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Dicky

數據化教室:ClassDojo如何改變學校紀律管理

本文深入探討了ClassDojo如何改變學校紀律管理的方式,尤其是透過將紀律和學生行為數據化。ClassDojo是一個廣泛使用的教育技術工具,它通過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轉化為數據,從而強化和常態化對學生的監控。這不僅創造了一種表現主義文化,也作為行為控制的一種機制。 ClassDojo通過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來影響學生行為,並提供了一個教師、學生和家長交互的數字平台。研究指出,這種做法可能會使學生被簡化為行為數據的表現,忽略了行為背後的複雜性和上下文因素。此外,這種數據化的紀律方式可能導致對學生的不公正評價和長期監控,而這些監控的數據可能永久地影響學生的教育軌跡。 文章建議,學校紀律應該更注重教育而不是控制,並提倡一種基於尊重、關懷和尊嚴的紀律方法,這將有助於學生發展更多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而不僅僅是服從和遵守規則。 ClassDojo ClassDojo 是一款廣受歡迎的行為管理軟件應用程式,主要用於教育環境中,以促進師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這個平台最初於2011年推出,起初主要作為一個行為追踪和反饋工具,但很快演變成具有更廣泛功能和目的的教育工具。 ClassDojo 通過一個用戶友好的界面,允許教師在數字平台上即時追踪和反饋學生的行為表現。教師可以使用這個平台給予學生正面或需要改進的行為點數,這些點數被稱為“Dojo點”。這種即時的反饋旨在幫助學生識別和鞏固期望的行為模式,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制來強化不良行為的負面後果。 此外,ClassDojo支持家長與學校的交流,家長可以透過應用接收到有關孩子在校表現的更新,從而增強家校聯繫。這個平台還允許教師分享班級的新聞和通知,家長可以直接在應用中回應和互動。 總的來說,ClassDojo 將行為管理數據化,並透過遊戲化元素(如點數和獎勵)來激勵學生,同時提供一個集中的數字網絡平台,促進學校社區的互動和溝通。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室管理方式,並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採用。 ClassDojo中使用的音效及其對學生行為反饋的影響 ClassDojo的音效是行為反饋的一部分,用以加強對學生行為的正面或負面反饋。例如,當學生展示出積極行為並獲得正面點數時,系統會播放一種愉快的鈴聲音效;而當學生的行為被評為需要改進時,則會有一種較為嚴厲的嗡嗡聲音效。這些音效的設計意在立即向學生表明其行為的接受度,並作為行為修改的即時激勵或警示。 這種使用音效的做法是ClassDojo行為管理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透過視覺和聽覺的方式增強反饋的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这种方法也反映了該應用如何利用多感官的方式來增強學生行為管理的互動性和效果。 反思 本文的研究主要通過分析公開可用的線上材料來評估ClassDojo在學校和課堂上的使用方式及其影響。研究者首先理論上探討了數據化、監控、表現主義等概念,並詳細描述了ClassDojo的功能和普及情況,以及它如何吸引教育工作者。 研究的重點在於批判性地檢視ClassDojo作為學校紀律工具的不加批判的普及。文章利用監控和表現主義的概念,來分析ClassDojo如何概念化和實施紀律,指出ClassDojo作為一種增強學生監控和數據化紀律的工具,如何影響教育過程、教師對學生的理解以及學生自我認知的方式。 此外,研究還涵蓋了教育技術批評者的觀點,包括對ClassDojo背後的行為心理學方法的分析,並討論了這種方法對學生行為的影響,特別是它如何將學生簡化為數據點並忽視教育過程中的結構和情境因素。 總之,這項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對公開資料的評估,來探討ClassDojo在當代教育中的角色和影響,提出了對現有教育實踐的挑戰和批判,並建議針對其使用和影響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Manolev, J., Sullivan, A., & Slee, R. (2018). The datafication of discipline: ClassDojo, surveillance and a performative classroom culture.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44(1), 36-51. doi: 10.1080/17439884.2018.1558237.

