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青年旅遊志工專業研習

青年旅遊志工是由三個很有趣的詞組合而成的,青年代表年輕、活力;旅遊代表獨立、享樂;志工代表熱情、關懷。由於之前參與青年旅遊志工的共識營,今天又有機會參加公民記者的專業研習。從早上到下午,共有三個講師為青年旅遊志工上課,心得簡述如下: 第一堂課是中華大學觀光學院的蘇成田院長講的「青年旅遊發展趨勢」。青年旅遊不同於觀光旅遊,青年旅遊的人都會稱自己是背包客、旅人,少稱自己是觀光客。但在台灣,我認為常常有人將背包客和旅人混用,甚至不會使用旅人這個名詞,而直接使用背包客。背包客,依照我的定義,是只帶著背包,穿涼鞋,有一種苦行僧的味道;旅人,則是享樂主義,定義較廣,只要不在自己熟悉的國度,都是旅人。不管在國內或國外,有人問我在某某國家做什麼事的時候,我都會回答:「玩。」或者「traveling.」所以我會說自己是旅人,我會拖著行李箱,因為我要空著行李箱出國,滿著行李箱回來中華民國。但是許多人常常會將獨立旅行(independent travel)或自助旅行和背包客劃上等號。我想這多多少少受背包客棧的影響。背包客有一個好處是有別於和我這樣的旅人的,那就是背包向行李不多,很方便就可以搭便車。而蘇院長也強力想要推廣搭便車的文化在台灣,我也認為這是相當值得推廣的。 下午的課,先由背包客棧的小眼睛告訴我們「部落格與網路行銷」。依我對背包客棧的認識,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題目。背包客棧,就我的印象,分為三個部份:比價機票、論壇和wikipedia三個部份。而作為一個能夠賺錢的網站的擁有者,其所具備的技能應該是如何運作社群、如何吸引人到該網站。部落格,這個web2.0的工貝,頂多是和背包客棧的wikipedia有相關;而用網路來行銷xx東西(xx可以是農產品,可以是台灣或任何東西)就不是小眼睛先生專長的,所以也可以發現小眼睛先生講得怪怪的。不過,大概也因為小眼睛先生是文學創作家,所以在講話是用字遣詞就顯得仔細而較費時間。我唯一有心得的就是小眼睛先生說台灣觀光產業的時候,這也是小眼睛先生整場演講中,用最少停頓的功夫來講完一整個論述。台灣和日本同樣為島國,但日本因為有較大的內需市場,所以光是國內市場就足以支撐整個觀光產業,也因此不會像台灣的觀光業者,三十天中有二十天是沒有客人的,所以十天的旺季,就要把價格提高三倍。台灣由於市場小,勢必需要國外的觀光客來支持,而歐美旅客來台灣的旅途遙遠,常常需要在新加坡或曼谷之類的旅遊大國轉機,再到台灣來的旅客不多。鄰近國家才是我們能夠把握且必需要把握的市場,這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法國政府的觀光政策也是聚焦在鄰近國家,畢竟從較遠國家來的人是少數。我自己也是如此考量,都會先往亞洲鄰近國家旅遊。較遠的市場,可以等自身的觀光條件茁壯之後,再進行推廣;當然對個人而言,就是等有更多錢、更多時間的時候,再到不是亞洲的地方旅遊。 查理王的講題是「web2.0與網路行銷的未來」。一開始先問大家坐在這裡做什麼!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參加青年旅遊志工做什麼,只是覺得很好玩,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做一件好像滿有意義的事情。 查理王對web2.0沒有講很多,只有講了些部落格的重要性。部落格的產生,使每個人發表文章都不需要再透過gatekeeper才能讓全世界看到自己的文章。由其在民眾對媒體信賴程度下降的時代,部落格成為一個很好的行銷工具。2007年時代雜誌選出世界前一百個有影響的男女,其中一個在中國的就是曾金燕。曾金燕常年關心愛滋病議題,儘管中共對媒體有嚴格的管控,但透過部落格,曾金燕還是能將消息散播出來。查理王同時呼籲大家盡快開始使用部落格並持之以恆地使用,使用固定的名號,建立network。另外,查理王和大家分享「海星和蜘蛛」的東西。這大概就是像bottom-up和top-down的概念。看過蜘蛛的人都知道,蜘蛛在整個網絡的中間,一槍斃了蜘蛛的話,整個網子就潰散了,這是有一個人在中間帶頭;海星則是一個有活力的生命體,儘管某個地方有缺陷,但其它地方仍然能夠運作。所有人共同對組織有貢獻,一個人不見了,還有其它人繼續努力。這也讓我想到公民記者申請青輔會的部落格。如果自身已經有長久建立社群的部落格,也不需要再另外開一個部落格,如此若有一天青輔會沒有資金營運的時候,海星們還是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做想做的事。不過不管海星或蜘蛛、bottom-up或top-down,這兩個都各有優缺,需要靠智慧去看待和運作。最後,我覺得可惜的是,查理王是社群經營長,似乎沒有講很多社群經營的東西有點可惜。 學習、學習。集中、集中。青年旅遊志工的課程,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 ︱© 2008 Dicky's Karma

