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詞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能力。不論是閱讀、寫作、口說還是聽力,詞彙量的多寡與掌握程度都直接影響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然而,「詞語知識」該如何測量?不同的測驗是否能互相對照?學詞有沒有最有效的方法?這些問題常困擾著語言老師與學習者。
本文將從三個角度切入:(1)詞語知識測驗是否具有一致性?(2)我們測的是什麼樣的詞彙知識?(3)學詞彙有最好的策略嗎? 並透過實證研究與教學觀點,幫助你釐清這些核心問題。
🔍 一、不同的詞語知識測驗間,是否可以互相參照?
許多語言測驗表面上都在測「詞彙能力」,但你知道嗎?不同測驗的結果其實未必能夠互相對照。
早在 1990 年,Paul、Stallman 與 Rourke 比較了三種不同形式的詞彙測驗,包括:選擇題、面試式測驗、以及受試者自評是否「知道這個詞」的 Yes/No 測驗。他們在二語學習者身上發現,三種測驗的相關係數大約落在 .66 到 .81 之間,看似中度相關,卻也顯示這些測驗各有其不同的面向與侷限。
然而,如果測驗對象是母語者,結果則更不一致。Nist 與 Olejnik(1995)設計了四種詞彙測驗:包括「用該詞造句」、「補全句子」、「解釋意思」與「舉例用法」,結果這些測驗之間的相關性全部低於 .7,顯示即使是同一組詞彙,不同測驗反映的認知歷程與能力層面仍有差異。
此外,Laufer 與 Goldstein(2004)也在其研究中指出,即便四種測驗針對同一語者,彼此之間的分數關聯性也不高。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假設某一個詞彙測驗可以全面代表學習者的詞語知識,必須深入了解每一種測驗背後所評估的核心能力。
🎯 二、我們測的是哪種詞語知識?詞彙「量」還是「深度」?
根據詞彙測驗與教學權威 Nation(2013),我們在進行詞語知識測驗時,通常會關注兩個不同層次的能力:
- 字詞是否熟悉? 這是最常見的測驗形式,例如拼寫測驗、詞義選擇等,目的在於評估學習者是否認得一個詞、知道其基本語義。
- 對詞語背後規律的掌握? 這指的是詞彙的「深度知識」(如詞性變化、構詞規則、搭配關係),例如:學生是否能理解 swimming 中的 -ing,是動名詞構詞規則;或者 occurrence 中的雙子音結構是否熟悉。
許多研究指出,詞彙的深度知識往往比單純的認知更難掌握,但卻對語言運用能力更為關鍵。可惜的是,這類測驗需要細緻的材料設計與控制,目前在教學與評量現場仍相對稀缺。
因此,當我們說要「測詞彙能力」時,需要更具體地思考:我們是要知道學習者會不會這個詞,還是他們是否真正能活用這個詞?
🧠 三、學詞彙有最好的策略嗎?成功學習的關鍵是什麼?
對於如何學好詞彙,不少學習者與老師都希望找到「最有效」的捷徑。然而,Sanaoui(1995)在其質性研究中指出,詞彙學習的成效與語言程度或教學方式關係不大,真正的差別來自於學習者是否具備結構化(structured)的學習習慣與策略。
所謂結構化策略,可能包括:
- 定期整理與複習新詞
- 使用筆記本或數位工具分類詞彙
- 將詞彙與語境、例句連結起來
- 自我測驗與自我檢核詞義與用法
研究也證實,策略是可以被訓練的。Schmitt & Schmitt(1993)、Kojic-Sabo & Lightbown(1999)與 Fan(2003)皆指出,教師若能指導學生使用多元的詞彙策略,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也能提升長期記憶與詞彙運用能力。
總結來說,沒有單一最好的策略,但有效的學習者通常會同時使用多種策略,並且持之以恆。
🧾 延伸閱讀與參考文獻
想深入研究的朋友,以下為本篇文章引用的重要研究與學術來源:
- Fan, M. Y. (2003). Frequency of use,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actual usefulness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strategi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7(2), 222–241.
- Kojic-Sabo, I. & Lightbown, P. M. (1999). Students’ approaches to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ucces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3(2), 176–192.
- Laufer, B. & Goldstein, Z. (2004). Test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Size, strength, and computer adaptiveness. Language Learning, 54(3), 399–436.
- Nation, I. (2013).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Nist, S. L. & Olejnik, S. (1995). The role of context and dictionary definitions on varying levels of word knowledge.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72–193.
- Paul, P. V., Stallman, A. C. & Rourke, J. P. (1990). Using three test formats to assess good and poor reader’s word knowledge.
- Sanaoui, R. (1995). Adult learners’ approaches to learning vocabulary in second languag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1), 15–28.
- Schmitt, N. & Schmitt, D. R. (1993).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Thai TESOL Bulletin, 5(4), 27–33.
- Wesche, M. & Paribakht, T. S. (1996).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ersus breadth.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3(1),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