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Dicky

評估教師情感反應能力的新方法:面部表情情境判斷測試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項研究[1],旨在開發一種測試來評估教師在處理與學生相關的情感和社交挑戰時的反應能力。這項測試被稱為情境判斷測試,它包括一系列情境和相應的反應選項。這個測試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處理與學生相關的情感和社交挑戰時的反應能力,並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支持。 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情境,這些情境可能涉及到與學生、同事或家長的交互。例如,以下是一些教師可能會遇到的情境: 這些情境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社交情感能力來應對和解決。因此,開發情境判斷測試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處理與學生相關的情感和社交挑戰時的反應能力,並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支持。 情境判斷測試通常包括一系列與教師工作相關的情境和相應的反應選項。例如,一個情境可能是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佳,而反應選項可能包括與學生交談、給予額外支持或者采取其他行動。這些測試旨在評估教師在處理與學生相關的情感和社交挑戰時的反應能力。 教師的社交情感能力被認為對於應對其職業中固有的社交和情感挑戰以及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反過來,這對於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學生積極發展都是關鍵的。 情境判斷測試是通過編寫一系列情境和相應的反應選項來開發的,這些情境和反應選項旨在評估教師在處理與學生相關的情感和社交挑戰時的反應能力。測試的驗證包括對37名在職教師進行初步研究,以評估測試的面部效度。參與者在閱讀每個情境和相應反應選項後以開放式格式提供反饋。他們的反饋表明,這些情境是現實和情感相關的,而且反應選項是有用的。

情境判斷測試(SJTs):有效的人員選拔工具!

SJTs(情境判斷測試)在人員選拔中很常見的測試方法,因為它們的理論基礎是評估與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1]。 SJTs旨在通過呈現真實情境並要求候選人從一組響應選項中選擇最佳行動方案來衡量個人在工作相關情境下做出有效決策的能力。 SJTs的理論基礎根植於情境特異性的概念,該概念表明工作績效受到每個工作獨特的情境因素的影響。 SJTs旨在通過呈現反映工作挑戰和要求的真實情境來捕捉這些情境因素。 研究表明,SJTs在預測工作績效方面具有有用的有效性水平,並且可以成為美國和歐洲有效的選拔工具。 SJTs在人員選拔中很受歡迎,因為它們能夠評估候選人的決策技能,並提供有關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如何的見解。 SJTs的具體進行方式是,通過呈現一系列真實的工作情境,要求受試者從多個選項中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這些情境通常與特定職位相關,並且旨在評估受試者在工作環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SJTs中,每個情境都有一個或多個可能的行動方案。受試者需要根據他們對該情境的理解和知識來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這些選項通常包括不同程度的有效性和適當性,以測試受試者對於特定工作環境下應該采取何種行動方案的理解和判斷能力。 以下是一個SJTs的例子: 情境:你是一名銷售代表,正在與客戶會面。客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不確定如何回答。 選項: 請根據您的理解和知識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

佩戴口罩是否會影響認人?看最新研究結果!

根據一項2020年的研究[1],佩戴口罩可能會對認人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在佩戴口罩和不佩戴口罩的情況下,試圖識別不同人臉的正確率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佩戴口罩的情況下,參與者的識別正確率有所下降,尤其是對於眼部和眉毛的識別能力較差。 另一項來自香港大學的研究[2]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該研究發現,口罩對於臉部識別的影響取決於臉部區域的特徵。當佩戴口罩時,參與者在識別眼睛和嘴巴的表情方面的能力較差,但對於識別鼻子和下巴的形狀卻沒有影響。 總的來說,佩戴口罩可能會對識別不同人臉的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對於眼部和眉毛等區域的識別能力較差。不過,具體影響程度會因人而異,也取決於臉部區域的特徵。

研究:男性和女性英語教師對課堂反思的差異

一個在德黑蘭的研究[1]比較了男女英語老師對自己課堂反思的情況,對教學和道德兩個方面進行反思。研究共有40名英語教師參與,他們在德黑蘭的四所私立語言學校授課,其中一半是女性,一半是男性,這些老師參與了教師培訓課程並取得英語語言學士學位。研究方法採取刺激回憶的流程,先讓教師看自己授課時的視頻錄製,並進行後續的回憶訪談。參與者會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像以重溫當時的教學情境並說出自己當時所想的教學和道德想法。研究者對教師的回憶的言談進行了篩選、分類和標籤,以識別不同類型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研究者還使用了統計分析方法來比較不同組之間的頻率和知識基礎。這個研究提供了關於教師教育和道德思考的有價值的資訊。分析的例子如下: 這份研究分析了教師性別對於他們道德思想的影響。結果顯示,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回憶更多的道德思想單元。女性教師關注的道德問題主要是學生的問題、情緒狀態、想法以及教師作為道德行動者。而男性教師則較注重學生的行為規範。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家庭問題,這可能反映了女性教師更關心與學生的關係,進而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此外,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和想法,也更重視自己作為道德行動者的影響力。男性教師則更注重學生的行為規範,可能是因為男性教師更容易面對男學生的不良行為。總體來說,教師的性別對其道德知識的基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從教室大小看學生學習體驗:你的課堂是否適合學生?從生態語言教育觀來看班級的合併

