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Dicky

《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之地球村

 鄧麗君在日本持印尼護照入境後,被拘留了一個星期而後被判其一年不得進入日本境內,於是鄧麗君到美國和弟弟住在一起。鄧麗君害怕回到台灣也被限制出境,於是鄧麗君也不敢回台灣。後來鄧麗君覺得風頭過了,和國民黨文宣部聯繫上,國民黨就讓鄧麗君到前線勞軍,時逢大陸風行鄧麗君歌曲,中華民國政府更借力使力,讓中共認為「靡靡之音」繼續去「腐化」大陸人對自由的憧憬。   後來,大概是也擋不住音樂的魅力,從「反對精神污染」到「讓鄧麗君開演唱會」,中共大概是作了很大的妥協,不是和中華民國妥協,是和鄧麗君妥協,音樂已經讓中共和大陸人民「腐化」了。下一步本來應該是體制的腐化,腐化為全民政治、多黨政治…等,然主力改革者趙紫陽過世了!   學生們群起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哀悼胡耀邦,擔心學生運動造成新革命,中共啟動軍隊鎮壓,六四天安門事件就因此產生了。全球各地都有發起了聲援學生的活動,當時鄧麗君就在香港,鄧麗君用歌聲來支持這些學生。鄧麗君上台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這是鄧麗君的爸爸最喜歡的一首歌。對鄧麗君的爸爸而言,這首歌有兩層含意。對日抗戰的時候,當日本人步步逼近,中國人不斷退、不斷退,這首歌是在緬懷山那一邊的家鄉;第二層含意是國共內戰時,從大陸再退到台灣的感傷,家鄉隔著台灣海峽,不只在山的那一邊,已經到海的那一邊了!對鄧麗君也是如此,鄧麗君生長在台灣,在日本的印尼護照事件,台灣媒體對鄧麗君不愛國、棄中華民國的報導,想回台灣也不敢回台灣,她的家也在山的那一邊呀!   中國人的命運總是乖舛,我昨天看《文茜世界財經週報》,中國大陸現在正進行著第三波往外移民潮,大約有4500萬華人,不在自己的家鄉,而散佈在全球各地。這些往外移民的人們想什麼?根據張欣的說法,首先他們怕讓中共清算(當然,只要你不做虧心事,例如行賄,應當是不怕鬼敲門才是。),再來是社會上仇富的心態,社會上的人們不認為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們是靠他自身的努力、智慧才獲得財富。這些原因,也使他們的家將會在山的那一邊。   法國人趨逐吉普賽人;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爭奪東耶路撒冷為領土;巴基斯坦受有記錄以來最可怕的洪水氾濫,這些都在這一個月內發生的事何嘗不是在說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解構為什麼會有「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的情形?因為我們起了分別心,分別誰是中國人、日本人,分別富人、窮人,分別這是你的地、我的地…等。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都以地球人自居,地球就是你的家,不論到哪裡都是自己的家。沒有國家的界線,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各個民族都平起平坐,戰爭不會發生,我們也能全心全意、團結全人類地對抗看似來不及挽回的極端氣候變遷。   下面是《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的歌詞: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那兒有茂密的森林, 那兒有無邊的草原, 春天播種稻麥的種子, 秋天收割等待着新年。 張大叔從不發愁, 李大嬸永遠樂觀。 自從窯洞里鑽出了狸鼠, 一切都改變了。 他嚼食了深埋的枯骨, 侵毒了人性的良善。 張大叔失去了歡樂, 李大嬸收藏了笑顏, 鳥兒飛出溫暖的窩巢, 春天變成寒冷的冬天。 親友們失去了自由, 拋棄了美麗的家園。 朋友!不要貪一時歡樂, 朋友!不要貪一時苟安。 要盡快的回去, 把民主的火把點燃, 不要忘了我們生長的地方, 是在山的那一邊,山的那一邊。

