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Dicky

沒有恐怖炸彈的那拉堤瓦府

  泰國灣南部有遠近馳名的蘇美島,其位在素叻他尼府;泰國南部的大城市合艾,在宋卡。泰國灣南部有另外三個府,近年因為常有不可預期的炸彈爆炸,所以泰國人、外國人都不去這幾個府了,這幾個分別是也拉府、北大年府和那拉堤瓦府。上個週末,我就造訪了那拉提瓦府,和Senee(安裝監視器的工頭)去安裝監視器,過程偶會擔心炸彈,但幾個小時後,似乎就不那麼害怕。泰國國土之大,從曼谷(中部)到最南方的那拉提瓦是一千兩百公里,這可以繞台灣好幾圈了,我和Senee搭國道客運花了近十六個小時才到那拉提瓦。 如何判斷會不會有炸彈爆炸?根據麗姐(工程得標公司的老闆)的描述,看看那個街道,只要發現人群少了,大概就是要爆炸的前兆了!當地人大概都會知道何時、何地會有爆炸。我們到達那拉提瓦的的前幾天,才有泰國軍人因為爆炸而下半身截肢。顯然,軍人恐怕不是當地人。 當我們在那拉提瓦說到「當地人」的時候,似乎指涉的是信仰穆斯林的人。但我在丹絨嗎發現,這是我們裝設監視器的主要社區,不只穆斯林,還有華人和泰人。雜貨店或金舖,老闆是華人,可能會有穆斯林員工;還有用華文寫著「丹絨嗎互助社」的建築物,不知道是不是具會館功能;來自海南島的華人,仍能用華語交談;還有中文招牌「復興學校」仍蓬勃運作著。如果我們說這三個府或泰國南部都是穆斯林,似乎不是那麼準確。旅遊書說在這裡你很難找到以豬肉作成的料理,但事實上你很容易就可以吃到豬肉的料理。 當然,這個地方屬於穆斯林的特徵是也是相當明顯的。在那拉提瓦,我們只要看某個人的裝扮和行為,大概就可以猜測這是華人、泰人或穆斯林,但可能因為時間讓它越來越不明顯。有一些穿著沙龍(Sanong)的,圍著頭巾、小帽的,大概都是穆斯林;學校裡頭男生,穿短褲的是泰人,穿長褲的就是穆斯林。男生和女生的分際相當明顯,你會看到摩托車常常有雙貼、三貼的情況,但都是同樣性別的,即便校車都少見有男女共乘的;如果有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共乘一部摩托車,那這應該都是老夫老妻了。 在那拉堤瓦,炸彈可能是生活的陰影,只要我一開始發呆,沒事幹,我就會開始想炸彈;不過,只要想了幾分鐘後,再想想這三府的面積比台灣還大,如果一天發生一起炸彈爆炸,那可能比自己遇到車禍的機率還小,如此就又大膽一些!也開始享受這個操南方方言的泰語的穆斯林社區。穆斯林食物、南方水果、穆斯林服裝,讓我在泰國卻覺得不是泰國。  

《晚娘》(จัน ดารา, Jan Dara)

  泰國人的姓名是將名子放在姓的前面,以詹搭拉(Jan Dara)為例,詹是名字,搭拉是姓氏,是來自家族的。但搭拉不是父親的姓,而是母親的姓,這個故事說來話長,足以用一個電影來描述,拍得非常適合「成人」看。一個大家族裡頭誕生的小男孩,本來應該快快樂樂地長大,但母親過世,妹妹誕生,家族權力移主,詹搭拉的成長過程是相當扭曲的。他剛出生就差點被父親殺!長期被父親打!他目睹他深愛的後母被討厭他的父親揉攔,他也常常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常常和不同女生做愛。這個充滿暴力與性愛成長的小孩,相當令人可憐。 不過,他的人生也不是如此不順遂。他在英語學校遇到了一個來自印度的女孩,他們深愛著彼此。不過,那個女孩是個穆斯林,我們知道穆斯林只和穆斯林結婚的,所以可以預期,這個後頭還有很多戲。 整部戲結束在詹搭拉逃離父親要回到母親家族,所有讓人不解的情節,也都在尾聲揭曉,如果我說了看戲的感覺就沒了!你要自己去看,去看那個很色的男女交媾之外,也去看這個家庭很詭異的感情流動。

