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Dicky

ECFA雙英辯論暨馬英九於CNN專訪

上一週是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和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對ECFA進行辯論,上週沒有機會看到,因為可惡的HGYX,這週上youtube看,看了幾段後,切換到其它視窗,只用聽的,一邊做自己的事、一邊聽辯論。除了雙英辯論之外,馬英九總統還上CNN接受Amanpour專訪,由於兩事隔不遠,許多媒體都有相關報導。 雙英辯論,媒體民調是馬英九總統勝蔡英文主席,但在我看完(聽完)之後,原先支持ECFA的我,對ECFA也產生一些質疑,但這不影響我支持ECFA的立場。整個辯論聽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馬英九總統將「民進黨定位為來亂的,不參與立法院ECFA報告、鎖國、為反對而反對、恐嚇民眾」;蔡英文主席則比較專業、理性地進行ECFA辯論,說了許多我沒有聽過的東西。如果像這樣的攻(在野黨)防(執政黨)能夠出現在立法院,那麼議事水準提高,審立法案也更周全,老是用一些亂七八糟的手段搶新聞焦點或杯葛議事實在很不討喜。而民進黨過去透過廣告恐嚇民眾ECFA也和蔡英文主席在辯論台上的理性發言格格不入,民進黨應該是民粹黨。國民黨是「從中國走向世界」,民進黨則是「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國」,至少我們了解民進黨是有大陸政策的,儘管我覺得這只是賣弄文字。下面是辯論的完整影片,把它當廣播聽聽也不錯。或許原先一昧反對ECFA的人會變得同意ECFA,原先贊成ECFA的人會開始思考更多面向,不過基本上兩個人都是同意ECFA的簽署是很重要的。下面為兩造辯論的影片: 接著是CNN的Amanpour專訪馬英九片段,有網友製作了中文字幕版,附於下方。專訪內容和馬英九常常談的東西相去不遠,不過換成英語,頗有對國外發聲、宣示中華民國成立九十九年的意思。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但事實是世界上有兩個中國,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大陸),一個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希望這篇文章不要因此被「防火長城」GFW給摒障掉了。

十月奏鳴曲 รักที่รอคอย October Sonata

《十月奏鳴曲》有點像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都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許多看似和政治、國家體制無關的感人故事,卻因為政治、國家體制也造成的悲劇。泰國政府在一九七○年代到一九八○年代,掃盪共產主義者,兩人因此無法在約定的時間、地點見面。片中的男主角拉維,長得有點像丁春誠;女主角幸珍則演過悲戀三人行,我覺得這是滿感人的愛情電影,和大家分享: 「愛情」的力量很大,幸珍為了拉維半工半讀上夜校,學泰文。幸珍本來就會泰語(嘴巴會說),但讀不懂泰文、不會寫泰文,「聽、說、讀、寫」中,只能「聽、說」無法「讀、寫」,因為拉維留了一封信給幸珍,幸珍為了讀懂這封信,她去上了夜間學校。泰文相較於華文,我認為是比較容易學習的,泰文為拼音文字(事實上,全世界還被使用的語言只有漢字是不是拼音文字,因為我們已經學會全世界最難的文字之一了),所以沒受過教育的幸珍可以「聽、說」,「讀、寫」的學習則建立在「聽、說」的基礎之上,很快就能上手。 學會「讀、寫」可以說是開啟思想重要的一步,拉維曾經對幸珍說過「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不管在戲劇裡他飾演的是好人或壞人」,然而,真正讓幸珍體會到這涵意,還是幸珍從書本上學到「人生而平等」的價值。 我喜歡這電影除了感人的愛情故事外,還揉雜著泰國人民識字率不高或共產主義的社會氛圍。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泰國了。特別是曼谷,已經華麗地轉身,成為泰國第一女主角了! 看看噗友的回應,或許你會對此電影更有興趣:

桐花祭在牛耳石雕公園

觀光、旅遊為了吸引人潮,常常需要舉辦活動,如果辦得好,成為定期、常態性的活動,對當地、對產業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創造節日」就是辦活動,我們知道暑假福隆會有「海洋音樂祭」,這就是一個常態、定期會被舉辦的活動。「客家桐花祭」大概也有這樣的條件,透過媒體、口耳相傳,配合活動的宣傳,「賞桐花」也和到日本賞櫻花一樣,有閒暇、有旅遊的感覺。前陣子,到牛耳石雕公園參加桐花祭音樂會,覺得滿好玩的,和大家分享遊記和照片。 牛耳石雕公園平日是收費入園的,那天正好有桐花祭免費入園。印象中,我去過牛耳石雕公園,但這次去牛耳石雕公園才有真正去過的感覺。小時候去,只覺得有一整排的石雕,這次去有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既然是石雕公園,就應該要有很多石雕。有一堆塗了顏色的石頭相漂亮,各式各樣,不但顏色鮮豔,外形也符合其想表達的意象。還有許多林淵石雕藝術家(他在魚池鄉東光村故居以前也藏有許多藝術品)所想像的神話人物雕像。還有其它比較寫實的名人雕刻,這些我不確定是否為林淵所雕刻。 桐花祭之所以選在牛耳石雕公園,和其有一片桐花林有關。這裡的桐花不多,不過也算開得漂亮,配合著音樂饗宴也算是個賞花的好地方。把牛耳石雕公園和桐花照片分享如下,希望大家有機會造訪牛耳石雕,賞賞花、賞賞石雕。 牛耳石雕公園

遇見桐花部落格徵選:投票給我

參加部落格比賽的活動很有意思,活動舉辦者提供一個平台為參賽者宣傳部落格,參賽者則利用部落格為活動舉辦者進行其想要宣傳的主題、行銷的產品,互利互生。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客家桐花祭的部落格徵選比賽,需要大家投票。(我覺得發動網友投票滿怪的,而且我的部落格也沒有什麼網友,只是看到每個參加的部落格都這麼做,我也不想「輸在起跑點」) 按上面的按鈕,就可以投票,希望大家支持,多謝、多謝,一天可以投一次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三竹 สามชุก Once in a Chance

泰國電影《สามชุก》(《三竹》,又有人譯為《我的老師》)是去年上映的勵志電影,講述七個的高中生怎麼開始吸毒?然後與社會疏離?戒毒過程?然後再回到社會?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看完之後會讓人佩服其老師偉大的情操,並同情、關懷、理解吸毒者的困難。下面分享電影心得: 就和抽菸一樣,每個人都知道吸毒的壞處,每個抽菸或吸毒的人自己也都知道吸毒的壞處,但總是有人會去吸毒。為什麼會去吸毒?電影裡的主人翁有各自已的困難。Wan為了幫媽媽減輕家計負擔,到處打工,結果精神不濟開始吸大麻以提神。上癮後,沒錢買,開始販毒,將朋友拉進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Bot的爸爸愛喝酒;Pan沒有父母,和姊姊、姊夫居住;就算爸爸是三竹縣的縣長,因為疏於關心,兒子也染毒。 吸毒後的過程是一個惡性循環。沒錢買毒就要去偷、搶、拐、騙,有了錢再買毒,越吸越上癮,甚至產生幻覺成為社會的毒瘤。當社會開始排擠,吸毒者都就算下定決心要戒毒,也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能踏上毒品人生。 所幸這七個高中生有一個真正愛他們的老師。從電影中,可以發現老師年紀很大,不知道是為了置入性行銷筆電?還是真的需要有一部電腦讓老師去網路搜尋毒品相關資訊?老師對毒品的認識得先透過網路,讓人擔心泰國鄉間或許毒品泛濫或許偏遠地區資訊缺乏。因為有老師,電影最後有一個快樂的結局。每個人都戒毒成功而有一份工作。 「三竹」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地名,透過網路搜尋發現,這電影一個叫「三烹百年老噠叻」的百年老市場拍攝,那兒居住著許多來自潮洲的華人,牌坊上以泰文和華文並列。三竹縣位於素攀武里府,是繁榮古城,也是泰國魚米之鄉,二○○年以「三烹百年老噠叻」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獎。 我覺得這電影很好看,又勵志,又讓人認識一個旅遊景點。這是連我的lonely planet都沒有介紹的地方。有機會一定要去造訪。下面附上電影連結和相關旅遊影片: 三烹百年老噠叻(Sam Chuk 100 Year Market):      

