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語言和教育政策的主要立場是將馬來語作為國家語言,並將其作為國家統一身份的強烈標志,以取代英語在殖民時期的地位。 此外,馬來西亞政府也意識到英語在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性,因此也在教育政策中強調英語的重要性。 同時,政府也在促進多元文化和多語言的教育,但在實踐中,一些學校仍然存在著語言隔離的問題。
一個文章[1]探討了馬來西亞在2000-2020年間,兩份報紙上關於多語教育的官方聲明中的意識形態立場。研究發現,馬來語和國家意識形態以及英語的全球定位仍然是討論馬來西亞語言和教育問題的核心關注點。此外,強調了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但土著和少數民族語言在教育政策的話語中缺席。普通話被強調其經濟和商業價值(44%),並且越來越成為該國的重點,因為它具有全球價值(30%)。一些官方聲明稱,其中一些人鼓勵員工學習普通話,以便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這種排斥的影響已經在馬來西亞的語言轉變中表現出來,如馬來語、普通話和英語成為第一語言,越來越多的語言被認為處於威脅之中。
馬來西亞在1990年代響應全球化的過程中,開始在越來越多的私立大學采用英語作為教學媒介。隨著英語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日益重要,馬來西亞政府於2003年開始在英語中教授科學和數學。然而,由於許多學生無法理解用英語授課的內容,這一政策並不受語言協會的歡迎。因此,2009年7月,教育部長宣布逐步取消這一政策,並重新使用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來教授這些科目。在2012年,馬來西亞推出了一個新政策,即MBMMBI,旨在創建熟練的雙語人才。該政策於2012年推出,是馬來西亞教育部的一個計劃,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雙語能力。該計劃包括將英語作為科目教授,以及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此外,該計劃還包括了一些其他的措施,例如提供英語教師培訓和提供更多的英語學習資源。
根據《Aktuelle Südostasienforschung》中的文章,馬來西亞的語言和教育政策主要有兩種立場。一種與全球化和就業能力有關,另一種與國家和族裔認同有關。馬來語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角色以及英語的全球定位仍然是討論馬來西亞語言和教育問題的中心關注點。馬來西亞的語言和教育政策在不同立場上有不同的觀點。 其中,國家認同主要支持馬來語,全球化和經濟價值主要支持英語和普通話,而種族和文化原因則主要支持普通話、馬來語、泰米爾語和少數民族語言。 此外,該研究還使用計算語言學和批判性話語研究方法,分析了2000年至2020年間發表的30,508篇馬來西亞報紙文章中的官方聲明,探討了語言選擇和相關意識形態立場之間的內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