ClassDojo 與學生行為:積分系統的影響與反思

本篇論文探討了教師使用 ClassDojo 這一行為管理軟件應用程式的經驗。ClassDojo 是一個全球性的應用,允許教師、家長和學生通過一個遊戲化的積分系統來追蹤進度並即時分享反饋。此研究采用後現象學方法,分析了 K-12 教師在課堂上整合 ClassDojo 技術的經驗和挑戰,以及他們遇到的道德問題。研究揭示的主題包括基於積分的激勵和學生身份認同、數據追蹤與持久性、課堂監控文化、協作與即時反饋,以及 ClassDojo 如何重新塑造教學與學習生態系統。 這項研究指出,雖然教師使用 ClassDojo 來促進學生參與和積極行為,但這也引發了有關數據使用、監控文化和基於行為的教學法的倫理問題。研究結果強調了基於積分的激勵對學生身份的影響,數據追蹤的長期性,以及課堂監控文化如何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總的來說,此研究提供了深入了解 K-12 教師使用 ClassDojo 的多樣化經驗,並探討了在教育技術整合中涉及的倫理考量。此研究不僅增進了對於教育技術影響的理解,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實際的見解和建議,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 ClassDojo ClassDojo 是一款廣受歡迎的行為管理軟件應用程式,主要用於學校教育環境中,尤其是在K-6(幼兒園至六年級)教育階段。這個應用程式允許教師、家長和學生通過一個遊戲化的積分系統來追蹤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學習進度,並能夠即時分享反饋和通訊。 主要功能和特點: 倫理與隱私問題: 雖然 ClassDojo 在教育界廣受歡迎,但它也引發了一些關於數據隱私和學生監控的倫理問題。一些批評指出,這種持續的行為追蹤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壓力,並可能影響教師與學生的自然互動。 總體而言,ClassDojo 通過其互動性和遊戲化的設計,助力教師管理課堂行為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也需要在使用過程中注意平衡技術介入和個人隱私的問題。 ClassDojo 的音效可能產生的影響 ClassDojo 音效的議題。特別是音效如何作為一種行為激勵的反饋機制。例如,當老師在 ClassDojo 上為學生加分時,會播放一個愉快的「叮噹」聲,而扣分時則會播放一個低沉的掉分聲。這種聲音設計不僅增強了積分系統的即時反饋效果,也可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條件反射式的影響,即學生可能會基於聲音的正負面反饋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論文中對這種聲音反饋的應用表達了一定的擔憂,認為它可能過度強調了監控和行為控制,並可能導致一種表現主義的學習環境,其中學生的行為更多是為了獲得正面的聲音反饋而非出於內在的學習動機。這樣的系統設計可能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調節能力造成影響。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使用了後現象學的方法來分析 K-12 教師在課堂上整合 ClassDojo 技術的經驗。後現象學是一種探討人類如何通過技術體驗世界的哲學方法,特別強調技術如何塑造我們的感知和行動。 研究設計和方法: 研究問題: 研究圍繞以下幾個核心問題展開: 總之,這項研究透過質性方法深入探討了教師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 ClassDojo,並分析了這種技術使用的後現象學意義和倫理問題。 Yuen, C. L. (2021). Exploring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using […]

提升學習成效:識別學生技能與誤解的重要性

傳統的認知診斷模型(CDM)大多僅用於識別技能或誤解,而這個研究提出的模型可以同時處理這兩者。作者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來估計模型參數,並通過模擬研究和實際數據分析來評估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應用性。模擬研究顯示,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夠準確估計項目參數,並可有效改善正確分類率。實際數據分析則展示了該模型與現有CDM的比較,以及如何通過基於實際數據的模擬研究來提高正確分類率。 為什麼要識別技能和誤解? 技能和誤解是學習過程中兩個相互關聯但區別明顯的概念: 技能和誤解之間的關係: 因此,對技能和誤解進行評估和區分對於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和設計有效的教育干預方案至關重要。透過這樣的分析,教育者可以更精確地定位學生的需求,並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習和改善誤解。 在認知診斷模型(CDM)的背景下,分別識別技能或誤解指的是使用不同的模型或方法來分別評估學生掌握的技能和他們持有的誤解。這種方法將學生的技能和誤解視為兩個分開的領域進行分析和診斷。 傳統上,CDM多用於識別學生的技能,而對於學生的誤解則較少探討。不過,為了提供更完整的教育反饋並促進學生學習,理解學生同時擁有的技能和誤解是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新提出的模型,如SISM模型,旨在同時識別學生的技能和誤解,以提供更全面的診斷信息。 同時識別技能和誤解的模型 文章提出的SISM(同時識別技能和誤解模型)旨在同時評估學生的技能和誤解。與傳統的認知診斷模型不同,SISM模型能夠在單一分析中識別這兩種特性,這樣做可以獲得更全面的學生認知狀況。 SISM模型的關鍵特點包括: 總之,SISM模型是一種創新的認知診斷工具,旨在提供對學生學習狀態更全面的了解,特別是在同時識別技能和誤解方面。这种模型对于教育实践和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SISM模型的分類舉例 SISM模型通過對學生的技能掌握和誤解進行評估,將學生分類為不同的群體。舉例來說,假設在一項涉及分數概念的數學測驗中,SISM模型可以識別以下幾種學生群體: 透過這樣的分類,教育工作者可以更精確地了解每個學生或學生群體的具體需求,從而提供更針對性的指導和干預,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和進步。 Kuo, B.-C., Chen, C.-H., & de la Torre, J. (2017). A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 for identifying coexisting skills and misconceptions.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13. https://doi.org/10.1177/0146621617722791