《孔子:決戰春秋》,中國人決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最近在閱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又看完《孔子:決戰春秋》,頗有心得,和大家分享這兩個作品。這兩個作品的背景都是在亂世。亂世下,有些人的故事會被記得,有些人的故事會被遺忘。《孔子:決戰春秋》是歷史的大棋盤,儘管歷史悠久,但仍能被人記起,甚至記錄在教科書裡;《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不一樣,雖然是近代,但小人物的故事總是被人遺忘,儘管參加戰爭,甚至不知道為何而戰。下面分享的心得: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沒有主線,每個章節都可以自成一個小故事,這是訪問、搜錄了很多史料、見證者而集的大成,史觀當然是主觀的,不過可以讓人看到教科書讀不到的另外一面。我只提取《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和《孔子:決戰春秋》有共同處分享心得:   中華民族一定是個很注重教育的民族,有一種東西叫「聯大」,最注名的就是「西南聯大」,「聯大」因為戰爭而生,往往戰爭起來的時候,老師帶著學生們顛沛流離,說好聽點,是風簷展書讀,說難聽點,就像喪家犬一樣,邊逃邊讀書。但這樣砲彈、烽火下仍教育出許多優秀人才,我一時列不出清單,你可以去讀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對日抗戰時,「聯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繼續為國家作育了英才;對日抗戰結束後,悲情的中華民族,又得面對國共內戰,「聯大」模式又啟動了。   對日抗戰時,打得是日本鬼子,至少是為中華民民族而打;國共內戰開始,為誰而戰誰都搞不清楚了。國民黨、共產黨兩個勢力都在拉人參軍,一個家庭可能哥哥在共產黨、弟弟在國民黨,更甭提一個學校或一個鄉里。人群四分五散,一下分開可能就是幾千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在分離時留下了一本 《古文觀止》,這《古文觀止》還成了日後被集中在難民營的學生們最主要的教材。只有一本《古文觀止》,學生們手抄一份就當教科書了,每人背三十篇,好像佛陀弟子背誦佛陀講經說法一般。   教育在戰亂中還能不輟,我想這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姑且不論《孔子:決戰春秋》是否符合史實,但孔子讓教育普及是不可否認的。孔子雲遊魯國之外時,與弟子們拉車經過冰原,冰面裂了,顏回和書簡落到裂冰寒水中,顏回往返水底水面,只為救回書簡。或許那些書簡正如國共內戰時的《古文觀止》。顏回死了,卻也救回一些書簡了。   君人求仁得仁,不殺生以害仁。對於「仁」和「生」(「生命」),我個人仍是視「生」重於「仁」,畢竟沒有「生」就沒有「仁」了。貪生怕死是否害「仁」呢?如果是為了護「仁」的話,貪生怕死就由它去吧!

自助普陀山一日遊行程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為安徽九華、山西五臺、四川峨嵋、浙江普陀,身為佛教徒,利用這一次到大陸旅遊造訪佛教名山。計劃中,會去九華山和普陀山,但大陸地大物博,後來只去普陀山。普陀山一日遊行程非常容易而且有趣,因為它離上海近,而且有多樣的交通方式,搭巴士、客輪、飛機都可以到。分享普陀山一日遊的行程,有機會到上海,你也可以進行一個佛教名山之旅。   我搭客輪從上海到普陀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好像渡過苦海,受諸苦惱,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而希望得解脫。前一天晚上八點出發,隔天一大早約七點抵達普陀山,足足有一個整天的時間可以在觀世音菩薩的法界探索。   大陸風景區一般很少提供地圖,你可以向當地小販購買,我比較小氣,我是從網上列印帶過去的,畢竟帶著書又重又不方便。帶地圖的好處是提供你方向,若臨時有行程上的變動,可以比較機動進行更改。我利用Google Map標示大概方向,不甚準確,請多包涵: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普陀山一日遊   到了普陀山碼頭之後,沿著短姑道頭,先到南天門,再沿著金沙,到南海觀音立像,繞到紫竹林,再至潮音洞,再到不肯去觀音庵。上面這一段行程約1.5公里,都是步行即可,如此你已經走過南天門景區和紫竹林景區了。接著搭公車到普陀山索道下站。索道下站就在海澄禪院附近,搭索道上佛頂山。慧濟寺就在普陀山索道上站附近,從佛頂山慢慢走下來,這時遊覽佛頂山景區,再往下走就可以到法雨寺景區。   從法雨寺再搭公車到普濟寺,那邊人山人海,可能是最多景點聚集的地方。從普濟寺開始往西走,是西天景區。沿途經過西天門、心字石、梅福庵、磐陀石、二龜石、觀音洞,再往碼頭走去,就是我一天遊覽普陀山的行程。   普陀山共有八個景區:南天門、紫竹林、佛頂山、法雨寺、普濟寺、西天這六個景區,若依照我的行程,是可以一天內走遍的,另外還有兩個景區分別是洛迦山和梵音洞,洛迦山景區從南海觀音立像那邊可以看到,還得搭船過去;梵音洞則沒有順路,所以我就放棄了。   普陀山有三個老寺古剎一定要去,那就是法雨寺、慧濟寺和普濟寺,另外中國的自由女神南海觀音立像,也一定要看,不然你怎麼跟人家說你來過普陀山。   在普陀山一日遊的花費多少?提供一些固定預算給大家參考,旅遊時間為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上海吳淞碼頭→普陀山碼頭船票109RMB; 普陀山風景區學生半票80RMB; 潮音洞→索道站公車費9RMB; 普陀山索道單程30RMB; 法雨寺→普濟寺公車費4RMB; 普濟禪寺5RMB; 西方淨苑2RMB; 南海觀音6RMB; 法雨寺5RMB; 慧濟禪寺5RMB; 紫竹林禪院5RMB; 普陀山碼頭→大榭寧波73RMB。   以上是固定花費,至於喝水、吃飯啥的,因人而異,不過我建議你可以帶些乾糧、泡麵,因為坐船或等船時,可以沖泡來吃,有種很幸福的感覺(可能因為我愛吃泡麵,才這樣吧!哈哈哈。)                

