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愛在同志聖誕節 Make the Yuletide Gay

「同性戀出不出櫃」是常常在電影拿來被表現的題材,在我看來,已經有點沒有新意而覺得無趣了。然而,對於某些人而言,或許同性戀要不要向自己的家人出櫃或許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愛在同志聖誕節」仍在這個古老的話題上打轉: Nathan和Gun是大學同學,同時是男男朋友,也就是愛人。Nathan原本要回家和家人過聖誕節,後來計劃改變,和Gun的家人一起過聖誕。Nathan才知道Gun並未向家人坦誠自己是同性戀。這樣出櫃不出櫃或如何出櫃,我覺得觀眾對劇情很容易可以預測,所以我不多描述,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看下面的影片。 我想討論的是「為什麼要出櫃?」電影裡頭,主修哲學的Gun正好說了,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常常想的問題是「如何?」而富裕國家的人民則在想「為什麼?」如果你煩惱的是「如何賺錢?」那你應該是很缺錢;但如果你煩惱的是「為什麼要賺錢?」那你大概不必為了生活、賺錢煩惱,可以當一個思想家。同樣的很多人煩惱「如何出櫃?」,但也可以討論「為什麼出櫃?。」 「人為什麼要出櫃?」或者換個方式講「人為什麼要保守秘密?」我們都不喜歡八卦的人,偏偏這世界上有人喜歡聽別人的八卦,我們常常認為無法保守秘密的人,有相當程度的八卦。不出櫃的人就像一個保守秘密的人,只要一直把秘密保守起來,不要讓別人知道就可以了;當然,有另外一群人認為出櫃能夠解開秘密,讓心裡沒有那麼多負擔。(往往把秘密跟別人之後,常常造成接受秘密的人負擔) 這是一部容易預測劇情的電影,不過也算是滿好看的。

水銀俠 มนุษย์เหล็กไหล Mercury Man

「水銀俠」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有人說它是泰國版的蜘蛛人,而且有不久前非常火熱的恐怖份子和炸彈客內容,也包含泰國電影常有的幽默和詼諧,東森電影台也曾經播送過,我覺得滿好看的,下面分享心得: 水銀俠感覺跑了許多地方拍攝,電影一開始說的語言感覺是泰國的方言,我聽不太懂,後來發現是柬埔寨的語言;然後聽到NAMASDE,以為是印度,沒想到是西藏,最後才回到曼谷。混揉的宗教信仰、國家情勢和神話傳說,美國對中東地區發動戰爭,讓中東地區國家互相傷害,泰國為遊客進出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恐怖份子決定在泰國攔截美國送化學武器到中東的船艦,伊斯蘭教的信仰者又是恐怖份子的頭頭,使用收藏在佛教寺廟裡聖物,太陽水銀和月亮水銀。這很像好萊塢的電影,或許是電影好萊塢化,不過我覺得滿值得看的。 最後的鏡頭回到西藏,讓人覺得玩味的是背景音樂使用居然是台灣最容易聽到的大悲咒版本,非常有意思。

我和八千個孩子:撿珍珠、一個孩子一個蛋

陳文茜的節目這一陣子在播送「我和八千個孩子」的記錄片段,也許有朝一日會集結成記錄片發行。我看到兩個新華愛心基金會的努力:一是「撿珍珠計畫」,二是「一個孩子一個蛋」的計畫。只是口頭或文字較無法感受其農村、山區貧窮需要資助的狀況,透過影像畫面,讓人感覺到社會的溫暖。 在大陸,「撿珍珠計畫」挑選一些因為家貧無法念高中的優秀學生,資助他們上高中,透過和當地的中學合作,將各種費用直接付給學校,開設「珍珠班」,每月由學校轉給每個學生250元的生活費。「一個孩子一個蛋」則是為了補充山區、農村小孩營養而設計。這些小孩每天尚未吃早餐就得千里跋涉走到學校去上學,並不是因為起床起得晚才不吃早餐,而是因為沒有錢去吃早餐。此計畫,給予上學的小朋友一個蛋當作早餐,許多小朋友一年只有生日那天才能吃到雞蛋,計畫開始之後,上學就能吃到雞蛋。 王建煊為現任中華民國監察院長,在他上任前,他在新華愛心基金會服務,這也是由他創辦的,後來由張君達,一個退休珠寶商,接替後續的工作。台灣商人在大陸除了投資之外,慈善事業大概可以作為第二春,繼續為大陸服務。 新華愛心基金會只是一個透過中天電視為人所知的慈善事業,還有許多默默耕芸的基金會、個人都在為這個世界、社會,在不同面向如貧窮、環境生態、弱勢努力。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能夠超越種族、疆界地進行有智慧的思考,並以人飢己飢的精神進行慈悲的行為,修福修慧就是最圓滿的人生。

