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個人觀點與評論

我不挺郝市長,我挺花博

 許多國際盛事的舉辦逐漸由亞洲各國接棒,從過去的北京奧運、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到最近的上海世博,以及之後在2010年11月6日~2011年4月25日舉辦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簡稱叫「台北花博」。一棒接一棒,希望棒棒都好棒。   今年七月的時候去了上海,參觀世博,感覺世博是屬於所有上海人、所有大陸人的事。遇到每個上海人,都問我是不是到上海看世博的?遇到每個知道我去過上海的大陸人,每個人都問我到上海看了世博沒?像上海世博這種具期效性的展覽,恭逢其盛,到了大陸旅遊當然不能錯過。   不過台北花博在台北似乎沒有受到相對應的參與度。台北市民或台灣大部分民眾對花博的認識多是家裡附近一直有花博施工生活不便,或者最近台北市議員對台北市政府花卉採購低價高報等新聞。本來應該有民眾熱烈參與的國際盛事,結果「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我還住在台北的時候,對花博很是熱情,因為我知道這是難得的機會,因為台灣接辦國際盛事不容易,而且台灣從日據時代開始,有相當高程度的農業技術發展。我接待來自日本的朋友時,搭公車到圓山大飯店經過花博施工區時,就會順便說說「Flower Expo」, 跟他們說說何時開幕,很漂亮什麼的。儘管如此,就我看來,台北花博不如上海世博那樣,有一群認為花博的成敗與他們休戚與共的熱情群眾。上海世博每個期間有來自己上海各小區的表演活動,而且為了分散人潮,每個小區進去世博的期間都有規定。   在台北有花博氣氛,民眾參與度尚且如此,更甭提離開台北之外的其它縣市了。或許只有種花的農夫們關心台北花博。我對花博充滿期待。   國際上需申請認證之博覽會有兩大系統,一為國際展覽局(BIE),二為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AIPH目前有33個會員機構,分屬於25個國家,經AIPH認證之國際園藝博覽會,為國際上最高級別的園藝專業型博覽會,展現主辦國之花卉產業、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臺灣區花卉發展協會於民國95年4月,義大利熱內亞舉辦之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春季會議,提出申辦2010年A2/B1級國際花卉博覽會之意願,由於臺灣花卉在國際上頗負盛名,經審查後大會一致通過申請提案,並於2006年11月正式發函,審查通過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之申辦。   世界各地爭辦國際級博覽會,首選世界博覽會,其次大概就是花卉博覽會了,因為這是可以帶來高度觀光價值的展會,同時花卉博覽會還可以大大改造城市景觀。過去靜岡辦過兩次、清邁辦過一次、大阪辦過一次,未來也有許多亞洲城市等著辦花博,明年是西安,再來青島,接著還有唐山正在排隊申請。期待花博讓台北變美、變健康,也藉由花博和世界接軌。 下面有花博會場3D模擬影片、夢想館影片以及花博週邊商品影片,和大家分享:  花博會場3D模擬影片: 花博夢想館影片: 花博週邊商品影片: 看看噗友怎麼說花博:

《龍鳳店》裡的《初戀紅豆冰》

 最近看了兩部華語電影,一部是馬來西亞的《初戀紅豆冰》,另一部是香港的《龍鳳店》。《初戀紅豆冰》比較新鮮,《龍鳳店》則像小時候看龍祥電影的感覺,就是那種舊舊的、很殺時間感覺也很浪費時間的電影。說真的,《龍鳳店》要不是大S徐熙媛是女主角,我還真不想看呢!和大家分享觀影心得:   兩部電影都算是愛情溫馨喜劇,《初戀紅豆冰》是現代劇,不過有點年代,而《龍鳳店》則是古裝劇,演的是明朝皇帝微服出巡,遊龍戲鳳的橋段。兩部電影的劇情內,都有人隱瞞了事實,不過結局卻是大大不同。   在《初戀紅豆冰》裡,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有對爸爸不好的記憶,從來沒說過她遭受家暴,也不曾說他爸爸是賭徒,隱瞞事實至打架魚長大。打架魚也因此一直恨媽媽,直到打架魚到了檳城,見了自己的親生爸爸,才恍然大悟。   《龍鳳店》則是更明顯的隱瞞事實,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梅龍鎮,遇到了鳳姐,卻沒有告訴鳳姐自己的身份。當然,皇帝傷了腦袋,是不是真得不知情,也說不準。不過,在鳳姐知道事實的真相後,反而很生氣。總之,就是一點歡喜冤家。   同樣的隱瞞,因為因心不同,結果就不同。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擔心,於是隱瞞真實的爸爸;皇帝則只是到江南遊戲,雖然不是什麼不良居心,不過也沒有益處,皇帝和鳳姐兩個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我喜歡《初戀紅豆冰》勝於《龍鳳店》,除了有馬來味的新鮮感外,配樂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裡面有大量的馬來西亞藝人,而且每個都很紅,絕對都是你喊得出名字的。讓我憑記憶來羅列一下:阿牛、李心潔、梁靜茹、品冠、戴佩妮和張棟樑,歡迎各位補充。《龍鳳店》大S的演出也是令人驚豔,平常的美女演出這等搞笑片,實在很難得。有人建議大S趁舒淇很挑劇本的期間,多接幾個戲衝量,可以奠定未來最佳女演員的基礎。 下面附上兩部電影的預告片,希望大家會喜歡: 《龍鳳店》預告:  《初戀紅豆冰》預告:

組織的核心價值(by見燈師父)聽講心得

 如何成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你是否有努力過,但卻沒有成功的經驗呢?每個人都想成功,但經過一番寒徹骨之後,卻不能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有幸參加這一次的幹部訓練,見燈和尚開示「組織的核心值價」課程,收穫良多,與大家法佈施,感恩大眾佈施慈悲歡喜:   怎麼樣叫「成功」?就是符合你心裡預期,達到你心裡的標準,也就是你潛藏的希望,簡單的說就是「如意」啦!如你心裡的意。好比射箭,有了心裡的目標,也確實努力過了,但卻無法射到目標。原因在哪裡?因為我們「看錯了」。一開始就看錯了,當然射不到目標。對人、事、物沒有正確的認知,不清楚其相貌、狀態、特性,出發的心。因心正確,果報會如意,就會成功,這就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意識型態也就是俗話的「核心價值」。   每個組織會有不一樣的核心價值,例如佛學社的核心價值就是找尋佛法的真理,確定核心價值之後,要擴展、推廣時也得要有一些方法。對於推廣、傳播,釋迦牟尼佛很早之前就提示過「菩薩四攝法」,教導我們怎麼去渡眾生。菩薩四攝法包括:愛語攝、同事識、佈施攝和利行攝。   愛語攝就是多讚嘆別人,但不能淪於拍馬屁。用目標對象熟悉的語言去引起他的興趣,例如這個喜歡談論政治,你也跟他聊點政治,不必深入但卻能開啟溝通的橋樑。進一步可以利用其熟悉的語言,分享佛法,給予佛法的正知見。   同事識則是和目標對象去做相同的事,讓他覺得你和他是同一類的。假設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嚼檳榔的阿伯,你很想渡他,怎麼辦?當他請你吃檳榔,你就同他一起吃;他想蹲著聊天,你也陪他蹲下來聊;他要喝酒,你也陪他喝酒…等。不過,必需堅持原本的正知見,不要還沒渡別人,自己就先被渡了。   佈施攝有財佈施、法佈施、無畏施,建立目標對象和你的良好關係,你要渡他時就容易許多。當然,你要有正知見,否則就只是誘惑或賄賂了!   利行攝則是行菩薩道,例如在有人在感情不順遂的時候,給他安慰;在發生地震時,進去給援助。總之,就是做對目標對象有益的作為,這也是利益大眾的行為。或許你認為這是趁虛而入,但只要你秉持著正知見,以佛法為依歸,就是行菩薩道,就是渡眾生。   善開方便門,不要只是一味地道德勸說,利用各式各樣的方便來渡眾,開方便時仍不離佛法,達到自利利他的目標。你會發現,追根究抵都是不佛法,所有方便、善巧都是事項。見燭法師在結訓時提示大家「有事無理,徒增無名」,當我們進行各種善巧、方便時,仍不能沒有「理」,這個「理」就是佛法,就是我們平常要到禪修班精進用功的原因。感恩大眾佈施慈悲歡喜。傳晨合十。順便和大家分享中台禪寺的粉絲專頁:點我去按個讚。