《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之悲自由

 本來就很喜歡鄧麗君,剛剛看了朝日電視拍的《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就更喜歡鄧麗君了。這部影片拍攝了鄧麗君的故事,同時讓人對鄧麗君有更多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純粹喜歡鄧麗君,其實對鄧麗君沒有太多認識,我想大部分的人和我差不多,和大家分享一些相關資訊和影片心得:   影片從鄧麗君到日本發展開始說起,在赴日之前,鄧麗君就已經紅遍台灣及東南亞了。她的爸爸是軍人,本來不願意鄧麗君到日本發展,但鄧麗君熱愛唱歌,還是讓鄧麗君去日本發展了。在日本發展得很好,也逐漸有名氣。   在一次往返國際間的旅程中,要入境中華民國(台灣)時,出示了印尼護照,馬上被打回了,鄧麗君於是直接飛到日本,同樣用印尼護照入境,結果被日本海關和印尼大使館懷疑持假護照。(按:影片中這印尼護照說是鄧麗君歌迷幫她弄來的,我的朋友王炳忠說是印尼的國王給她的。)不論如何,因為鄧麗君持印尼護照的新聞被披露,台灣媒體對她有不愛國、背叛台灣的指控,在這樣的氣氛之下,鄧麗君也擔心回台灣之後,會永遠被困在台灣,於是她到美國住了一陣子。   或許有點臭美,我認為某個程度上,我和鄧麗君很像,我在當兵的時候,我就常常覺得我被困在台灣,哪裡都去不了。不同的是,當兵的困在台灣是暫時的,不過鄧麗君那年代,若真被困在台灣,什麼時候能恢復自由都是未知數。我完完全全能夠體會鄧麗君害怕失去自由的感覺。那時候台灣還在戒嚴,做什麼事都得謹慎小心。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經過那樣的年代,不過也因此,我們很難體會當時人的困境,而把現在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很容易地就可以批評別人、暢所欲言,不過我認為這樣的「自由」被扭曲了。人們只在意自己的自由有沒有被保障,卻不 顧他人的自由是否被侵犯,或者當我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自由」。「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   我喜歡用「張銘清來台遇襲事件」來說明這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告訪台南安平古堡時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則叫囂著:「台灣不是中國的」或「台灣要獨立」等等,瘋狂推擠下,張銘清被推倒了。雙方各自有各自的立場,本應尊重,但王定宇卻認為民氣可用,不但用叫囂式地捍衛他的「自由」,還侵犯了張銘清的自由,不論是不讓張銘清發言或推倒張銘清。我們只在意自己的自由,那他人的自由呢?   鄧麗君的故事如此精采,對我有許多啟發與感想,我想多寫幾篇文章,感念鄧麗君,之後陸續發表。這篇講自由,就附上鄧麗君演唱過的《悲しい自由》。根據《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在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鄧麗君在香港為大陸的青年哀悼時就唱這首歌。  《悲しい自由》:

文明上網,共建和諧

響應「文明上網,共建和諧」活動,說說我個人對近來網路相關事件發表看法,希望能夠營造文明和諧的網路環境,不要讓網路成為謾罵或造謠的天堂。下面先提出兩個事件,再分享我的看法:   事件一:   有108名網友槓上法學博士而挨告;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法律系教授盧映潔,在電視節目支持廢除死刑,引來網友撻伐,指她「腦袋有洞」、「腦殘」等,盧映潔認為受辱,對108名網友提告。   事件二:   某一學生在公車上,被老人要求讓座,該學生未讓座,還出拳打傷老人。對於以上事件,有網友自稱是目擊者,在網路上撰文,指「其實是老人拿拐杖打學生、學生『抱住』老翁自我防衛」。然客運駕駛司機說,「印象中沒有拿拐杖」,受傷老人也在節目《2100掏新聞》說自己身體很好,不需要枴杖。   我們常常將言論自由無限上綱,但常常忽略了自由的真諦。「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我們常常自以為在捍衛自己的自由時,侵犯了他人的自由。   從事件一來看,盧映潔教授主張「廢除死刑」,而一大群網友主張「保留死刑」。因為在言論自由的社會,這是可以被公開討論的議題;大家有各自的主張也體現這是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然而,許多網友在進行討論時卻不就事論事討論,反倒開始攻擊盧教授。所謂「人身攻擊」就是討論事情時,沒就事論事討論,而只是攻擊個人的人格、國籍或宗教…等。於是,盧映潔教授對108名網友提告。身為文明社會的文明公民,對於任何事情都應該就事論事地討論,而不是攻擊個人,我想只要能夠就事論事地討論事情,就可以達到「文明上網,共建和諧」。   再看事件二,老人受傷了,有人說老人拿拐杖先打人,老人說他沒有拿拐杖,顯然有人說謊。在眾說紛云下,我偏好相信這個老人和司機說的話,老人並沒有先打學生。那麼就是這個網友造謠了!我們以為我們可以躲在網路背後,而任意造謠,這相當不道德。佛教守五戒,其中之一就是不妄語,「不妄語」就是不可以講不真實的話,講這不真實的話對社會都沒有助益,對任何人都沒有助益(當然,可能對造謠者有利)。把網路世界弄得烏煙障氣,訊息不值得信賴,那受害的最終會是自己。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認為躲在網路背後,就不需要為言論負責。   常常觀照自己的言論,特別是在網路上的言論,是否因為匿名了,你就任意發言,不顧自己只是在謾罵或針對事情討論?網路是一個讓我們更容易表達意見的場所,但不要因為這方便,而使人隨便地發表出不適宜的言論。網路的匿名性,每個人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論。營造美好的上網環境,除了什麼無線上網、網路普及率外,每個人都應該負起責任。「口說好話,如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吐毒蛇」,希望你我「文明上網,共建和諧」。 盧教授告108條好漢的新聞畫面: 看看噗友怎麼說:

我不挺郝市長,我挺花博

 許多國際盛事的舉辦逐漸由亞洲各國接棒,從過去的北京奧運、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到最近的上海世博,以及之後在2010年11月6日~2011年4月25日舉辦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簡稱叫「台北花博」。一棒接一棒,希望棒棒都好棒。   今年七月的時候去了上海,參觀世博,感覺世博是屬於所有上海人、所有大陸人的事。遇到每個上海人,都問我是不是到上海看世博的?遇到每個知道我去過上海的大陸人,每個人都問我到上海看了世博沒?像上海世博這種具期效性的展覽,恭逢其盛,到了大陸旅遊當然不能錯過。   不過台北花博在台北似乎沒有受到相對應的參與度。台北市民或台灣大部分民眾對花博的認識多是家裡附近一直有花博施工生活不便,或者最近台北市議員對台北市政府花卉採購低價高報等新聞。本來應該有民眾熱烈參與的國際盛事,結果「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我還住在台北的時候,對花博很是熱情,因為我知道這是難得的機會,因為台灣接辦國際盛事不容易,而且台灣從日據時代開始,有相當高程度的農業技術發展。我接待來自日本的朋友時,搭公車到圓山大飯店經過花博施工區時,就會順便說說「Flower Expo」, 跟他們說說何時開幕,很漂亮什麼的。儘管如此,就我看來,台北花博不如上海世博那樣,有一群認為花博的成敗與他們休戚與共的熱情群眾。上海世博每個期間有來自己上海各小區的表演活動,而且為了分散人潮,每個小區進去世博的期間都有規定。   在台北有花博氣氛,民眾參與度尚且如此,更甭提離開台北之外的其它縣市了。或許只有種花的農夫們關心台北花博。我對花博充滿期待。   國際上需申請認證之博覽會有兩大系統,一為國際展覽局(BIE),二為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AIPH目前有33個會員機構,分屬於25個國家,經AIPH認證之國際園藝博覽會,為國際上最高級別的園藝專業型博覽會,展現主辦國之花卉產業、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臺灣區花卉發展協會於民國95年4月,義大利熱內亞舉辦之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春季會議,提出申辦2010年A2/B1級國際花卉博覽會之意願,由於臺灣花卉在國際上頗負盛名,經審查後大會一致通過申請提案,並於2006年11月正式發函,審查通過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之申辦。   世界各地爭辦國際級博覽會,首選世界博覽會,其次大概就是花卉博覽會了,因為這是可以帶來高度觀光價值的展會,同時花卉博覽會還可以大大改造城市景觀。過去靜岡辦過兩次、清邁辦過一次、大阪辦過一次,未來也有許多亞洲城市等著辦花博,明年是西安,再來青島,接著還有唐山正在排隊申請。期待花博讓台北變美、變健康,也藉由花博和世界接軌。 下面有花博會場3D模擬影片、夢想館影片以及花博週邊商品影片,和大家分享:  花博會場3D模擬影片: 花博夢想館影片: 花博週邊商品影片: 看看噗友怎麼說花博:

บ้านฉันตลกไว้ก่อน(พ่อสอนไว้) 我家樂翻天 The Little Comedian

 幽默的人大概都很受歡迎,女生特別喜歡幽默的男生,下午看了一部泰國電影「我家樂翻天」講的就是一個不怎麼幽默的人追女生的故事。滿好看的電影,可以讓人思考人是不是要以搞笑為目的地生活,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多麼地不容易被發現。下面分享心得:   電影裡的主人翁是搞笑演員的第二代,他們家全部的人都很搞笑,是以搞笑為生的,搞笑團平常就接些餐廳的邀請,作為一般日常的工作。主人翁小多為了達到爸爸的期待,想了很多笑話,但每次上台一緊張,就把原本想好的梗忘了。   值得讓我們思考的是,人一定就要「好笑」嗎?在我看來,人不一定要好笑,好笑可以使人親近,不過不好笑也不至於使人遠離。「好不好笑」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不過當有人試圖「搞笑」的時候,你是否常常澆人冷水地說「嘸好笑」?有人想搞笑的時候,儘管我不覺得好笑,我仍然會很捧場地乾笑一番。而這樣的乾笑就使原本不好笑的東西變得更好笑了!或者有人很正經,你卻只是在搞笑時,這個很正經也會讓人覺得很好笑。所以「好笑」是無所不在的。因此,我們不必要刻意追求「好笑」,自然而然的「好笑」比較好笑。有時候,太刻意的「搞笑」,如吳宗憲那樣的搞笑,反而讓人覺得很可憐。   「我家樂翻天」是泰語的電影,有些笑點脈絡不是我們透過翻譯能夠理解,不過整場鴉雀無聲時,不曉得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好笑?好不好笑都取決於觀眾的心,你的心是開心的,你看什麼都好笑,你的心是無趣的,你看什麼都覺得無趣。   此外,這部電影講了一下父子之情。小多上台表演時,有時候不如預期,爸爸沒有給小多鼓勵,反而是嘲弄,拿小多開玩笑。我覺得有人想跟你開玩笑時,是這個人想親近你、為你解嘲。不過小多多慮了,總是認為爸爸不喜歡他,其實爸爸為他作了許多牲犧。男人的情感總是不易表現,男人也有男人的矜持。電影裡頭很多地方演出這種曖昧的感覺。  

