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宿舍

在台灣上映的時候,中文片名是「鬼宿舍」,但因為叫鬼宿舍從一開始上映時,我對該片就沒有興趣,直到今天看到有人將之歸類為喜劇,我才覺得事有蹊蹺。我不想把片名寫成鬼宿舍,因為這可能會讓許多人打退堂鼓,就依電影原本的名字,它就叫「宿舍」。後面會有簡單的心得,心得會附有影片。 我十五歲開始住宿舍,不過這個小朋友在國一的時候開始住宿舍,而且不是有書桌有床的那種宿舍,是像當兵那樣的宿舍,許多人的床聚集在一起,集中管理,連洗澡也是像戰鬥澡一樣。宿舍生活人們通常會有兩種心境:一、離家好遠,在家有人照顧;二、不受到家的管束,自由了。這和人的個性有關,有人喜歡變動、新奇的日子,有人喜歡安穩的日子。片中的男主角,在認識了「鬼」之後也習慣了學校的生活於是喜歡學校,而「鬼」也讓他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學會關心別人。 來分析「宿舍」這個「鬼片」文本,我們可以發現有一些signifier對於鬼這個意象是普遍存在於東方社會的,例如:停止呼吸會讓鬼看不見、死亡的過程鬼會重覆經歷、鬼在了了心願之後就會離開。受東方文化薰陶的我,至少覺得這些都是很合乎我對鬼的想像。(當然,影片中有一些鬼在陽光下的鏡頭,是不符合鬼的意象,但不妨礙觀影者的邏輯。)不知道這樣鬼的意象是否在其它文化脈絡下仍能成立。 泰國的電影真得是很有深度,「宿舍」是一部溫馨的鬼片,有許多友情、親情的互動;然而看看其它同樣來自泰國的鬼片,雖然是非常恐怖,但還是會有愛情的成分。不想看太驚悚的影片的觀眾,我推薦「宿舍」,保証你愛上鬼。

pchy – Gun lae gun : กันและกัน (同行)

看過愛在暹邏的朋友肯定對電影裡頭的主題曲印象深刻,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樂曲這樣的東西也是,就是幾個樂符在那邊排列組合出來的結果。根據我的泰國朋友的朋友,愛在暹邏主題曲Gun lae gun : กันและกัน (同行)是被兩首英文歌曲所激發的。(我不願意說那是抄襲。蘇東坡也覺得自己能夠寫出和李白一樣好的詩詞,李白只是比他早生了幾百年。只是先創作罷了。)下面是證據,請大家看了之後自行判斷,另外附上翻唱「同行」的中文版本: pchy – Gun lae gun : กันและกัน (同行) Christian Bautista – The Way You Look At Me Melee – Built To Last 未知 – 同行 (國語版)

二月

泰國的電影滿國際化的,最近上映的致命巧克力(功夫喜劇電影)就跨和日本的阿部寬,或者其它在泰國當地拍攝的電影,都會有一些外國人,如親密朋友裡頭會遇到洋人;荷爾蒙裡遇到AV女優或者愛上台灣的男歌手。如果說台灣的電影是很在意在地化、本土化的話,那泰國的電影就是非常全球化、國際化。今天看了另一部泰國電影「二月」,拍攝場景在紐約,片中遇到華人、洋人、泰人,而英語系國家的人老是把THAILAND和TAIWAN搞混的橋段也被搬出來。這個也是愛很深的電影,下面寫心得,最後你可以看到影片: 出車禍失憶雖然是老梗,不過的確就是那麼好用。女主角從泰國遠赴美國去找之前吵架的好朋友,結果出了車禍,原本的計劃都打亂了。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禍,女主角認識了男主角(長得很像變胖的張震),一個真正愛她的男人。我們總是希望日子按照自己規劃地進行,但是新奇、無法預期的生活似乎能夠給人體驗另一個生活,似乎也不是壞事。 非法移民在美國只能從事不合法的工作,例如:當司機-幫助殺人逃跑的司機,或者殺人-殺那些和你利益相關的人,這都是可以一次賺到很多錢的工作,但當這些非法移民想要抽離時,現實往往由不得他們。扣留護照是方法之一,更慘的是直接殺了你,反正非法移民沒有身分,死一個也不少。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紐約會被認為是罪惡的都市。 如果說上述那些工作是賭命的工作,那麼藝術家則是一個賭生活的工作。藝術家如果沒有遇到喜歡他作品的有錢人,再怎麼有天份也是枉然。這建立在兩個條件上,那個人必需喜歡他的作品,且他必須有錢。女主角因為選擇走藝術家的路,和爸爸沒有往來,雖然生活常常遇到困難,但如此勇氣和才能還是令人稱羨。

