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Dicky

斯洛維尼亞的歷史與記憶:解構共產主義遺產

本文摘要了斯洛維尼亞自1990年以來,歷史和記憶政治的衝突情況。斯洛維尼亞的獨立與南斯拉夫解體被視為斯洛維尼亞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文章指出,儘管斯洛維尼亞在南斯拉夫聯邦內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經濟和政治自主權,但斯洛維尼亞人從未有過獨立的國家,直到1991年才實現獨立。文章進一步討論了斯洛維尼亞從南斯拉夫聯邦中獨立出來的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公眾輿論的變化。獨立後,斯洛維尼亞面臨內外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和克羅地亞以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衝突加劇,斯洛維尼亞政治和公眾普遍認為,斷絕與南斯拉夫其他部分的所有聯繫是不可避免的。 斯洛維尼亞獨立前後的差異 斯洛維尼亞在南斯拉夫聯邦內部以及獨立後的情況呈現顯著差異: 總的來說,斯洛維尼亞從南斯拉夫的一個共和國轉變為一個獨立國家,標誌著從一個在較大聯邦框架內擁有限制性自主權的地位,到擁有完全主權和國際地位的轉變。這一轉變伴隨著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制度的全面重建和新的國際關係的建立。 斯洛維尼亞和鄰近國家的關係 該文還探討了斯洛維尼亞如何處理與前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國的關係,特別是與克羅地亞的關係,以及如何努力成為歐洲和美國在前南斯拉夫地區事務上的專家。然而,儘管斯洛維尼亞努力在國際上建立這樣的聲譽,但國內對於南斯拉夫解體和斯洛維尼亞在聯邦內地位的看法仍然是片面的。 此外,文章討論了斯洛維尼亞內部關於南斯拉夫共產主義和二戰期間及其後事件的分歧,以及如何在多黨制恢復後對這段歷史進行辯論和審視。斯洛維尼亞的公眾和政治圈對於如何評價共產主義過去和抵抗運動持有不同看法,並且對於大戰後的屠殺和暴力行為的處理方式表示批評。 總的來說,文章揭示了斯洛維尼亞在處理其歷史記憶和政治身份方面的複雜性,尤其是與其南斯拉夫遺產的關聯以及該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轉變。此外,斯洛維尼亞的歷史學界如何評價國家的歷史,特別是對於二戰和共產主義時期的不同解釋,也顯示了學術和政治間的緊張關係。 斯洛維尼亞內部關於南斯拉夫共產主義和二戰期間及其後事件的分歧 斯洛維尼亞內部關於南斯拉夫共產主義和二戰期間及其後事件的分歧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多黨制恢復後的歷史辯論與審視 隨著斯洛維尼亞在1990年恢復多黨制,對於這段歷史的辯論和審視開始公開化和制度化。多黨制恢復後,斯洛維尼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然而,儘管採取了上述措施,關於這段歷史的評價和記憶在斯洛維尼亞仍然是極具爭議和分歧的主題,反映了斯洛維尼亞社會內部對於過去的不同記憶和詮釋。 Vodopivec, P. (2015). The Conflicting Politics of History and Memory in Slovenia since 1990. Slovene Studies, 37(1-2), 45-66.