四川大地震後的公共衛生問題

儘管四川大地震至今並沒有發現任何重大傳染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警告,四川恐怕會爆發大規模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相關官員表示,主要威脅並不是災區罹難者屍體腐爛,而是遭到汙染的水源以及收容所擁擠狀況恐怕會爆發傳染病,之後一定陸續有些疫情傳出,完善的預防是相當必要的。因此,接下來將討論水源、收容所擁擠和其它公共衛生事項該注意或已注意的部份。[1]   1.水源 水在人類生存及永續發展中扮演的相當重要的角色,一但受到污染所爆發的疾病疫情絕對不是一個、兩個死亡人數可以解決的。不論是飲用水或者是清潔用水,都和整體公共衛生的發展息息相關。聯合國曾發表聲明說,全球開發中國家發生的所有疾病與死亡,有百分之八十與水源有關,此外,平均每八秒鐘有一名兒童死於與水源有關的疾病。而提供乾淨水源,需要在基礎建設與技術方面做重大投資。 以四川大地震來說,基礎建設少數還能運作,也不是目前必需投入的項目。一般地震災害後由於房屋、建築物的大量倒塌會破壞一些公共的設施,比如管道的破壞、水站的破壞、水池的破壞等等。因此就會有大量的原來固定的自來水管或者蓄水池等地的水源就會遭到破壞。從污染的情況來說很多的是因為一些菌類的侵襲,特別是大腸杆菌會污染水源,在地震中被破壞的工業設施有可能使附近的水源受到有機污染。一般災害附近最多的還是因為大腸杆菌污染所導致的。  潔淨水的供給,以及現場環境的處理,包括水源的保護等都必須投入努力。光是從新聞看到的就有現場用水車送水、或者大量礦泉水、純淨水。只要大家在吃飯、喝水前,洗手;喝過的礦泉水蓋上蓋子,就不會造成衛生隱患。除了政府層面和地方工作人員做的大量工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從個體層面上,因為人群大,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好公共衛生的水源保護,包括個人行為。[2]   2.收容所 由於大批人員聚集,若疾病發生可能在人群中爆發,這會造成大型疾病爆發。所以在某種情況上來說,一定要避免大量人群的積聚現象。最容易解決的方法,就是不要聚居在一個地方,這樣有利於一些疾病的預防和隔離。[3]  但地震災區收容所是無法避免的措施,然收容所的特徵是「人滿為患、場地擁擠、空氣污濁、情緒緊張」……幾乎每個收容所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衛生條件差、人群擁擠雜堆、溫度回升,這些都是傳播細菌、病毒的可怕「溫床」,如何使在收容所災民和病人不受更重大的危害,使用碘酒、酒精,或者找抗菌素、消炎藥吃下。只要身上有傷口,一般吃上兩三天劑量的消炎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防止細菌感染。[4]   3.其它公共衛生事項  引用中國衛生部說過的話:「災情就是疫情。」所以在地震發生過後防疫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除了前面的水源和收容所擁擠問題外,中國衛生部還做了以下工作:一、防疫人員不但要進到村,並且防疫技術人員和督導員要覆蓋到災區縣鄉,以有效防控疫情發生;二、 在衛生防疫藥品和器械保障方面,確保防疫人員進到哪裏,藥品和器械就跟到哪裏;三、對可能發生的污染源,通過科學論證,及時做好重災區的清理工作,妥善處理遇難者遺體和動物屍體;四、在食品環節上嚴格把關,不讓過期或接近過期的食品進入災區,同時要加強對救災食品儲運環節的管理,確保食品安全衛生。[5] [1] WHO警告:震後10至30天 疫情爆發危險期。今日新聞。2008。 [2] 蔣岩。中國疾控中心。新華網。2008 [3] 蔣岩。中國疾控中心。新華網。2008 [4] 專家:地震後需預防細菌性痢疾及霍亂疫情。新華網。2008。 [5] 一切為了災後無大疫——四川災區防疫工作紀實。新華網。2008。