我最愛的歌手之一:Ice Saranyu

待會我要去上「全球音樂文化」,心情好,來分享我很喜歡的歌手之一最近的新專輯和過去他曾經出過的好聽的音樂。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來自泰國,叫Ice Saranyu,第一次認識他是在第一次去泰國的時候,我在pub常常聽到他的歌。在曼谷街頭,很容易走一走就遇到明星。原本只喜歡Ice Saranyu的歌曲,後來看到他長得很像Tee(一個我要好的泰國朋友),我於是也喜歡他。 Ice Saranyu最紅的歌曲Khon Jai Ngai被翻唱成中文和日文,同時曹西平上大小愛吃的時候,也有表演這首歌。btw,我在泰國的時候,有遇到曹西平大哥,而且我們還聊了很久,我跟他說我很喜歡他和小甜甜上吵架王那一架的康熙來了。日文還是由他自己唱,開拓日本的市場;中文由黃曉明演唱的my girl。最好聽的還是,泰文原版的。下面發佈三個版本的MV。 泰文原版Khon Jai Ngai: 日文版KOI NANJA NAI?: 中文版My Girl(黃曉明): 最後獻上Ice Saranyu將在十月推出的新歌I see You,同樣是快歌。  

人權之路:白色恐怖

我對白色恐怖時期的認識為那是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在參加完人權之路在綠島的白色恐怖研習營之後,也證實那真是一段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甚至沒有思想自由,乃至羅織罪狀,造成許多冤獄;同時,也大約了解台灣獨立的想法是如何孕育。 白色恐怖是相對於紅色而產生,紅色屬於改革派;白色屬於保守派、反動派,起源於法國革命。中華民國在台灣進行戒嚴時,將任何可能造成政府顛覆的人士進行思想改造,多發生在民國四十、五十年代,服刑是其方式之一,從三年、五年、無期徒刑到死刑皆有。白色恐怖在台灣,很容易和二二八混在一起。二二八是沒有判決書而濫殺、清鄉的殺人活動;白色恐怖經過判決書,有法治的概念,不過是沒有人權、嚴刑拷打、屈打成招的法治,依法有據,不過沒有人性,只為整合思想而進行。 台灣土地上的人民長期受外來政權統治,反抗運動也從來沒有間斷過。說中華民國政府為外來政權不為過。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大多數人是歡迎的,然而在知道國民政府的作為之後,人心開始浮動。人心浮動的方向包括:中國共產黨接收台灣(統一)、台灣共產黨(社會主義,擱置統一或獨立)、台灣獨立,而不浮動的就是國民政府的教育:中華民國統一大陸。對於浮動的,就會進行思想改造,只要被指有非國民政府所教育的思想,都秉指寧可錯殺一百的心態,通通抓起來。在這樣的浮動對於國家的認同,大概有三個選項:一個是紅色的中國,也就是共產的中國;一個是白色的中國,中華民國(亞洲第一個民主政體);一個是台灣獨立。 這此到綠島,遇到許多經歷白色恐怖的前輩,這些前輩許多人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灣,然而在國民政府思想控制的手段下,失去自由。這些前輩遭受政府不平的對待,不過事後再回頭看過往雲煙,倒像男生在回憶當兵一樣,是一段又愛又恨的故事。事到如今,許多前輩仍認為不要隨便說出心裡的想法,心裡可以想,不過不要說出來。言論箝制的影響,到現在我們以為言論自由開放仍然存在。 不過,這也讓人想到近來政治人物扣人紅帽子,將「統一」和「賣台」、「叛國」劃上等號,或者「太平洋沒有加蓋」、「大陸豬」、「滾回大陸去」之類話語,如此的風氣產生許多人每次發言前會先說「我沒有政治立場。」這樣離奇的情況。這樣的言論自由絕對不是台灣土地上的人民所期待的。言論自由是「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有說話的權利。」「統一」的思想不會妨礙愛台灣的心。 楊逵曾經是台中東海大學的校長,原本對中國共產黨懷有很大的期待,還規劃好中共解放台灣之後,東海大學的學生應該如何如何下鄉勞動,社會主義理想者;但是知道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之後,馬上對中國共產黨失望而致力於台灣共產黨。這樣的知識份子,你會說他是個立場搖擺,不愛台灣嗎?知識份子是社會的良心,我也期許自己成為社會的良心。有一個成功的商人說近百年中國最重要的兩件大事就是文化大革命和北京奧運,文化大革命讓楊逵對中共失望,不知道北京奧運展現的軟實力,是否讓楊逵回心轉意? 我有政治立場,我支持中華民國統一。我沒有政黨傾向,我是永遠的在野黨,知識份子是社會的良心。中華民國萬歲。