用參考指引設計有效的華語口語練習話題,激發不同階段學習者的潛能

本文摘要《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並針對「說」的能力進行深入了解。該指引旨在使華語文教育更科學化且順應現代外語教育思潮。該指引基於2020年完成的「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涵蓋語言能力指標、字表、詞表、語法點等分級標準,並應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於教材編輯輔助系統。2021年,國教院進一步發展此教學指引,包含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及實施要點,目的是為華語教學者、學習者提供共同基礎。2022年,進行「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使用手冊」的研發,預計2023年出版,以促進本指引的應用。 該指引架構涵蓋: 透過此指引,華語文的學習內容、過程與目標將更加明確,為課程發展、教材編撰、教學實施、資源選用、測驗評量提供一致的參考依據,期待為全球華語教學者、學習者提供共同的基礎。 「說」的課程目標以及學習表現 針對「說」的能力,本指引提出的課程目標和學習表現分別如下: 課程目標 學習表現 「說」的學習表現從基礎到精熟分為多個階段,各階段的能力描述如下: 透過這些學習表現的階段性描述,教學者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能力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習者「說」的能力的課程目標。 評級各階段的參考例題 參考OPI的流程,可以透過與學習者的短暫互動,教學者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或話題,依據學習者回答的內容、語言流暢度、使用的詞彙和語法結構等,來判斷其大致的能力階段。以下是針對基礎階段、進階階段、精熟階段學習者的一些案例問題或話題: 基礎階段(1-3級) 進階階段(4-5級) 精熟階段(6-7級) 通過這些問題或話題,教學者不僅能評估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階段,還能觀察其對於文化、社會議題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提升口語能力:如何根據ACTFL指南設定目標

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於2012年發布的《ACTFL語言熟練度指南》(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2012)是一份描述個人在說、寫、聽、讀四種語言技能方面實際運用能力的文件。該指南將每項技能分為五個主要熟練度等級:卓越(Distinguished)、優秀(Superior)、進階(Advanced)、中級(Intermediate)和初級(Novice),且進階、中級和初級等級進一步細分為高、中、低三個次等級。指南旨在描述個人在非事先準備和非經排練的真實世界情境中能夠進行語言溝通的能力範圍。 該指南不基於任何特定的語言學習理論、教學方法或教育課程,而是用於評估功能性語言能力的工具。其首次發布於1986年,旨在為學術界提供美國政府跨機構語言圓桌會議(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ILR)技能等級描述的適用版本。2012年版加入了對說話和寫作指南中“卓越”等級的描述,並首次將聽力和閱讀指南的“進階”等級細分為高、中、低三個次等級,同時在所有技能的進階、中級和初級等級中增加了一般等級描述。此外,2012年版通過在線發布,輔以詞彙註解和各等級說話、寫作性能的多媒體樣本示例,以及閱讀和聽力的口頭及書面文本和任務例子,增加了新特點。 《ACTFL語言熟練度指南》對於在學術和工作場合進行全球評估具有直接應用價值,同時也對教學有所啟示。這些指南是基於ACTFL對K-12學習者表現指南的發展,並與國家外語學習標準共同描述學生達到內容標準的程度。過去25年來,《ACTFL語言熟練度指南》對美國的語言教學和學習產生了越來越深遠的影響​​。 說話/口語能力的等級 《ACTFL語言熟練度指南2012》中對說話能力的描述涵蓋了從初級(Novice)到卓越(Distinguished)的五個主要等級,每個主要等級根據語言使用者能夠處理的語言任務、內容、情境、準確性和話語類型進行詳細闡述。其中,進階(Advanced)、中級(Intermediate)和初級等級進一步細分為高、中、低三個次等級。 這些描述概述了語言使用者在不同熟練度等級上能夠完成的具體語言任務和表達能力,從簡單的日常溝通到能夠在複雜和專業領域內進行高度抽象和分析性的討論​​。 不同等級的問題及話題例子 根據《ACTFL語言熟練度指南2012》中對說話能力的描述,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或話題來評估和了解語言使用者的說話能力。以下是根據不同語言熟練度等級提供的問題和話題例子: 初級(Novice) 中級(Intermediate) 進階(Advanced) 優秀(Superior) 卓越(Distinguished) 透過這些問題和話題,我們可以評估語言使用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言運用能力,包括他們提供信息、敘述經歷、表達觀點、分析事件及討論複雜議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展現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們的語言熟練度等級。