《國際現勢與我國外交展望》(by陳錫蕃大使)的聽講心得

 有幸到2010年青年國際事務研習營的推廣青年旅遊卡,順便留下來聽幾堂課,覺得穫益良多,特發此文與大家分享。早上第一堂課是前駐美代表陳錫蕃大使的《國際現勢與我國外交展望》,我沒有帶筆,留下一堆零碎的記憶,只能靠講義文字回顧:   你說我們的國號叫「中華民國」,這是沒有問題的,但你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你覺得這樣準確嗎?澎湖屬於台灣沒有問題,但是金門是屬於福建省的,你怎麼說?南沙群島也不算是台灣的,但卻是中華民國的。所以,你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是不準確的,不過你可以說「台灣屬於中華民國」。   好像上歷史課,陳錫蕃大使輔以國際法和大家說明過去台灣如何是屬於中華民國的。根據國際法的說法(國際法是一套洋人訂的遊戲規則),收復失地有兩個方法:一、和平協議,二、宣戰並打勝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透過和英國的和平協議,收回香港。   滿清是中國近代腐敗的開始,和日本打仗輸了割讓台灣,原本還要東三省也要割出去,後來只有將台灣割給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戰敗,又接著國共內戰、又是韓戰,反正就是很多戰爭,直到沒事之後才找了日本要簽中日和平協議,如果日本(戰敗國)沒有和平協議的話,日本就一直得是Occupied Japan,被人佔領的日本。從宣戰開始,到簽定和平協議,才算是結束戰爭。   日本要和中國簽和平協議,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一個中華民國在台灣,日本跟誰簽?日本跟誰簽,就決定了台灣屬於誰。除了美國外的其它如英國、法國,已經和中共建交,都要找中華人民共和國,唯美國想找中華民國,後來乾脆兩個都不找,大家決定讓日本自己去決定找中華人民共和國簽或中華民國簽。當時,日本是想找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的,但美國給日本壓力,若日本不跟中華民國簽,則美國國會就不通過與日本的和平協議,這將會使日本一直是Occupied Japan狀態。日本被迫與中華民國簽和平協議,所以就國際法來看,日本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符合法理上合理性。稱「台灣地位未定」的人多是忽略以上事實。   中日和平協議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1952年)。另外,有林滿紅提出相關說法。陳錫蕃大使的課程,包含了許多國際法知識,讓人更有邏輯地去理解台灣歸屬於中華民國的歷史。

蘇貞昌要台北超越台北(競選廣告匯集)

上個禮拜去台北玩,找沈家銘玩。沈家銘推薦我看蘇貞昌的競選廣告,他說他看完之後覺得很感動。我看完之後,我覺得影片拍得很好,至我不覺得感動,甚至覺得有點可憐。我把蘇貞昌「台北超越台北」的廣告的各篇放在下面,你也說說你看完有啥感想:   去掉最後面的什麼「台北超越台北」,你還會以為蘇貞昌是東京或首爾旅遊的代言人咧!鏡頭是選擇性、主觀性的,掌鏡的人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呈現給觀眾的角度,選擇「迷人」的東京和首爾,應該是想砥礪台北更上一層樓。可是當「都市更新」要進行時,台北想要超越台北,蘇貞昌又說這是「阿婆抹粉」,台北成為阿婆,那台北要超越台北,豈不是要先給阿婆死,再讓她投胎重來嗎?是要把台北炸掉,整個重來嗎?   因此,我相信蘇貞昌對於「台北如何超越台北」是沒有任何具體想法的,常常將責任推給選民。「只要對台北市民好,我都不反對。」蘇貞昌如是說,感覺是推卸責任。什麼是對台北市民好的,不就是作為首長應該判斷的嗎?什麼都推給民意,那我們要這個首長幹什麼?   到東京、首爾旅遊,然後拍個影片說是了解其它城市如何進步、如何脈動,我覺得膚淺。這樣的體驗,隨便一個背包客都可以做得比蘇貞昌更好。以我去首爾的經驗,我看到人行道上堆著大包垃圾,這是台北已經超越首爾的地方;在東京的地鐵分別由各個鐵道公司經營,或許你會說台北由台北捷運公司壟斷經營,但對於台北市民而言,這樣的轉乘是便民的,這也是台北已經超越東京的地方。   再者,蘇貞昌的國際觀只是在東京和首爾嗎?曼谷在哪裡?胡志明在哪裡?上海在哪裡?香港、新加坡、澳門…等,許多鄰近城市都各有發展,只考察東京和首爾就想規劃台北,我覺得台北人很可憐。蘇貞昌和郝龍斌相比的話,郝龍斌至少還有些上海或廣州交流的經驗可以說嘴,我想只要蘇貞昌避談「中國大陸」的話,永遠是趕不上郝龍斌的國際觀,因為郝龍斌的國際觀永遠會比蘇貞昌多出「中國大陸」這一部份的國際觀。   下面為蘇貞昌「台北超越台北」的廣告,看你能不能被他感動,依序為國際篇、東京篇和首爾篇:   國際篇:     東京篇:     首爾篇:    