水蜜桃阿嬤

水蜜桃阿嬤,我一直認為是一個行銷品牌成功的影片,今天才知道這是商業週刊拍來作「生命教育」的影片。片中阿嬤的媳婦和兒子接連自殺,留下四個小孩子讓阿嬤扶養,這是一個發生台灣原住民身上的真實故事,你可以在「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看到完整的影片。看完之後我有以下心得: 一、自殺無法解決問題,只是留下更多問題。媳婦先燒炭自殺,而五天後,阿嬤的兒子趁家人去買砌墳墓的磚頭時,在家也喝了巴拉刈自殺了。影片沒有交待自殺的原因,但用自殺來逃避問題,只留下更多問題。媳婦自殺比較沒有能夠推測的線索;兒子在自殺前,用手機拍下影片,告訴還活著人,因為放不下老婆,所以想要去照顧她。孩子們因此,相當討厭爸爸,同時也提醒我們負責任是怎麼一回事。會自殺的人往往是某個結無法打開,遇到瓶頸無法突破。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每個人最寶貴的資產就是生命。遇到困難,應該要找朋友、家人甚至是張老師之類。 二、原住民超可愛。我的家人有一個共同的習性,我們喜歡和在社會上較弱勢的一方當好朋友。爸爸從年輕的時候,就常常在原住民部落鬼混,雖然是別有用心,但也是對原住民像朋友;媽媽開的餐廳,也曾經藏匿過逃跑的外傭;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我和妹妹對族群平等的概念是內化為生活模式。我高中的好朋友之一,就是原住民,原住民超好笑的,真得是很樂觀;在前年到達瑪巒部落做社區發展的時候,更是深入認識了真正的原住民。「咱們」原住民就是知足常樂,上班時間也是要喝維士比,專案經理不在的時候,還要跑出去偷喝歌,一首十塊錢好便宜、好過癮。 三、跳舞、喝歌可能只是麻痺自己不要去想媽媽。有一段是小孩子們在房間裡唱唱跳跳,在對嘴唱歌。一開始,我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這也是我一個人在房間會有的行徑,就是假裝自己是明星在對嘴唱歌。不一會兒,其中一個小孩居然哭了!原因是想起媽媽。這真得是相當令人覺得難過。也許這些小孩子,都只是築起一道看似快樂的外表,但內心脆弱,需要媽媽的關懷。 四、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四個小孩中的小豹是唯一的男孩,年紀也最小,當阿嬤幫小豹洗澡時,小豹想叫阿嬤媽媽,因為小豹沒有媽媽;在全校慶祝母親節的時候,阿嬤出席,其它小孩的媽媽都到場了,就是四個小孩的媽媽缺席。小孩子還是要有媽媽才像個小孩子。 五、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的問題,在原住民部落或鄉下特別明顯。單親家庭或隔袋教養並沒有錯,錯的是社會給予不當的標籤,使之成為問題。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常常養成相當兩極的人格的小孩。會有小孩因為待在單親家庭,而更力爭上游,也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和大家處得相當融洽;也有小孩因為隔代教養,自認條件比較差,抽菸、酗酒樣樣來。這是內政部現在、未來都將面對的問題。給錢不是方法,唯有「教育」才能使整個社會改變。 水蜜桃阿嬤在播出之後招到爭議。商業週刊一跟阿嬤說,拍了紀錄片,水蜜桃的生意會變好;阿嬤不知道紀錄募到的款項無法幫助到社區…等。但影片還是感人,生命教育的功能還是具備的。

川緬點燈祈福法會

台灣大學課外活動組在某一天聚集了校內服務社團,讓服務社團腦力激盪出一個能夠為四川災民能做點事情的活動。於是光鹽社和漁服社很有擔當地接下了負責人的職務,並進行連續一個星期的募款活動。我們社團(中智社)在浴佛節的慶功宴+檢討會時知道了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也想利用中智社的特色來為四川災民盡一份心力。於是我們在募款的最一天,舉行了「藥師經法會+點燈祈福」的活動,活動心得如下: 一、中智社錯過在第一時間加入。在每個社團共同討論該募款活動的時候,中智社沒有馬上答應要加入活動,直到募款開始前一天才決定加入。錯過第一個時間點加入,而後面想要再加入就會有比較多困難,例如:只能透過活動網頁了解整個募款活或者可能會被人質疑參與活動的動機。 二、和其它社團聯絡的狀況。讓我印象深刻是和光鹽社的同學聯絡。該活動負責人在接到電話,知道中智社想辦法會和點燈的時候說:「我們希望這是沒有任何宗教色彩的活動,所以捐款也選擇沒有宗教色彩的基金會……」加上募款活動也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有點燈活動。簡言之,就是有一種被「婉拒」的感覺。每個人都有宗教自由,但刻意排除宗教就顯得不尊重宗教。宗教自由是能尊重別人的宗教,同時每個人也能表達自身宗教。但刻意不談論宗教或政治不叫宗教自由,是沒有思想、沒有哲學。不談論宗教或政治,也許是對新認識的朋友,也許是對生意簽合約的對象。 三、新聞稿的撰寫內容。中智社必須感謝課活組的馮姊(馮嬤嬤),馮嬤嬤給我們許多幫助。從我們決定辦法會和點燈祈福開始,馮嬤嬤就隨喜我們的發心,但或許是馮嬤嬤有太多事務要忙,於是將活動讓職務代理人幫我們完成整個申請活動的流程。馮嬤嬤在活動前一天,想要將我們的活動訊息放在課活組的網頁,但由於內容沒有仔細針酙,於是馮嬤嬤就沒有把我們的活動訊息放到課活組的網頁上了。 四、點燈祈福和撤場。點燈的地點在戶外,當天晚上雨也是有一陣沒一陣的,不過可能是在晚上點燈,效果也算不錯,引來不少人潮,讓人點燈,唯一可惜的是,若能放上募款箱,也幫忙募款那就更好了。撒場時的工具,是我們物料準備時所忽略,於是花了不少時間找清理的工具和進行清理。最後,到復興南路吃清粥小菜又回傳護的實驗室開會,也算是滿好玩的經驗。 活動結束,感覺滿好玩的。許多人投入協助,傳緩和傳雍功不可沒,許多人協助轉網宣;還有傳儒和慧桓支援的維那和悅眾;點燈現場的工作人員,大家都挺好玩的。

