我先在黑板或白板上畫了阿妹和阿弟,只要綁包包頭、穿旗袍,學生們看了就會叫「阿妹」,而「阿弟」則要穿長袍馬褂。阿妹提燈籠,阿弟放鞭炮。另外,還要有一碗湯圓。有了這些板書的佈置之後,就可以開始上課了! 首先,讓學生們知道元宵節是華人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而這一天人們會吃湯圓,也就是元宵。接著以泰語述說元宵節的由來,同時可以讓學生知道「紅色」在故事中所象徵的意涵,學生們因此能夠聯想中國城張燈結綵是怎麼來的。在故事之後,就進行紙燈籠的製作。由於學生們大部份不富裕,交待的事情也健忘。所以我會準備多餘的紙、剪刀和白膠和學生們一起使用。大多數學生能在一個小時的課程中完成紙燈籠。這個屬於比較輕鬆的課程也提醒學生們開始收心了!(其實,是給老師收心用的。)

造節:華人新年在泰國北欖府的詩力諾寺學校

春節大概是華人一年以來最重要的節日了!從春節到元宵節這一段期間,我也加強火力地在介紹華人的春節。雖然說是加強火力地介紹,也只是在每日一詞的教學內容上進行加強,因為這是唯一有機會在華人新年期間天天和學生碰面的場面。一般課時,就是一週一到兩個小時,所以也只是利用最多兩個小時進行華人春節的教學活動。 在華人新年的華語教學活動中,我安排了讓學生說吉祥話教學。詞彙包括:「祝你」、「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身體健康」以及「萬事如意」。「新年快樂」和「恭喜發財」都是每日一詞教過的詞彙,所以學生對於這兩個詞彙算是再一次的複習。而「恭喜發財」配合「紅包拿來」既有押韻的效果,又有趣味的成分,對於日後學生與華人交往時有起正面的作面。「身體健康」和「萬事如意」則是普遍大家所渴求的,不只用於新年,平常也可以用,因此也值得學習。 在詞彙教學之後,馬上教唱著名華語新年歌曲「恭喜恭喜」,我使用了鄧麗君所演唱的版本,而且還有點兒夜上海那樣的感覺。原曲歌詞如下: 恭喜恭喜 演唱:鄧麗君 作曲:陳歌辛 作詞:陳歌辛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 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冬天一到盡頭,真是好的消息, 溫暖的春風,就要吹醒了大地。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皓皓冰雪融解,眼看梅花吐蕊, 漫漫長夜過去,聽到一聲雞啼。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經過多少困難,經歷多少磨練, 多少心兒盼望,盼望春天的消息。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 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原曲每一段的結構相似,都是後半段有「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然而前半段的句子都是建立在不同語法、句型、構詞所堆砌出來的相同字數的句子,為避免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我只用第一段作為教學的內容。也就是讓歌曲簡化後只有: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 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我於是把鄧麗君的歌曲重新剪接如下: 在歌曲教完之後,我也利用這一次的教學,蒐集學生們對於「新年」的想像,認為怎麼樣才是新年。我先提供華人新年圖片的樣子,再問問學生認為新年應該是怎麼樣的?會送禮物嗎?會放煙花嗎?會到寺廟作功德嗎?會去海邊玩嗎?還是會領紅包?祭祖?提供一個空白的框框讓學生自由發揮。 最後,為了讓學生們感受春節領紅包的喜悅,我也準備了裝有泰銖(一角、五角、一塊、兩塊、五塊不等)、糖果的紅包給學生。不過,學生必須熟記「恭喜發財」和「紅包拿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工作,因為許多學生們可能都唸了好幾次之後,到我面前就又忘記了。我們可以想像在對於低年級,如國小四年級時,學生會相當踴躍地擠到老師面;令人想像不到的是,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曾經相當傲慢,但後來也喜歡這樣領紅包的感覺。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我有四百個以上的學生,但我卻只有一百個紅包袋,因此無法在每個班級發放紅包。(一個紅包袋一塊泰銖,有些紅包袋的價值還超過紅包的內容物的價值。) 雖然,人在泰國,但是我也和學生們過了一個由我刻意營造的華人春節氣氛。我想這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