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 reading book to toddler

語言的奧妙:語意學中的同義、多義、前設與指涉全解析

在研讀謝國平的《語言學概論》中〈語意學〉一章時,我對語言的四個重要語意特性——同義多義前設意義與指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逐一說明並舉例分析。

一、同義:語言中的「意義重疊」

同義現象可分為:

  • 詞項同義(如:朋友=朋+友)
  • 詞組同義(如:張三是一位素食者 vs. 張三不吃肉

即使詞項不同,有時仍可表達相同語意。例如:

  • 我打一個電話給老吳。
  • 我掛個電話給老吳。

然而,語序改變不一定不影響語意:

  • 張三看見李四。 vs. 李四看見張三。(語序不同,語意不同)
  • 我打開門。 vs. 我把門打開。(語序不同,語意相同)

二、多義:一詞多意的情境依賴

多義指一個語詞或詞組具有兩種以上的語意。例如:

  • 訪問美國的朋友(可為名詞組或動詞組)
  • 教案:可能是教學方案、宗教案件、或教室桌子
  • 教訓:教導或責備

所幸在真實語境中,語意通常會被限制,避免誤解。

三、前設:語言中的隱含假設

語言不僅有表面意義,還帶有潛藏的預設。例如:

「連愛因斯坦都會解這個方程式。」

這句話前設:

  • 愛因斯坦存在
  • 存在一個「這個方程式」
  • 這個方程式不難
  • 愛因斯坦不擅長解方程式

另外,事實動詞(知道、後悔)與非事實動詞(以為、相信)所帶出的補語真假值也不同,顯示語句的真值判斷不僅依賴字面。

四、意義與指涉:詞語內涵與外指的區別

語意可區分為:

  • 意義(sense):詞的概念內涵
  • 指涉(reference):實際所指的對象

例如:

  • 國父的意義是「國家創立者」,指涉為「孫中山」
  • woodhouse 的意義為「木屋」,但在某些語境中指的是「精品店」
  • 蚱蜢意指昆蟲,卻也可能是火鍋店的名字

有時表面矛盾的詞組,實際上具有語境依賴的合理意義:

  • 明亮的暗房
  • 冷熱狗
  • 舊的新聞

語意學的下一站:語用學

語意學探討的是語句與詞語的意義與真值,但在語言使用實境中,語用學(pragmatics)逐漸成為焦點。它更關注語言如何在特定語境中實現語意,包括隱喻、暗示與語用邏輯,成為當代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延伸閱讀推薦:
語意學介紹(維基百科)語言學教科書(Cambridge Linguistic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