四川大地震

大家都知道四川發生了大地震,但對大地震的發生,有人不動於衷、事不關己,也有人覺得這是台灣敵對的國家-中國發生的事,不需要在意,況且中國自己就有那麼多錢,我們把錢給中國,中國只是拿去發展武器。而且這還是許多社論(自由時報)的論調。這雖然無可厚非,但把自己縮小一點,世界就會更大,看到別人受到苦難,為什麼自己不能盡己所能,給予一些幫忙呢? 四川的地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幾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的人,一定對地震的情境印象深刻。九二一發生的時候,我還是國中生,當時在南投縣魚池鄉,就在震央埔里的隔壁鄉鎮。天搖地動一陣子之後,爸爸、媽媽叫醒我和妹妹,開車直奔國小的操場。(感覺爸爸、媽媽還滿有防災的sense的。)我們不是第一口家子到操場的,當時己經聚了一些人,大家都只靠車子發電,對外聯繫只有Radio。地震真得是很可怕的東西,雖然我不至於有創傷後症候群,但這還真是一個相當可怕的經驗。 將心比心,地震又發生了,而且是在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國。台灣投入救災刻不容緩。第一、語言相通,由台灣人投入救災,不需要翻譯;第二、地理位置近。災難的發生就像戰爭,黃金時間分秒必爭。金錢、物資永遠不嫌多,台灣內政部的捐款帳號可以100%抵稅,一般慈善團體的捐款帳號可以抵20%的稅,但不論如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買醉

喝酒是一件令人相當尷尬的一件事。我並非指喝了酒之後的糗態相當令人覺得尷尬,我指的是這是一件相當兩難,相當難以抉擇的一件事。我分享我的喝酒經驗,試圖來了解喝酒這一件尷尬的事情。 喝酒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我們通常會在以下情況喝酒,在結婚的場合喝酒,在沒有壓力放鬆的時候喝酒,在夜店的時候喝酒,通常沒有人是一個人喝酒的,如果有大概也是失戀或著睡前的酒。下面分享一些我的喝酒經驗。我在放鬆的時候會喝酒,去海洋音樂祭和春天吶喊的時候,這都是相當愉悅的場合,隨著音樂擺動,喝酒變成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我在夜店的時候會喝酒,當國家的大臣們在聊天的時候,泰皇的公主帶我去夜店時會喝酒;或者在台灣的夜店時,搖骰子吹牛的時候會喝酒,這也都是相當愉悅場合,相當放鬆。喝酒是社交的工具。快樂都是喝酒的當下。 但是不快樂在喝酒之後,馬上就產生。喝過酒,我馬上就會滿臉通紅,馬上就給你發燒的體驗。雖然不是感冒,但就是帶給你感冒的、生病的感覺。雙腿沒有力氣,不想站著只想坐著、躺著。腦袋的思考會變得相當遲鈍,言語也顯得笨笨的或滑稽的。不過倒是很好睡就是了,這大概是喝酒後唯一的好處。 上面喝酒的後作用只是我經歷過的,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悲劇通常也是因為喝酒產生的。還記得之前稻江的教務長因為喝酒,開車撞死了同校的女學生嗎?喝酒迷姦的新聞事件也是常常發生。喝了酒之後,神志不清,心念不能做主,一連串的副作用就因而產生了。這也是為什麼佛陀制「不飲酒戒」來警剔世人。 不飲酒戒的制戒由來是來自一個殺死惡龍的高僧。佛陀制戒前,出家僧侶是可以接受在家居士供養的酒品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來了一隻惡龍,大家都無法制伏牠,直到一個高僧出現。高僧在降伏了惡龍之後,受到村人的愛載,許多人相當高興,於是拿出來陳年好酒來好好款待這高僧。這高僧喝了許多,於是醜態百出。結束了酒席,在回家的路上,居然就不支倒地地躺在草地上呼呼大睡了。村人對照剛剛高僧降惡龍的英勇神態,和現在倒在地上不堪的樣子,高僧的形象瞬間就從一百分變成不及格。後來,惡龍再一次出現,高僧也無法降伏牠,一口就被惡龍給吞了。喝酒能夠助興,但喝太多悲從中來,喜劇就成悲劇,還誤了大事就不好。預防災難發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飲酒」。「不飲酒」在五戒中比較特別的在其是「遮戒」,也就是用來預防做了不好的事,不像殺生、偷盜、妄語、淫欲都是會有不好後果的,飲酒並不一定造成不好的後果,但有可能犯下終身遺憾的事,例如我喝酒,但不一定會有人因為我喝酒而被車撞,但有可能因此而被車撞。 喝酒有點像是麻痺自己的神經和身體,所以我也大概能夠理解小S為什麼喜歡買醉。我也喜歡買醉,但是我有什麼方法能夠用來拒絕喝酒,當別人要我喝酒,但我卻不想喝酒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他說,因為我學佛,所以我不能喝酒就好了。不過有時候,真得是無法抗拒那樣燈紅酒綠的氣氛,我真是一個愛喝酒的佛教徒。我的喝酒經驗雖然都是快樂的,也許是有點福報,災難不致於找上我,不過哪天冤親債主找上門的時候,儘管只是小酌也會樂極生悲小命不保。所以我還是少喝點酒為妙,當然最乾脆的方法就是戒酒啦!我要變成有智慧的人,不會因為酒這玩意兒上癮。