為什麼我要就讀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為了避免下週研究所面試自我介紹的時候會詞窮,先寫個稿,潤一潤文章的詞彙和結構。為什麼我適合就讀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我打算依興趣和能力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黃玉樹,有一個泰語名字叫จิตรทิวัต,意思是「晴天的日子」,是泰語老師張君松根據我的生日和上課一學期的觀察給我起的名字,我很喜歡它。我的興趣是旅遊,因為喜歡旅遊到過去多地方,大多數在東南亞,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去過這些地方也讓我對東南亞感興趣。東南亞是個語言、文化、民族歧異度很高的地方,更增添其神秘色彩。於台灣大學就讀期間,在各個學院修習課程,也常常以東亞南相關事物作為研究主題。包括:憲法與公民教育:《回味娘惹:新移工、新移民子弟(新台灣之子)、新移民配偶》;全球音樂文化:《泰國中部皇家音樂個人聆賞報告》(聆賞資料:JVC WORLD SOUNDS: THAILAND CLASSICAL INSTRUMENTAL TRADITIONS)和《寮國與泰國東北部的傳統樂器:Khene》;資訊傳播:《知識管理個案研究:以四方報為例》;孔子:社會學的研究:《當孔子遇到釋加牟尼佛:泰國海外華人研究》,在在也表現個人在東南亞議題有濃厚的興趣。 有興趣不代表適合就讀東南亞研究所,讀研究所還必須具備一些「能力」。若以進行《泰國人的民族認同》研究所需功夫,我認為我有以下能力:文本分析能力:修習過《研究法導論》和《研究方法》,曾經設計過宮崎駿電影和進行過雅虎女裝網拍的文本分析,並有《傳播學》和《文化研究》等解碼、後現代、解構主義、多元文化等素養。質化研究分析能力:大學考上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其必修包括:《人類學》、《考古學概論》和《世界民族誌》,此外由於雙主修農業推廣學系(現名為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還修習過《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課程,不論對個人心理或社會狀態;現代社會或原始社會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量化研究分析能力:在大學二年級轉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選擇生物統計組作為主修領域,必修包含:《統計學導論》、《應用線性統計模式》、《線性代數》和《醫學統計》,即便沒有專精,只要花時間再複習、複習仍能進行數據分析。台灣大學開放的學風,能夠選擇、搭配的課程也多元而豐富,除了傳統的課程外,我還到過「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南投縣魚池鄉農會」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崑明院區」進行過實習。 興趣和能力相輔相成,因此我選擇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就讀。特別感謝以下朋友支持:

抄襲!?《2010等你來》vs《そのままの君でいて》

我對即將於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感到非常期待。這場以「節能減碳」與「城市」為主題的盛會,不僅展示了各國與地區的特色建築,更讓人有機會一窺不同文化的創意與未來想像。在我心中,參觀世博的意義與價值遠勝於前往迪士尼樂園。 今天放假回來,看到新聞標題〈山寨版?上海世博推廣曲被爆涉剽竊日曲〉,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馬上搜尋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曲《2010等你來》以及被指控抄襲的日本歌曲《そのままの君でいて》(岡本真夜的《不變的你就好》),一聽之下,兩首歌的旋律確實十分相似。 以下附上主題曲與相關報導的影片,大家可以自行比較與判斷: 🔹 上海世博會主題曲《2010等你來》 🔹 相關報導

