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又愛又恨的《Gay掰套房》(Hor Taew Tak 4, หอแต๋วแตก 4)

  你不得不佩服泰國人!泰國人就是可以把鬼片弄得很好笑,讓你笑得忘記它是鬼片。我從來不看鬼片。師父說:「怕鬼的人通常都很愛看鬼片!」我深深同意以上這句話。我不喜歡看鬼片,但這週泰國本土電影就是這個《Gay掰套房》(Hor Taew Tak 4, หอแต๋วแตก 4),就算不喜歡鬼片,也是硬著頭皮去看了!電影一開始就有冬季戀歌的感覺了!原來這個劇組遠涉高麗去拍攝。但鬼片,還是要有鬼!這個外圍的和鬼無關的事物,可以讓整個電影更充實、更好笑、更輕鬆。一個被殺的女子,死有不甘,在套房徘徊、嚇人。一群三八婆七嘴八舌,就讓鬼也變得不正經了! 這群三八婆,有來自泰國南部、泰國北部的人妖,講方言時會上泰語字幕。與其看字幕,不如聽方言。最大咖的就非鬆餅(Pancake)莫屬了。沒錯!他的名字就叫鬆餅。你可以在許多泰國戲劇裡頭看到他搞笑登場。如果沒有他的話,我想這個戲劇都會失去靈魂。 這其實是沒有啥營養,但很殺時間的電影。說不出什麼大心得,不過很值得去看一看、笑一笑。比上一週的《胡搞瞎搞》(สาระแน โอเซกไก, Saranae Osekai)好笑。下面附上宣傳片:

《胡搞瞎搞》(สาระแน โอเซกไก, Saranae Osekai)

  泰國人一直是一個很好笑、很幽默的民族。這回,泰國人搞笑搞到日本去了!阿迴和阿力向老闆娘申請三千萬泰銖赴日本拍攝電影。它沒有什麼劇情,主要就是邀請幾個泰國的藝人到日本去後,整、整、整。整了三組人之後,再回過頭來整阿迴這個主持人。我的泰國朋友說這個電影不好笑,我覺得也不至於不好笑,不過很難理解,但還是可以忘情地笑一下。 我很少看泰國的綜藝節目,也不知道是否泰國有整人節目。但整部電影可以感覺到那個轉場的效果是很日本味的。其中,有兩組都有牽涉不懂日語的幽默,有一組是比較像是香港的笑笑秀的整人。 整人者,人恆整之。所以,最後還是得回過頭來整整阿迴,讓阿迴陷入花費超過預算六十萬的無間地獄,並向老闆娘跪地求情。最後,在手槍拿出來後畫下句點。 這個電影很瞎。看了後,不會有什麼深刻的反省,不過可以放鬆小小笑個一個多小時。

九皇齋:在泰佛寺的大寮出坡

  中台禪寺在台灣和海外都有分院精舍,每個精舍都各自的風格和氛圍,在泰國的精舍,也就是泰佛寺,有來自各地的華人,有台灣的華人、大陸的華人,也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有泰國本地不一樣的華人。泰國的華人有生活在曼谷,很富有的華人;也有來自泰北孤軍,生活沒有那麼好的華人。除了華人之外,有一些泰國人常期在大寮煮菜,是固定班底,我也快要成為固定班底了!有人說廚房像戰場,煮菜就像打仗,九皇齋期間,這句話給我的體悟特別深刻。每天十二點,在迎接來精舍吃齋的客人之前我們會小忙一下。主廚煮菜,小廚切菜、瞎搞,小小廚如我就去洗水果、上菜、跑腿。十二點前,只是「小忙」,十二點之後才是重頭戲。菜一吃完就要補菜;有人招待客人,提供餐具。更難的是,人數來得超過預期時,你要快點衝回廚房,在幾分鐘內快速地生出菜來。這實在是考驗主廚的功力,要馬上而用現有的素材變出菜色。 九皇齋期間,精舍的師兄們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從家裡準備了甜品、麵線,讓來吃素的朋友們可以吃飽、吃好。也有師兄提供食材,讓大寮的菩薩們直接煮。這個對主廚又是另一個考驗。有時候,菜單想好了,但馬上要變出新菜色來!因為別人提供了食材,不煮出來給他看一下,他說不定下次就不再提供了!也有人提供表演節目,以此供養與會大眾,讓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同時有心靈的饗宴。總之,大家都卯足了全力地要讓大家在九皇齋期間吃到美味的素食。 但是饗宴的光鮮亮麗過了之後,就是要清理碗盤的時候了!清理碗盤的時候,人就少了!這時候會留在大寮幫忙洗碗盤的,大概就可以說是固定班底了!我就是可以在事前幫忙切菜、上菜,事後還能幫忙清理碗盤的固定班底。因此,我想我修了很多福報,大概五十年該洗的碗盤都洗了!