親密朋友 เพื่อนสนิท

「親密朋友」是另一部泰國電影置入性行銷泰國觀光景點的電影,這部電影包括北方玫瑰清邁和帕岸島,都是許多旅人會去旅遊的地方。不討論劇情,僅就發表心得感想。你依然能在影片最後,看到完整的影片。 男主角相當害羞,不輕易透露自己的感情,也因此錯過了人生可能的第一次初戀。我們常常害怕被拒絕,而不敢表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但當雙方都如此認為的話,感情永遠不可能有進展。不過,有人也喜歡曖昧的感覺,好像天底下的人都是他/她的女/男朋友,用一句小甜甜的話來說,那是超級「玩咖」。我大概不食人間煙火,對愛情的了解有限,無法提出任何見解。不過,適時地向喜歡的人說「我愛你」相當重要。跟各位很害羞地報告一下,我也是向媽媽說過「我愛你」的乖兒子呢! 這樣子的影片讓我重返當初旅遊清邁的經驗,看到清邁的城牆、清邁大學和素帖山,好懷念住在清邁的日子;再看到帕岸島(電影中的翻譯為攀牙島),真正看到背包客棧討論的滿月派對,好吸引人。我的泰國朋友一直叫我不要搭火車旅遊泰國,不過這部片子引起我搭火車旅遊泰國的動機。希望有朝一日,夢想實現。 最後,希望天佑泰國,讓泰國有一個值得人民信賴的總理。

北京和倫敦的接旗表演

奧運會在閉幕的時候,給下一屆辦奧運的城市八分鐘的接旗表演。2004年的雅典奧運,北京就在閉幕時有八分鐘的接旗表演;今年的北京奧運在閉幕式就有倫敦八分鐘的接旗表演。這不像開幕式,可長可短,就只有八分鐘。北京的開幕式,展現東方紅般的集體美學;倫敦的接旗表演恰恰有很大的對比,深層的城市文化,每個人展現個性,個人色彩鮮明。下面有北京和倫敦接旗表演,歡迎大家觀看並提出想法: 北京於雅典奧運八分鐘的接旗表演: 北京第一次辦奧運,由張藝謀策劃。北京奧運在找開幕式指導時,有數個來自國際的團隊競爭搶標,有張藝謀、蔡國強、李安、解放軍藝文團還有似乎是法國的團隊,後來由張藝謀得到資格,李安第二名抱憾,蔡國強雖然沒有得標仍然協助此次北京奧運開幕的煙火。在雅典接旗典禮時,用人情味、國樂、茉莉花、武術、傳統民俗作為元素,完成整個表演。評論員說張藝謀喜歡茉莉花這首歌,所以用茉莉花;但我認為應該是西方人熟悉的中國樂曲弦律不多,故用杜蘭朵公主的茉莉花,我們聽了熟悉,讓西方人聽了也知道,下一屆的奧運在中國。評論員口誤說是女子十二樂坊。 倫敦於北京奧運八分鐘的接旗表演: 倫敦將在2012年第三次承辦奧運,知道已經有場館開始建設,都走節能、環保風。不知道明年中華民國的高雄世運,進度如何?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倫敦果然在八分鐘內活活展現。腳踏車、雙層巴士、英國紳士、足球和樂團,就是英國。 問我喜歡哪一個?我喜歡北京的接旗表演,大概是我膚淺、喜歡聲光效果;問我想哪一個比較好?我想倫敦的表演還是略勝一籌,倫敦有一種城市的活力,但是張藝謀指導的表演就是非常中國,非常傳統。在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競標比圖時,評委也一直認為中國味太重了!唉唉唉…

如何馴服你的龍?