從初級到區別級:你的ACTFL口語訪談(OPI)完全指南

本文章摘要了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CTFL)提供的口語能力訪談(OPI)熟悉指南,目的在於介紹OPI評估如何衡量一個人說一種語言的能力。ACTFL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和促進語言和文化學習作為教育和社會整體組成部分的全球語言專業人士組織。自1967年以來,ACTFL在世界語言研究、評估領域領先,並發佈和傳播性能和熟練度標準,指導語言學習、教學和評估的最佳實踐。 OPI評估基於ACTFL的口語熟練度指南(2012版),這些指南描述了個體在真實世界情境中以口語形式進行交流的能力,分為五個主要水平:區別級、超越級、進階級、中級和初級。每個主要水平下又細分為高、中、低三個次級水平。這些指南將口語能力的各個層次作為一個範圍來呈現,描述了個人在每一水平能做到什麼,以及在更高水平不能做到什麼。 OPI是一種標準化的語言能力評估工具,旨在評估人際聽說模式。它通過一系列個性化問題來激發語言樣本,然後將受試者的表現與ACTFL口語熟練度指南(2012版 – 口語)中描述的標準進行比較,並授予一個熟練度等級。OPI評估不是一項成就測試,不評估學習者對課程和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也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教學方法。它旨在全面評估口語能力,不僅僅基於語言的特定特徵。 此外,手冊還詳細介紹了OPI的結構,包括四個必要階段:熱身、水平檢查、探測和收尾。這些階段旨在產生一個可評級的語言樣本,清楚展示受試者的最高持續表現水平(稱為“基礎”)和受試者無法持續表現的水平(稱為“上限”)。 可評級的語言樣本 為了取得可評級的語言樣本,口語能力訪談(OPI)遵循一個具體的流程,分為四個必要階段:熱身、水平檢查、探測和收尾。這一過程旨在引導受試者展現其口語交流的最高和最低能力水平,從而確定一個合適的語言熟練度等級。 通過這一系列階段,訪談官能夠引導受試者展示其語言能力的“基礎”和“上限”,進而獲得一個全面的、可評級的語言樣本。然後,根據ACTFL的口語熟練度指南,對受試者的表現進行評級,從而確定其口語能力的具體水平。 如何評級? 根據ACTFL的指南和提供的語言樣本進行評級,需要將受試者的口語表現與ACTFL提供的熟練度描述相匹配。這個過程包括評估講話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言功能、準確性、話語類型以及他們處理不同內容和語境的能力。以下是依據ACTFL指南和提供的樣本進行評級的一般步驟: ACTFL根據上述標準將語言能力分為優異、優秀、高級、中級和初級五個主要水平,每個主要水平下又細分為高、中、低三個次級水平。例如,優異水平的講話者能夠熟練、準確、有效地運用語言,處理廣泛的整體事務及高度抽象的概念,並能根據不同聽眾調整其言談。而初級水平的講話者則主要通過使用孤立的詞彙和短語來交流最基本的信息。 在實際評級過程中,評價者將根據受試者提供的語言樣本,比較ACTFL指南中各熟練度水平的描述,確定受試者的語言能力水平。此外,通過聽取語言樣本並參考評級理由(Rationale for Rating),評價者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受試者的熟練度等級,並提供具體的反饋和建議。 ACTFL通過一系列培訓和認證程序,培養具有高度專業化的測試人員,以保證OPI的評估質量和可靠性。OPI廣泛應用於學術、商業和政府領域,用於語言能力的評估、職位申請和晉升等多種目的。 總的來說,ACTFL的OPI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全面評估其口語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理解自己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位置,並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指明方向。