告大陸同學書:千萬不要到台灣讀書

「陸生三法」過關大概就意味著大陸學生將會有到台灣進修高等教育的機會,在立法院討論時,有多位在台灣作為交換學生的大陸學生表達其對台灣各方面的了解,這些大陸學生的發言是為了讓立法諸公們有更多資訊來判斷「陸生來台」的利弊。既然法律已經通過了,我想向各位陸生喊話,「千萬不要到台灣讀書」,看我分述如下: 台灣只是中國的一個小小地方,不值得各位陸生花心思在這個小小地方。歐美紐澳等國家有更多、更好的教育環境,不然香港或新加坡也可以,但千萬不要到台灣讀書。因為: 一、台灣就是小中國,甚至比中國還要中國。台灣不但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還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保留太多古老的、傳統的文化,台灣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的中國。大陸什麼都沒留下來,儼然是個新中國,大陸是新中國、是商業化的中國。到台灣讀書恐怕是時光倒流,只會學到一些中國故有的陋習,所以千萬不要到台灣讀書。二、延續上一點,台灣有太多禮節束縛,儒家文化已經根深砥固到每個人心中,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改變的。因為「溫良恭儉讓」的束縛,在台北捷運候車的時候,人們都會自動排起隊,即便間隔很大的空隙,也不會有人往前「卡位」,這是在上海、香港、新加坡都看不到的,因為台灣已經被儒家文化給束縛了。在麥當勞或速食店用餐時,人們都是自己收拾餐盤、廚餘的,因為台灣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會把速食店工讀生的服務當作理所當然。因為這些禮節束縛,到台灣讀書恐怕什麼都還沒學到,生活就受這些繁文褥節給綁住了。 三、在台灣用互聯網沒有綠壩保護,什麼亂七八糟的訊息都會流竄在你的生活之中。你可以看youtube,你可以上facebook,這會讓你的生活受到各式訊息的疲勞轟炸。你可能會說,只要離開大陸都沒有綠壩的保護呀!但離開大陸後,你在哪個地方能最容易地找到你習慣的「普通話」社交圈?台灣正好符合這樣的條件。在台灣,你會把現實的社交和虛疑的網路結合,這恐怕會耽誤你的學習。 四、台灣的消費水準太低了,不符合大陸上層階級的消費水準。儘管台灣曾經經濟起飛、還是亞洲四小龍,不過台灣政府未照顧財團利益,一直沒讓物價隨著時間上漲,至今台灣仍是四小龍裡物價最低的,恐怕很多商品價格還比不上廣州、上海呢!當然,更比不上歐美紐澳等國家。或許你已經有一大筆留學教育基金了,選擇台灣讀書的話,恐怕你將不知道把錢花在哪裡,畢竟,台灣教育也便宜、生活也便宜。因此,我勸你不要來台灣讀書。 你一定要三思,三思是否要到台灣讀書。如果看了以上的敘述,你對台灣教育仍抱著高度興趣的話,我祝你在台灣得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看看噗友們怎麼說…