請為我投票

中國導演「陳為軍」拍攝「請為我投票」記錄片,2007年作品,參加多倫多影展。近期開始在公共電視台播送。上「中共政經社發展」的時候,老師把影片帶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內容講述:從未實施過選舉的國小三年級學生,在老師和導演的觀察下,進行了班長的選舉。三個競爭對手,成成、羅雷和張曉菲,從開始競選活動到選舉結束。另外記錄,家長幫助小孩的過程。以下心得,簡單記錄: 一、富人間的貧富差距。成成的媽媽在電影台的製作人、爸爸的工作我忘了;羅雷的爸媽都在警察單位工作;張曉菲來自單親家庭,媽媽在當老師。成成和羅雷,在我看來,都是來自比較有錢的家庭;張曉菲,可能是刻版印象的影響,覺得單親家庭大概生活都比較貧困,加上曉菲可人的模樣,總讓人不禁同情,到投票那一刻,我都想把票投給曉菲。(事實上,我的國小同學,有一個也是來自單親家庭,但是相當有錢,而且挺胖的。)由於資訊不足,我無法斬釘截鐵地說張曉菲很是富裕或窮,但從她的才藝與媽媽的訓練,至少是個中產階級。但相較於成成和羅雷的家庭,成成家有錢,羅雷家有權,張曉菲就顯得一點資源都沒有了。果然,最後票數也最低。當然這不必然和有錢或有權有關,也許有人會用性別的角度來解釋。 二、奸詐的成成。成成的夢想是當上中國總理,像胡錦濤一樣。成成的媽媽是電視製作人,自然很容易教導成成許多吸引群眾目光的技巧。而成成自己也頗有心機,安排樁腳在張曉菲表演後噓她,又假裝是羅雷的主意,和張曉菲示好。來自父母的指導,也學會說自己是「管理者」,和以前擔任班長的羅雷那個「統治者」不一樣。從成成的行徑,似乎可以看到台灣的民進黨的陰影。民進黨的起家利用媒體,利用短時間的片段資訊,給予受聽眾特定的想法,連成成才藝表演的時候,都很有「你貢對不對呀?」那一套。而統治者和管理者這樣貼標籤的說法,更是似是而非。 三、獨立的羅雷。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這個羅雷的教育是完整的,也不愧他能在一、二年級連續擔任班長。打從決定參選開始,羅雷的爸爸、媽媽就想要給羅雷一些幫助,但羅雷說:「我不想要去影響別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應該自己決定要選誰。」反正講了一堆有的沒的,就是不要爸爸媽媽幫忙。但中期,羅雷覺得競失利,想要退選時,爸爸出了餿主意,要邀請羅雷的同學們去搭輕軌。在選舉的前夕,也給每個同學中秋賀禮,祝同學們佳節愉快。這個似乎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的縮影。國民黨有完備的體制,思想中規中矩,懂得民主的真諦。但總有賄選、賄賂的嫌疑。 四、愛哭的張曉菲。從一開始上台表演就受盡委曲,雖然沒有亮眼的表演,但女性的角色總是令人同情。女性撐起半邊天,不知道如果張曉菲號召班上所有女性投給自己,這樣能不能奏效,畢竟小朋友容易搧動,由其在選舉前刻,就像羅雷的中秋賀卡一樣,我想多少是有些選票是因為賀卡招引的。 五、我認為這樣的選舉活動除了增進學生對民主概念或競選活動的了解外,一定也交到許多好朋友,當然也從競爭對手中學習許多,從小時候就有這樣的經驗,未來一定是難忘的記憶。雖然落選的學生和其競選小助手都在選舉結果的時候哭了,但我覺得他們都能體現民主的風範,尤其羅雷最後和成成的擁抱。我看到有些人對此片的評論是:我好懷念以前國小那種隨便選選的日子。我認為就是有這些人,台灣常常就是那些被隨便選選出來的人在領導大家。 六、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比小孩子還要緊張。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孩子們有一番成就,但是參選的明明是小孩子。再想想台灣的選舉活動,被推出的候選人,有時候參選意願有七十%,但其幕僚可能是100%非贏不可。參選人的壓力多來自身邊的人。拿不準最後哭了,多多少少和家長們有關。不過他們的家長也算懂得教育,這個選舉結果無須嚴重看待,經驗的學習是最寶貴的。 這個影片不錯看,推薦給大家看。