生態語言教育是一種以生態學為基礎的語言教育方法,強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它將語言學習視為一個生態系統,並將學習者、教師、課程和學習環境視為相互作用的元素。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他們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因此,課室可以被視為一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學生、教師、課程和學習環境等元素。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這些元素相互作用並影響彼此,從而影響整個語言學習過程的效果。 班級的大小和課室的大小可能會影響這個生態系統中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在一個15人的班級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可能會更加密切,而在一個30人的班級中,這種互動可能會受到限制。同樣地,在不同大小的課室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方式也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說15人和30人班級所使用的課室可能會有所不同。假設A和B班,在第一學期的時候是15個人,C班則是30個人;到了第二學期,A和B合成為一個新的班級D,共有30人,而C班的人數則維持不變。在第二學期時,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C班和D班的經營上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於C班而言,由於人數沒有變化,因此教師需要確保課堂管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保持穩定。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能力來設計課程,並且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此外,在C班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互動機會和鼓勵合作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

Online Highlighter: 成為資訊處理高手,學會在網頁上進行文字螢光筆註記

現代人需要在網頁上進行文字螢光筆註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隨著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需要處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網頁上的文字也變得越來越多。因此,對於需要閱讀和理解大量文字的人來說,進行螢光筆註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文字內容。 其次,網頁上的資訊往往來源廣泛,有時候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文字螢光筆註記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標示出重要的信息和關鍵詞,方便他們日後的查詢和整理。 此外,文字螢光筆註記還可以幫助人們進行知識管理和學習。在網頁上進行註記可以幫助人們將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整理和歸納,並且可以隨時回顧和複習,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總體而言,現代人需要在網頁上進行文字螢光筆註記是因為這種方式能夠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處理和利用網絡上的大量資訊,提高閱讀、學習和工作效率。 這個網頁[1]是一篇教學文章,介紹如何在網頁上進行文字螢光筆註記。文章中首先介紹了使用瀏覽器內建的文字選取功能來進行螢光筆註記,接著介紹了一些第三方的螢光筆工具,如Highlighter和Liner等。此外,文章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技巧,例如如何將註記內容保存、分享和匯出等。總體而言,這是一篇非常實用的文章,對於需要在網頁上進行註記的使用者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如果你經常需要在網頁上進行文字註記,那麼這篇教學文章絕對值得一讀!文章中介紹了多種文字螢光筆工具,包括瀏覽器內建的功能和第三方工具,讓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此外,文章還提供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技巧,例如如何將註記內容保存、分享和匯出等,讓你的註記更具彈性和可操作性。總體而言,這篇文章內容豐富,非常實用,值得大家一讀!

探索印尼聖周五 (Jumat Agung, Good Friday):國定假日和宗教融合的現象

在基督教世界中,聖周是指復活節前的一周,包括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和復活節(Easter)。雖然聖周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中被定為公共節日;在亞洲,這些節日通常只是宗教性節日,並不是公共節日。在菲律賓,聖週(Holy Week)被列為一個官方節日,包括耶穌受難日和復活節(Easter Sunday)[1];而印尼則將耶穌受難日(又稱聖週五,Good Friday)作為國定假日。 印尼是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但是即使如此,印尼的華人社區仍然會慶祝聖周五這個基督教節日。這是因為印尼重視宗教多元化和尊重,國家訂立了一些官方的國定假日,其中就包括了聖周五[2]。 在聖周五這一天,印尼的基督徒會舉行各種宗教儀式和活動,例如參加教堂彌撒、靈修、祈禱和禁食等。在印尼的華人社區中,他們也會舉行類似的活動來紀念這個節日。這些活動對於印尼的華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他們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同時也代表了他們的文化傳統。 聖周五的意義在於紀念耶穌受難和犧牲。這是一個寓意深遠的節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台灣很多國定假日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傳統,而印尼在宗教和族群平等的基礎上,除了穆斯林和中國春節外,對基督教傳統也給予紀念,真可謂「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名言表達了對於無限可能的世界觀的感恩和讚美,同時也代表了耶穌的無盡犧牲和慈悲。對於印尼的基督徒和華人社區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是他們信仰和文化的體現。 在這個多元宗教和文化的國度,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以和平和諧的方式生活在一起。讓我們一起慶祝聖周五,向耶穌的犧牲和慈悲致敬,同時也向印尼的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致敬。