那默默的一群:監視器系統工程

  《那默默的一群》是講在天還沒亮就開始打掃的清道夫,社會上有許多那默默的一群,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遇到這些人,更不可能參與他們的工作。我有機會參與裝設社區監視器的工作,我覺得這真是辛苦的工作,也真正是那默默的一群。丹絨嗎社區的警察局和類似鄉公所的委託了裝設和維修監視器的工作,我也加入了這個工作團隊。這個工作相當困難,一來泰國天氣很熱,二來這個要爬上爬下,更甭提這個是在那拉提瓦這個泰南常有炸彈爆炸的三府之一,所以還有來自心理壓力的困難。 讓一個監視器系統能夠運作,它有以下前提:首先,在監視器存在的地方要有電纜經過,每一條電纜最後必須回到螢幕所在的地方,牽電纜的工作是我唯一能夠幫得上手的地方;再來,要確保每個監視器都是沒有損壞且拍攝到的地方沒有樹葉或其它遮蔽物;最後,就是讓畫面能夠回到螢幕所在地,這個就需要有默契的組合配合。我光是在家把無線網路的路由器或重灌電腦,在那不到幾公尺的距離走來走去就很不耐煩了!這個是在一個社區,而且是很重的電纜線,還要爬上爬下,而且天氣非常熱,光聽就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工作完成後,維護社區安全的工作將可以使用較少的人力,而且長期錄影監視更為公平透明。這把那默默的一群的工作再做大了,除了是默默的一群之外,還讓後面的人有一個較輕鬆的工作環境。 說這個只是付出勞力的工作也不盡然,因為我們這個工作團體裡頭,像我就是只能付出勞力的,我既沒有技術,有時候搬個東西還搬不動,我是一直在偷懶摸魚的。但工頭就是擁有技術和勞力的,同時還要有領導統御能力,了解工作流程並安排工作時程。我不禁開始懷疑,在台灣,裝設監視器系統的,到底是哪些人?是大學生?還是高職畢業的學生?把這些工作給大學生做,做得來嗎?哪些學校能夠有這樣子的培訓?這也怪不得最近台北的水電工培訓班老是在還沒結業前,人力就被預約了。或許台灣真得缺少那默默的一群。

《我就是處女》( รักแรก กระแทกจิ้น,Virgin Am I)

  貞操對一個人的意義有何重要?我昨天看了「我就是處女」(Virgin Am I),覺得相當有意思。每個主角都非常有趣,也因為這個貞操,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性和愛是不是能夠分離?是常常討論未果的命題。高中男生的初戀,因為手淫視頻的流出,女朋友就避不見面;服裝師因為自己的第一次給了模特兒,而不是給自己暗戀的人,也避不見面;結婚後分居的兩人,因為先生有肉體上的出軌,所以太太討厭先生,也拒絕見面;原先沒有感情的兩個人,因為拍了成人電影而有了肉體上的接觸,而和原先的女朋友避不見面。你看看,性和愛是不能分離的,一分離就有會上面這樣的結果。 但我們只要轉一個彎,事情似乎就會好轉。因為手淫視頻的流出,反倒和原先的朋友更親密,風波過了,女朋友還是會回來;自己暗戀的人終究不會愛上自己,所以最後和模特兒在一起,也不太差;肉體上的出軌固然難以原諒,但心靈上未出軌,甚至可以說明先生更愛著太太;先有肉體的接觸後,而有了感情,是唯一沒有好下場的組合。本片導演可能也想告訴大家,要和自己愛的人。 一但有了執著,就會有不好的事情伴隨而來。雖說我們不必執著貞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邪淫無度。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奄生下來的孩子都是啞巴或聾子,這就是邪淫的果報。

泰佛寺上禪修班:滅諦

在中台禪寺各分院上禪修班上過許多種,包括:大專青年禪修班、英文禪修班、初級禪修班、中級禪修班,也在不同精舍包括普得精舍、普泉精舍、普天精舍,到最近在泰國曼谷的泰佛寺上禪修班,每個師父都有各自的特色。在我看來,泰佛寺的住持師父的特色就是國學實力雄厚。這一天,我們上苦、集、滅、道的「滅諦」,這個上了好幾次但每次上都覺得好像是新的內容。 滅等於涅槃,因此有人很直觀地說滅就是死,所以涅槃就是死,這是曲解了涅槃的意思。「涅槃」是聖人最終會達到的境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道。」我們以為中庸是要人在兩個極端中維持在中間的位置。然而,中庸說的卻是應該要學習當自己的主人,讓自己的心念能夠作主。這個「中」,不是絕對位置的「中」,而是要我們觀注自己的這念心。讓這念心達到寂滅的境界,就是「涅槃」。 暫時把朱熹的註放在一旁,我們用佛學再來看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就是成為大人、菩薩、佛,要證道的方法,有以下步驟,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心性,自己的心念要能作主。再來要普渡眾生,慈悲地廣結善緣。最後就能夠達到最終涅槃,聖人的境界。 法門無量勢願學,有許多能夠達到聖人境界的法門,透過不同的方法讓不同的人能夠採納,這就是因材施教。同時,每個人都能成為聖人,這就是有教無類。趁在曼谷當交換學生這段期間,我也要好好上禪修班。