ACTFL OPI測試準備指南:口語能力訪談的關鍵階段與評級

ACTFL口語能力訪談(OPI)是一種有效且可靠的語言口語能力評估工具,透過15至30分鐘的一對一訪談形式進行,訪談者與ACTFL認證的測試員進行互動,以獲得可評等的語言樣本。OPI旨在通過模擬日常對話來評估受試者在真實情境下的語言運用能力,不特定於任何語言學習課程、教學方法或書籍。測試基於ACTFL、ILR(跨機構語言圓桌會議)及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框架)的官方評估標準,以確保評估的一致性與準確性。 OPI測試結構與流程 OPI測試結構與流程包括暖身、水平檢查、探針問題及結束階段,目的是獲得能夠展現受試者在ACTFL能力指標中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及其功能能力的語言樣本。此外,測試還將評估受試者在更高能力水平上的控制情況。 ACTFL口語能力訪談(OPI)的進行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旨在評估受試者的語言能力並確保能夠獲得能反映其語言水平的語言樣本。 透過這四個階段的設計,OPI能夠有效地評估受試者的語言能力,同時確保測試過程既系統化又能針對個人能力進行調整。 OPI訪談過程細節 ACTFL口語能力訪談(OPI)整體上設計為一個15至30分鐘的訪談過程,雖然手冊中沒有具體提到每個階段的時間分配,但根據一般的實踐和訪談的流程,我們可以推斷出大概的時間分配和問題建議如下: 這些問題和時間分配只是一個大致的指導,實際的訪談過程會根據受試者的回應和交流的流暢程度進行調整。重要的是受試者應該自然地表達,並盡量用目標語言溝通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OPI測試評級 OPI測試包含四個主要能力水平:初級、中級、進階及優越。每個水平下又細分為高、中、低三個子等級,以提供更精確的語言產出、功能能力表現和語言特徵控制的描述。測試指南還提供了優化OPI表現的提示,包括物流準備、個人準備及應試技巧,強調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並避免使用預先準備的材料。 ACTFL口語能力訪談(OPI)結束後,評級的過程是根據受試者在訪談中展示的語言能力按照ACTFL的能力指標進行評級。這些能力指標明確界定了不同語言能力水平(初級、中級、進階及優越)的特徵及期望的語言表現。評級過程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整個評級過程旨在公正、準確地評估受試者的語言能力,並提供一個可靠的語言能力水平認證。這一評級可以幫助受試者理解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當前位置,並指導他們如何進一步提升語言技能。 最後,OPI測試涉及保密政策、使用OPI的準則與指南,並提供了語言測試國際(LTI)的聯絡信息,以供有任何問題的受試者查詢。

重新定義教育管理:從原型教材探索給教育行政人員創新教學策略

原型教材(Prototyp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是指在正式開發和推廣教學材料之前,針對特定教育目標或課程內容所製作的初步版本教材。這些教材通常用於測試和評估教學概念、方法、內容和媒介的有效性,以及它們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的應用。原型教材的開發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通過實驗和反饋來優化教材設計,確保最終產品能夠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原型教材的特點包括: 原型教材的開發過程通常涉及教育專家、教師、學習科技專家和目標學習者等多方的合作,目的是創造出既科學有效又能激發學習者興趣和參與度的教學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原型教材作為一種工具,幫助設計者理解和應對真實教學情境中的挑戰,從而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設計。 給教育行政人員的原型教材 本文《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for Prepar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由Culbertson, Jack與其他人共同撰寫,發表於1968年1月,目的在於設計原型教學材料,用於教育行政人員的準備工作,使概念與現實導向的行政情境相結合(Culbertson, Jack et al., 1968)。這項研究也試圖探索這些原型材料的潛在用途及其擴展,並探討AMP(Articulated Media Project)經驗的一些含義。開發的原型材料包括:管理協商遊戲、旨在產生和闡明與計劃變革相關的概念框架的材料,以及基於系統概念的兩套電腦模擬行政情境。 研究發現,透過設計過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關聯,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未來的教育行政人員理解並運用相關概念。該項目通過三個不同類型的原型材料發展,展示了材料組織和過程的一般性結論,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啟示(Culbertson, Jack et al., 1968)。 此外,該研究還強調了透過特定原型材料的發展與測試,作為改善教育行政人員準備計劃的一種可行策略。AMP所代表的組織方法在教育行政中是新的嘗試,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結果表明,進一步擴展AMP類型的開發努力是有價值的,為此推薦建立一個國家發展和資源中心,用於教育行政人員的準備工作(Culbertson, Jack et al., 1968)。 教材開發的過程:以AMP項目為例 AMP(Articulated Media Project)是一個專門的項目,旨在設計和開發用於教育管理培訓的原型教學材料。這個項目特別關注如何將理論與實踐、概念與現實情境相結合,以創造出能夠有效提高教育行政人員準備質量的教學資源。AMP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創新的教學材料來強化教育行政人員對於教育管理核心概念和現實挑戰的理解和應對能力。 AMP的核心特點: AMP的實施步驟: AMP項目通過這些步驟,旨在創造出既能夠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又具有實踐應用價值的教學材料,從而促進教育管理領域的教學和學習品質。 原型教材一:管理協商遊戲 管理協商遊戲是一種教學工具,設計用於教育行政人員的準備課程中,特別針對理解和處理教育領域內的職業談判過程。這種遊戲模擬了教育行政人員與教師組織之間的談判情境,目的是為了提供一個實踐談判技巧、瞭解談判策略及其對教育行政決策影響的平台。以下是管理協商遊戲的主要內容和進行方式的詳細介紹: 遊戲的內容: 遊戲的進行方式: 管理協商遊戲通過模擬實際的教育行政談判情境,提供了一個實踐和學習的平台,使參與者能夠在無風險的環境中練習和提升談判技巧。 原型教材二:基於系統概念的模擬 基於系統概念的模擬是《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Instructional […]