探索小學生的數字直覺:在線遊戲化計算估算評估的創新應用

這個研究開發了一種線上遊戲化的評估系統,目的是探索台灣三、四年級學生在加減法計算估算上的表現。評估系統能夠自動記錄和分類學生的計算估算策略,並利用高階DINA模型(Higher-Order DINA model)作為測量模型,以提供更多個別學習狀態的信息。 研究共有729名學生參與,分別來自兩所小學的349名三年級生和380名四年級生。結果顯示,成功解題的學生傾向於擁有良好的直覺數字感,或依賴題目內容來採取有效的計算估算策略。四年級學生在加減法計算估算能力上顯著優於三年級學生。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使用了不同的計算估算策略,並掌握了不同的計算估算技能。 研究還探討了成功解題者和未成功解題者在使用計算估算策略上的差異,以及三、四年級學生在加減法計算估算表現上的差異。此外,通過認知診斷模型的應用,研究提供了對學生學習強項和弱點的詳細診斷信息,有助於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和評估。 線上遊戲化的評估系統 這個線上遊戲化的評估系統名為「Apple Shooter」,主要目的是評估學生在加減法計算估算的能力。該系統利用遊戲化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參與,同時自動記錄和分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使用的策略和數字感。學生需要通過設定數字來“射擊”目標(蘋果),以此來完成加法或減法的計算估算任務。 在遊戲中,學生的操作包括調整數字來達到預估的結果,並通過按鈕進行射擊。過程中,系統會提供不含最終結果的算術表達式作為反饋,幫助學生理解他們的估算與目標數字之間的關係,並根據反饋調整策略。這種互動方式旨在提升學生的數字感和計算估算技巧,並通過遊戲的形式使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學生的解題策略 學生通過「Apple Shooter」這個線上遊戲化評估系統進行計算估算時,會根據系統提供的回饋來調整他們的解題策略。具體過程如下: 總之,學生通過對回饋訊息的理解和應用,不斷調整和改善他們的計算估算策略,從而在遊戲中實現更好的表現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長。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透過以下步驟進行: 總之,這項研究通過線上遊戲化評估工具和高階認知診斷模型來探討學生的計算估算能力和策略,旨在提供更深入的教育心理學見解並促進教育實踐的改進。 教學啟示 這項研究提供了幾個教學方面的啟示: 總之,這項研究強調了數字感教育的重要性,展示了遊戲化學習工具的潛力,並支持了針對個別學生需求的個性化教學策略,從而為提升學生計算估算能力和數學學習效果提供了實用的指導。 Shih, S.-C., Kuo, B.-C., & Lee, S.-J. (2018). An online game-based computational estimation assessment combining cognitive diagnostic model and strategy analys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80/01443410.2018.1501468

