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國中畢業之後,我做了什麼?我想做什麼?

我現在在我的母校魚池國中任教,擔任體育老師和童軍老師,昨天是三年級的畢業典禮,三年級的同學畢業了,但還是對魚池國中有著不捨的情感。這讓我想要回憶當初從國中畢業之後,我做些什麼事?或者有哪些事是想做,但是沒有去做的?從國中畢業到高中入學,約有兩個半月的時間,這是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那時候我做了什麼? 一、我們一行三個朋友,一同去旅遊。我們從魚池出發,搭國光客運到台北去,再從台北搭火車到花蓮去,回程去了宜蘭、台北、淡水,大概是遊了半個台灣。現在看來好像只是一趟小小的旅行,但是你要知道,那時候,我只是個乳臭未乾,才十五歲的國中畢業生。應該算是很厲害的吧! 二、我練習「無蝦米中文輸入法」,它讓我打字速度比一般使用「新注音中文輸入法」的人快一些,所以我也可以常常寫這些有的沒的文章。「無蝦米輸入法」的符碼相當容易記誦,而且一下子可以學習中文和英文兩個輸入法。 三、我知道我這個鄉下的小孩到之後要到台中去讀書,恐怕和同學會有許多學科上的落差,而且同學們一定也利用暑假升高中前先修、補習了,所以我也到一中街的水利大樓去試聽補習班,反正試聽不用錢,炎炎夏日也有個吹冷氣的地方。 從現在的環境再去回顧小時候做的事,如果重來的話,我會再去做些什麼事?過去網路世界沒有現在這樣多彩多姿,網速也是慢得不得了,網路的運用,過去和現在就不太一樣;過去畢業時,正逢九二一重建,許多基礎建設也未完備,現在魚池地區多出了許多運動場館;過去日月潭的觀光客不多,觀光業相關的旅館、餐廳或遊樂園,不需要短期工讀生,但現在許多短期工讀生的需求,也和以往不同。如果我現在畢業了,有兩個月那麼長的時間,我會去做什麼? 一、我不會把時間花在Facebook上,我會看看youtube或土豆網上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連續劇或電影,甚至有些免費的教學影片,學習語言、學習蓋房子、學習用太陽能板、學習打籃球、學習插花、學習畫畫…等的影片。古代人看小說,現代人看電影、連續劇。網路上多的是有翻譯的韓國連續劇、美國連續劇、泰國連續劇…等,世界各國的連續劇都在眼前,利用這兩個半月的時間,看也看不完。 二、我會多多運動。我會到魚池鄉公有市場二樓的健身房去踩踩腳踏車、投投籃機、練個胸肌或腹肌;我會到暨南國際大學或三育神學院的游泳池,游泳消暑;我會騎腳踏車到日月潭去,逆時鐘沿著日月潭的腳踏車道,享受日月潭的美景。當然,我還可以找三五好友,到鄰近的國小或魚池國中再來打籃球。我會利用這個時間,好好運動、鍛練身體。 三、許多地方需要短期工讀生,我也會利用這個時候去打工,學學經驗、賺賺零用錢,說不定還會交些好朋友。國中畢業就有工作經驗,那肯定是很酷的體驗,而且自己賺錢自己花,多爽!當然,這也考驗自己是否能夠達到老闆的要求,每天上班不遲到。 「畢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那是通過許多課程的學習才有如此成果;「畢業」也是一件很感傷的事情,因為你可能會和相處多年的同學分開,各奔前程;「畢業」同時是一件開始掌握自己人生的事情,因為我們將有許多不是學校可以規範的時間,我們要學習安排這些時間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而且不會長大之後回頭看卻後悔的事情。

我看《晚孃下部:罪色》(Jan Dara: The finale)