讓GnuCash成為你咖啡廳的財務超級英雄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商業世界中,擁有一家風格迷人、顧客滿意的咖啡廳固然令人夢寐以求,但在背後有效地管理財務則是成功經營的關鍵。無論你是剛剛踏入咖啡廳業的新手,還是尋求更好管理現有業務的老手,GnuCash 這款免費且強大的會計軟件,將成為你的貼心助手。從追蹤每日銷售到管理供應鏈費用,再到準備財務報表,GnuCash 為你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利用 GnuCash 讓你的咖啡廳財務管理工作變得輕鬆而高效,確保你可以專注於提供最好的咖啡和客戶體驗。 GnuCash GnuCash 財務軟件的使用手冊,提供了如何使用 GnuCash 來追蹤個人或小型企業的財務資訊。手冊涵蓋了從基本介紹、開始使用、帳戶設定、交易操作、業務功能、工具與助手、報表與圖表,到自定義 GnuCash 的詳細說明。它還包含了關於如何設置和編輯帳戶、處理交易、使用業務功能(如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員工薪資),以及如何創建和自定義報表和圖表的資訊。此外,還提供了一些關於使用 GnuCash 進行財務管理的小提示,並包含了對 GNU 自由文件許可協議的說明。整個手冊旨在幫助用戶有效地使用 GnuCash 軟件來管理其財務。 為什麼開咖啡廳需要GnuCash? 一個咖啡廳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利用 GnuCash 財務軟件來管理其日常運營和財務。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應用例子: 透過以上這些功能,GnuCash 為咖啡廳提供了一個強大且靈活的財務管理工具,幫助它們有效地管理日常財務活動,並支持長期的財務規劃和決策。 利用GnuCash為咖啡廳進行初始設定 在使用 GnuCash 管理咖啡廳時,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操作來應用上面提到的各項管理任務: 透過上述步驟,您可以有效利用 GnuCash 軟件來管理咖啡廳的日常財務活動和長期規劃。這需要一定的財會知識和對 GnuCash 功能的熟悉,因此建議初學者仔細閱讀 GnuCash 的幫助文件和教程,並在實踐中逐步提升使用技巧。 咖啡廳交易於會計科目間的轉帳 咖啡廳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會進行多種類型的交易,這些交易反映了咖啡廳的收入、成本、支出和資金流動。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交易例子及其在不同帳戶間的轉帳方式: 1. 銷售收入 2. 商品購買 3. 員工薪酬 4. 租金和公用事業支出 5. 設備購買 6. 折舊 7. 銀行貸款 管理上的考慮 在管理這些交易時,咖啡廳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通過有效地管理這些交易,咖啡廳可以更好地掌控其財務狀況,優化經營策略,並提升盈利能力。 GnuCash […]