不是翁山蘇姬的《以愛之名》(เค้าเรียกผมว่าความรัก, My Name Is Love)

  《以愛之名》(เค้าเรียกผมว่าความรัก, My Name Is Love)是最近泰國上映的愛情輕喜劇,故事裡頭有愛神。西方的愛神我們叫丘比特,泰國的愛神叫甘碼帖(กามเทพ),關於甘碼帖的知識目前我並不打算進一步探索的意思,不過在《以愛之名》裡頭,其功能和丘比特差不多,就是把兩個人搓合在一起。而《以愛之名》在現代劇的場景裡頭,男主角偶然成為了甘碼帖,自己的愛情都處理不好了,還必需幫其它人處理愛情。除了男主角外,世界上還有許多甘碼帖隱藏在人間,這些甘碼帖的身份不能被發現,而且也不能由他們的嘴裡說出。甘碼帖在完成三對情侶的配對成功後,就有權利是否繼續擔任甘碼帖。但是男主角自己也有愛的人,如果他還是甘碼帖,他就無法愛人,所以他勢必要完成三對情侶的配對才行。 哦!我忘了提示一個重要的背景了!男主角小時候是個人見人愛的萬人迷,但是喜歡欺負別人!小時候欺負的書呆子,後來成為公司裡的老闆;小時候,求愛不成的小胖妹,後來成為大學裡頭的小明星,男主角對她鍾情不已。但長大後,男主角不再人見人愛,而且還成為甘碼帖,要促成人們的因緣。 後來,他不知不覺地完成了三對情侶的配對;也在無意間發現能夠對女主角表達愛意,於是乎就和女主角在一起了! 我無法說出這個電影能夠給我們什麼啟示,不過浪漫、溫馨,看完後還能心暖暖的,應該就達到電影娛樂的功能了吧!預告片附如下:

《夜叉》(ยักษ์,The Giant King)

  如果學過泰語字母的朋友,一定會知道ยักษ์是什麼意思。泰國近期上的動畫電影就是《ยักษ์》,英語片名叫《The Giant King》,ยักษ์在華語裡,有點像妖怪,也有點像守護神,其地位大概就像我們在廟裡頭看到伽蘭菩薩,比較準確的翻譯可能是《夜叉》。所以,你可以在許多泰國的廟宇面看到這ยักษ์。「夜叉」這個概念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形象,你看看泰國的夜叉和咱們華人的夜叉就很不一樣,日本的夜叉又是另一種樣子。不過,《夜叉》裡頭,導演又給它另一種形象,它是機器人。我覺得這個電影很厲害的地方是,它把許多你可以說是佛教文化的東西,或者泰國文化的東西給具象化了! 除了把夜叉弄成機器人之外,兩個機器人好朋友在一場戰鬥中被鎖鍊給綁起來了!這個鎖鍊就好像人和人之間的緣份,你不知道為什麼你和某個人比較親近,因為緣份就是這樣把兩個人連結在一起。兩個好朋友,一個叫「綠綠」,一個叫「芋頭」,但是綠綠被壞東西給附身了,所以性情暴燥,才會成為夜叉。你看,連機器人都可以將「附身」給具象化。 除了「綠綠」和「芋頭」外,還有一些甘草人物。有一個一打噴涕就會讓人生鏽的「鏽鏽」;還有一個大鳥,自己以為是雙條車,自以為是個大嬸,非常可愛。 我看此電影最大的心得就是:友情。(怎麼有點像遊戲王的梗?)是朋友,就要相愛;是朋友,就要互相幫忙;是朋友,就不能拋棄彼此。原本彼此仇恨的兩個人,在失去記憶後,成為朋友,似乎也預示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 下面為泰國夜叉的樣子,你可以和海報上的以機器人將夜叉具象化作個對比,另外附上電影宣傳短片:

透視妄想的本質

  如果我們看電影,深深地被電影所吸引,甚至電影結束了,仍對電影劇情、場景流連忘返,那我們大概會說這個太入戲了!如果再入戲一點,假戲真作,以假為真,甚至影響了生活,那我們大概會說這個人是神經病!覺悟的人,如世尊,大概會覺得我們都是神經病,因為我們都把妄想當成是真實存在的事實了!妄想怎麼來?妄想源自於我們對事物的本質沒有正確的認知。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主要不離以下概念:因緣果報、緣起性空及中道實相。 好的果來自好的因,如果想要有好的果,就要先有好的因;如果想求好的果,卻沒有在因地上努力,那終究不會有好的果實。如果能知道因緣果報,果報現前時,能夠認知其為過去因所使然,如此就是不會受苦。 知道這些因緣果報的本質就像看電影,就像作夢一樣,自然就不去執著,也就會知道緣起性空。 金剛經這麼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可,即見如來。」如果能夠認識緣起性空,就會契悟這個人人本具的佛性。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包括我們的身體,都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是因緣果報的形成,不需要執著,更不必要迷戀。儘管如此,這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好好照顧我們自己身體。因為我們仍有舊業,因為我們仍無法透視虛妄的本質,因為我們偶爾仍是個神經病。 因此,當我們認識妄想的本質之後,我們仍要常常練習,常常思惟。如果能夠習慣成自然,認識妄想的本質後,之後就可以透視妄想的本質了。

泰佛寺上禪修班:八正道之「正見」

  上週去那拉堤瓦當《那默默的一群》,所以我沒去上禪修班,那堂課我相當期待,我也知道它非常重要。師父慈悲,幫大家複習上一週的內容,我也趁這個機會快點學習。只寫下一些關鍵字,包括:三十七住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利、七覺知和八正道。除了八正道還有機會聽師父上課外,其它的恐怕就得惋惜了!八正道的第一個是「正見」,有了正的思惟,就可以有正的言語,就可以有正的行為,身口意三業都能清淨。釋迦牟尼佛在證道之後,轉經說法四十九年,其主軸不離以下三個前提:因果(隨緣消舊業)、緣起性空(體冤入道,喜風不動)以及中道實相(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在前提正確地被建立後,而後才能真正入道。 有一次,世尊和弟子們在路上看到一條蛇,還有幾步之遙,弟子們都想了辦法要解決這個難關。弟子們分成兩派,一派說要快點把這條蛇給殺了,否則牠會去傷害別人;另一派則說,要給牠放生,跟牠結善緣。世尊不發一語,直到一行人更接近了這條蛇後,才發現那不是蛇,那是草繩。弟子們以為是蛇,所以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但事實上那不是蛇,只是一條草繩。因此,如果我們要先建立正確的認知,而後才能有正確的解決之道。否則只是徒勞無功。 《圓覺經》上是這麼說的:一個有眼翳病的人在空中看到了一朵花,而且到處跟別人說有一朵空中花在那邊。等到他的眼翳病好了,眼睛看清楚了,又說空中花不見了!他犯了什麼邏輯上的錯誤?本來就沒有花,卻說花「消失」了!是眼翳而不是空中花,一開始就知道是眼翳,怎麼會有空中花! 八正道第一個「正見」,其最為重要,由其為前導,其餘的正道就能現前。 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緣起性空,因此也無生法忍。

《晚娘》(จัน ดารา, Jan Dara)