如果我是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

國民黨青年團具有兩種身份,一是國民黨員,二是青年團員。先說說我對這兩個身份的認知。國民黨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成立的政黨,旨在謀求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和均富,這正好對應三民主義的民族(民有)、民權(民治)和民生(民享),我至今仍認為三民主義是一套很好思想、信仰。青年團,顧名思義,就是成員都是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棟樑。總的來講,國民黨青年團就是一群希望謀求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和均富的青年人所組成的一群人。 我喜歡旅遊、喜歡交朋友,我認為透過沙發衝浪CouchSurfing的方除了可以旅遊、交朋友,還可以省下不少錢。如果我的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我會大大鼓勵這樣的旅遊方式,因為我認為這是加速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和均富的最快途徑。何以見得?且看我說分明。 為什麼一邊旅遊、一邊交友可以造就中華民國的「自由」呢?自由是以不侵犯它人自由為前提。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不是自由,這是自私。在我的房間裡,我有放音樂的自由,但當你睡在別人家的沙發時,你得學會尊重別人。言論自由也是如此,當進行討論時,你任意提出非關主題的攻擊,造成人身攻擊,如此侵犯他人自由,就不屬言論自由保護的領域了。學習和自己不熟悉的新朋友交往,對「自由」的理解能夠更深刻。一邊旅遊、一邊交友,又如何能造就「民主」呢?對於「民主」,我們常常只做了「服從多數」,而忘記了「尊重少數」。勝者為王,敗者就沒有人去理他了。每次與一群朋友旅行時,常常是有人會落單的,這時候,適時地和他說說話,有助於他對群體的融入。半套的民主使我們只看多數,因為那決定了你是否當選,但全套的民主還會關懷少數、關懷弱勢,而不是純粹解讀民調、計算票數。 那又可以創造「均富」呢?你認為在歐美國家比較容易找到願意接待你的沙發主人?或者中南美、非洲比較容易找到?當社會經濟發展、開放到某一程度時,治安、環境等條件也會隨之提高,也更有接待旅外友人的機會。除此之外,藉此還能提高與國際友人的接觸,實在一舉兩得。 以「沙發衝浪」作為政黨視野,似乎有點小家子氣,不過想想,馬英九總統當年不就是以「Long Stay」到處去住農民家去聽取農民的意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發達的年代,對於訊息的取得相當容易,那是Web1.0。我們同時生活在一個表現自我的年代,我們寫Blog告訴別人我做什麼或我想做什麼;我們關心名人或朋友的動態,於是我們訂閱別人的RSS;文字無法滿足我們,我們是視覺、聽覺的動物,我們聽Podcasting或看youtube;除此之外 ,我們上Facebook,因為朋友們都在上面碰頭;對於Wiki百科的態度則是保守的,因為它是網友們共同寫出來,雖然方便,但或許不可靠,這是Web2.0時代。 我可以在Blog書寫沙發衝浪的經驗,因為這很多人感興趣;別人可以訂閱我的RSS,如果我還可以藉此傳播一些思想;我用youtube告訴大家沙發衝浪多有趣,大家可以共襄盛舉;同時,我在Facebook上讓越來越多好友知道沙發衝浪是多麼有意思的。Web2.0的主角不是資訊、不是平台,是每個人,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感興趣或專長的事物中找到一群人,這將會是你的社會資本。 我還有好多興趣,包括中華文化、泰國文化、電影、游泳等。從旅行大陸回來之後,我又迷上了桌遊(三國殺、殺手、狼人殺),還有兩個渴望學習的就是少林功夫和書法。希望我若當了總團長,我可以把這些東西通通推廣出去。不然,我都找不到人陪我玩三國殺!QQ

