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教育領域中,遊戲為基礎的教學法逐漸受到全球各地教育者的重視與推崇。尤其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幼兒送到私營早教中心參加課後活動,希望藉由這些創新教育方式促進孩子的全方位發展。那麼,美式的遊戲為基礎課程在中國的實施情況究竟如何?教師們是如何理解並應用這些課程的呢?《兒童教育研究期刊》上由王欣欣與林春彬撰寫的文章「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an American-Style, Play-Based Curriculum in China」深入探討了這一現象。通過對深圳一家美式早教中心的課程設計、教師訪談以及教學觀察,研究揭示了遊戲教育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本地化挑戰與實踐。本文將帶您了解這項研究的關鍵發現,並思考在跨文化教育交流中,如何有效融合不同的教學理念。
研究方法
為了深入探討美式遊戲為基礎課程在中國的實施情況,王欣欣與林春彬採用了質性研究方法。研究地點選擇了中國深圳的一家美式早教中心,這座城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吸引了大量外資並與西方國家有著廣泛的文化融合。研究對象為兩位教師,選擇標準為他們教學對象為0至5歲的幼兒、在該中心工作至少一年且未曾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
研究過程包括三個主要步驟:首先,研究者分析了早教中心官網上的課程描述,以了解其教學理念和結構。其次,對兩位教師進行半結構化訪談,討論他們對遊戲和遊戲為基礎課程的理解及其教學實踐。最後,進行課堂觀察,記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互動和活動安排。
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兩位教師在訪談中表達了對遊戲在兒童學習中重要性的認同,並認為遊戲應該是愉快、有創意和發展適宜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他們更多地依賴於結構化的教學目標和結果。課堂觀察顯示,教師更傾向於使用規則性強且由教師主導的教育遊戲,而非自由遊戲。這種教學方式反映了他們對兒童自我約束和對教師尊重的傳統中國教育期望的遵循。
總體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儘管早教中心聲稱其課程是以兒童為中心,但實際上這些課程在中國的實施過程中經過了本地化調整,以更符合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傳統。
教學啟示
這項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對於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實踐者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首先,研究顯示了跨文化教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的挑戰。儘管美式遊戲為基礎的課程強調兒童的自主性和創造力,但在中國的實踐中,教師和家長更傾向於結構化和目標導向的教學方式。這反映出在引進外來教育模式時,必須充分考慮本地文化和傳統,進行適當的本地化調整。
其次,研究揭示了中國教育者在實踐遊戲為基礎課程時的具體做法和面臨的挑戰。即使教師認同遊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但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受到傳統教學方法和家長期望的影響,難以完全實現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提示教育培訓機構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遊戲為基礎的教學法。
此外,研究強調了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角色和影響。家長對於教師的信任和對遊戲教學的支持,是實現這種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因此,教育機構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遊戲為基礎課程的價值和目標,共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最後,研究指出,雖然中國的教育政策和改革倡導遊戲為基礎的教學,但實際落地仍需時間和努力。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到地方文化和實際情況,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指導方針,支持教師和學校在本地化過程中的探索和創新。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強調了文化背景對教育模式的影響,並呼籲在跨文化教育引進過程中,應進行充分的本地化考慮和調整,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Wang, X., & Lam, C. B. (2017).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an American-style, play-based curriculum in China.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31(1), 28-39. http://dx.doi.org/10.1080/02568543.2016.124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