我聽《創意觀光》

  社會科學的變革,伴隨著典範(Paradigm)的轉移,舊的不一定會死去,新的卻似乎會更具吸引力。關於典範轉移的東西,如果自己讀書的話,會覺得很無聊,而且不會覺得有什麼重要,不過聽老師上課就會覺得很有趣而且重要,因為老師們通常就是典範轉移的見證者。又是「東南亞的旅遊管理」課程,這次講師講「創意觀光」(Creative Tourism)。門外漢,很容易望文生義地認為,創意觀光就是把觀光弄得很有創意。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這其實是典範轉移的結果。社會科學的變革,大致上可以說經過以下典範:發展理論(development)、替代性方案(alternative)、永續經營(sustainable development)、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ics)。 發展理論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容易接受的典範,同時它也歷史最久的典範,從一九五○年代開始到現在都有其足跡,重點在成長(growth)有一條道路,總有一天低度開發國家會邁向已開發國家階段。依賴理論(dependency)也可說是在此典範下蘊孕的,用以批判發展理論,依賴的結果就是更需要依賴。它會成一個循環,在貧窮人口裡,就是「愚蠢→貧窮→痛苦→愚蠢」三者間循環;在中產階級裡,則是「知識薄弱(intellectual weak)→心靈失落(spiritual lost)→文化無根(cultrual rootless)→知識薄弱」三者之間循環。這樣的路線,被認為是西方化的路線。於此典範下的觀光,就是「大眾觀光」(mass tourism),其追求觀光客的成長,認為有一個隱形的手會調節,而造就發展,其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糟。發展了誰? 替代性方案(1980)只有兩個成功的例子,是印度和南韓,但這個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就是要怪怪的,原因不明。發展有利基(niche)的旅遊,針對少數特定的群體。這個錢太少了,而且對環境仍有一定的壓迫。 因此後來又有永續經營(1990),永續經營仍想要發展,不過它建立在成長和對話(conservation)的基礎上,需要協同社會責任(CSR, collabration social resposbility),必須具有三個要素:對話(coversation element)、教育意義(educational element)、當地人參與(people participation)。發展了誰?似乎都是財團或公司。不過,也有不少社區(CBT, community based tourism)在此典範下開始永續經營,然而同樣的經營模式無法複製到另一個社區,因為每個社區的脈絡不一樣。 最後這個創意經濟(2010)來源不明,因為它非常新穎,有人說和蘋果的賈伯斯有關。它首要任務在尋找文化資產(cultural assesets),它可以是任何東西,阿公、阿媽、阿伯、阿嬸都是,然後從其中發掘知識、想法、技術,以產生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s)。比較利益具有以下特性,它只有唯一、它很難找、它是很個人的、它可以賣錢。要注意有一個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這些人想要的是體驗(experience),同時注意到女性地位的改變(change in the status of women)。講師,是個女人,對於這個「女性地位的改變」不屑一顧,他說整份報告書有150幾頁,光這個女性地位的就寫了18頁,但在泰國,人妖、變裝癖、同性戀等等就是生活一部份,沒啥新奇的。移動不再是要逃離什麼東西,而是要追尋某個東西(a moving toward something, rather than away from something),追尋那些漂亮(beautiful)、獨特(unique)、道地(authentic)的東西。會開始尋找更深層的旅行的意義(陳綺真!?),趨向個人,以往崇高的文化(high culture)將走向平民文化(popular culture)。那麼,在創意經濟下的創意觀光要賣什麼?賣體驗。 下週,我們班就要到清堪進行關於創意經濟的作業。老師和講師都會一起去,我相當期待這個涼涼的旅程。

