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裡有這樣一組詞,學生被要求對這組詞進行辨析。「性情」和「性格」A:那個人性情孤僻、待人冷漠,所以他的朋友很少。B:長期生活在福利機構中的兒童往往會出現性格孤僻、心理封閉、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學生的問題是:性情「孤僻」和性格「孤僻」有什麼差別?我何時使用「性情」?何時使用「性格」? 我認為,在這兩個句子裡,性情和性格調換過來也沒有問題。我不能很草率地說,課本這個使用了兩個不好的例句。因此,我試著為課本這樣的安排,提出我的解釋和辨析。「性情」和情緒、脾氣有關,不容易量化;「性格」則和態度、人格有關,心理學的量表可以測量。由此來看,A句和B句的句子脈絡中,A句應該使用性情,B句應該使用性格。我為了一個不會為自己辯白的課本提供了一個我自己也接受的說法。 AI(ChatGPT)沒有感覺,它是資料驅動的。王文傑的文章[1]提到:即使深度學習模型已經列出「100-6×2」的數學式,卻仍然計算出錯誤的答案;或是雖然已經描述出「蘋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但卻計算出「三種水果」。這個模型似乎提供了一個「原因」,但卻沒有根據這個「原因」來計算出正確的「結果」。為什麼這樣一個耗費上億元訓練成本、經過了大量訓練資料的深度學習模型,在遇到甚至是200元雜牌計算機都能處理的數學問題時卻仍會出錯呢?原因在於它是資料驅動的,而不是因果邏輯驅動的。資料驅動的思維模式與人類的心智運作方式完全不同。 統計學習被認為是人類在有大量的輸入時,可以逐漸掌握機率分佈和字字/詞詞的銜接概率;AI(ChatGPT)在文字接龍的表現上,看起來好像也是如此。然而,要提供一個有邏輯(或者看似有道理)的解釋A句和B句,為什麼都可以和孤僻搭配,如何決定哪一個和性情搭配?哪一個和性格搭配?也許人類的因果邏輯驅動還是可以派上用場。 前面關於性情「孤僻」和性格「孤僻」的區辨,聽起來想是硬拗,確實這是建立在把課本當作標準答案時的回應。關於性情「孤僻」和性格「孤僻」的區辨,我在兩個不同時間被學生詢問過一樣的問題,我回應的語言文字當然沒有一模一樣,但主旨是相去不遠的。也許人和chatGPT的差異之一是,問chatGPT的時候,你會得到來自集合眾人智慧的發散性答案;但是,你去問一個人的時候(這排除了只以一個人的作品為語料訓練chatGPT所建立的模型,例如:龍應台chatGPT),雖然人心也是抓摸不定,但你應該會得到相對穩定的答案。我想這是chatGPT和人的差別。如果我只靠輸入的統計學習,那我可能真得會變成chatGPT;還好,我還有因果邏輯的思考,我的思考模式不會越來越像AI。
Category: 技術工具與教學
探索開放式教育資源:開放式教科書的優點
開放式教科書是免費、可自由使用和分發的教材,也允許使用者以適當的方式進行修改或更改。這些教科書能夠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許多好處。例如,研究表明,與傳統教科書相比,指定開放式教科書的學生認為教材、講義和測驗材料之間的一致性更高[1],即比較不會有內容和測驗、作業脫節的問題。此外,這些教科書的評分在整體上以及在15個不同的維度中,比傳統教科書的評分高得多[1]。 當開放式教育資源(OER)取代大學課堂中的傳統教科書時,很多人認為開放式教科書可以節省學習者的花費,真正造福弱勢。這個看法來自一個社區大學的研究,有超過125名學生和11名教師對使用OER的成本和質量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回答了有關開放式教科書的意見[2]。 目前有很多網站,作為開放式教科書庫,提供網路使用者進行學習。書庫中的教科書之所以被視為開放式教科書,是因為它們是免費使用和分發的,並且在進行適當的歸屬時,可以自由進行在地化或更改[3]。這些教科書也能夠針對新的學生或使用者的需要或背景進行修改[3]。 開放式教科書也提供了自由度的選擇。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適度地修改內容。例如,一些教育工作者可能會發現在不同國家、地區使用的語言和慣例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對教科書進行修改。幸運的是,許多開放式教科書都被授權為創作共用授權,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被自由地修改、適應、翻譯和再分發。因此,即使使用者所需的內容在原始教科書中並不存在,他們仍然可以將它添加到其中,並且可以與其他使用者共享。 最後,開放式教科書的質量也不容小覷。研究表明,與傳統教科書相比,學生對於開放式教科書的評價更高,認為它們更符合他們的需求,更容易與講座和測驗內容相關聯。此外,許多開放式教科書由經驗豐富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編輯,擁有優秀的品質,並且可以通過開放式教育資源庫等平台輕鬆獲取。 總之,開放式教科書的優點是多方面的。它們提供了免費的、自由的、可適應的、高品質的教育資源,對於那些需要不同語言或國家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有用。未來,開放式教育資源的使用可能會越來越普遍,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便利。