解碼謊言: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utobiographical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揭示真相

本文旨在探討日常生活中如何偵測欺騙以及其背後的原因。研究主要應用了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utobiographical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aIAT),透過測量個體對於句子分類的反應時間,來評估兩個相對立的自傳式事件中哪一個是真實的。研究探討了「白色謊言」及其產生的原因,白色謊言被定義為社會性的謊言,在商業、法醫背景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研究通過對20名參與者進行測試,發現aIAT能夠有效區分真實情況與白色謊言,同時也能辨別出真實的謊言動機和假造的動機。研究結果顯示,aIAT是一種可靠的技術,能在法醫和臨床設置中揭示與自傳式事件相關的事實性知識(Agosta et al., 2013)。 白色謊言是指在社交互動中為了避免傷害他人感情、維護和諧或出於禮貌而說的不完全真實的話。這些謊言通常被認為是無害的,或者甚至在某些情境下被視為必要的社交技巧。以下是一些白色謊言的例子: 此研究強調欺騙是人類交往中正常且必要的一部分,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於各種原因進行白色謊言。研究指出,雖然大部分人認為白色謊言是輕微的、無害的,但它們背後的動機是關鍵,這些動機可能是為了避免尷尬或其他不愉快的情緒(De Paulo et al., 1996)。此外,研究通過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IAT)的應用,展示了如何準確檢測日常生活中的謊言及其原因,為理解人們為何說謊以及如何檢測謊言提供了新的視角。 總之,Agosta等人(2013)的研究表明,aIAT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不僅能檢測日常生活中的白色謊言,還能識別出人們說謊的真實原因。這項研究為進一步探索欺騙背後的心理過程和動機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在法醫評估等領域具有實際應用潛力。 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IAT) 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IAT)是一種心理測量工具,用於評估個體對於兩個相互矛盾的自傳式(即與個人經歷相關)事件中哪一個是真實的。這種測試基於隱性聯想測試(IAT)的原理,後者由Greenwald、McGhee和Schwartz於1998年開發,旨在檢測人們無意識中的偏見和態度。不同於原始的IAT,aIAT專門設計來探究與個人記憶相關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可能不願意或不能夠直接報告的記憶。 aIAT的工作原理 aIAT要求受試者對一系列句子進行分類,這些句子代表了兩類自傳式事件——一真一假。測試包含幾個分類塊,其中包括單獨對真實與虛假句子進行分類的塊,以及將這些句子與始終為真或始終為假的控制類別句子結合在一起要求受試者分類的混合塊。測試的核心假設是,當一個自傳式事件與受試者的真實經歷相匹配時,他們在將這個事件與真實控制句子分到同一類時的反應時間會更短。反之,如果自傳式事件不是受試者的真實經歷,則他們在將這個事件與虛假控制句子分類到同一類時的反應時間會更短。 aIAT的應用 aIAT被廣泛用於心理學和法醫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在偵測欺騙、評估記憶真實性以及瞭解個體的隱性偏好和態度方面。透過aIAT,研究人員可以在不依賴受試者主觀報告的情況下,獲得關於其記憶和態度的重要信息。例如,aIAT已被用來識別受試者是否真實記得特定的事件(如犯罪活動),或者是否在某種情境下說謊。 aIAT的局限性 儘管aIAT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途徑來探索人類的隱性記憶和態度,但它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測試結果可能受到受試者當時情緒狀態、測試條件和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此外,aIAT的解釋需要謹慎,因為反應時間的差異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不僅僅是因為記憶的真實性。 總的來說,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是一種有力的工具,可以在不依賴於受試者自我報告的情況下,提供對其記憶和態度的深入洞察。然而,如同所有心理測量工具一樣,解讀其結果時需要考慮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替代解釋。 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IAT)的實證研究 這項研究通過應用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IAT)來探討日常生活中的欺騙行為及其背後的原因。研究目的是驗證aIAT在區分真實情況與白色謊言之間的效能,以及識別謊言背後的真實動機。以下是研究的具體進行方法: 參與者 研究招募了20名健康的志願者,包括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年齡範圍在23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歲。所有參與者都具有正常或矯正到正常的視力,並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材料 在進行測試之前,參與者需要在預備的書面問卷中描述他們曾經告過的一個白色謊言及其對應的真實情況。他們被要求回報至少一個月前所說的白色謊言。例如,一名參與者可能會報告她對朋友說的一個謊言是看到某人獨自回家,而實際上她看到的是那人與另一個女性一起回家。 方法 自傳式隱性聯想測試(aIAT) aIAT包括幾個分類塊,其中包含單獨對真實和虛假句子進行分類的塊,以及將這些句子與始終為真或始終為假的控制類別句子結合在一起進行分類的混合塊。這些控制類別句子與測試時刻和地點的真實性有關,而自傳式事件句子則代表受試者報告的真實情況和白色謊言。 數據分析 使用D指數作為依賴變量,這是一個量化測試中兩個關鍵塊(即與真實事件相關的塊和與虛假事件相關的塊)反應時間差異的指標。D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將兩個塊的平均反應時間相減,然後除以這兩個條件的標準偏差。 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aIAT能夠有效區分參與者報告的真實情況與白色謊言,並且能夠準確識別出謊言背後的真實動機和假造的動機。這項研究證明了aIAT作為一種工具,在理解和偵測日常生活中的欺騙行為及其原因方面的有效性。 透過這項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們為何在日常生活中說謊,還能夠看到使用心理測量工具來揭示和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複雜動機和心理過程的可能性。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戰:欺騙還是偵測?真實還是虛假?