肆無忌憚地吃就要天天運動

  當人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時,體重似乎都有會顯著的改變,不論是變重或變輕,不論是變瘦或變胖。我常常有這樣子的感覺,但我認為原因不在於某個環境會讓人變胖或變瘦,因為同樣到泰國,就是有人會變胖,也是有人會變瘦。使人變胖或變瘦的原因是是人到了新的環境之後,會改變生活習慣,而這個生活習慣會影響你的體態。我想我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生活規律的人,同樣的生活只要上軌道之後,就可以持續地做下去,不論在台灣或在泰國,不論是住家裡或宿舍。但要上軌道,需要有一段時間去熟悉環境。住在學校宿舍的時候,每天早上就喝麥片,正餐的時間就煮麵吃,有個固定的時間去上課、游泳,偶爾上館子或夜店,都算是生活正軌之外的樂趣,可以調劑身心。住在家裡的時間不長,因此似乎一直沒有發展出能夠上軌道的生活,可能也因為不是一個人生活,所以就會有較多需要牽就老爸的地方,但早餐喝麥片是我可以自己決定的。維持在同樣的生活下,大概體態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有一陣子,我住在泰國,那段期間上夜店的次數頻繁,幾乎到了日夜顛倒的情況,睡到下午才醒是常有的事情。那一陣子就胖了許多。回到台灣之後,還留著在泰國那種想吃就吃的消費習慣,老是吃宵夜、飲料,體重也沒太大的變化,就是固定在一個可以說是「胖」的狀態。 現在,我又在泰國了!我又大肆地吃喝玩樂了!每次在購物中心看到乳酪皇后(Diary Queen),我就要買個冰旋風來吃!去逛超級市場,我就要買一堆新奇的泡麵、巧克力、餅乾來吃!最近,還買冰淇淋、優格和濃縮果汁。我幾乎天天去吃麥當勞、肯德基和燒烤。這都是在台灣,我不會做過的事。不過,也有些事情比台灣方便多了!在台灣,我要離開所在的建築物才能到游泳池;在泰國,我住在公寓的二十一樓,七樓就有游泳池,我可以在任何時間去游泳。我想在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之後,就是要靠固定的運動來維持或形塑身體。希望回到台灣之後,不會和先前相較,有很不一樣的差別。

東南亞協會(ASEAN)對泰國的影響

  不知道這是偶然還是必然,我身邊的泰國人都和我討論著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台灣稱「東協」,大陸稱「東盟」)的相關事情。從前幾週開始,法政大學的東南亞學程,也因為有「東協日」停課一天。我就我所記得的,跟大家分享分享。Pop在上課的時候,問我東協有什麼重要性?這個在東南亞學程的泰國同學,自己都說不出東協的重要性,還問我這個東協外的人。我想來想去,停滯了約五秒後說:「有了東協到寮國、緬甸不用辦簽證。」我不是一個很喜歡將所有問題政治化的人,但這是我可以很快想出來的回答。過了幾天,另外一個同學,叫Aum,來問我要不要打系籃,我說我打得不好,然後問他研究什麼,他說他研究東協,然後他也說這個學程,因為東協將越來越火紅。再問他過去的學長姊們就開始研究東協了嗎?他說多多少少有一些,不過越來越多。這樣看來也似乎挺有那麼一回事,研究「東協」,非東南亞學程莫屬了。上「東南亞的觀光管理」時,學長在舉例時,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地,會將東協內的國家作為例子,來互相砥礪一番,儼然是有那麼一個東南亞共同體存在那邊。不論如何,在東南亞學程裡討論「東協」,也屬於理所當然。 我跟Neng姊和May哥討論到泰國當華語老師的時候,May哥就說要在佛曆2558年(公元2015年)東南亞共同體成形前,快點來泰國教華語。因為在東南亞共同體成形之後,東南亞十國之間,有七種職業的人員是可以互相流動,其中有一個就是「教師」。因此,屆時市場開放,會有各國的教師進到泰國來。據統計,關於人民對於東協的認知,泰國人民在十個國家裡頭排名第八,大概就是比柬埔寨和寮國多認識一點罷了,前兩名就是新加坡和菲律賓。新加坡如果沒有東協,肯定很難存活;但泰國沒有東協也不會怎麼樣。但泰國同樣要開放市場,所以泰國人們勢必也要有多一點學識,才能和其它國家一搏。May哥說華語很重要,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不出個好理由,就說:「因為美國已經和中國不能比了!」在東協裡,似乎學習華語很重要,連Toon老師和般若寺的主持師父討論「我要到泰國教華語」時,也說現在華語越來越重要,同樣在東協的脈絡下被提出。有一個沙彌也在和我聊天時憂心,當東南亞共同體成形後,泰國的佛教勢必也會有微妙的變化,由其來個穆斯林或基督教的影響。 對於東協的討論,我是相當冷感的。我很不喜歡以國家為單位在討論事情,即便去年我在教有關各國國家的華語名稱時,我只是用一些明顯的人文特徵,例如用石油代表汶萊,用魚尾獅代表新加坡,很多人在教國家名稱的時候很習慣的就會用國旗。我們可以想見,在東南亞共同體成形後,國家的界線會更模糊,但本來就是多元的東南亞地區人民,可能要彼此要花更多的心力去認識區域內的人們,而不會是熟悉英國的文化更甚於寮國的文化。東協和中國大陸,也將有更緊密的市場接合,學習華語的市場也應該會越來越大。

