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我的生前契約 PreNeed Contract

前幾天看了地藏菩薩見聞利益品的動畫之後,我認為我必需修改一下我的「生前契約」。在還沒看這動畫之前,我的「生前契約」記載著,只要把我的屍體用草蓆包裹一下丟到深山野嶺即可,讓我的屍體給森林的小動物吃一吃就好了,但是我現在要修改一下。 在「地藏菩薩的故事」裡,不論是婆羅門女的媽媽或光目的母親,在她們死後,並不是馬上墮到地獄道受苦,沒看過該影片的人可以看這裡。人在死後有四十九天處於中陰身的階段,這期間親人朋友可以為你作功德、行善、積福,以期在這期間有些福德資糧不致落於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然而,在生的人為亡者所作的功德,七分之中,生者得六分,亡者只能得一分。下面影片有較詳細的內容: 有鑑於此,我必須大大地修改我的生前契約。雖然我自認做了很多善事,既不殺生也不妄語,但是美中仍有不足。例如:我愛吃雞肉、我喝酒、迷戀財色名食睡…等。我仍希望各位親朋好友在為我辦後事的時候,多誦幾部經(找佛教葬儀社)給我,不准為我葬禮殺生,全體親朋好友吃素齋戒四十九天。所以各位親朋好友在為我辦後事的時候,請務必比照辦理。我必須先聲明,所有不依照上述辦理的人皆不是我的親朋好友。 親朋好友們為我做的,我只能得一分,其它六分是屬於你們自己的。當然,我在世時,我也會努力行善積福,讓自己不墮惡道,更希望能明心見性。

裂心 Jai Rao

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把Jai Rao(裂心)看完了。看片名覺得這是一個滿俗的連續劇,看完第一集大概知道是有關超級巨星的故事。事實上,台灣也拍攝過類似的題材(薰衣草),不過我喜歡泰國的,因為我可以學泰語。 Vic是超級巨星,Aoey是Vic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在八年前因為白血病不得不離開Vic。在Vic大紅大紫的時候,回到泰國,難免不讓人有諸多聯想。Lak和Menie在劇中雖然是配角,不過也差不多是第二男、女主角了,後面幾集甚至覺得這兩個人的戲比Vic和Aoey的戲份還多。 Karma(กรรม)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生命中會遇到誰,而當你遇到了之後,你會知道你離不開他。Vic和Aoey就是那命中註定的一對,算就腦癱了,仍然照顧她一生一世。 除了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之外,這部戲可以看到許多演藝人員(在香港稱artist)的工作情況,我想這不見得是全貌,有很大一部份應該是依凡人如我的刻版印象所建構的。說真的,看泰劇學習泰語真是滿有趣的。

地藏菩薩的故事

大家對地藏菩薩的刻版印象是其只會出現在地獄,為解救地獄眾生的菩薩。昨天上社課,看了地藏菩薩的故事,知道地藏菩薩為解救眾生的心願令人感動。下面分享心得和影片: 該影片有三段故事:婆羅門女、兩個國王和光目救母的故事,下面簡述三個故事內容和心得。 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產物,有一個生在婆羅門的女孩從小就很討媽媽歡心,可是媽媽相當不喜歡婆羅門女親近佛法。每當婆羅門女想要禮佛、供養僧侶、誦佛經,每每被媽媽打斷,甚至冷嘲熱諷。當媽媽臨死前,才相信婆羅門女說的話,悔心信佛。媽媽死後,婆羅門女傾盡家財供養佛,並全心唸佛而能到地獄見到媽媽的情形。 兩個國王則是憂心旁邊國家沒有佛法,國家內殺、燒、擄、姦、淫、盜…等。於是兩個國王發願,救渡這些眾生後,才成佛! 光目救母則是在媽媽死後,透過阿羅漢的指示,知道媽媽生前殺生,所以現在在地獄接受審判,阿羅漢建議光目畫佛像、造佛像,將功德迴向給媽媽,在光目的修善下,母親重新投胎成為婢女的女兒,其利用只有十三歲的光陰,行善積福,而後能夠升天繼續修行。 三段故事內,都是地藏菩薩故事,分別在不同世現身。因為看到別人苦難,把發願救渡眾生的側隱之心發揮到極致,地藏菩薩是最好的典範。