如何提高低成就大學生的學業表現:自我效能的角色

本研究的背景集中在探討大學生的學業低成就問題,特別是關注學業低成就者的自我效能來源。學業低成就被定義為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低於其預期或潛能的情況。這種現象在教育領域被視為一個重要問題,因為它可能導致個人和社會的潛在貢獻流失,並增加學生面臨社會和心理問題的風險,如藥物濫用、抑鬱等。 研究聚焦於大學學生在學習框架課程中的自我效能感,特別是那些被識別為學業低成就的學生。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這對於學業表現和學生的整體學習經歷具有重要影響。研究採用混合方法,包括定量調查和質性分析,以深入瞭解影響學業低成就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各種因素。 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學業低成就學生自我效能感的來源,並比較低成就與高成就學生在自我效能感及其來源方面的差異。透過這種方式,研究旨在提供改善教育策略和支持學業低成就學生的洞見。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透過混合方法進行,結合定量和質性研究方法來探討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來源。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透過結合學生的主觀經驗(日記條目)和客觀測量(自我報告調查),這項研究試圖深入瞭解低成就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形成的背景因素。這種混合方法的研究設計有助於全面了解影響學業低成就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多重因素。 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強調了精通經驗對於低成就學生建立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主要發現包括: 綜上所述,研究表明,為了幫助低成就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學業表現,重要的是要提供增強精通經驗的機會,並通過有效的口頭勸說來支持他們。此外,幫助學生發展自我調節學習技能也是提高他們學業成就的關鍵。 Note: 精通經驗(Mastery experiences)指的是個人通過直接完成任務或活動而獲得的成功經歷,這種經驗是建立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來源。當人們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時,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更有信心。對於低成就學生來說,缺乏精通經驗可能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 口頭勸說(Verbal persuasions)是指他人(如老師、同伴或家長)給予的積極反饋或鼓勵,這可以增強或減弱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這些勸說通常通過言語表達,如鼓勵、稱讚或批評。口頭勸說對於提升或維持個體的自信和動力有顯著影響,特別是當個體對自己的能力有疑問時。在研究中發現,低成就學生在接受口頭勸說方面比高成就學生少,這可能影響他們對自己學業能力的看法和信心(Fong & Krause, 2014)。 Fong, C. J., & Krause, J. M. (2014). Lost confidence and potential: a mixed methods study of underachieving college students’ sources of self-efficacy.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7(1), 181-202. DOI: 10.1007/s11218-013-9239-1

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秘訣:實施相互教學的步驟

這篇文章是關於相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在提高七年級學生理解監控活動方面的研究。研究由安娜瑪麗·蘇利文·帕林斯卡(Annemarie Sullivan Palincsar)和安·L·布朗(Ann L. Brown)於1983年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進行。研究報告了三個訓練研究,這些研究針對的是七年級讀寫能力較差學生的理解監控活動,包括摘要、提問、澄清和預測這四項學習活動。研究使用的訓練方法是相互教學,即導師和學生交替領導圍繞文本的重要特徵進行的對話。 第一項研究比較了相互教學方法與基於典型課堂實踐的第二種干預方法,發現相互教學過程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和維持。第二項研究顯示,相互教學對於理解監控活動的訓練在實驗室理解測試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並在課堂理解測試上實現了推廣和轉移。第三項研究由志願教師進行小組干預,確認了相互教學方法的效果。 整體來看,這些研究證明了相互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提高學生理解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尤其是對於讀寫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相互教學,學生在理解文本、監控自己的理解過程、提出問題和進行預測方面都顯著提高。 相互教學作為教育策略 相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是一種教育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種方法由安娜瑪麗·蘇利文·帕林斯卡(Annemarie Sullivan Palincsar)和安·L·布朗(Ann L. Brown)於1980年代初期開發。相互教學基於認知和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和合作,以促進理解和學習。 相互教學的核心在於四個主要策略: 在相互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模擬這些策略,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這些技能。教師和學生輪流擔任“教師”的角色,引導對話和討論。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並逐步發展成為獨立和自我調節的學習者。 相互教學被證實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非常有效,特別是對於閱讀困難的學生。透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提高了理解技能,還發展了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來探究相互教學對改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效果。研究過程如下: 研究對象 研究設計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和詳細的資料分析,證明了相互教學作為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學啟示 這項研究提供了若干教學啟示,特別是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這項研究強調了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方面,並為教育實踐提供了實證支持的策略。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3).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Technical Report No. 26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