自從前一次從博客來買電影預售票去看電影之後,我似乎迷上了這樣的模式,從南投縣魚池鄉遠道到台北、台中去看電影。在博客來訂票需要加收50元運費,相較於直接到電影院買票,可能只會有一點點兒的價差。這次我看《晚孃下部:罪色》(Jan Dara: The finale),這是《晚孃上部:戀慾》(Jan Dara)的下集。在《晚孃上部:戀慾》的最後,男主角真達拉已經和老爺斷絕父子關係,逃到披集府(Phichit,พิจิตร)外婆家,《晚孃下部:罪色》開始,等待時機想要佔據家產的老爺。於是,故事又展開了!許多人開始回憶過往,這些過往的共同處就是許多色慾、養眼的鏡頭。這一部電影大概就是限制級的極致,露點似乎又比《晚孃上部:戀慾》多。 真達拉回到曼谷主宅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從老爺那邊奪回家產後,幾乎對老爺和喬(原來為兄妹,不同父不同母,後來為夫妻)趕盡殺絕。在老爺全身癱瘓後,用藤條抽老爺;並強和行房,讓其懷了小孩。結果喬可能是因為有被強暴的經驗,所以成了戀母情結的人,打扮、舉止都像男孩。 這是一個以悲劇收場的泰國電影,它最大的賣點大概就是那些很亂倫的情結,輔以很超乎常人想像的鏡頭。節奏頗慢,但值得一看。 《晚孃下部:罪色》只在少數幾個電影院上映,台中僅有老虎城的威秀影城有上映,儘管有上映,但外頭一張海報都沒有張貼。我說:要不是真心想看這部電影的人,一點兒都會有機會踏入電影院,看這部電影。認為「泰國風」很盛的人,我覺得是相當自嗨、相當一廂情願的,我們只是在網路看到許多討論,但市場中這畢竟是小眾。

台灣的《新聞急先鋒》:台灣立報、四方報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又譯《新聞編輯室》)在第三集和第四集的時候,美國茶黨的勢力上漲,極端共和黨保守右派的聲音很大,美國似乎都籠罩在國族主義的氛圍中;台灣漁民遭菲律賓公務人員射殺之後,台灣似乎也籠罩在國族主義的氛圍中,新聞日夜播送相關話題。就在美國大選落幕之後,亞利桑那州的女眾議員吉佛茲(Gabrielle Giffords)遭歹徒近距離開槍,子彈貫穿腦部,各家電視台以快報處理該新聞,首先由國家公共廣播(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指出吉佛茲已經死亡,於是各家媒體都報導吉佛茲已經死亡,但只有ACN(在《新聞急先鋒》虛構的電視網)堅持唯有醫生能夠宣判人死亡,所以在訪問到醫生之後才進行報導。結果,為了拼收視率搶先報導的各家媒體都裁了跟斗,吉佛茲沒有死亡,只有ACN堅持得到肯定的消息來源後才報導。 台灣也有ACN,台灣的ACN就是台灣立報;台灣立報之外的媒體跟著網友起鬨,不管是否真得存在一個不賣給菲律賓人便當的便當店,反正只要說消息來源是「網友」,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只有負責任的台灣立報,進行正確的消息查證,確定真得存在便當店的老闆才發言。豈知便當店老闆是假冒的,原先進行消息查證的台灣立報反倒成了眾失之的,結果張正總編輯還為此辭職。 ACN不會為了拼收視率地跟進其它新聞台,報導吉佛茲已經死亡,而是堅持有來自醫生的消息才報導吉佛茲仍然存活;台灣立報不會只是跟著網友報導不賣給菲律賓人的便當店,而是找到便當店老闆本人。ACN要教化(civilize)閱聽眾,不會跟著收視率、民族主義、八卦起舞;我想台灣立報也是抱著這樣子的精神,否則怎麼會有我們看到擁有多國語言的四方報。

一個人的《瘋狂假面》(究極!!変態仮面,Ultimate!! Pervert Mask)和一群人的《繩氣娘子軍》(綱引いちゃった!,Play at Tug-Of War)

