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是驅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但性別在選擇競爭環境方面的差異,一直是學術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傾向於進入競爭環境。然而,這種普遍觀察是否適用於所有文化和社會結構?《性別差異與競爭:來自母系和父系社會的證據》這篇文章提供了有趣的見解,揭示了文化如何影響競爭行為。
文章透過對兩個極具代表性的社會進行對比研究:坦尚尼亞的馬賽族和印度的卡西族,來探討性別在選擇競爭環境方面的差異。馬賽族是典型的父權社會,男性在社會和家庭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卡西族則是母系社會,女性在家庭和財產繼承中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通過這樣的對比研究,作者們揭示了在這兩種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男性和女性的競爭行為存在顯著差異。
在這個實驗中,馬賽族男性選擇競爭的比例是女性的兩倍,這與西方文化中的實驗結果一致。而在卡西族中,女性選擇競爭的比例高於男性,甚至略高於馬賽族男性。這一反轉的結果不僅挑戰了普遍的性別刻板印象,也突顯了文化和社會結構對於性別行為的深遠影響。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性別與競爭之間的複雜關係,並反思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制定更有效的性別平等政策。
研究方法
實驗設計
- 參與者招募與分組:
- 在每個社會中,研究團隊事先招募參與者,並要求他們在指定時間到達村莊的中央地點(如學校或診所)。
- 參與者到達後被隨機分成兩組,並在實驗過程中保持分開。
- 實驗場地佈置:
- 在馬賽族,實驗在一個四邊的小屋進行,每邊都不能互相看到。參與者被安排在不同的邊進行實驗。
- 在卡西族,實驗在教室環境中進行,設置類似。
- 任務說明:
- 每個參與者被帶到實驗區域,並由實驗者個別講解任務。任務是將一個網球投進距離3米的桶中,參與者有10次投擲機會。
- 支付方案選擇:
- 參與者在任務開始前需要選擇一種支付方案:
- 方案1(非競爭性):每次成功投進可獲得固定金額的報酬,與對手表現無關。
- 方案2(競爭性):如果比對手成功投進的次數更多,每次成功投進可獲得三倍於方案1的報酬;若兩者成功次數相同,則每次成功投進獲得方案1的報酬。
- 參與者在任務開始前需要選擇一種支付方案:
- 實驗過程:
- 參與者完成投擲任務後,得知對手的表現結果,並根據選擇的支付方案獲得相應的報酬。
- 之後,他們被帶到另一個地點填寫個人信息調查問卷,並領取現金報酬。
數據收集與分析
- 後實驗調查:參與者填寫問卷,提供關於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婚姻狀況、職業等信息。
- 數據分析:使用統計模型(如probit模型)分析選擇競爭環境的決策,並控制各種可觀測因素(如年齡、教育、收入等)的影響。
- 結果對比:比較不同性別和社會間的競爭選擇行為,探討觀察到的差異背後的潛在因素。
主要發現
- 馬賽族:
- 男性選擇競爭性支付方案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這與西方文化中的實驗結果一致。
- 卡西族:
- 女性選擇競爭性支付方案的比例高於男性,且略高於馬賽族男性,這表明在母系社會中,女性的競爭意願更強。
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社會結構中的性別角色和文化背景顯著影響了個體在選擇競爭環境方面的行為。這表明,文化和社會結構在塑造競爭行為和性別差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發現對於理解性別差異的根源以及制定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Gneezy, U., Leonard, K. L., & List, J. A.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etition: Evidence from a matrilineal and a patriarchal socie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