夢中白桐花夢

很少人知道油桐花開的美好,在春夏之際,映著晴朗的藍色天空,白色有多麼透心,迎面不時吹來的春風,拂著的,不只是行者的臉龐,更輕盈的,隨風起舞的油桐,是穿著舞裙的女伶,那首跳的正是華爾茲。 4月10日南投縣客家桐花季在埔里牛耳石雕公園開跑,這天的入園費用不但免費,並且有相當熱鬧的特色攤販和舞台活動。我也到現場去體驗浪漫的油桐花序曲,交響樂的演奏不覺的和著當時的悠閒,只是有意無意聽著,都會令人馬上放鬆,意想不到的,在這片草坪上,坐著多少疲憊的人兒,脫下鞋襪,自在享受陽光的洗禮。 樹蔭下,停著一部載滿文字的車,小巧的不是很起眼,但是被大大小小的愛書人圍繞著,這是埔里鎮圖書館的貼心服務,打開側面的車門,排滿了一冊冊的書籍,就是名副其實的行動圖書館。樹上開滿的油桐花,陽光透過枝葉灑下黃色日光,讓打開童書的小孩一股腦兒埋頭進入異想世界,是不是相當的悠閒呢? 紮著馬尾的女孩叫做瞳瞳,走的累了,於是一屁股坐在桐花樹下休息,瞇上大大好奇的眼睛,耳邊開始響起一段未曾聽過的樂音,很獨特很動人,但是她沒有抬起頭,只是自顧自享受著打起盹兒。 好像睡著了,這時候,有人拍拍她的肩膀,聳一聳,又拍拍她的肩膀,又聳一聳,她說:「我真的好想睡一下。」突然間,她感覺脊背發涼,像是有人注視著她,微微抬起頭時,哇,被嚇了好大一跳,是一個慈祥的微笑就在眼前說:「小瞳,我的月琴彈的好不好呢?」 「伯伯,你怎麼這樣,人家在睡覺,你吵到我了?」『你是說我的月琴彈的不好是嗎?』「不是不是,你的月琴彈的的確是好聽,但是我已經聽著那琴聲睡著了。」『哈哈哈,那既然妳醒了就陪陪我老人家麻。』「那好,伯伯,我要你給我說個好聽的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個人間仙境,住著許多追求夢想的人,他們可以來到這個地方,已經相當幸運,因為這裡的天總是藍,時光過的緩慢,大片的青草地讓他們過著每一個輕鬆自在的日子。然而他們並不知足,像是其中有一個人為了想要像鳥一樣飛翔,求了菩薩,菩薩相當仁慈,但是告誡他要一心向著自己的夢想,不該有旁鶩,他一口答應後,馬上長出了翅膀就要變成小鳥,但是他怕變成了鳥回不了草地,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竟然停止了變化,於是他看起來就像是一隻人面鳥,這才想起菩薩的告誡,就算他懊惱也來不及了。 還有一個想要娶美人魚為妻的男子,聽說人魚也在人間仙境生活,跋山涉水也要見她一面,見到她後,人魚告訴他:「我在這裡已等你千年。」男子興奮的馬上向她求婚,人魚湊上男子的耳邊說:「我願意。」並且吻上一個好深好深的吻,這時,男子卻化成一縷青煙,再飄散開,已成了一隻海龜。人魚這時候才告訴他:「父王將我許配給海龜王子,所以我翻山越嶺找來仙境,躲過我不願意的婚姻,原來為了我,你寧可捨棄海中波濤般洶湧的權力,王子。」 『這樣的故事你滿意嗎?』「伯伯,你說的故事真棒,我還想要多聽一些呢?」 有太多故事在這裡,但是太多人的慾望我沒法一一細數,我只告訴你人間仙境住滿了這樣不懂知足的人,他們開始把一個個夢想種子埋進土裡,經過數個春夏秋冬,長出枝芽茁壯以後,開出了,第一朵白色的花,欣喜的人們忘記了尚未完成的願望,直到花開滿了樹,直到花隨著風飄落,白花覆蓋了綠地時,人間仙境的每個人,變成了一個個灰色、褐色的石雕像,雖然一動也不能動了,可是每當春夏之際時,飄下的夢,說著追夢,說著知足,這是永遠永遠都在權衡的人間仙境啊。 『伯伯、伯伯,你的故事是不是說完了呀?我有點聽不懂呢?』「哎呀,瞳瞳,人生是沒人可以完全懂得,不過等你長大也許會明白越來越多。」『可是伯伯,我還想聽呢?』「妳啊,妳也有妳的故事,就是妳的人生,妳聽到了嗎?」 『我只有聽到你的琴聲呀,伯伯。』「哈哈哈,這會兒妳真的醒了。」 瞳瞳揉揉眼睛,站起來深個懶腰,這時才看見身後的銅像,就是剛剛跟他說故事的伯伯,原來他的名子叫做黃炳松,是牛耳石雕公園的創始人呢!瞳瞳快點跑到媽媽身邊說這段好長的故事給她聽,媽媽笑著說:「我們家的瞳瞳啊,多看了幾本書就古靈精的當起了說書人呢!」瞳瞳不甘心的說:「媽媽妳是不是聽不到我的故事,也聽不到你自己的故事呢?」 然後又吹起風,白色的是誰的夢啊,飄下來佔滿我們的故事,是要追夢還是要知足呢?  