城鄉差距除了工作機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生態)顯而易見的差距外,文化公民權也是城鄉差距可能面臨不平等的挑戰。在南投偏遠鄉區,如魚池鄉、仁愛鄉,一間戲院都沒有;最近的埔里鎮也只有一間戲院,偏遠鄉區消費者的電影選擇就變得很少、很少。在台北市卻有較多的戲院,上映著較多、較小眾的電影,消費者也有較多的選擇。文化公民權在城市和鄉間的人之間是不平等的。為了享有和城市人相同的文化公民權,我必須犧牲時間、金錢,移動到城市去看電影。為了讓這個犧牲值回票價,所以我看了兩部電影:《瘋狂假面》(究極!!変態仮面,Ultimate!! Pervert Mask)和《繩氣娘子軍》(綱引いちゃった!,Play at Tug-Of War)。「假面」在日語中,是「面具」的意思,不過它似乎也像蝙蝠俠、蜘蛛人一樣,戴上面具之後,用以和正常生活的人區隔,同時作為市井小民心目中打擊犯罪的英雄。瘋狂假面和過往的假面超人不一樣,他以「變態」著稱,變身最重要的道具是「小褲褲」。小褲褲影響著他變身的能量,全新的小褲褲、使用過的小褲褲、愛人的小褲褲,不同的小褲褲能夠使他變身之後增強的力量不同。《瘋狂假面》就是一部愛與正義的電影,本身劇情普通,只是把惡搞發揮到極致。 同樣是日本電影《繩氣娘子軍》就比較有意義一些。公務員西川千晶被市長交付組織女子拔河隊,以作為推廣大分市的任務。大分市長引進食品工廠,同時要關閉大分市的營養配膳中心,於是大批的午餐愛心媽媽沒有頭路,走投無路而投入了西川千晶所組織的拔河隊。「人生就是團體戰!」一群婆婆媽媽在西川千晶眼裡,根本就是一盤散沙,只是為了帥哥教練偶爾練一下;教練不在的時候,就是開派對、吃喝、遲到、早退。但是,這些婆婆媽媽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而且除了正規練習的時間外,每天在營養配膳中心都使用鍋碗瓢盆在練習腕力、臂力。雖然最後市長仍要收了營養配膳中心,但是這群婆婆媽媽已經認為拔河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件之一,所以他們仍風風光光地參加了拔河大賽。 兩部日本電影,表現了不一樣的精神和主義,《瘋狂假面》是個人式的英雄崇拜,《繩氣娘子軍》則是團隊精神的溫馨喜劇,市場看好《瘋狂假面》,但我覺得《繩氣娘子軍》比較好看。

我的華語教學和其它外語學習的經驗

從小到大,至今二十七歲,我想我可以很不客氣地說,我有豐富的語言教與學的經驗。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華語教學和其它外語學習的經驗。我分別在台北和曼谷當過一個學期的私人家庭教師,都是教授國中二年級的數學。在國立暨南大學求學期間,也擔任過越南籍學生的華語小老師。最主要的華語教學經驗還是在民國一百年七月到一百○一年二月期間,擔任詩力諾寺學校的華語老師,一個星期十八小時,歷時八個月的華語教師生涯。參考現有的華語參考書,如《五百字說華語》和《實用視聽華語》,也開始編輯學習單,並向同儕團體討論、交流教學經驗。目前,於南投縣立魚池國中擔任童軍教師。 教學的經驗除了自己擔任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外,擔任學生學習語言,看著別人如何進行教學,也會成為日後自己教學的樣子,所以我也和大家分享我的外語學習經驗。我的母語是華語,對我而言,英語、泰語和日語都是我的第二語言。 和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我從國中開始學習英語到大學為止,至少有七年學習英語的光陰。同時,英語作為一個考科,死背活背,也要將它背下來。所以,就算無法一級棒,也有三級棒。在大學期間,修習過以內容為導向的英語課程:《職業衛生》和《語言學習與科技》。英語的學習的成效很難透過學習的方法來評估其影響,因為我們身邊有太多英語的訊息,新聞、廣播、報紙、電影…等,你無法區別你的英語能力是來自課堂的學習或環境的浸淫。 學習泰語的過程就相對容易區辨。在正式課堂中,我從泰國語一上、泰國語一下、泰國語二上到泰國語二下,兩年期間,足足上了四學期,每週三小時的泰語課程。此外,我也聽教育廣播電台李錫強老師的泰語教學節目。同時,大量地觀看泰國連續劇。八個月在泰國華語教學,以及五個月在法政大學交換學生期間,正是我大展拳腳的時機,我的標準泰國語能力足以分辨泰國人的南腔北調。於暨南大學求學期間,我以交換學生身份到泰國法政大學學習,修習了《世界文化遺產》、《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以及《東南亞的旅遊管理》科目,對我也言,也算是以內容為導向的泰語學習。關於泰語的學習,如果有所成就的話,我想這可以歸功於兩個原因:一、我有海量的真實語料地輸入;二、華語和泰語有許多語法的相通性,包括語音、句法、詞彙等方面。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有趣的歷程,我在泰國交換學生的期間,我也到美國大學校友會(American University Alumni)的語言中心學習日語。這是沉浸式的語言教學,日籍老師只用日語、肢體語言和圖畫來傳達訊息,他們稱這樣子的學習是「自動語言成長」(ALG,automatic language growth),在沒有壓力、沒有考試、沒有作業的情況下,有大量且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這樣子的課程,我參與了100個小時。回到台灣之後,我繼續到魚池的社區大學上日語課,這個就是屬於比較傳統的語言學習,在有系統、有結構地引導引,逐步實現翻譯短語的成果。我將自己目前學習日語的階段定位在初學,仍無法開口,仍在接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階段。 去過緬甸之後,對於緬甸的語言我也抱著濃厚的興趣,若在師資、教材許可下,我想我也會全心全力投入緬甸語言的學習。