我的法國印象

法國,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個浪漫的國家,是文化的國家。老是用其它國家來批評台灣的我,並不特別喜歡法國,可能是因為不了解,可能是因為沒有造訪過,甚至我不喜歡看法語發音的電影,因為聽不懂該語言。(雖然也不太懂泰語,但住過泰國一陣子,而且和尼泊爾一樣都是漢藏語系下的達羅毘荼語系,所以還會看一下泰國電影。)「巴黎,我愛你」是我目前想到且觀賞過的法語電影,和阿莫多瓦導演過的一部義語電影一樣,是許多小故事組合而且,這大概也是我對法語片的刻板印象。另外,還有「愛在巴黎日落時」一部一刀未剪的電影,節奏很慢很慢,從早到晚,一氣呵成,我看到一半就離開電影完了,因為著實看不懂。 我認識兩個法國人。第一個法國人是在柬埔寨的暹粒認識。在暹粒的日子當然就是要去吳哥窟,早上去了吳哥窟,黃昏日落從吳哥窟回到市區,和任飛賢伉儷在夜市攤子吃晚餐。從越南到柬埔寨,我千想念、萬想念的就是FRUIT SHAKE,即便到了金邊市區,仍不放棄地尋找FRUIT SHAKE,雖然前一天上吐下瀉,但今天還是一條好漢,還是點了FRUIT SHAKE,這次點蘋果加香蕉,雖然都是常見的水果,但還是難忘那個滋味。離題了!我們在那個攤位上和一個外國人坐一桌,那老兄點了盤炒麵,我自以為是地認為老外也聽不懂中文,就和任飛夫婦說:「那個麵好香!」豈知他老兄,居然懂中文,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法國人,專長中國與法國關係,還是學生,猜想應該是碩士或博士生。更巧的是,我和他居然是住同一棟旅館,他住宿舍兩塊美金一張床,我住個人房十塊美金一晚,當下真得是搥心肝後悔沒有多詢問旅館主人還有沒有宿舍,一下就接受以為很便宜的十塊美金。我們去按摩,聊了一下天,這個研究中法關係的老兄,居然不知道台灣和中國使用不一樣的貨幣,法國人的國際觀也不過爾爾。當天晚上,我們回到旅館,他的相機忘在公用電腦前,再回頭時己經不見了。向櫃台詢問,櫃台人員均回答沒有看到,直到我們決定叫警察,另一個櫃台人員才睡眼惺松地拿出相機。他老兄隔天要去吳哥窟,請櫃台人員五點半給他morning call,這花了他老兄好大一番功夫,還請另外一個白人朋友轉述才聽懂。這個事給我幾個印象:A.法國人的英文也沒有那麼好,大概跟我差不多,說不定我還好一些些。B.法國人真得是像公雞一樣,對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驕傲,有種族優越的感覺。當然比起美國人,我還是比較喜歡法國人,雖然看好萊嵨電影,但美國人真得是很不討人喜歡。 第二個法國人,是參加法國在台協會的講座,由該協會的主任主講,從演講認識的法國人。法國「政策」具文化包容性,接納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電影、表演團體、音樂。因為其環境佳,也使藝術家會往這個國家發展。主任也試圖讓大家知道法國,除了浪漫、文化之外,法國也是有其它長處,例如對人權也相當關心,當天安門事件發生的時候,給予當事人政治庇護;或者美國攻打伊拉克時,也是第一個發難反對。法國政府常常是很有主張,在第一個時間提出立場的國家,也許是高中畢業那一年必修哲學的關係。法國人口佔約全球人口百分之一,卻提供全球百分之五的經濟生產。主任認為,法國人喜歡公雞,其自豪或者驕傲,他從自身做起,想給大家對法國人有新的想法。 我沒有想過要去法國,但身為一個世界公民,有朝一日,我也是會造訪法國的。不過法國文化的源頭在義大利,我也一定會去義大利的,因為義大利有披薩和通心麵可以吃呀!