ChatGPT 任務完不成?教你如何用更明確的指令引導它
ChatGPT 是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擬助手,自去年底推出以來,在網路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應用。然而,有些人在使用 ChatGPT 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幫助。這主要是因為指令給的不夠精確與到位,這使得 ChatGPT 無法正確理解和執行指令。為了讓 ChatGPT 更好地服務於我們,我們可以從調教僕人和教小孩聽話的比喻中學習一些有用的技巧。 和調教僕人一樣,我們需要花時間和耐心來訓練 ChatGPT,讓它更好地聽懂我們的指令,並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與它互動。這需要我們確保指令的清晰、明確,以便 ChatGPT 能夠正確理解和執行任務。如果指令不夠精確或是不到位,ChatGPT 可能會給出錯誤的回應,甚至無法完成任務。因此,我們需要像調教僕人一樣,花時間讓 ChatGPT 學習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指令,並且學習如何更好地與它互動。 另一方面,和教小孩子聽話一樣,我們也需要把 ChatGPT 想像成一個需要不斷教育和訓練的孩子。在和 ChatGPT 的互動中,我們需要使用簡單、明確的語言,給出明確的指令,並適時地給予反饋和糾正。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地教育 ChatGPT,可能會導致它無法正確理解我們的指令,給出錯誤的答案,甚至是不回應我們的要求。因此,和教小孩子一樣,我們需要給予 ChatGPT 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引導它學習如何更好地與人類互動和溝通,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利用 ChatGPT 的能力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 總之,和調教僕人和教小孩子一樣,和 ChatGPT 的互相對於調教僕人的比喻,使用 ChatGPT 就像是在教導一個小孩子聽話。當我們與小孩子溝通時,需要用簡單明瞭的話語和指令,讓他們能夠理解並照做。同樣地,當我們與 ChatGPT 進行互動時,也需要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圖和指令,才能得到有用的回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避免用太多的專業術語或是複雜的語句,以免 ChatGPT 無法理解我們的意思。相反地,我們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過於抽象或模糊的詞彙,以確保 ChatGPT 能夠明確地理解我們的意圖。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指令的具體性和明確性。就像教小孩子一樣,我們需要清楚地告訴 ChatGPT 我們希望它做什麼,而不是使用含糊的指令或問題。例如,當我們需要 ChatGPT 幫助我們搜索一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需要明確地告訴它我們要找的是什麼,而不是使用一個抽象的問題來詢問。 總之,無論是調教僕人還是教小孩子,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確的指令和清晰的表達。當我們與 ChatGPT 進行互動時,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關鍵點,以確保我們得到的回應是有用的且符合我們的期望。 台灣大學電機系的李宏毅老師提供了三個網頁,這個網頁有許多網友建議的指令,也許看過幾個調教和教導的例子,比較可以清楚和chatGPT互動的圖像。
美國高等教育的線上教學
簡單筆記一下,參加佛光大學雲水雅會「美國高等教育的線上教學範例說明」線上講座後的心得:
在Anaconda的虛擬環境下使用Spyder和PsychoPy
