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之春 Tehran spring テヘランの春:The Death of Neda Soltani

伊朗的首都德黑蘭近來因為選舉結果和人民預期有落差而顯得相當熱鬧,這不是一兩天之內的事情了,已經持續將近一、兩個星期了。這起事件媒體將之稱為德黑蘭之春(Tehran spring、テヘランの春),將和「天安門事件」一樣,為民眾運動對抗當局鎮壓的歷史上計上一筆。

伊朗人口七千萬,約台灣人口三倍,其中百分之六十為年輕人,但日前在德黑蘭街頭抗爭的民眾就有兩百萬名,可見民眾參與的力道之盛。民國九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時候,娜達(Neda Soltani)被鎮壓槍彈射殺,在這射殺前後,也陸續有鎮壓的槍聲。

回顧伊朗歷史,除了波斯文明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希林(Shirin Ebadi)外,我們對伊朗,甚至整個回教文明的認識不多。伊朗從一九五○年代政變之後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結合民主政體和回教哲學思想的國家。政變來自英國和美國的策動,起因於伊朗當局認為石油收入被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壟斷,打算進行「石國國有」化,於是英國、美國透過中情局迫使伊朗轉型至今日我們所看到的伊朗。

而今日「德黑蘭之春」則來自 「選舉的結果和民眾的預期有落差」。我們先讓頭腦很簡單地把人民分成兩個陣營,一邊是選舉結果的勝利者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和什葉派的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另一邊則是選舉落敗的參選人穆薩維(HosseinMousavi)。選舉開票前,艾馬丹加和穆薩維大致呈五五波,然開票結果艾馬丹加拿了六成選票,開票過程和結果令民眾感到質疑,遂開始有重新選舉甚至反政府的呼聲。其中落敗的一方穆薩維獲得大多數婦女和青年的支持大概也是能夠成功號加民眾的動力之一。

選舉的結果不盡人意,我們應當坦然接受。這才是民主的表現「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去質疑選舉的過程或結果。合理的質疑是理性,激情的質疑恐怕就會變成民粹或造成衝突了。許多人利用激情來煽動民眾將釀成大禍,這就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民主的政治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