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說過「霍桑效應」?這個影響社會科學研究超過七十年的名詞,源自於1920年代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據說,無論光線如何改變,工人的生產力都會提升。然而,這些實驗的數據長期以來從未被正式分析,甚至一度被認為遺失。近日,經濟學家Steven D. Levitt和John A. List重新發掘並分析了這些珍貴的原始數據,結果顯示,現有文獻中對於霍桑效應的描述可能並不準確。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這個研究如何挑戰傳統觀點,揭示霍桑效應背後的真相。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或研究時,他們的行為或表現會發生變化,通常是改善。這個現象是以1920年代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的霍桑工廠(Hawthorne Works)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命名的。 霍桑工廠研究的背景 1924年,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與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合作,開始在霍桑工廠進行一系列實驗,最初目的是研究照明對工人生產力的影響。實驗發現,不管是增加還是減少照明強度,工人的生產力都會提高。這一發現引發了後續更多的實驗,旨在了解其他因素如休息時間、工作時間長短等對生產力的影響。 霍桑效應的影響 霍桑效應的核心觀點是,當工人知道自己被研究人員觀察時,他們的工作表現會改善,無論實際的實驗條件如何變化。這個發現深刻影響了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者在設計實驗時更加注意控制被試者的知覺和期望。 霍桑效應也影響了管理學和工業心理學,強調了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對員工生產力的重要性。它促使管理者更加重視員工的心理和社會需求,而不僅僅是物質條件。 重新檢視霍桑效應 儘管霍桑效應在社會科學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後續研究對其真實性提出了質疑。Steven D. Levitt和John A. List近期的研究重新分析了霍桑工廠的原始數據,發現現有文獻中對霍桑效應的描述可能並不準確。他們的研究指出,霍桑效應的存在及其影響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微妙,需要進一步的實證研究來驗證。 霍桑效應提醒我們,觀察和研究本身會影響被研究對象的行為,這對於設計科學實驗和解讀實驗結果具有重要意義。 Steven D. Levitt和John A. List在他們的研究中詳細分析了霍桑工廠的原始照明實驗數據,並指出這些數據並沒有提供系統性證據支持霍桑效應,即生產力並沒有隨著照明改變而顯著上升。以下是他們如何說明這一點的幾個關鍵方面: 1. 原始數據的重新發現與分析 研究者找到了原本被認為遺失的原始照明實驗數據,這些數據保存在密爾沃基和波士頓的圖書館中。他們將這些數據整理後,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 2. 數據模式的詳細檢視 Levitt和List對實驗數據進行了細緻的檢視,發現了以下幾點重要事實: 3. 對實驗照明變化的反應 研究者發現,雖然在實驗中光線變化時生產力略有上升,但這種提升並不顯著: 4. 光線來源的差異 研究者進一步區分了人工光和自然光的影響,結果顯示: 總結 Levitt和List的分析表明,霍桑工廠的照明實驗數據並沒有提供系統性證據支持霍桑效應。生產力的變化更多是由季節性和週期性因素引起,而非照明變化所致。他們強調,霍桑效應的存在及其影響程度需要在更為細緻的經濟和心理環境下進行進一步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Levitt, S. D., & List, J. A. (2009). Was there […]
實驗數據揭祕:霍桑效應是否真實存在?
- Post author By Dicky
- Post date
- Categories In 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
- No Comments on 實驗數據揭祕:霍桑效應是否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