一些記錄與筆記,共Python初學者和自己回憶起步驟和順序: Anaconda Anaconda,這是在 Ubuntu上安裝的方法,可以在電腦裡創建和管理虛擬環境,讓不同版本的python各自於適合的環境下,共存於一部電腦。從創建、管理到刪除虛擬環境的作法,可以參考這一篇。 Spyder Spyder是一個使用Python語言的整合開發環境(IDE),長得像R Studio,可以在創建的虛擬環境安裝。 Psychopy PsychoPy是類似E-Prime的實驗任務程序,同樣可以安裝在獨立的虛擬環境。 安裝後,透過終端機,開啟所需要的環境後,鍵入欲開始的應用名稱,即會開啟應用。 Whisper Whisper可以為音檔、影像檔提供字幕,操作方法見此。
運用網路服務商發佈你的網站
要使網站讓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進行安全地瀏覽需要購買以下三種網路服務:網域、虛擬主機以及SSL Certificates。有些公司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可以一次買齊所有服務,彼此的整合上也相對直觀、單純,當然價格就會高;在各別公司分別購買的話,或許可以省點錢,但是要多花一點功夫把它們通通串起來。 虛擬主機 虛擬主機就是放網站的地方,很多人會在godaddy購買服務,它也可以將網域和SSL Certificates一次購買。 網域名稱系統(Domain Name System,縮寫:DNS) 網域就是網址,就像地址一樣,獨一無二,可以讓人找到你。如果網域和虛擬主機不在同一個服務供應商的話,你需要透過A records,讓網域指向你的虛擬主機,如果你在Name.com買網域的話,就這麼做。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SSL傳輸層安全性協定及其前身安全通訊協定是一種安全協定,目的是為網際網路通訊提供安全及資料完整性保障。通常在購買網域的時候可以一併購買,可以省去產生憑證要求、驗證所有、安裝憑證等複雜流程。
新冠疫苗打起來:世界各地對於打疫苗的衛教宣傳工作(新加坡、四川、美國以及其它地區)
世界各地都在打疫苗,但是也有人害怕打針或疫苗的副作用而不敢打。各地政府和名人站出來鼓勵大家都去打疫苗,應該是第一次全世界都在對相同主題所進行的超大型衛生教育。 美國 美國歌手桃莉·麗貝卡·巴頓(Dolly Parton )把自己的歌《Jolene》改編,鼓勵大家打疫苗,不要當懦夫。 《Jolene》原曲: 《Jolene》即興改編: 新加坡 新加坡的Uncle Phua(鬼馬家族)在這次新冠病毒期間有一系列的衛教影片,最新的影片也是鼓勵大家打疫苗的Rap。 《Singapore Be Steady!》初期衛教: 《Gurmit Singh Get Serious on COVID-19》用一個嚇人的標題: 《Singapore Be Steady!》鼓勵打疫苗: 中國 鼓勵打疫苗,不忘置入大家朝思暮想(!?)的中國製造疫苗,也是用Rap: 台灣 基本款的衛教影片: 其它 紐西蘭、英國、美國會更多其它國家的衛教宣傳可以看這裡:
數位人文體與用:談人文課程的教學實踐(邱詩雯老師)心得筆記(第15屆實用中文寫作教學工作坊)
邱詩雯老師有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不論是華語作為母語或二語的學習者。她將數位人文的方法應用在給大學生的國文課堂。她用數位人文裡頭的研究方法,諸如:詞頻分析、地理資訊系統以及人際社會網絡分析,帶領課堂上的學生實踐,透過示範和實踐的過程,讓同學思考人文的價值,也讓同學也閱讀了更多古文。 課堂上,邱詩雯老師將孔子和孟子的文章進行詞頻分析,先「似是而非」地就詞頻分析描述所得到的結果和已知的歷史背景推論。學生即根據方法上的缺陷進行挑戰,諸如:詞頻應該考慮整體文章長度、同名異實等問題。 邱詩雯老師也利用人際社會網絡分析,帶領學生一探古人的人際關係。人際社會網絡分析的資訊建立在相同文章內出現的人物或人名,藉此可以A君、B君或諸君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古代當官的人會留下當初與其它人書信往返的記錄,此時就有發信人和收信人的資訊,這個就可以用來描繪當時的人的人際社會網絡。在孔廟裡,孔子的牌位兩側應該放上哪些學生?王安石當時主往書信往返的人是誰?就可以藉由這樣的方法去回答。同學對於將所有關係、書信往返(對同事和對家人)不分輕重地以相同權重(隱藏權重)進行分析而感到不足,這也是邱詩雯老師要帶給學生的人文價值。 考取雙榜的人的年紀是否會影響他的仕途?他的出身地是否影響他的最高官職?邱詩雯老師先給予學生科舉考試的背景知識後,提供清朝榜單讓全班同學抽籤後,各自到圖書館的古籍庫藏依照自己的上榜人名去找他到的記載。最後,將全班所得到的資訊整合在一塊,繪製成圖表以回答上面兩個問題。 數位人文的方法應用在教學上,讓本來就習慣在數位環境學習的同學有機會體會電腦輔助下的可能性和不足。對於在會考國文已經考14、15級分的大學生而言,大一國文不再只是高中的國文課進階版,而是有機會藉由數位工具的輔助,將過去已經熟悉的內容,以不一樣方式去回答問題。 數位國學是個公開分享數位人文工具與傳統國學碰撞火花的平台,蒐集「數位國學」專題討論與成果,提供研究、備課、交流之用,上面有很多邱詩雯老師所分享的資訊。 演講資訊。
