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由印度傳到中國的,我們必須感念玄奘大師和歷代師大德翻譯佛經。居住在台灣的人尤其有福報,因為我們使用正體字,因此對於閱讀佛經或古代經典都不會文字轉換上的障礙。下面分享在上完社課之後,我對「菩薩」的認識:
一般華人所稱的菩薩,梵文中稱為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因此菩薩又叫「覺有情」。「覺有情」有三種可能,自覺、他覺、自覺他。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彼此喊菩薩、菩薩,這些對善心人的稱呼,是「毛道菩薩」,常常一遇到境界,內心就會有變化。
法身菩薩不會因為外在境界而影響自利利他的人。經云:「菩薩學處,當在五明學處。」何謂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聲明,指的是語言、文字、聲韻;工巧明,指所有技術;醫方明,是救人、救病;因明,邏輯辯證,大智度論有許多邏輯學的內容;內明,則是佛學。
乍看之下,五明和一般世俗間的學術專業沒有不同,實際上,因心(動機)不同,結果不同。諾貝爾發明炸藥,為工業革命推波助瀾,然而炸藥的發明,也帶來了悲劇。諾貝爾的弟弟和無數的礦工人因為炸藥而死亡。除此之外,諾貝爾留下來的錢,作為每年鼓勵科學研究的獎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同樣為人類帶來浩劫。世俗的科學研究,動機在賺錢,賺許多錢,結果帶來死亡、戰爭。
學習當一個菩薩,在學習五明的過程,也要能不忘初衷,才不會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