YouTube線上直播:聯合新聞網(UDN)、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華視新聞

我們很難為「網路電視」下定義,因為這是包括,電腦、網路、電視、即時、同步,甚至更多元素彼此交錯,而且仍在發展的技術。今年墾丁春浪音樂節,似乎就透過youtube線上轉播的方式,直播在大雨中仍然搖滾的演唱會。YouTube線上直播的技術已經很久了,但似乎仍未商業化。傳統上,人們會在將電視台的節目,包括有線和無線(第四台)的節目錄製下來後,上傳到YouTube上面去,於是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在電腦上看到延遲的電視節;「網路電視」大概就是改進了延遲,而可以進行「同步」傳播。過去,壹傳媒(蘋果日報)透過壹電視,已經在網路上建立了「網路電視」。當YouTube的平台開放之後,電視台只要將內容託給YouTube,不必再建置平台,如此網路直播、網路電視的社會雛形,就能更多實現了! 已知聯合新聞網(尚未全天直播,直播時間外為存檔節目)、半島電視台和華視都開始進行直播了,隨時可以看到最新的新聞畫面,更多直播節目可以看此連結: 聯合新聞網: 半島電視台(英語):  華視新聞:

向《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說《明天記得愛上我》(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埔里的山明電影院的電影場次似乎存在著一種邏輯,比方說,它會將《航海王:Z》和《奧茲大帝》排在同一廳,因為國小、國中生們喜歡這樣有點魔幻的電影。今天我看了《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和《明天記得愛上我》(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它們也可以理出一個表面的邏輯,例如:都是華語電影,但我覺得它們傳遞出更多訊息,下面分享兩部電影的心得:《忠烈楊家將》在遼國進攻宋朝之際,派出楊家七子,前往搭救楊父。楊父本為此役將軍元帥,無奈遭口舌是非,由死對頭擔任元帥,自己成為戰場先鋒,上沙場後就受了重傷,還坐困愁城。堪稱史上最帥的楊家七子由鄭伊健、于波、周渝民、李晨、林峰、吳尊、付辛博擔綱演出,個個都有不同專長,大郎擅領導統御、二郎是馴獸師、三郎弓箭手、四郎多謀、五郎管醫術、六郎兒女私情、七郎性子急。如果沒有六郎和七郎,整個故事恐怕就會少了點高潮迭起。 《明天記得愛上我》則回到現代,場景在台北,任賢齊飾演偉中,一個中年發福且結了婚的同性戀,范曉萱則飾演阿鳳,是和偉中結婚的三十八歲婦女。劇情圍繞著男、女主角展開。偉中隱藏自己的同志的身份,結婚、生子已經九年,在當上眼鏡店店長之後,遇到了來自香港的湯瑪斯(Thomas),於是偉中九年的婚姻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阿鳳在知道偉中是同志之後,毅然決然地向偉中提出離婚,故事的句點就畫在此。裡頭也有五月天的石頭飾演的三三和夏雨喬飾演的Mandy作為支線,婚姻好像辦家家酒,從訂婚到結婚之間,還可以在取消婚姻和再次決定結婚之間游移。 傳統的家庭和現代的家庭似乎有很大的改變。沒有國,哪裡會有家?楊家作為國家武將,為國盡忠,不惜犧牲小我,只為保護宋朝。忠、孝、仁、義為家國的核心精神,只有大我,沒有小我。(吳尊飾演的六郎不是也和安以軒飾演的郡主有兒女私情的情節?欸…那只是一小段。) 但現代的家庭卻有許多想像。一個同志能夠結婚九年不被發現;儘管發現老公有外遇,而且還是男的,雖然有小孩,但也可以毅然決然地離婚。再更年輕一點的男女,婚姻似乎就不再是來自父母或社會的壓力,人們更自主地去進入愛情的墳墓,也開始反省和解構婚姻對於自己的意義。《明天記得愛上我》受中華民國文化部補助,我覺得有點像法國電影,有點慢慢的,小小的,好像輕描淡寫,卻有很多動動腦的地方。 兩個電影都很令人喜歡,下面附上《忠烈楊家將》和《明天記得愛上》的宣傳片,到山明戲院看首輪,真是太值得了。 《忠烈楊家將》: 《明天記得愛上》:

韓國BTOB(Born To Beat)的《裝可愛》(귀요미,Guiyomi/Kiyomi,คิโยมิ)

  如果台灣有一點點喜歡「裝可愛」的陰影,我想大概是來自日本殖民的五十年;韓國流行文化襲捲亞洲,日本似乎不再是「裝可愛」的代表,大家都跟著韓流一起裝可愛。不知道是我個人的偏誤(搜尋的方法)或客觀上是如此,除了韓國很多「裝可愛」的視頻外,大概最多「裝可愛」的視頻是來自泰國。下面連結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視頻和大家分享:韓國版: 幼兒華語教學版: 泰國/泰語版(最殺): 華語、日語混雜版: 快樂寶拉(Happy Polla)版: 下面附上《裝可愛》的華語翻譯: 不要東張西望 無論他人說什麼你都是我的 (我的)不要和其他女人講話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勾勾小指頭 你一定要答應我絕對不會拋下我不管 1+1 是小可愛2+2 是小可愛3+3 是小可愛小小小可愛 小小小可愛4+4 也是小可愛5+5 也是小可愛6+6 是 啾啾啾啾啾啾 小可愛 我是小可愛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華語傳唱版、閩南語傳唱版、粵語傳唱版、日語傳唱版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漢傳佛教中《心經》常見的版本為玄奘譯本,共260個字,是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之一。再過幾天,我將到中台禪寺參加大專禪七,前提是背好《心經》,所以我也上網好好背背心經,同樣的漢譯《心經》在不同語言的傳誦下,有不同的妙音,包括:華語、閩南語、粵語以及日語,集結如下:華語版本有二,齊豫和黃思婷演唱: 閩南語版本有二: 粵語版本有二,譚詠麟和群星演唱: 日語版本有二:

泰國歌舞片:《愛.觸.心》(Rak-Jab-Jai,รักจับใจ)

  把歌舞當成情感呈現方式放在電影是印度寶萊塢的特色和強項,記憶所及,我能搜尋出我腦海裡頭看過的歌舞片,除了印度電影之外,一部是《熱舞高校》(High School Musical),另一部就是最近在的《愛.觸.心》(Rak-Jab-Jai,รักจับใจ)。兩部由我腦海搜尋出來的電影,都是我到電影院看的,而且都是泰國的電影。我對歌舞片的刻版印象是,唱歌很多、跳舞很多、劇情很弱,所以如果不是進電影院看的話,大概看一下子就不想看了!第四十九屆的金馬獎前一陣子落幕,台灣只有得到最佳女主角獎,其它獎項都由大陸和香港抱走。有人說因為台灣電影的格局太小,盡是在愛情、清新、小品等類型,缺少與社會共同呼吸的脈動。我同意這樣子的說法。我想「愛情、清新、小品」的電影是最容易生產,而且劇情最容易發展。對導演、編劇而言,這個好拍;這觀眾、票房而言,這個好看,接受度高。但若要從中訴說點富義意的內涵,恐怕就不太容易了! 《愛.觸.心》是一個國際巨星和一個盲女的愛情故事。盲女和其姊姊相當討厭明星這個職業,偏偏國際巨星愛上了盲女。而盲女也在國際巨星的鼓勵下接受眼睛手術,無奈盲女能夠重見天日的時候,國際巨星正在北京、上海、香港、韓國、日本辦亞洲巡迴演唱會,所以無法見到盲女。歌舞片又不同於純粹只是「愛情、清新、小品」,這個可能需要演員反覆地排練。 此外,《愛.觸.心》完全沒有使用實景,全部都是在一個舞台完成。也就是說,這是從舞台劇所出來的電影,也許這完全就是將舞台劇剪接出來的歌舞片。它幾乎是一連串的行銷活動用來給泰國藝人蘇勒堤畢(Bie,บี้ สุกฤษฎิ์)舖路的。蘇勒堤的音樂專輯大概是在去年十二月推出,專輯裡頭的兩首歌都出現在舞台劇和電影裡,今年三月開始演出舞台劇,這個月又把舞台劇剪輯後上電影院。 下面是這電影的預告片和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