透過JabRef在LibreOffice上以APA格式進行文獻的引用
為什麼要用文獻管理軟體?研究生2.0曾經撰文告訴大家十個理由。研究生2.0使用文獻管理軟體的理由,我都同意。但我認為大多數研究生不會因為文獻管理軟體有諸多好處,而去使用它。對研究生而言,管理文獻只是為了人生中一篇僅僅為了畢業撰寫的論文,畢業後剩餘的人生根本不需要再寫論文,我根本不需要使用文獻管理軟體。我思考自己使用文獻管理軟體的原因是因為修了《數位媒體編輯》。《數位媒體編輯》這門課不是讓我學會文獻管理軟體的課,它讓我學到的「工具獨立性」和「心智外包」(Extended Mind)。工具獨立性,是指可以用任何的軟體,達成一件整合性的作品。心智外包就是把原本應該親自花費心力的事,交給工具去完成。 《數位媒體編輯》的每一週課就是教你使用Word。但是學期作業要你作出一個雜誌,你可以使用Word,也可以使用InDesign,也可以使用各式各樣你覺得能夠完成雜誌所需的軟體。用Word,誰不會!反正就把Word打開,打字就好了,換個字型、換個顏色、放個圖片、用什麼文字藝術師就可以漂漂亮亮了,這個國小電腦課東西居然在大學一個三學分的《數位媒體編輯》進行!如果這樣的話,微軟公司也太好混了吧!Word有很多選單裡頭能做到的事,我們都沒注意過。這堂課當然不是在學Word的使用技術,我們學的是編輯一個雜誌,需要哪些技術,而這些技術在Word上怎麼辦到。知道哪些部分是軟體可以代替人力辦到的,我們就從工人智慧往人工智慧又進了一步。 因為工具獨立性和心智外包,電腦能做的事,自己就不去做;開源軟體能做的事,就不去使用付費的軟體。作業系統有很多,windows、ios,但是我使用ubuntu;統計軟體有很多,SAS、spss,但是我使用R;有名的辦公室軟體Microsoft Officea我也沒用,我用Libreoffice;文獻管理軟體也很多EndNote、Mendely、zotero,一開始猶豫使用zotero或JabRef,付年費使用2年的zotero之後,後來還是使用JabRef。 zotero因為能夠和Firefox瀏覽器上加上套件進行文獻管理,而且可以在Libreoffice的文件編輯的同時,進行文獻引用,因此網路上的資訊相對豐富,進入門檻就比較低。(當然,我想可能還是因為zotero進行收費,所以能夠有組織去使它變得更親民) JabRef早期大多只有使用LaTeX撰寫科技論文的研究者使用,網路上的資訊也不多,門檻高,我都還沒進去就先放棄了。 但是,我使用zotero年費,每年是30塊美元,能夠管理的文獻數量只有2GB,在文獻一直增加的情況下,下一個級距就是6GB,我就必須付出年費60塊美元。因此,我還是再研究JabRef。五、六年的發展,JabRef有許多更親民的改變。但是,對於初初使用文獻管理軟體的人,恐怕還是不太容易。 我把一些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收錄在下面,這些做法都是在lubuntu的作業系統下,使用LibreOffice可以參考的內容: 我怎麼樣可以LibreOffice上,用JabRef引用文獻? 我怎麼樣可以在使用文書軟體時,讓引用的文獻是符合APA的格式?在JabRef上可以透過選擇.jstyle的檔案,使文獻引用符合自己所需要的格式。我沒有那麼努力自己去編輯,因為有網友提供了適合的.jstyle。今年二月有網友分享了許多期刊的格式,但是仍然缺少APA的格式。APA是很多期刊文獻引用的格式,今年5月有人提供了APA的.jstyle。 那些.jstyle適用於word,我用的是LibreOffice,怎麼辦?適用於LibreOffice的.jstyle,有網友提供範例,只要依照範例和自己所需要的.jstyle去將兩個文件合併在一塊就可以。
YouTube線上直播:聯合新聞網(UDN)、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華視新聞
我們很難為「網路電視」下定義,因為這是包括,電腦、網路、電視、即時、同步,甚至更多元素彼此交錯,而且仍在發展的技術。今年墾丁春浪音樂節,似乎就透過youtube線上轉播的方式,直播在大雨中仍然搖滾的演唱會。YouTube線上直播的技術已經很久了,但似乎仍未商業化。傳統上,人們會在將電視台的節目,包括有線和無線(第四台)的節目錄製下來後,上傳到YouTube上面去,於是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在電腦上看到延遲的電視節;「網路電視」大概就是改進了延遲,而可以進行「同步」傳播。過去,壹傳媒(蘋果日報)透過壹電視,已經在網路上建立了「網路電視」。當YouTube的平台開放之後,電視台只要將內容託給YouTube,不必再建置平台,如此網路直播、網路電視的社會雛形,就能更多實現了! 已知聯合新聞網(尚未全天直播,直播時間外為存檔節目)、半島電視台和華視都開始進行直播了,隨時可以看到最新的新聞畫面,更多直播節目可以看此連結: 聯合新聞網: 半島電視台(英語): 華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