如何馴服你的龍?「喊叫」是對龍有研究的教授提出的答案。但在我看了「如何馴服你的龍?」之後,我的答案是「溝通」。北海小英雄維京人給我許多教訓,我希望把這本書的讀書心得和大家分享。 龍,不管在西洋或東洋都相當神秘的動物,牠一直存在於某個角落,只是我們不知道。和人一樣,龍是自私,如果龍的主人不再是有勝算的概率的那一方,龍會選擇離開。維京人對龍最普遍的管教方式是「喊叫」。使用和雷聲差不多大小的大喊,能夠震攝龍的心理,使龍臣服。然而,我認識一個維京人,他是族長的小孩叫小嗝嗝,他和龍的互動不是喊叫,而是溝通,因為是溝通他的龍會和他討價還價,不過也因此這是一隻講道理的龍,而且有感情的龍。 和人一樣,當你能夠和龍溝通的話,你可以理解龍的想法,分享他的想法,龍也會因此學會感激。可能荀子說的沒有錯,人性本惡,一開始人都會有防禦的心理,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想法,不過一但你和某個人交心之後,這個牆會瓦解,人和人的距離會拉近。龍和人都有這樣的特質。 在我還沒找到龍之前,我得先練習和人溝通,只要我學會了溝通,下一步就是成為北海小英雄了。哈哈哈。

百日怒吼

「百日怒吼」在我看來是一個很奇怪的活動。這是由台灣社發起的活動,主要因為馬英九先生當上總統一百天後政策沒有落實,而且許多作為讓所謂的台灣人相當憂心,於是提出來三個訴求:顧腹肚、護主權和要陽光。雖然覺得這是一個奇怪的活動,我還是跑去參加了,去看看這些人能搞出什麼名堂。 老實說,看到屏東農權會這樣的團體出現的時候相當感動,覺得台灣的農民像韓國的農民一樣,已經empowered了,已經被教育、被充權,能夠自己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不過,聽到主持人余莓莓小姐在舞台上呼喊的口號和謝志偉先生很可怕的RAP,我又馬上又要昏倒了!余莓莓說:「台灣是咱母親的名字!台灣這個名字很美!」謝志偉唱RAP:「GOGOGO,台灣不能倒!」都是用這樣很容易呼攏人的語言在吸引南部老實的鄉親。據說,南部上來台北參加遊行的鄉親們,每個人都繳了500元,贊助這樣的活動。只是喊喊台灣這個美麗的名字,農民權益如何被忽視都不管了。中華民國這名字也是相當美麗,而且中華民國很快就要100歲生日了,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政體,怎麼不見余莓莓和謝志偉提一下中華民國這個美麗的名字。 過去幾個月,新加坡、澳門和香港都因為經濟大好進行退稅,余莓莓也好像很有國際觀地在喊退稅。一開始才聽到余莓莓說,經濟不好無法顧腹肚,過一陣子又聽到余莓莓說要退稅。經濟不好又要退稅,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余莓莓的言論真是令人不敢領教。在扁政府最後一次徵稅的期間,才自己為德政地減稅,現在又想要退稅。今年收的稅本來就比較少,又要退稅給人民。喊出這樣的口號,真是利用民粹,欺騙台灣人、欺騙中華民國國民。 我無法理解在這樣場合下許多人期盼建國的心理。建國指涉的難不成是中華民國(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或者我們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高喊「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我也無法理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就是賣台。中華民國作為民主的燈塔,讓中國大陸也能開啟像台灣這樣的言論自由、民主政體,不正是讓整個人類社會往一個真、善、美的方向前進。獨善其身,不如兼善天下,既然自以為「民主」是個值得追求的價值,為什麼不讓中國大陸感受這樣的美,而只想隔絕中國大陸?

女兵報到

如果在龍祥電影台或衛視電影台看到什麼狗蛋大兵等一系列的軍教片,你一定覺得反胃甚至厭煩,不過今天我在土豆網上找到一部美國的喜劇軍教片「女兵報到」,還滿好看的。下面分享心得,你可以在文章最後看到整個影片。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總是要經過一些事情之後才會變得更好、更融洽,片中的女主角Kelly和他的繼父以及愛整她的stone班長就是很好的例子。Kelly不喜歡繼父,繼父是軍事學校的校長,沒有和Kelly討論,就舉家遷到軍校所在的窮鄉僻壤,而從讓Kelly從原先的學校轉到軍校,繼父對Kelly有更高的期待,直到緊急事情發生,兩人合作救了Kelly的老爸,兩人的關係就變成真正的父子;和stone班長也是如此,直到兩人合作贏得比賽,終成朋友。人和人的相處一開始都不願意主動卸下心防,那就必需花更多時間,甚至經過風浪之後才能讓彼此的關係到新的階段。如果只是一直很偽善地假裝喜歡對方,那這樣自己辛苦,其所造就的關係也不會持久。 本電影由Hilary Duff主演,我想Hilary Duff是迪士尼的當家花旦,只要有她演的電影,大多是溫馨喜劇保證,因為我特別喜歡她的電影。前些日子,還看了一部她演的電影叫「平民天后」,是說一個到羅馬畢業旅行的女孩,到羅馬成為明星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