เดอะเลตเตอร์ จดหมายรัก 情書 the Letter

「情書」超催淚的,特別又是泰國第一女主角Ann和Att演的,非常動人心絃,也讓人非常同情男女主角這樣子的遭遇。電影中的配樂也相當好聽,我覺得這是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 戲劇似乎就是這樣,如果沒有高潮迭起,就沒有吸引人的張力。戲劇反應人生,人生要有高潮迭起就要靠「無常」。什麼是「無常」?我們習慣身邊的事物有一定的規律,每天早起媽媽為你準備好早餐,然後和隔壁的小王一起去學校上課,再經過雜貨店買糖果吃,回到家看電視。然而,如果媽媽過世了;小王突然和你絕交了;雜貨店倒閉了;停電電視不能看了,這些都是無法預警而會讓你感到「無常」的。總的來講,「老」、「病」、「死」這樣的無常是讓人最感到無助而不知所措的。 情書內的女主角Dew面臨了兩次的「無常」,先在曼谷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因為和網友見面而遭殺害,之後定居清邁和Ton結婚之後,以為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沒想到Ton生病了,而且馬上就面臨死亡。這些都是無常。面對「無常」,最傻、最笨的方法就是「自殺」,自殺無法解決問題,而會造成更多問題。Dew是聰明的女孩,懷了 Ton的孩子,把孩子順利生下也扶養長大,雖然沒有爸爸,但也是個美滿的家庭。 上面是關於電影和「無常」有關的心得,下面我想說說E-mail和書信的關係。 時代是一直進步的,我記得曾經有寫信很頻繁的時光。就讀的國小有來自大學生的營隊服務,那時候書信魚雁往返相當有意思,每每寄了信出去,就期待收到回信。不可否認,收到來自郵差的信是相當興奮的。 現在用筆寫字的機會少了,大多透過鍵盤進行文字記錄。當我成為大學生進行返鄉服務時,我也不習慣留下實體地址或信箱,我認為E-mail的聯絡較為普及且方便。我未考量的是,至今還有很大一部份人是用不到或不習慣使用E-mail的。 實體信件和E-mail有各自的優缺點,「情書」這電影很巧妙地這兩種東西結合在一起,我也想寫寫信寄給遠方的友人。

我對民宿經營看法

每個人對「民宿」一詞的想像不一樣,有人認為民宿提供像家庭一樣溫馨的場閾,給全家大小歡聚活動的地方;有人認為民宿只提供床和早餐,用最低廉的價格,滿足旅人過夜的需求;官方更認為民宿是利用用住宅空閒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這些想像共同的著眼點是民宿主人和民宿客人的關係或互動,我認為民宿有進一步昇華至民宿客人和民宿客人之間互動的可能。 我認為民宿的經營,特別在台灣這樣的小島,必須作好接待世界各地旅人的準備。台灣地狹人稠,從台北到屏東都能夠當天來回,對於旅遊住宿需求只建立有較長時間假期,如週休二日或春假長假,平日對住宿需求對台灣當地居民而言可以說驅近於零,有鑑於此,在台灣經營民宿必需接待來自世界的旅客。 我認為對於以來自世界的旅客而言,能夠找到民宿建立在:合理的價格、交通易達性和網路資訊的流佈,其重要性由前往後依序遞增。其中,網路資訊的流佈和合理的價格,是民宿主人能夠掌握,而交通易達性則有賴政府或運輸業者建立。然而,民宿主人提供接送服務或者帶著旅人一起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也未嘗不是一項體驗。 成群結隊的旅人一直是台灣民宿的主要消費族群,我認為應當進一步開發獨立旅行旅客到民宿體驗。當民宿變成只能接「成群結隊的旅人」時,民宿開放的時間勢必又會只侷限在週末假日或固定假期時,因為要約好一群人都有空的時間只會在假期。獨立的個人旅行,不會有日期的限制,行動力和自由度高,也容易在非假日的時候仍有生意上門。 只要旅客是來自世界各地,並且開發獨立旅行的旅人的消費市場,平日也可以有旅人進出民宿,原本只著眼的民宿主人和客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因此而增加更多如旅人和旅人之間異想不到的互動。