交換學生的夢醒時分

  由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文學院和泰國法政大學的文學院(Faculty of Libra Art)互有交流協議,所以我有機會以交換學生身份到法政大學研修。交換學生的生活不像原本想像的那樣,住在國際學生宿舍,整天和西方學生混夜店;也不像交換學生手冊那樣,會有人當地人帶領你遊覽大皇宮或玉佛寺,甚至沒有使用圖書館或其它校內設施的機會。儘管如此,老師和同學們還是在其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讓我參與班級活動。我選修了一年級和四年級的課,一年級的課是「世界文化遺產」(Heritage of the Pre-modern World)和「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Ancient Southeast Asian and Suvarnabhumi)和四年級的「東南亞的觀光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in Southeast Asia),一年級的兩堂課都有將近一百個人選課,而且每週有不同老師來上課,還好有助教和鄰座朋友協助,比較不會無所適從。不過,一年級的課程常常也討論要去寮國南部或班級事務,我也常常感到自己是局外人。四年級的「東南亞的觀光管理」雖然上課次數不多,但上課人數較少,而且課題都是比較簡單的旅遊,加上投影片的輔助,感覺和老師的互動也比較多。在九月還有實際進行旅遊的行程,要繳出關於清堪(Chiang Khan)的旅遊介紹、海報、行程。兩個班級都有出遊計劃,但到寮國去的行程,考量簽證等問題,我就不參加了。我會一起和四年級的同學們去清堪玩。 這和預期中的交換學生生活不太一樣,不過對於能夠到泰國交換學生,我仍覺得是相當難得的經驗且心懷感激。

我聽《創造旅遊品牌》

  又是「東南亞的觀光管理」,這週是學長來專題演講,講的是「創造旅遊品牌」(Creative Tourism Brand)。品牌用在市場傳銷上,會傳達某些訊息,這個過程我們稱為「傳播」(communication),重要的不是你說什麼,而是消費者接受到什麼。何謂「品牌」?「品牌」和「牌子」有什麼不一樣?隨便拿起手上的筆,你都可以看到上面有個「牌子」,你會說它是「品牌」嗎?如果你從小到大,忠誠地使用它,不論在哪裡都只買這個「牌子」,那你大概就會說它是「品牌」了。它擁有人給它的價值,它就是「品牌」。這樣會讓顧客再回流的特質,使成就「品牌」變成每個牌子都想要達到的境界。 LV之所以是品牌,因為包包不是用來裝東西,而還有別人看待背這個包包的眼光;星巴克咖啡就算喝完了,還是要把杯子留下來,因為這樣別人會知道你喝的是星巴克。這就是品牌。 各個國家、地區也都致力於將自己的地方打造出品牌。最成功的旅遊品牌非「我愛紐約」(I LOVE NY)莫屬了,這個品牌從T恤、包包、吊飾到歌曲,它既是口號,還屬於每一個遊客。那麼,東南亞各個國家的情況呢?除了馬來西亞一直使用的是「Malaysia, Truly Asia」外,幾乎其它東南亞國家都換過或再補強其品牌。 學長認為新加坡的品牌打造最值得介紹一番。新加坡使用「UNIQUELY Singapore」五年,最近換成「YourSingapore.com」。過去的旅遊品牌都在強調自己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而新加坡也理解自身不是一個觀光資源豐富的地方,所以由觀光客來自己定義新加坡,其官方網站也提供能夠相當客製化的旅程。 當然,旅遊品牌的建立和直接能夠帶來的觀光客也不盡然成比例。有些國家如美國、泰國,就算不做什麼,也是會有一堆觀光客。一份由Bloom Consulting於二○一一年進行調查,其中前二十五名的國家品牌中,第一名是美國,中國大陸第六名,泰國第十名,香港第十一名,唯三的非歐亞國家就是澳洲、埃及和墨西哥。總共約有一百五十幾個國家/地區參與評鑑。不過沒有台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