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斯瑞(Edwin R. Guthrie)的一次學習(One-Shot Learning)

葛斯瑞(Edwin R. Guthrie)如此解釋「學習」:

A combination of stimuli which has accompanied a movement will on its recurrence tend to be followed by the movement.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當一個有機體(包括人和貓咪)在某個情境下做了某件事之後,當這個情境又再一次重覆的時候,他會傾向把一模一樣的事再做一次。「刺激」和「反應」的連結是第一次發生的情境下就達成;它不會弱化也不會因為練習而強化。一但刺激造成了反應,未來也會有相同的反應。簡言之,學習就在一次嘗試就會發生。

「學習」並不是「刺激」和「刺激」的連結,而且「刺激」和「反應」的連結。你在甲情境下做了乙,當你下一次又重回甲情境的時候,你也會做乙。為了學做乙,你不需要反覆地做,也不需要有任何增強。如果做乙就是為了回應甲,那乙和甲的連結強度在當下和未來是相當的。

葛斯瑞講一次學習用了「tend」這個詞,保留了「不確定性」。舉例來說,爸爸跟幼兒說「尿布」的時候,幼兒也跟著說出「尿布」。當下一次又有人說「尿布」的時候,幼兒還會說「尿布」嗎?答案是肯定的,幼兒的反應仍是說「尿布」。答案也可能是否定的,幼兒不說「尿布」,因為第二 次的「combination of stimuli」和第一次爸爸跟幼兒說「尿布」的時候不完全一樣。有很多東西可能不一樣,幼兒第二次沒有尿溼尿布、第二次是不同人講「尿布」、幼兒正在專心玩玩具…等等。

An act is learned in the singles occurrence, and the need for repetition comes from the need for executing the act in a variety of circumstances.

有機體對於一個動作練習地越多,就可能接觸越多不同可能的刺激組合,一但他遇到的情境是練習過的,相當的動作就越容易產生。

葛斯瑞所說的學習並不是對單一感官的「刺激」進行反應,而是對「一整組的刺激」(combination of stimuli)的反應。簡單地說,學習不是單一動作,是一連串的動作。比方說,在聽到鈴噹之後,可能會有耳朵、眼睛、頭、頸等一連串在不同部位或肌里所產生的動作,前一個動作引發下一個動作,因此稱動作產生刺激(movement produced stimuli, MPS)。這連串的動作是在同一個時間發生,所以有鄰近(contiguity)的特性。一整組的刺激和反應的動作一但連結起來,學習就發生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