個人能力與組織成功在管理學思想上的兩個理論:機械論和生態論思想

在管理學中,機械論和生態論(演化論)思想是兩種不同的思想範式[1]。機械論思想認為組織是像機器一樣的系統,而生態論思想則認為組織是一個生態系統。這兩種思想對於個人和組織所定義的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 在當今社會,網路的特性使得社會資本的價值日益凸顯。社會資本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信任和互助,這些聯繫可以幫助人們獲取資源和信息,提高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而在機械論思想中,個人被視為單獨的機器零件,與其他人沒有任何聯繫。相反,生態論思想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合作是組織成功的關鍵。 除了社會資本,結構洞[2]也是影響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結構洞是指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網絡中與其他人聯繫不緊密的區域[3]。在機械論思想中,個人被視為可以互相替換的機器零件,而在這種模式下,結構洞可能會導致信息流失和機會損失。相反,生態論思想認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可以填補結構洞,提高組織的適應性和創新性。 在現代社會,過份強調個人能力也是有後果的。這並不是說個人能力不重要,而是強調個人能力不足以支撐一個成功的組織。組織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本和更緊密的聯繫來實現成功。如一句名言所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有相互合作才能達到更卓越的成果,並且只有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繫和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組織才能夠持續發展壯大。 總之,機械論和生態論思想是管理學中的兩個重要思想範式,它們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社會資本和結構洞成為組織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過份強調個人能力可能會導致組織失敗。只有通過建立密切聯繫和互相信任的基礎,組織才能夠實現長期成功和發展。

文學作品中形式/結構的作用與重要性

文學作品的「結構」和「形式」是指作品的組成形式、基本框架和外觀特徵等[1]。 文學作品的結構可以理解為作品的骨架,包括語詞、句群、外觀層次等多個層次[2]。此外,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可能具有不同的結構形式,例如意識流小說和心理小說通常採用網狀情節結構[3]。總體來說,文學作品的結構和形式是作品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結構形式可以影響作品的內容和風格。 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往往只注意到內容,卻較少注意到結構的重要性。這可能是因為內容較易被直接感受和理解,而結構則需要更深入的閱讀和理解才能意識到其價值[4]。 結構對於讀者理解整個作品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結構是作品的基礎和框架,能幫助作品有條理、清晰地呈現出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品[5] 。因此,讀者應該要注意到文學作品的結構,從中掌握作品的脈絡和主題,進而深入理解和欣賞作品[6]。 去掌握文學作品的形式和結構可以讓我們對閱讀的理解和體驗有更深一層的發展。 為什麼形式也很重要? 如何找出作品裡的結構? [作品裡可替換的]元素、[元素的]作用/功能、[元素間的]關係 相同的結構在抽換元素後的案例:

給華語文學習者的「文本分析三板斧」:感覺、為什麼、在哪裡

文學的文本分析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它們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式[1]。 文學的文本分析通常是由人類學者進行的,他們通過對文本進行閱讀和分析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這種分析方式通常涉及文本的內容、風格、語言等方面,並且需要依靠人類學者的專業知識和直覺來進行判斷和解讀[2]。 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則是通過對文本進行計算和統計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它通常涉及文本的詞頻、共現、情感分析等方面,並且需要依靠計算機程序和相關算法來實現[3]。 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因此,文學的文本分析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分析方式和分析對象上。文學的文本分析更加注重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評價,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則更加注重從大量文本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8]。雖然這兩種方法可以互相補充,並且在文學研究、文本分析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兩種文本分析還是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人類閱讀文本可能是出於興趣、課程、好奇;計算機閱讀文本則沒有目的性,是人類叫它讀,它才去讀。從這邊來看,或許人類在不依靠計算機的情況下,親自進行文本分析還是有必要的。如果在高級漢語課堂上,老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則可以參考朱宥勳的「文本分析三板斧」:[讀完後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在[文本的]哪裡。三板斧可以針對整個文章,也可以針對某個想要深入分析的部分。希望自己也可以在課堂上使用這三板斧,幫助自己和學生更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