  泰國人的姓名是將名子放在姓的前面,以詹搭拉(Jan Dara)為例,詹是名字,搭拉是姓氏,是來自家族的。但搭拉不是父親的姓,而是母親的姓,這個故事說來話長,足以用一個電影來描述,拍得非常適合「成人」看。一個大家族裡頭誕生的小男孩,本來應該快快樂樂地長大,但母親過世,妹妹誕生,家族權力移主,詹搭拉的成長過程是相當扭曲的。他剛出生就差點被父親殺!長期被父親打!他目睹他深愛的後母被討厭他的父親揉攔,他也常常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常常和不同女生做愛。這個充滿暴力與性愛成長的小孩,相當令人可憐。 不過,他的人生也不是如此不順遂。他在英語學校遇到了一個來自印度的女孩,他們深愛著彼此。不過,那個女孩是個穆斯林,我們知道穆斯林只和穆斯林結婚的,所以可以預期,這個後頭還有很多戲。 整部戲結束在詹搭拉逃離父親要回到母親家族,所有讓人不解的情節,也都在尾聲揭曉,如果我說了看戲的感覺就沒了!你要自己去看,去看那個很色的男女交媾之外,也去看這個家庭很詭異的感情流動。

《我就是處女》( รักแรก กระแทกจิ้น,Virgin Am I)

  貞操對一個人的意義有何重要?我昨天看了「我就是處女」(Virgin Am I),覺得相當有意思。每個主角都非常有趣,也因為這個貞操,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性和愛是不是能夠分離?是常常討論未果的命題。高中男生的初戀,因為手淫視頻的流出,女朋友就避不見面;服裝師因為自己的第一次給了模特兒,而不是給自己暗戀的人,也避不見面;結婚後分居的兩人,因為先生有肉體上的出軌,所以太太討厭先生,也拒絕見面;原先沒有感情的兩個人,因為拍了成人電影而有了肉體上的接觸,而和原先的女朋友避不見面。你看看,性和愛是不能分離的,一分離就有會上面這樣的結果。 但我們只要轉一個彎,事情似乎就會好轉。因為手淫視頻的流出,反倒和原先的朋友更親密,風波過了,女朋友還是會回來;自己暗戀的人終究不會愛上自己,所以最後和模特兒在一起,也不太差;肉體上的出軌固然難以原諒,但心靈上未出軌,甚至可以說明先生更愛著太太;先有肉體的接觸後,而有了感情,是唯一沒有好下場的組合。本片導演可能也想告訴大家,要和自己愛的人。 一但有了執著,就會有不好的事情伴隨而來。雖說我們不必執著貞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邪淫無度。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奄生下來的孩子都是啞巴或聾子,這就是邪淫的果報。

泰佛寺上禪修班:滅諦

在中台禪寺各分院上禪修班上過許多種,包括:大專青年禪修班、英文禪修班、初級禪修班、中級禪修班,也在不同精舍包括普得精舍、普泉精舍、普天精舍,到最近在泰國曼谷的泰佛寺上禪修班,每個師父都有各自的特色。在我看來,泰佛寺的住持師父的特色就是國學實力雄厚。這一天,我們上苦、集、滅、道的「滅諦」,這個上了好幾次但每次上都覺得好像是新的內容。 滅等於涅槃,因此有人很直觀地說滅就是死,所以涅槃就是死,這是曲解了涅槃的意思。「涅槃」是聖人最終會達到的境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道。」我們以為中庸是要人在兩個極端中維持在中間的位置。然而,中庸說的卻是應該要學習當自己的主人,讓自己的心念能夠作主。這個「中」,不是絕對位置的「中」,而是要我們觀注自己的這念心。讓這念心達到寂滅的境界,就是「涅槃」。 暫時把朱熹的註放在一旁,我們用佛學再來看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就是成為大人、菩薩、佛,要證道的方法,有以下步驟,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心性,自己的心念要能作主。再來要普渡眾生,慈悲地廣結善緣。最後就能夠達到最終涅槃,聖人的境界。 法門無量勢願學,有許多能夠達到聖人境界的法門,透過不同的方法讓不同的人能夠採納,這就是因材施教。同時,每個人都能成為聖人,這就是有教無類。趁在曼谷當交換學生這段期間,我也要好好上禪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