我看美國牛肉和更生人江欽良

我參加過越南海外服務學習團,當時有許多成員是來自政治系的,當中李景婷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多角度看問題」。同樣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我對這一句話的想像是一個坐在水晶球前面的占卜師,透過不同面相告訴前來占卜的人一堆話,而說出來的這些話只是恰恰符合占卜者心裡所想。「多角度看問題」,我想要來看「美國牛肉」和「更生人江欽良」這個問題。 許多人知道美國牛肉要進口,覺得應該像韓國那樣群起抗議給予政府壓力,捍衛主權,讓政府知道人民不是好欺負的。但我認為這是建立農產履歷制度的好時機。從大學一年級上農業推廣導論的時候,認識什麼主婦聯盟或什麼綠色消費,其中也包括日本一直在推行的農產履歷。這是可以在超市透過條碼查詢農產品來源的制度。因應美國牛肉進口,消費者渴望知道農產品的來源,這是建立農產履歷的好時機。我知道美國牛肉有造成狂牛症的可能、我知道美國牛肉進口會影響牛肉價格,但我也知道這是建立農產履歷的好時機。 另外一火熱的話題則是南投縣長候選人李文忠指謫另一個候選人李朝卿和更生人江欽良有掛勾,而後還牽扯出吳敦義渡假招待等事情。黑道在社會陰暗角落,如果無法參與,我們只能透過電影或文本去想像,而且這不盡然正確。在性病防治所實習的期間,我有機會認識更生人或未來的更生人(仍在監獄服刑的獄友)。我們很容易將更生人視為潛在犯罪者,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社會很難接納,特別在就業路上。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我們不會聘用更生人去作為社區大門的保全人員。姑且不論,李文忠對李朝卿的指謫是否屬實,但當李文忠提出這樣的事情要進行選舉的一步棋時,李文忠對更生人或許已經有先入為主地認為更生人就是「歹囝」的刻版印象。不過,換個角度想,李文忠這樣的指謫讓社會重新認識更生人,也有助於更生人在社會上立足。 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因為我們只看到它棘手、無法解決的一面;面對問題,從不同角度去著眼,我們可以讓社會更好,甚至讓問題變成機會。

2022大海嘯 2022 Tsunami

陳文茜,全世界最聰明的女人之一,透過自己的節目「文茜的世界週報」強力地播送全球暖化或世界氣候變遷的消息,世界週報都快變成天氣預報了。從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以來,許多反省人類和大自然的相關影片陸續推出,大導演盧貝松的搶救地球(Home)、英國導演Franny Armstrong的愚蠢年代(Age of Stupid)或者極其商業之可能的2012,許多人透過影像告訴人類,環境面臨浩劫,大自然將反撲。此外,還有一部災難電影(泰國電影),2022大海嘯(2022 Tsunami),似乎也想傳達類似的概念: 自南亞大海嘯之後,東南亞海岸各地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每個人都認為有其必要。然而,一但警報連續發佈卻沒有真正發生海嘯時,多少會有如「放羊的孩子」質疑,這考驗著的領導者的決策。 2022大海嘯電影所涉議題眾多,例如,島嶼的開發,興建賭場;政治上,反對黨的杯葛;京都議定書;泰國佛教和泛靈信仰的融合…等。我無法一一記錄,這個應該由觀眾自己去體會。我特別有印象的是總理和預測地震的博士不顧自己的生命只願成全大我的行動。 總理在直升機上看到校車面臨被海水沖走的情況,親身垂吊去救車上的學童,這宛如是林靖娟老師捨身救人的翻版。(不過,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我想第一要譴責救難人員。居然讓總理自己去救難!)博士也發揮相同的精神,明明知道地震就要發生,仍然要到水下實驗室去進行更精準的測量以發佈警報,結果犧牲了小我。 我們或許會對這一類的災難電影感到麻庳甚至感冒,我們或許知道這些電影傳達著「人和自然」應當有的態度或作為,但只要我們沒有產生行動,我們只是任憑地球在我們眼前漸漸生病而死去,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毫不覺察。 電影中,男主角認為動物的遷徒代表氣候將有異常,但為什麼動物能夠感覺,人類無法感覺?我認為原因在於人類世界有太多資訊充斥,而人類只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資訊;動物則依靠直覺。我想我也常常依靠直覺,先依直覺決定這是不是應該閱讀的資訊,再來決定資訊是否有用。