提升低成就學生閱讀能力:交易策略教學法的效果

文章《A Quasi-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Transactional Strategies Instruction With Low-Achieving Second-Grade Readers》的背景集中於閱讀教學領域,特別是針對低成就的二年級學生。在過去的研究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注意到美國學生在文本理解方面的指導相對缺乏,這引發了對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記憶能力的探索。 文章討論的核心是交易策略教學(TSI),這是一種綜合性的閱讀策略教學方法。TSI不僅僅關注單一策略的教授,而是強調教學多種策略,以及策略的靈活運用。這種方法的出發點是閱讀理解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利用多種認知策略來解碼和理解文本。 研究的背景建立在早期閱讀策略研究的基礎上,這些研究主要集中於單一策略的教學和對學生閱讀表現的影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者們認識到單一策略教學難以達到長期和廣泛的閱讀理解改進。因此,研究的焦點轉向了如何結合多種策略,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文本理解和策略運用。 在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通過對低成就二年級學生的半實驗研究,驗證TSI的有效性。研究比較了接受TSI的學生與接受傳統閱讀教學的學生在策略使用、閱讀理解和標準化閱讀測試方面的表現。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採用了半實驗設計,對象是二年級的低成就學生,比較了接受交易策略教學(TSI)和接受傳統閱讀教學的學生群體在閱讀策略意識、閱讀理解和標準化閱讀測試成績上的差異。 參與者 研究設計 教學介入 數據收集和評估 數據分析 通過這種設計,研究旨在全面評估交易策略教學對低成就二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特別是在策略運用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表現。 教學啟示 對教育實踐和未來研究提出了幾個重要的啟示: 總之,這篇文章為如何改善低成就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並對教育實踐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具有實踐意義的建議。 Brown, R., Pressley, M., Van Meter, P., & Schuder, T. (1996). A Quasi-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Transactional Strategies Instruction With Low-Achieving Second-Grade R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8(1), 18-37.

建立中文學術常用詞表:方法與發現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份中文學術常用詞表,針對來台灣的國際學生及華語學習者,以協助他們在學術寫作及閱讀中更有效地使用中文。研究收集了來自十大類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1,000篇學術文章,總計約900萬字,以詞頻及文本分布率為標準,最終編纂出含有2,405個詞語的中文學術常用詞表。研究發現該詞表中有557個詞語未收錄於TOCFL詞表,建議可根據文本分布率或兩詞表收錄之同/近義詞挑選適合的詞語加入TOCFL詞表。此外,研究建議此詞表可用於學術寫作輔助、教材編輯和學習工具設計等方面,以提供華語教學者、研究者及教材編輯者一個學術詞彙參考工具(劉貞妤、陳浩然、楊惠媚, 2016)。 TOCFL詞表 TOCFL詞表(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海外華語文能力測驗詞表)是為了配合TOCFL測驗而編制的詞彙列表。TOCFL是一項旨在評估非中文母語者的華語文能力的測驗,類似於英語的TOEFL或IELTS。該詞表涵蓋了不同級別的華語學習者所需掌握的詞彙,目的是為了標準化華語教學和評估,並提供學習者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以下是TOCFL詞表的一些主要特點: 總結來說,TOCFL詞表是為了促進華語教學和學習而設計的一套詞彙學習工具,其目的是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全面、系統化的華語詞彙學習路徑。 中文學術常用詞表 該詞表是透過以下步驟編纂的: 通過這些步驟,編纂了包含2,405個詞語的「中文學術常用詞表」,其中有1,376個詞語廣泛分布在十大學科中​​。 TOCFL詞表和中文學術常用詞表的差別 TOCFL詞表和中文學術常用詞表的主要差別如下: 總之,兩個詞表在設計上針對不同的需求和目的,一個側重於一般語言學習和使用,另一個側重於學術領域的專業使用​​。 劉貞妤、陳浩然、楊惠媚(2016)。藉學術語料庫提出中文學術常用詞表: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例。《華語文教學研究》,13(2),43-87。

跨學科學習的基石:國中學術詞彙表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如何從國中階段的教科書建立學術詞彙表。學術詞彙對於學術交流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專業術語和概念。研究中使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國中階段七科教科書作為語料,進行斷詞處理後,刪除基本詞彙,最後編製出包含779個詞彙的國中學術詞彙表。研究發現,儘管考慮了跨領域的特性,數學科的學術詞彙出現比率與其他科目顯著不同。此外,通過集群分析,發現學術詞彙可以分為五組,反映了不同科目間的學術詞彙使用差異。研究最後討論了學術詞彙的特性,提出了國中學術詞彙表建置的反思,並對未來研究和教學提出建議。 學術詞彙表的重要性 學術詞彙表對於學生的學習和認知發展非常重要,原因如下: 綜上所述,學術詞彙表對於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語言能力、促進跨學科學習和支援個人的學術及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學術詞彙表的編製過程 國中學術詞彙表的編製過程如下: 這個過程涉及從大量的教科書內容中提取和分析詞彙,並根據學術詞彙的定義和特性進行嚴格的篩選,最終形成針對國中階段學生的學術詞彙表​​。 國中學術詞彙表的特徵 國中學術詞彙表通過集群分析,將學術詞彙分為五組,每組反映了不同的學術詞彙特性和使用情境: 這五組反映了學術詞彙在國中教育階段各科目教學中的不同角色和重要性,有助於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些詞彙​​。 高/低出現單元比率組 高出現單元比率組和低出現單元比率組的特徵和例子如下: 高出現單元比率組 低出現單元比率組 總之,高出現單元比率組的詞彙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普遍且常用,而低出現單元比率組的詞彙則專業且針對性強,這兩組詞彙的不同反映了學術詞彙在教育過程中的不同應用和重要性​​。 李岳霖、鍾涵瀜、吳昭容(2022)。從教科書建置國中學術詞彙表。教科書研究,15(2),77-111。https://doi.org/10.6481/JTR.202208_15(2).03