愛的宿命

愛的宿命由我最喜歡的女主角之一Ann和一個第一次看到的男演員Mart演的連續劇。女主角的媽媽早逝,受托於阿姨,阿姨對待Ann就像對待灰姑娘一樣,而且常常受到兩個姊姊的欺負;Mart則是農場小開,但是感情的路上受到挫折。這個連續劇挺好看的,和大家分享: 我們總是認為男人會壓抑自已的內心,不把壓力、痛苦顯露出來,在「愛的宿命」裡,Ann隱忍悲傷,整天只想著要報復Mart。一連串的事情,只因為雙方都不願意先讓步。當Mart願意讓步時,Ann仍無法面對Mart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還有許多角色令人相當驚豔。對佛祖發誓保持處女之身的Jinda,還有Mart的兩個阿姨,或者是男、女主角的舊情人,每個演得都非常有趣,可以學習許多有趣的泰語。

最後的救贖 Borisud Bumbut Kaen

最後的救贖是今年(2009)年初上演的連續劇,內容講述一個瘋婆子因為害死了一家人的故事。其實這個瘋婆子並不瘋,是因為一個狠毒想要謀財害人的母子,一直對瘋婆子下藥,結果導致的悲劇。下面分享該影片和心得: 菩薩學習五明,「醫方明」為五明之一。你一定聽過身邊許多想當醫生的人說:「為了拯救病患,所以我要當醫生,懸壺濟世。」這些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也是抱著利益眾生的心要學習「醫方明」。可是,當學習的時間拉長,人們忘記原本想要「懸壺濟世」的初衷,可能會收受賄賂,可能會走偏道路。所以,我們應當常常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不過有一種人相當可怕,這種人在學習「醫學、藥學」的動機,本來就是用來謀財害命的。在「最後的救贖」裡頭的壞人母子,就是利用迷幻藥來控制別人,使別人產生幻象,於是指控其神經病,最後設計一堆圈套,甚至為圓了一個謊,不停地說謊。 「信任」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如果無法信任他人,常常懷疑他人,這樣的生活會是多麼辛苦;相同的,如果處心積慮地想透過不正當的方法(說謊)來贏得別人的信任,這樣的信任不會長久,時間到了總得被卓戳破。所以,奉勸大家誠心待人,不要用盡心機,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下面分享最後的救贖Borisud Bumbut Kaen,女主角Ann去年透過臨時天堂Sawan Biang得到最佳女主角。說正格的,我覺得這個女主角真是令人喜歡。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香港國片。阻街女郎,在企街似乎相當大膽的就在馬路上招客,甚至產生小團體,彼此競爭;此外,香港男人到大陸內地包二奶,自以為風流,做愛不戴保險套,搞大了別人的肚子,產生一堆問題。下面分享我看「我不賣身,我賣子宮」的心得: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是兩個女人的故事,兩個女人好像有關係,但又不是密切地接觸,不過總能讓人想到母親的偉大。 鐘黎黎,一位性工作者,從小被家人嫌棄,被算命的大仙認為剋父、剋爺爺,就連結婚時,而遭受到不如妹妹結婚時的待遇。之後,染上毒癮,成為性工作者,靠自己的力量,經營人生好一段時間,才和媽媽相逢。 黃蓮花,一個香港男人在內地的二奶,這個香港男人意外死亡,留下一小筆保險金,於是她來到香港,希望能夠在香港留下來,並扶養三個小孩子。 如果我們是一個不分青紅○白的人,我們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說鐘黎黎自己去吸毒,成了性工作者,破壞社會善良風俗;黃蓮花目己不檢點,和男人亂搞,搞大了肚子就想要移民到香港。然而,當我們去了解這些人的故事後,往往社會結構是造成結果的最大原因。當然,一味地歸咎於社會,也不盡然完全正確,事在人為,人也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論如何,這兩個故事都讓我們知道,媽媽是愛小孩子,只是偶爾因為環境的不允許,而必需讓孩子承受媽媽不忍心的困難。 和「歧路天堂」很像,「我不賣身,我賣子宮」,這電影也道出了一些平常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的族群的心情,雖然對見得是全貌,不過只要我們願意去了解,新移民或性工作者其實也有許多感人、勵志的故事。 該片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提名,也是2008年十大華語電影第四名,5月22日將於台灣上映,下面分享該片的精采片段:

菩薩

佛教是由印度傳到中國的,我們必須感念玄奘大師和歷代師大德翻譯佛經。居住在台灣的人尤其有福報,因為我們使用正體字,因此對於閱讀佛經或古代經典都不會文字轉換上的障礙。下面分享在上完社課之後,我對「菩薩」的認識: 一般華人所稱的菩薩,梵文中稱為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因此菩薩又叫「覺有情」。「覺有情」有三種可能,自覺、他覺、自覺他。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彼此喊菩薩、菩薩,這些對善心人的稱呼,是「毛道菩薩」,常常一遇到境界,內心就會有變化。 法身菩薩不會因為外在境界而影響自利利他的人。經云:「菩薩學處,當在五明學處。」何謂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聲明,指的是語言、文字、聲韻;工巧明,指所有技術;醫方明,是救人、救病;因明,邏輯辯證,大智度論有許多邏輯學的內容;內明,則是佛學。 乍看之下,五明和一般世俗間的學術專業沒有不同,實際上,因心(動機)不同,結果不同。諾貝爾發明炸藥,為工業革命推波助瀾,然而炸藥的發明,也帶來了悲劇。諾貝爾的弟弟和無數的礦工人因為炸藥而死亡。除此之外,諾貝爾留下來的錢,作為每年鼓勵科學研究的獎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同樣為人類帶來浩劫。世俗的科學研究,動機在賺錢,賺許多錢,結果帶來死亡、戰爭。 學習當一個菩薩,在學習五明的過程,也要能不忘初衷,才不會本末倒置。

永久居留

永久居留,來自香港,以粵語方言為主的國片,今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香港上映,六月十二日將在台灣上映。今天參加試映會,看到導演和演員,我覺得電影相當好看,導演(雲翔)很可愛,推薦這部國片給大家。下面分享我的心得: 看到宣傳海報,你可能會以為又是一個死屁精的電影。沒錯!那就是一個死屁精的電影!不但是屁精,而且還會死!「會死」這其實沒什麼好稀奇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死啊!可是男主角Ivan因為從小被預言三十歲會死,於是為了讓他自己在有限的生命歷程留下記憶,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在我看來,是個滿娘的習慣,不過我也希望我有這樣的習慣,因為人總是健忘,常常睡個覺之後,記憶就只剩下80%了。不過,我想科技發達的現在,「寫部落格」應該也可以當作是我「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和眾人分享,並得到回應。 這個死屁精Ivan很怪!Ivan喜歡Windson,Windson也應該是喜歡Ivan。喜歡彼此不是一定要結婚或作愛,就像和家人或好朋友相處,即使很愛很愛這些人,也不能跟他們結婚或作愛。(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去跟家人或好朋友結婚或作愛。) 參加座談會的好處除了可以看到導演和演員外,還能聽到導演對自己作品的詮釋,也聽到觀眾對作品的詮釋。不過,若能親自觀影,自己有自己的詮釋,我覺得也是不錯的。 我不能說太多,不然透露了劇情,壞了興致就不好,下面為「永久居留」的預告:

再見!流浪犬vs最初的愛

這是一個巧合,我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內,看了台灣樂活動物協會所製作的「起初的愛」和泰國2005年拍攝的「再見!流浪犬」,兩個和狗狗有關的影片都滿值得看的,下面分享看完此二影片的心得: 兩個影片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狗狗小的時候非常可愛,可是當狗狗一天一天長大,主人也開始會對狗狗失去耐心。不過兩個影片對狗狗逐漸長大有不同的作法。在「起初的愛」裡,因為狼犬長大了,食量變大了,吠叫聲會吵到鄰居,於是狗主人丟棄了狗狗;在「再見!流狼犬」裡,原本小女孩天天把狗狗放在書包裡,帶到學校去,當狗狗長大至無法放到書包之後,不得已必須將牠留在家裡,結果被家人發現,狗狗就被送出去了。 兩隻狗除了小時候很可愛之外,還有另一個共同處,那就是重感情。「起初的愛」裡面,被丟棄的狼犬相當重感情,就算要千里拔涉仍然要回到主人家,當主人二次要丟棄牠的時候,咬舌自盡了;「再見!流浪犬」的狗狗Moo ping,在和小女主角Khao niao分隔一年後,仍然記得Khao niao,可見其感情之深厚。 最後,順便學學泰語,「再見!流浪犬」的電影名中譯是參照香港翻譯,泰語原音為Khao niao moo ping,Khao niao指得是糯米飯,Moo ping是烤豬肉串,這樣的組合可以常常從泰國街頭的小吃攤販那買到。 以上分享「再見!流浪犬」和「起初的愛」心得:

從外籍新娘到新台灣人—台灣新移民的奮鬥故事(by廖元豪)演講心得

當自己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了,更何況是不同人看同一件事。制訂法律的人往往先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但被規範的人往往和制訂法律的人想得不一樣。同樣一個法條,由不同的人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感觸。下面是廖元豪老師,在「從外藉新娘到新台灣人—台灣新移民的奮鬥故事」的演講記錄分享: 以新移民拿到身份證的法律訂定條件來看,我們認為二十四個月的最低工資作為財力證明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新移民而言,這是很大的一筆錢,甚至要借兩次錢才能拿到。更甚者,會有人說:「沒有身份證也沒有關係,能夠居留在台灣就好了」。本來就是中華民國國民的人,無法體會沒有身份證的難處,更無法理解湊出三十八萬的困難。 台灣新移民的社會運動進展,在國際上受到注目。其可貴之處在於結社、集會、團結試圖來改變社會、試著去改變社會的結構。新移民不是弱者,可以是改變台灣社會的一份子。可以站出來,可以草擬法條,可以去立法院遊說。在世界上的例子來看都是少見的。 謝紅梅,來自南京,因嫁給台灣人而遷居台灣。原本是大陸地區人民,但在拿到身份證之後,成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人民。於是參加考試院考試,她先去重慶南路,看了人事行政後,覺得很有意思,於是抱了一堆人事行政的書回家去念,結果給她考上了到社子國小擔任秘書的工作。一開始這被作為是勵志典範。新移民,透過考試一樣可以和其它人有公平的機會取得工作機會。 然而,兩岸關係人民條例卻這麼說「非在台灣地區設有戶藉滿十年,不得擔任公務人員。」,也就是謝紅梅在取得中華民國身份證之後,能夠投票選舉總統,卻不能透過考試的公平機制,擔任公務人員。在申請大法官釋憲之後,大法官對此的回應為「大陸人民不熟悉台灣民主的秩序」,所以兩岸關係人民條例並沒有違憲。 不敢相信大法官說出「大陸人民不熟悉台灣民主的秩序」這樣的話,而認定有中華民國身份證的謝紅梅不能和其它中華民國國民一樣享有相同的權利。彷彿中華民國和過去蓄奴的美國一樣,人民的權利是不平等,來自大陸的中華民國國民是次等公民,故無法享有和中華民國國一樣的權利。謝紅梅能夠透過申訴、聲請大法官釋憲、參與立法、修法,謝紅梅比大多數的台灣鄉親更有民主的素養和行動。我們總是希望國民愛國,對於謝紅梅這個中華民國國民而言,這樣的國家,值得愛嗎? 我們認為台灣「好像」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有日本、美國、閩客或原住民的文化等,然而我們卻很自然地排斥或不自覺地歧視異文化。我們覺得瑪格麗特這個來自烏克蘭的外藉新娘總是比越南或柬埔寨的外藉新娘高級?!我們覺得如果新台灣之子(新移民的小孩)充斥在班級上會怪怪?!我們容忍洋腔洋調的華語,甚至覺得那很可愛,但卻對新移民使用越南腔或泰國腔的華語感到不自在?!多元文化應該讓所有文化都有存在的空間,不刻意拉抬或壓抑特定文化。不需要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而讓所有文化、思想有共同存在於社會的可能性。 「日久他鄉是故鄉」是夏曉鵑寫的歌,很好聽,歌詞見下: 天皇皇,地皇皇,無邊無際太平洋左思想,右思量,出路﹝希望﹞在何方。天茫茫,地茫茫,無親無故靠台郎月光光,心慌慌,故鄉在遠方朋友班,識字班,走出角落不孤單識字班,姐妹班,讀書﹝識字﹞相聯伴姐妹班,合作班,互信互愛相救難合作班,連四方,日久他鄉是故鄉。 下面為其演唱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