崖上的波妞

魔法師厭棄人類的愚蠢,在海下成立自己的小世界自在的生活著,不需要陸地上的空氣、食物,只要魔法就能生存下去,波妞是他和海神的女兒,她有金魚的身體和 人類小孩的臉蛋,嚴格說起來,她是一條魚。也許波妞的爸爸喜歡這樣的生活,與世隔絕,安靜又安逸。當然,水底的世界有好多漂亮的動物,繽紛的小魚,和長的 怪異的大魚(嗯,在這個動畫世界裡特別美麗)。 對想要避世的人來說,這樣沒有喧擾的世界很好;但是波妞要的不只是這些,一次她乘著水母漂 浮到陽光灑進的海面冒險時,遇上清理水底的工作船,被玻璃罐困住了,無法掙脫,隨著玻璃罐漂流到岸邊,這個岸上是崖的一角,也住著救起波妞的宗介,波妞從 此愛上宗介,為了他,波妞開始想要變成人類。 剛看完崖上的波妞所以內容特別講的巨細靡遺,不過如果都說穿了,就不值得一看了,那我就適可而止吧!這部動畫電影已經可以在PPS上看了,時間並不會太長,如果想要放鬆一下可以選擇的好片子。 和 宮崎駿的其他動畫片一樣,它充滿魔法和美麗,特別不同的是他這次帶你去看的是海底世界;不同於海底總動員的寫實,宮崎式海洋筆觸比較圓滑,有種夢幻華麗的 感覺,把海幻化成變種鯉魚,像是有生命的海嘯洶湧,總覺得有點殘忍,只是波妞奔跑在海浪上的輕鬆,對應之下有很特別的感覺,應該是一種追求愛情的動力,非 常澎派的,不管是畫面或是心情。 最後魔法師爸爸和海神媽媽決定要用古老的魔法幫助波妞變成人類,只是美人魚故事的情節,假如宗介變了心就變成泡沫,為了愛情的不成功變成仁。果然是宮崎駿的浪漫。 這 次的魔法師雖然不像霍爾那樣帥氣,經常掛著黑眼圈,但是為了避開世俗所承擔的壓力,還有拯救世界,有些地方和霍爾還真像。配角中有幾位被看護的老奶奶,這 也是目前高齡化社會中很常見的景象,宗介媽媽的工作就是要照顧這些老奶奶,在片中感覺老人家就像孩子一樣單純,也許夢想變的簡單,但總也是有夢想。 我沒有去google別人怎麼說這部片,一貫的,都會說宮崎駿的環保議題,也許是我膚淺,不過覺得看宮崎駿電影就算沒有想法也無所謂,只要享受,覺得好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