全民外交研習營@基隆市議會

外交部舉辦了名為「全民外交研習營」的活動,旨在讓國民於全球化的浪潮下,還能夠有一絲絲喘息、求生的意志。手冊上給這研習營下了註腳:全球化求生術-一個世界公民所應該知道的。常常把世界公民掛在嘴邊的我,自然覺得這是一個難得、不可錯過的課程。課程要求要穿西裝、打領帶去參加,我自以為很像ARASHI的松本潤在流星花園的道明寺穿的短版的西裝去上課。心得記錄如下: 一、酆邰大使的國際禮儀: 所謂的國際禮儀大概就是歐美那一套不成文的規矩,沒有道理,就是這樣的。當然,最基本的應該就是要尊重對方,尊重主人,尊重客人。品酒是英國人很快可以來了解一個人的方法,英國是一個相當注重階級的民族,看懂不懂酒、談吐、用詞大概可以猜測你這個人來自什麼階層。我想英國人大概會很同意孔子的不同地位有不同禮節的理論。品酒順序:A.透過光來看顏色。B.順時鐘延杯緣搖一搖。C.聞一聞。D.啜一口,透過喉嚨,「裝」出一付享受的樣子。E.最後小聲叫好。 全世界有三種頭銜永遠被人尊稱:大使(Ambassador)、博士(Doctor)和皇室貴族。大使和博士,在台灣的確是會受到尊敬,一個是代表國家,一個是學術地位的表現。但皇室在台灣似乎沒有那麼受重視,身為皇室貴族,雖然只是尼泊爾的皇室,但至少也是聯合國的一員,我認為台灣的民眾,對這個相當不在乎。我推測有幾個原因:A.台灣多移民,沒有真正擁有權力的皇室。這也是為什麼若在台灣行內閣制無法產生國家代表的難題。台灣現行總統制,世界上總統制的代表以美國馬首是瞻,戰後受美國援助,台灣也很自然地接受了總統制。事實上世界上行總統制的國家並不多,較多的國家都在中南美洲,由美國扶助建立的政權,然如菲律賓卻不斷有政變,台灣算是行總統制行得較健康的國家。泰國(泰皇)、日本(天皇)都是有一個國家領袖,再配合內閣制的議會,內閣制就以英國為代表。我想這是台灣人不尊重皇室的原因,因為台灣人沒有這樣的環境。B.台灣人也許需要媒體的刺激、外來的訊息,才知道誰是皇室。例如前陣子,大陸富豪(富豪們說:「我們不是富豪,是企業家」)集團來台,因為媒體報導,於是人們知道富豪來了。長期居住在台灣的外國皇室,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新聞價值,即使在你身邊出現,你也不覺得特別。雖然是如此,但我也享受這樣低調的生活,不需要常常微笑,也很快樂。 最後,簡單記錄酆邰大使的國際禮儀經驗分享: A.陳水扁想和美國總統夫人握手被拒。(男生不能主動向女生要求握手。) B.澳洲外長於美國總統進場時行舉手鞠躬禮,被在野黨批降低國格,應平起平坐。 C.伊朗總理從台上走到台下與國小老師握手。回教:男女授授不親。 D.杜拜主人邀請客人時,會將未烤的生羊的眼睛挖出來,客人應該生吞下去。 E.美國外長夫人於沙烏地阿拉伯穿著曝露,遭宗教警察鞭打,後美國與沙國關係半年沒有來往。 F.回教國家對龍、蛇、狗、豬圖騰不喜歡,送有龍的鼎被退。 G.吐窪魯喝稻米釀的酒,賓客用同一個碗喝,陳水扁最後喝,雖面有難色,但也是喝下去了。 H.沙烏地阿拉伯不給蓋過以色列入境章的護照入境。 二、黃性禮教授的國際會議活動規劃與管理: MICE(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是一個新的產業,對我,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另外,PCO(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ser)也是一個繼CK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另一個,我認為我可以勝任的工作。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國際)活動規劃師,要具備語言能力、反應要快、創意還要耐操。台灣會議公關公司在國際競標的時候,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韓國。硬體設備如展示會場、飯店這不是短期能夠建立,有賴政府支持規劃,目前南湖欲建設Covex會展中心(Conventions, Exiition and entainterment);軟體即是管理的人才的培養。目前MICE相關產業的人力需求量,在歐美以每年5-8個%成長。這個我覺得我能夠來將這個作為志業。 三、江國強主委的國際政經情勢與全民外交: 江國強主委負責外交部NGO委員會,和酆邰大使一樣,都會在520新總統就職前外派到國外。試圖在外交困境上,提出NGO團體能夠使力的部份。NGO的受到重視可以溯及八個經濟強國在瑞士召開的會議,由於只有八個強國試圖規劃出整年各國的規範。都由這八個國家來規定,其它國家當然不爽,故在同一時間,於巴西也召開了,讓各個國家自由登記,想發言就發言,每個帳蓬都有不同的議題,一開始沒有很多人,後來許多NGO團體加入,使人UN不得不注意這個會議。 聯合國對第一世界國家(台灣自許於己開發國家,及第一世界國家之列)志工的要求是佔全國人數的25%,目前只有北歐國家、美國、日本達到或接近這個目標。台灣約17%左右,比例在各國之間也算空,但仍有努力的空間,不過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民間力量的活力。台灣NGO的發展,在我看來都是很有福報,並非刻意產生的。大致有兩個階段:A.二戰過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協助,建立台灣公共衛生等系統,同時扶輪社、青商會等NGO成立,和美國斷交後,人員撤走,台灣人自力更生,於美國基礎上發展自身特色。B.九二一地震後,受到來自各國救災團體幫忙,當時俄羅斯也欲派隊伍來台,然受中國壓力而無法成行。地震使台灣NGO團體更為活躍,開始回饋世界。 幾個國家間外交經驗記錄如下: A.印尼向來親共,然在南亞大海嘯期間,我國給予人道救援。原本想印尼至少能夠在WHO上不要發言反對我國成為WHO觀察員,沒想到還是被咬了一口。後來知道,是印尼當時外交部長親共,刻意不讓印尼駐日內瓦大使知道不要發言的訊息。隔年,雖然無法成為觀察員,但印尼也沒有發言反對了。 B.巴基斯坦在對我國不友善名單上,大概是排第一名,但在巴基斯坦地震的時候,我們還是給予協助了。外交部在第一時間請民間組織一個搜救隊,中華航空提供機票,在曼谷轉機。沒想到,在曼谷時中國駐曼谷特使向巴基斯坦要求審查台灣搜救隊名單,在人道救援與國家利益的權衡下,搜救隊無功而返。巴基欺坦也表示,不接受來自台灣的救援。後來台灣還是透過日本的協助,由日本運送,我國提供農委會的存糧,包裝袋上打印著「LOVE FROM TAIWAN」。 C.泰國毒玉米事件,台灣非會員國,WHO透過北京來告訴台灣政府,玉米有毒,但是消息晚了一個月,台灣人己經吃了一個月的毒玉米了。WHO對此解釋,北京是離台灣最近的傳達窗口。然而馬尼拉相較於北京似乎才是較近的轉達站。 D.仔細研究回教國家自殺炸彈的攻擊者,多是來自貴族、有錢人的家庭,這讓人匪夷所思。推測其原因,回家國家過於封閉,思想沒有和外界交流,於是容易流於偏激。 E.外交部常常致力於向各國家爭取免簽證的福利,日本在愛知博覽會後,統計台灣旅客數佔所有來訪國家旅客數中第一高位,於是乎給予台灣免簽證的優惠。 在全球化量化評比中,全世界約200個國家,台灣排名36。可以驕傲,但也值得憂心。其有四個指標:國家經濟、網路普及率、國際人口交流以及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拜經濟奇蹟、科技和外藉配偶所賜,前三項都有較高的分數,然國際組織活動的參與,就不是容易突破的了。外交工作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其需要智慧,我也期許自己有這樣的智慧,能夠從事這樣的工作。