「中國」這概念

好比進行研究,我想先把「中國」一詞概念化,我想這可以使讀者在閱讀我的文章時不會產生太多誤會。「中國」一詞最通俗、最容易讓現代人聯想到的概念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從1949年開始統治中國大陸地區,現在還包括兩個特別行政區:澳門和香港。然而,「中國」這概念是多元的,可從各種角度、面相來看,都是很難用幾句話一言以蔽之的。且看我娓娓道來。 西方人是透過瓷器來認識「中國」的,所以China在西方人的概念裡,可以是瓷器;日軍侵華的時候(南京大屠殺),日本媒體稱中國不稱「中國」稱支那,帶有侮蔑的意味,支那(しな)有民族歧視意味,當然現在已經不再這麼稱謂了。因為時空背景的差異,不同人看「中國」就有不同的概念化過程。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不同立場的人對「中國」的解讀有相當大的差別,「中國」這概念大概是當台灣人遇到大陸人時,受到最多討論和最多注目的概念。在中國共產黨的立場裡,「中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國民黨的立場裡,有一個「中國」從南京播遷到台北,那就是中華民國。兩相妥協下,就有了「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乃至其邦交國,都承認其為中國唯一代表,相對的,從中華民國乃至其邦交國,都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代表。(當然,中華民國是個民主、自由的社會,所以也有不少中華民國國民,如民進黨支持者,不同意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主張。)就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是相當複雜的概念。 事實上,「中國」這概念是很簡單。這世界上有兩個政治實體都叫「中國」,一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叫中華民國,前者在中國大陸,後者在中國台灣。雖然這是事實,但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個中國」,民主進步黨也附和中國共產黨欲消滅中華民國,進行「去中國化」,甚至提出「中華民國流亡說」等。我們常常因為政治人物而蒙蔽了事實,「一個中國」、「一中一台」等等,都只是政治人物們的主張,這不符合事實。 正因為,「中國」這概念是如此簡單又如此複雜,當我使用「中國」相關的概念時,我會有以下習慣。沒有什麼「中國文化」或「台灣文化」,只有「中華文化」;沒有「中國人」,大陸人和台灣人都是「華人」,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中華文化;我不是去「中國」旅遊,我住在「中國台灣」,去「中國大陸」旅遊。往後,若看到我的文章寫到「中國」相關概念,而你覺得有疑問,歡迎你提出來交換意見。 下面是兩則噗浪上的討論,都沒討論我的「中國」,馬上就會有人為「中國」討論,可見「中國」這概念真得是糾結著許多人的心。 二則分別羅列如下: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在台灣尚未上映,我有幸在《唐山大地震》上映期間旅遊大陸,我先看過《唐山大地震》了。《唐山大地震》還在宣傳期時,我人在上海,我就盼著它上映。到了江蘇南京,也想找時間去看,無奈時間不夠。到了福建福州,總算有時間了,先看吳建豪主演的《等著你回來》,隔天再看《唐山大地震》,其能創造上映首日超過《阿凡達》的票房,我想是無庸置疑的。下面分享,我的觀影心得: 「地震」總是糾結著所有中國人的心,從唐山地震、九二一地震,到最近的四川地震…等,每次地震都召來了各路救援弟兄,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唐山地震發生時,沒有受到太多的支援,四人幫包括毛澤東在鬥劉少奇,四人幫還發聲明「我們鬥的是八億人的事」,言下之意,唐山地震的受難者似乎還比不上「八億人的事」。不論如何,地震發生,就《唐山大地震》電影的描述,解放軍亦投入了救援。 《唐山大地震》裡,地震使唐山人的生活如過山車般的翻轉,小女孩方登更遭受被母親不得以地放棄的雙重打擊。人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我想是無可厚非。尤其在被母親放棄的情況下,產生對母親的怨恨,不是當事人一定很難理解。沒有人可以解釋,為什麼當初在兩姊弟都被壓在石塊下,為什麼媽媽選擇「救弟弟」。 方登恨媽媽,媽媽對方登也感到愧疚和抱歉。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父母會放棄自己的子女。無奈就是地震發生,家破人亡就造成了。 地震,就是佛家說的「無常」。平常或常常,就是相對於「無常」,這不是你預料中會發生的事。地震是無常,喪夫喪女是無常,就連女兒失而復得也是無常。人生真得是無常。人生如果是平常或常常,人就不會學習,不會進步。方登因為地震發生在自己身上,學會了尊重生命,當自己懷了學長的孩子後,毅然決然地退學去生小孩、養育小孩。方達因為斷了手臂,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出外打拼賺錢,還帶了個漂亮的媳婦回家孝順媽媽。我不敢說,「無常」對每個人都有鼓勵積極向上的作用,不過人若能從「無常」中學起教訓,那人生肯定更光明。 僅管,《唐山大地震》有人批評紅牛飲料或捷安特Giant腳踏車入鏡是不符合時代背景的,但我認為瑕不掩瑜。有人批評才會紅,希望《唐山大地震》在台灣上映時,也開出好成績。