本文介紹了人類欺騙與察覺欺騙的新理論——真實預設理論(Truth-Default Theory, TDT)。該理論主張,當人們進行溝通時,通常會預設對方所說的內容為真實的。這種「真實預設」是適應性的,有助於有效溝通與合作,因為大多數溝通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誠實的。然而,這種對誠實的預設也使人類容易受到偶爾的欺騙。TDT提供了對過去發現的優雅解釋,並指出未來研究的新方向。與之前的欺騙察覺理論不同,TDT強調在欺騙察覺中,相較於非語言行為,更應關注溝通內容的語境化。理論的核心前提是人們傾向於相信他人,這種「真實預設」是適應性的。文中提供了關鍵定義,簡要闡述了TDT的模塊和命題,最後總結了與TDT一致的研究。 欺騙察覺理論 欺騙察覺理論(Deception Detection Theory)是一組理論,旨在解釋人們如何判斷他人溝通時的真實性,包括辨識謊言和誠實的能力。這些理論探討了多種因素如何影響個體識別謊言的準確率,包括非語言行為、語言線索、個人差異、情緒狀態等。主要的欺騙察覺理論有以下幾種: 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欺騙察覺的機制,反映了人類在社會互動中識別真實與虛假信息的複雜性。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有助於提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各理論核心前提的簡要概述及其差異: 總的來說,這些理論的差異主要在於它們關注的焦點不同——從非語言行為的變化、認知負擔的增加、信息的操縱,到溝通過程中的互動策略,以及人們對於溝通真實性的基本預設。每一種理論都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理解和提高欺騙察覺的能力。 支持TDT理論的一些研究 Timothy R. Levine 和其團隊提出的TDT理論得到了多項實證研究的支持。這些研究展示了TDT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和驗證。以下是幾個關鍵的系列研究例子,它們展示了如何通過實證研究來支持和發展TDT理論: 這些系列研究不僅提供了對TDT理論的支持,也深化了我們對於人類溝通中誠實與欺騙行為的理解。透過不同的實證方法和情境設計,這些研究展示了TDT在解釋和預測人類溝通行為方面的廣泛適用性和有效性。 Levine, T. R. (2014). Truth-Default Theory (TDT): A theory of human deception and deception detectio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4), 378-392.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1453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