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旅遊情境之塑造

觀光到底在做什麼?觀光旅遊就是在編故事、講故事、聽故事。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故事總是最吸引人的。除了故事外,另外一個觀光要做的事就是「收錢」。故事可能真實、淒美、感人。侯孝賢後悔拍了悲情城市,因為它讓九份造成觀光衝擊,原先悲情的故事不在,只造成了觀光客的蜂擁而至。下面文章為陳墀吉(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系主任)演講內容:

台灣人的觀光,最讓人垢病的就是「走馬看花」,常常「行程豐富」的旅行社最容易招攬生意,講求豐富度,而少了深度。台灣人生活急燥,每次參加旅行團後,比原本旅行之前更疲累。陳墀吉建議年輕朋友一個新的旅遊模式:侯鳥計劃。這指的是旅人隨著季節改變來遷移旅遊。如此,待在旅地的地方就會變長,滯留的時間夠長的話,消費就會增加。

讀觀光系的同學很難當大老闆,但微型創業就很容易。

台灣去年國民旅遊一億兩千萬人次,估計丟掉了五千萬隻的牙刷、刮鬍刀、免洗筷、免洗布,建議旅遊自己帶免洗筷,盥洗用具,節能減碳,讓地球有最輕的負擔。

台灣的旅遊業有一個現象,彼此模仿,都在拼創始店,到處都說自己是創始店,想當第一。旅遊業不需做第一,要做唯一,唯有獨特性不可被模仿。地方故事、社區故事不會被模仿。

閩南人竹筍湯裡頭加什麼?一碗湯有多族群的故事。社區風味餐。

有人說「觀光是無煙囪工業」,陳墀吉不以為然。賽夏族矮靈祭,誰看過?只有賽夏族看過,觀光客也想看呀!但是賽夏族只能給族人看,於是賽夏族得改良出另一個舞蹈來表演給觀光客。你真得看過賽夏族的舞蹈嗎?代代為了觀光客,再改良,再表演,最後賽夏族人連原本「迎祖靈」儀式都不知道了。

另外一個陳墀吉不以為然的話是「賓至如歸」。要「賓至如歸」那就乾脆不要出門好了。許多人假日開著休旅車到郊外打麻將、在河邊唱歌唱卡拉ok。台灣的教育,從小沒人教我們如何去旅遊。

社區是在地居民安身立命的地方,是桃花源。桃花源在心中、在腦海裡。

有一個記者報導,鶯歌石頸部斷掉了。陳墀吉認為,這沒有從社區的角度出發,根據鄭和的傳說,這是一隻被打敗的大鳥,本來就沒頭,既然沒有斷頭,怎麼會有斷頸的情形。你可能會說這個社區的傳說,沒有科學根據。科學之所以存在在於探索不科學,若沒有不科學,科學又何必存在。

有人預測,「體驗經濟、知識經濟」是台灣抵擋這一波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方式。服務業或許真能夠幫助台灣渡過這波經濟寒冬。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