商業新聞語料庫:挖掘學術與專業詞彙的寶藏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檢視Coxhead的學術詞彙表(Academic Word List, AWL)在商業新聞文章中的覆蓋率,並創建基於商業新聞文章語料庫(Business News Article Corpus, BNAC)的詞彙表。語料庫收集了2023年1月至2月發布於CNN、BBC、The Guardian和Reuters網站上的商業新聞文章,包含1,258,448個運行詞。使用AntWordProfiler處理235個文本文件,產生了兩個初步詞彙表:商業新聞文章學術詞彙表(BNAAWL)和商業新聞文章專業詞彙表(BNASWL)。研究發現,儘管AWL詞彙和特定於商業領域的專業詞彙出現頻率較低,但在商業新聞文章中仍然具有顯著存在,分別占21.22%(279詞)和18.33%(241詞)。通過三名專家的驗證過程,從BNAAWL中刪除了35個詞彙,剩餘301詞,從BNASWL中刪除了108個詞彙,剩餘201詞。這兩個列表合併後,形成了包含502個詞項的最終詞彙表。此詞彙表旨在滿足學術和特定領域學生的詞彙需求,研究強調EAP和ESP從業者可以有效利用商業新聞文章作為補充材料來設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接觸這些文章以增強他們的學術和專業詞彙​​。 Coxhead的學術詞彙表 Coxhead的學術詞彙表(Academic Word List, AWL)由Coxhead於2000年開發,目的是為了提供一份涵蓋各學科領域常用學術詞彙的清單,以幫助學習者提高他們在學術英語環境中的詞彙知識。AWL包含570個詞彙家族,從3.5百萬詞的學術文本語料庫中選取,這些文本來自藝術、科學、法律和商業等不同學科。這份清單排除了West(1953年)的常用服務詞彙表(General Service List, GSL)中的前2000個最常用詞彙家族,以確保詞彙表專注於學術用途。 AWL被劃分為10個子列表,每個子列表根據詞彙出現的頻率來編排,其中子列表1包含最常見的詞彙,而子列表10則包含最不常見的詞彙。這份詞彙表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一個目標,幫助他們學習和掌握在學術閱讀、寫作、聽力和口語交流中可能遇到的核心詞彙。AWL的廣泛應用不僅限於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和英語作為外語(EFL)的學習者,還包括作為學術英語教學(EAP)和專業英語教學(ESP)資源。 商業新聞文章語料庫(Business News Article Corpus, BNAC)的詞彙表 商業新聞文章語料庫(Business News Article Corpus, BNAC)的詞彙表是基於從商業新聞文章中提取的數據建立的。這些文章主要來自CNN、BBC、The Guardian和Reuters的商業版塊,時間範圍是2023年1月至2月。BNAC包含約1,258,448個運行詞,形成了兩個主要的詞彙表:商業新聞文章學術詞彙表(BNAAWL)和商業新聞文章專業詞彙表(BNASWL)。 這兩個詞彙表在研究過程中經過專家驗證,確保詞彙的選擇對學術英語目的(EAP)和專業英語目的(ESP)的學習者具有實際的教學價值。BNAC詞彙表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詞彙資源,幫助他們在學術和專業領域內有效地提高語言能力。 商業詞彙表的建置 這些詞彙表是通過對商業新聞文章語料庫(Business News Article Corpus, BNAC)的系統分析生成的。以下是產生商業新聞文章學術詞彙表(BNAAWL)和商業新聞文章專業詞彙表(BNASWL)的具體步驟: 通過這個過程,BNAAWL和BNASWL能夠精確反映出在商業領域中學術和專業語境下頻繁使用的詞彙。 Amornsiripong, S. (2022). Developing an Academic Word List in Business News Articles: A Corpus-Based Study. Independent Study, Ma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