派翠克,一歲半 Patrik 1,5

今年的金馬影展中酷電影的性別越界的影片中,有一部叫「派翠克 ,一歲半 Patrik 1,5 」,瑞典電影,我想這會是很不錯的電影。在土豆網上搜了一下,有中文字幕,瑞典語一開始讓人感到不親切,但開始融入劇情之後,還是覺得滿好看的。下面分享心得: 一對同性戀伴侶申請領養嬰兒,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提供嬰兒給同性戀家庭,直到一個收留青少年的機構因為信件上標點符號位置放錯,把十五歲的派翠克送到想要小嬰兒的同性戀家庭中。 派翠克有犯罪前科,大概和江良欽差不多,是個年少輕狂的孩子,被同性戀家庭收養並非他所願意,不過他更不願意待在原本的收留機構。幾次的和社區互動,例如協助鄰居整理花園,發揮園藝專才或者和鄰居小朋友玩滑板,使他逐漸融入社區。 兩個同志爸爸Goan和Svan的生活因為派翠克的進入也產生小小的變化。Goan是個醫生,希望Svan偶爾陪他運動,不要常常喝酒;Svan則有些微而無傷大雅的暴力傾向。派翠克到進入這個家庭後,和Goan有較親密的關係,甚至穿原本要給Svan的運動衣和Goan一起運動。 也許是外遇、也許是吃醋,Goan和Svan的感情出現裂痕。不過時間終究是可以沖淡不愉快的記憶,最後三人仍能回到觀眾所期待的快樂結局。三人共組溫馨家庭。 家庭的維持相當不容易,更何況是由兩個同性戀父親加上一個已經成年的十五歲青少年。不過這也顯透出其迷人的成分,三個成年共同尋找另一種非傳統想像家庭的運作模式。或許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家庭」一詞,我們不在侷限只有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或必有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只有一個爸爸或只有一個媽媽的單親家庭也可以是個溫馨的家庭,兩個以上的爸爸或媽媽也是如此。 下面是在土豆網上的影片,瑞典的居住環境真是令人響往:

給馬文君、林耘生和南投縣議員候選人的話:連接車埕到魚池鄉

主權在民是人民有權利去決定政策,但是需要被決定的事情太多了,總不能要決定什麼事都去問人民,不能什麼事都要公投,總不能要不要讓美國牛肉進口也公投、要不要通過軍事預算也公投。因為有廣大的人民,我們無法一一去詢問每個人的意見,所以產生「代議制」,就是從廣大人民之中,選出能夠代表人民聲音的人為人民發言。今年年底面臨選舉,除了各地方的首長之外,還有縣市議員選舉以及南投縣立法委員的補選(原先的立法委員吳敦義去當行政院長了)。身為廣大人民的一員,我有話對候選人說。 魚池鄉為南投縣立法委員第一選區(包括:草屯鎮、國姓鄉、埔里鎮、仁愛鄉、中寮鄉、魚池鄉,人口數為二十四萬兩千四百五十人。)以及南投縣議員第三選區(包括:魚池鄉、水里鄉、信義鄉和集集鎮)。 南投縣立法委員第一選區立委的候選人有馬文君和林耘生,南投縣議員第三選區則有陳昭煜、黃順昱、林儒彬、陳倩月、陳淑惠、李素紅和謝明謀。「立法委員」和「縣市議員」都是為民喉舌,立法委員應該作國家格局的考慮,縣市議員則應該為地方著想。 南投縣有一個年度活動「火車好多節」,旨在推廣南投鐵道旅遊,通過南投的鐵道為集集支線,其起點站為彰化縣的二水,終點站為南投縣水里鄉的車埕。我認為將原先的終點站車埕延伸到魚池鄉和日月潭可以有以下好處: 一、提供旅客更容易抵達日月潭的方法。南投處於台灣中心,交通運輸卻相當不發達,國道六號若作為北台灣進入日月潭的大門,那麼將車埕延伸到魚池,則能夠作為從南台灣進入日月潭的最佳捷徑。同時,火車的搭乘較一般客運單純、容易,對外國旅客而言,而更容易找到日月潭。 二、符合時代趨勢,配合節能減碳,使往返水里、魚池之間的人(通勤的學生、旅行的遊客、上班族…等)能夠利用大眾運輸減輕對地球的負擔。 過去南投縣議會曾經進行車埕和日月潭之間建設纜車的討論,現任南投縣議員陳淑惠表示,若南投縣有太多纜車,則失去特色。這一屆的南投縣議員候選人李素紅在政見表示要建設地方、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綠化節能。我認為,延伸集集支線,從車埕到魚池為最好的解決方案。然而,這會是個大工程,環境影響評估也絕對少不了,希望有朝一日水里鄉和魚池鄉之間的聯絡能夠透過鐵路。 據說,之前也有民意代表以「延伸車埕鐵道到魚池」為政見,只是後來沒有兌現,如今事過境遷,也不了了知了。希望,立法委員給予南投縣發展觀光的機會,也希望縣議員為地方爭取建設,使對外交通更發達。

打開記憶的黑盒子: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我曾經在綠島參加過一個叫營隊「人權之路」,主要探索白色恐怖,希望去打開歷史的黑盒子,讓逐漸消失的「台灣史」重現;我也就讀將近一年的人類學系,考古學雖然上得不怎麼樣,不過也多少認識了「台灣史前史」;我還和馮國銘(目前就讀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討論過,到底研究華語(漢語)或者原住民語言哪個好? 我明白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這些塵封的歷史很重要,且值得去挖掘;我也明白文化沒有優劣,大陸的考古和台灣的考古是同等重要;語言也是如此。但是社會有一種怪異的氣氛,研究二二八事件打著「發掘歷史」的口號,實在達到自身的政治利益。當然,不可否認有許多人真正在進行歷史重建的工作。然而,混雜著政治情感在進行歷史重建總是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龍應台的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我想也算是一個歷史重構的產物。我還沒重頭到尾看過這本書,我總是在書局翻著這本書,想讀卻又礙於時間、空間的壓力而沒能完整讀過。一九四九是大時代,剛打完八年對日抗戰,又打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中共便於大陸建政,「一將功成萬骨枯」,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為建政六十週年慶祝著「建國大業」,龍應台則透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希望訴說「失敗者」的故事。 台灣是失敗者的聚集地,台灣有來自大陸,剛剛打敗國共內戰的國軍(二百萬人),也有日本帝國的戰敗子民(六百萬人),還有許多因為奇奇怪怪的戰爭,被徵召、俘虜等到過新幾內亞、朝鮮、美國…地方的戰敗者。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有許多故事,這些歷史不如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那般符合政治利益,鮮少有人會去提及或發掘。 香港有一群年輕人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之後組成訪問祖父母在一九四九那個大時代時發生的事。我覺得這和台灣人組成訪問「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耆老團體相當類似。不過,我更希望台灣在進行歷史重構工作的人可以不囿於符合政治利益、適合政治鬥爭的歷史事件。一九四九前後那麼多年,不會只有二二八或白色恐怖,也不會只有所謂的「台灣人」的視角。在那個時代,有被日本帝國徵召的兵,有被國民黨徵召的兵,還有被解放軍俘虜,甚至到北韓、美國、南洋等不同地方的人/視角。龍應台所見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人的故事等著被發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