《龍鳳店》裡的《初戀紅豆冰》

 最近看了兩部華語電影,一部是馬來西亞的《初戀紅豆冰》,另一部是香港的《龍鳳店》。《初戀紅豆冰》比較新鮮,《龍鳳店》則像小時候看龍祥電影的感覺,就是那種舊舊的、很殺時間感覺也很浪費時間的電影。說真的,《龍鳳店》要不是大S徐熙媛是女主角,我還真不想看呢!和大家分享觀影心得:   兩部電影都算是愛情溫馨喜劇,《初戀紅豆冰》是現代劇,不過有點年代,而《龍鳳店》則是古裝劇,演的是明朝皇帝微服出巡,遊龍戲鳳的橋段。兩部電影的劇情內,都有人隱瞞了事實,不過結局卻是大大不同。   在《初戀紅豆冰》裡,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有對爸爸不好的記憶,從來沒說過她遭受家暴,也不曾說他爸爸是賭徒,隱瞞事實至打架魚長大。打架魚也因此一直恨媽媽,直到打架魚到了檳城,見了自己的親生爸爸,才恍然大悟。   《龍鳳店》則是更明顯的隱瞞事實,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梅龍鎮,遇到了鳳姐,卻沒有告訴鳳姐自己的身份。當然,皇帝傷了腦袋,是不是真得不知情,也說不準。不過,在鳳姐知道事實的真相後,反而很生氣。總之,就是一點歡喜冤家。   同樣的隱瞞,因為因心不同,結果就不同。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擔心,於是隱瞞真實的爸爸;皇帝則只是到江南遊戲,雖然不是什麼不良居心,不過也沒有益處,皇帝和鳳姐兩個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我喜歡《初戀紅豆冰》勝於《龍鳳店》,除了有馬來味的新鮮感外,配樂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裡面有大量的馬來西亞藝人,而且每個都很紅,絕對都是你喊得出名字的。讓我憑記憶來羅列一下:阿牛、李心潔、梁靜茹、品冠、戴佩妮和張棟樑,歡迎各位補充。《龍鳳店》大S的演出也是令人驚豔,平常的美女演出這等搞笑片,實在很難得。有人建議大S趁舒淇很挑劇本的期間,多接幾個戲衝量,可以奠定未來最佳女演員的基礎。 下面附上兩部電影的預告片,希望大家會喜歡: 《龍鳳店》預告:  《初戀紅豆冰》預告:

組織的核心價值(by見燈師父)聽講心得

 如何成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你是否有努力過,但卻沒有成功的經驗呢?每個人都想成功,但經過一番寒徹骨之後,卻不能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有幸參加這一次的幹部訓練,見燈和尚開示「組織的核心值價」課程,收穫良多,與大家法佈施,感恩大眾佈施慈悲歡喜:   怎麼樣叫「成功」?就是符合你心裡預期,達到你心裡的標準,也就是你潛藏的希望,簡單的說就是「如意」啦!如你心裡的意。好比射箭,有了心裡的目標,也確實努力過了,但卻無法射到目標。原因在哪裡?因為我們「看錯了」。一開始就看錯了,當然射不到目標。對人、事、物沒有正確的認知,不清楚其相貌、狀態、特性,出發的心。因心正確,果報會如意,就會成功,這就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意識型態也就是俗話的「核心價值」。   每個組織會有不一樣的核心價值,例如佛學社的核心價值就是找尋佛法的真理,確定核心價值之後,要擴展、推廣時也得要有一些方法。對於推廣、傳播,釋迦牟尼佛很早之前就提示過「菩薩四攝法」,教導我們怎麼去渡眾生。菩薩四攝法包括:愛語攝、同事識、佈施攝和利行攝。   愛語攝就是多讚嘆別人,但不能淪於拍馬屁。用目標對象熟悉的語言去引起他的興趣,例如這個喜歡談論政治,你也跟他聊點政治,不必深入但卻能開啟溝通的橋樑。進一步可以利用其熟悉的語言,分享佛法,給予佛法的正知見。   同事識則是和目標對象去做相同的事,讓他覺得你和他是同一類的。假設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嚼檳榔的阿伯,你很想渡他,怎麼辦?當他請你吃檳榔,你就同他一起吃;他想蹲著聊天,你也陪他蹲下來聊;他要喝酒,你也陪他喝酒…等。不過,必需堅持原本的正知見,不要還沒渡別人,自己就先被渡了。   佈施攝有財佈施、法佈施、無畏施,建立目標對象和你的良好關係,你要渡他時就容易許多。當然,你要有正知見,否則就只是誘惑或賄賂了!   利行攝則是行菩薩道,例如在有人在感情不順遂的時候,給他安慰;在發生地震時,進去給援助。總之,就是做對目標對象有益的作為,這也是利益大眾的行為。或許你認為這是趁虛而入,但只要你秉持著正知見,以佛法為依歸,就是行菩薩道,就是渡眾生。   善開方便門,不要只是一味地道德勸說,利用各式各樣的方便來渡眾,開方便時仍不離佛法,達到自利利他的目標。你會發現,追根究抵都是不佛法,所有方便、善巧都是事項。見燭法師在結訓時提示大家「有事無理,徒增無名」,當我們進行各種善巧、方便時,仍不能沒有「理」,這個「理」就是佛法,就是我們平常要到禪修班精進用功的原因。感恩大眾佈施慈悲歡喜。傳晨合十。順便和大家分享中台禪寺的粉絲專頁:點我去按個讚。

《國際現勢與我國外交展望》(by陳錫蕃大使)的聽講心得

 有幸到2010年青年國際事務研習營的推廣青年旅遊卡,順便留下來聽幾堂課,覺得穫益良多,特發此文與大家分享。早上第一堂課是前駐美代表陳錫蕃大使的《國際現勢與我國外交展望》,我沒有帶筆,留下一堆零碎的記憶,只能靠講義文字回顧:   你說我們的國號叫「中華民國」,這是沒有問題的,但你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你覺得這樣準確嗎?澎湖屬於台灣沒有問題,但是金門是屬於福建省的,你怎麼說?南沙群島也不算是台灣的,但卻是中華民國的。所以,你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是不準確的,不過你可以說「台灣屬於中華民國」。   好像上歷史課,陳錫蕃大使輔以國際法和大家說明過去台灣如何是屬於中華民國的。根據國際法的說法(國際法是一套洋人訂的遊戲規則),收復失地有兩個方法:一、和平協議,二、宣戰並打勝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透過和英國的和平協議,收回香港。   滿清是中國近代腐敗的開始,和日本打仗輸了割讓台灣,原本還要東三省也要割出去,後來只有將台灣割給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戰敗,又接著國共內戰、又是韓戰,反正就是很多戰爭,直到沒事之後才找了日本要簽中日和平協議,如果日本(戰敗國)沒有和平協議的話,日本就一直得是Occupied Japan,被人佔領的日本。從宣戰開始,到簽定和平協議,才算是結束戰爭。   日本要和中國簽和平協議,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一個中華民國在台灣,日本跟誰簽?日本跟誰簽,就決定了台灣屬於誰。除了美國外的其它如英國、法國,已經和中共建交,都要找中華人民共和國,唯美國想找中華民國,後來乾脆兩個都不找,大家決定讓日本自己去決定找中華人民共和國簽或中華民國簽。當時,日本是想找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的,但美國給日本壓力,若日本不跟中華民國簽,則美國國會就不通過與日本的和平協議,這將會使日本一直是Occupied Japan狀態。日本被迫與中華民國簽和平協議,所以就國際法來看,日本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符合法理上合理性。稱「台灣地位未定」的人多是忽略以上事實。   中日和平協議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1952年)。另外,有林滿紅提出相關說法。陳錫蕃大使的課程,包含了許多國際法知識,讓人更有邏輯地去理解台灣歸屬於中華民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