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

「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這活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活動,旨在營造學習、關愛、崇尚、爭當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發揮引領道德風尚的積極作用。我在大陸旅遊期間,於安徽省的火車站都看到「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這活動的廣告,於是讓我也想以這個為題目,來推薦、評議在大陸旅遊的時候,我遇到的好人。 這個活動內的好人分為五種,我正好都遇到了,這五種包括:助人為樂好人、見義勇為好人、誠實守信好人、敬業奉獻好人、孝老愛親好人五種。下面我將陸續說說這些好人。 我遇到的這些好人,有一個共同點,這些好人都是透過網路上認識的,透過CouchSurfing或者透過好客網。我曾經聽一個大陸人說:「大陸人普遍認為網路交友還碰面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我想很多台灣人也有類似的想法,認為網路交友是隱晦、見不得人。不過,隨著時代的推進和文明的發展,我相信這樣的想法會逐漸轉變。當然,不可否認,網路交友詐騙的新聞屢見不鮮,所以透過良善的網站平台進行交友,比較不會發生意外。CouchSurfing和好客網正是很好的交友、旅遊網站。 助人為樂好人:Sam, 江蘇南京人,我透過好客網與他認識,並於南京旅遊時,借宿他家。在2010年夏天旅遊大陸期間,從上海到南京的動車旅行大概是在中國大陸地表上一次最遠的旅程。我先到南京火車站,再搭地鐵到雙龍大道站。Sam就在地鐵站出口等我,並協助我提行李上三輪車,那時我尚未吃中餐,他馬上煮了泡麵給我吃。我覺得賓至如歸。 見義勇為好人:Hank,美國人,透過CouchSurfing認識,於上海旅遊時借宿他家,他在上海擔任英語老師,在大陸住了五年,華語說得不怎麼樣。原本,到上海要住一個好客的家,結束那個好客聯絡不上,情急之下,我撥電話給Hank,Hank馬上就答應了,讓我住在他家。我在上海待了將近十天,他連個屁都沒哼一聲,就讓我住下來了,而且我旅行普陀山、杭州時,還把行李寄放在他家。如果沒有他的話,當時聯絡不上好客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不過,我想若寄宿他人家,還是不要住得太長,不過若想來我家作客的人,時間長短都沒關係,只要我有能力的話。誠實守信好人:Ricky,浙江寧波人,透過好客網與他認識,從普陀山要到杭州時,於寧波停留一晚時,借宿他家。在還沒出發前,我就和Ricky聯絡好要住他家,從聯絡到抵達也將近一個月,若不留心的人恐怕都忘記了,沒想到Ricky還記得。而且,留宿當天,一群來自網路上的朋友,一起玩「殺人」(台灣管這叫「殺手」)非常有意思。 敬業奉獻好人:老薩,福建福州人,透過CouchSurfing與他認識,他還介紹我認識他的好朋友卓寧。卓寧,福建福州人,於福州旅遊時借宿他家。我是在旅費超支的情況下,和老薩搭上線,所以說老薩是「見義勇為」的好人也不為過。他們兩個人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在福州期間,只要他們不是工作的時間,幾乎都在陪我玩。對工作,他們是敬業;對一個台灣同胞,他們更奉獻。我們走了江濱路去喝啤酒、我們爬了鼓山健行還夜遊湧泉寺、還逛了開元寺,吃福州小吃,找三國殺紙牌、玩三國殺紙牌。 孝老愛親好人:Allen,浙江杭州人,透過CouchSurfing與他認識,他和他的朋友超奇帶我旅遊西湖和西湖熱鬧的商場。我相當感謝有當地人為我導覽,這比一個人去瞎走、瞎摸更有收懂,並且可以體會當地人的感受。但,這只地說明他們是好人,哪裡有「孝老愛親」呢?在旅遊的時候,Allen一接到媽媽的電話,先編個理由說很快就回家;而超奇則是在離開吳山廣場前,還買了甜甜圈要回家孝敬父母。父母在,不遠遊,他們的家都在杭州,所以到西湖玩,不算遠遊,算是孝順的表現。而且,出來玩時時刻刻不忘家裡的親人,真算是孝老愛親好人了! 在大陸旅遊(香港和澳門也是)的時候,還遇到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好人,只是這個只有五個類別,所以我只能寫五組。整個來說,大陸同胞對台灣人是友善。我曾經聽過一個評論,大陸人把台灣人視為手足、兄弟,但台灣人只把大陸人視為貿易夥伴,這或許是事實,不過,我希望當兩岸的交流更頻繁、認識更多之後,這些想法可以改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網路只讓身處在遙遠兩方的朋友連結上,但是仍然碰不到面。旅遊,就讓網路上的交友具體化、實際化了。當然,這建立雙方都有相當水準的「文明」程度,否則成天動歪腦筋,只想在網路上詐騙,那世人肯定對網路交友沒有好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