教育麗塔(EDUCATING RITA)

期中考後,依照課程安排,上「成人教育」時,老師播映了「教育麗塔」(EDUCATING RITA)的電影給我們看。感覺這是一個很老,節奏很慢,沒有爆點的電影。麗塔是一個不滿現狀的髮型師婦女,然後上了SO CALLED開放大學,認識了一個愛喝酒的老師,而後人生產生了變化。儘管是個頗無趣的電影,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還是有以下心得: 一、丹尼想結婚生子,但麗塔覺得生了小孩子,就沒有自由了,連麗塔的爸爸都希望麗塔生小孩。麗塔為了不要懷孕,偷吃避孕藥,也跟丹尼說,希望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再生小孩。一時氣不過,丹尼就把麗塔的書通通拿去燒了。麗塔的爸爸對丹尼說:「如果麗塔是我的老婆,我就會殺了她。」麗塔回應道:「如果我是你的老婆,我就會自殺。」雖然是很好笑的句子,不過也可以看出麗塔相當身不由己。社會給予許多壓抑。就像到了一定年紀,沒有結婚、小孩是一件羞愧的事情一樣。社會化如果只是想要把每個人變成一樣,那我想要反社會化,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學人精。 二、法蘭克邀請不拘小節的麗塔參加「上流」社會的宴會,但是麗塔卻到門口又退卻了。在法蘭克看來,麗塔百無禁忌,沒有枷鎖,於是想要邀請麗塔來宴會,給自以為是上流社會的人們另一種刺激。但麗塔似乎還是有所顧慮,在看到眾人衣冠楚楚時,便害羞而離去了。這讓我想到流星花園裡杉菜受邀參加有錢的派對,不一樣的是,杉菜知道自己被整了,但還是不顧他人眼光,硬著頭皮地去參加宴會。不會彈鋼琴的杉菜,也大方承認自己不是千金小姐沒學過鋼琴演奏。這和前一個角度一樣,都有一種解放教育(emantiception)的意味。我們都清楚(或不清楚)這是一個做作的社會交際,然而沒有人能夠真正從中解放出來。不生小孩大概就是很大的解放了!穿得像去迪斯可一樣,參加上流社會,大概還需要一點時間。 三、法蘭克的老婆有外遇,但卻能很自然、坦然的面對。感情的事強求不來,我覺得法蘭克對太太的態度是好聚好散,不過也有可能是覺得無趣了,所以就任她離開。另外,麗塔和老公離婚後,在路上再次遇到老公,還是能像朋友一樣不覺得尷尬,這也是我認為想當不錯的境界。許多人和舊情人分手之後,老死不相往來,我認為這樣就少了一個朋友了。分手也是一門藝術,如何讓情人間分手之後還能繼續維繫,我推薦台灣大學社會系孫中興老師開設的愛情社會學。冤家宜解不宜結,會讓彼此不舒服,一定是有事情沒有解決,孰能無過,做錯事認錯就好了。(當然,這不是鼓勵犯錯,顏淵可是不二過。) 四、法蘭克雖能夠處理老婆離開他,但對麗塔不理他卻選擇借酒澆愁,愚笨!佛說五戒當中,有一個戒是不飲酒,和其它戒不一樣,其它戒如殺生,是直接會讓人造成傷害,但不飲酒這個戒是遮戒,就是預防犯了其它戒而立的戒。法蘭克為人師表,常常喝酒,喝得不省人事,上課讓學生看不起,甚至喝太多,最後連教職都不保了。在麗塔不理法蘭克的時候,法蘭克又開始喝酒,然後四處遊盪,被人認為是混混,還在深夜對公寓咆哮,擾人清夢。因為喝酒會讓人神智不清,於是做了什麼事通通不知道。再拿前陣子的新聞來說,喝醉酒開車,撞死學生的老師,真得是很不應該。喝酒的確不值得鼓勵,但偶爾興致來了,還是會小酌幾杯,這時一定要有一個人負責開車,那個開車的人絕對不能喝酒,這樣才有人能把大家安全的送回家。不過與其那麼麻煩,就通通以茶代酒不就沒事了。對於喝酒,我是相當矛盾的人,喝了酒就會後悔自己不應該喝酒,喝了酒之後頭痛欲裂,像感冒一般,不如不喝。不過偶爾去夜店或放鬆時,還是會喝一下,喝醉就睡覺,不會吵人、發酒瘋。說來說去,就是不要喝就好了! 五、麗塔獨自到法國讀書之後,開啟了人生另一個扉頁。大概是法蘭克覺得麗塔處於一個受壓迫的環境,於是建議麗塔到法國讀書(或渡假)。果不其然,回來之後,麗塔成了另外一個人,不再有任何拘束。我於此心有戚戚焉。每每出國時,會覺得特別輕鬆,我在最後一次旅行總於體會為什麼。因為在國外,你可以徹底的放鬆,你可以完全放空,不需要擔心作業或考試,沒有社會壓力。頓悟了之後,現在在國內,偶爾放空,不要一直想要做很多事,這樣也就很快樂。 結論,很多事情不是個人造成,社會、制度也需要負擔部份責任,但從中解放,擺脫框框是自己可以辦到的;但這不是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由是以不侵犯別人自由為前題,你當然可以喝酒,但你喝了酒不要發酒瘋,讓人不舒服;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何況喝酒其實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