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grammar》(臺大華語文學習與科技第二期的文章) (James Myers, 2022)主要探討將漢字字符系統視為一套語法系統,並認為這套漢字語法如果被明確教授,將可幫助中文閱讀寫作的學習。
語法的三個層面
文章指出漢字語法可分為三個層面:構詞學、音韻學和語音學。在構詞學方面,漢字的部件可分辨是否屬於合成字、疊字或是帶有詞綴的形聲字,進而幫助學生猜測字義和讀音。在音韻學方面,若瞭解筆畫的規律,包括筆畫型態和組合的限制,將可幫助記憶和分析複雜漢字。在語音學方面,筆順雖看似任意,但其實受到一些語言共通的情況影響,另外漢字本身的音韻結構也會影響筆順,使漢字成為一個整體。
文章認為這套語法分析不僅更符合漢字本身的特性,也更能幫助中文學習者運用已知的語言知識學習新語言。明確教授語法有助於成人分析思維的運用,重複練習則可使這些知識自動化。因此讓教師學生注意漢字語法中的規律,甚至連細微的模式,都可能促進漢字學習的效果。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構詞學」、「音韻學」和「語音學」是專門用來描述漢字語法規律的術語,和一般語言學中講的構詞學、音韻學和語音學有些不同:
- 構詞學:這裡的構詞學是指漢字內部構字原則,如合成、疊字和形聲構字法則。而一般語言學中的構詞學研究的是語言中的詞綴規則。
- 音韻學:這裡的音韻學是指漢字筆畫的變化、組合規則等。一般語言音韻學研究的是語音音位的結合規則。
- 語音學:這裡的語音學是指漢字筆順的規律。一般語音學研究的是語音的物理特性。
所以這裡的構詞學、音韻學和語音學可以說是漢字語法研究專門的術語,重點在研究漢字本身的規律,而不是語言語音和詞彙方面的規律。它們利用了一般語言學的這些術語,從類比的角度提出漢字也存在類似的語法現象。這樣可以幫助學習者從已知的語言規律出發學習新的漢字語法。
從構詞學看漢字
漢字在構詞學方面的語法主要指漢字由不同的構字方式組合而成。主要的構字方式有三種:
- 合成:就是把兩個或更多單獨的部件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漢字,例如「林」是由兩個「木」組合而成。合成字的部件位置和詮釋比較自由。
- 疊字:就是重複同一個部件,通常表示某種普遍的語意,如強調、減弱等,例如「多」。疊字的部件排列受限制,通常是左右或上下對稱。
- 形聲字:就是有一個表示意義的部件和一個表示讀音的部件,例如「姓」裡「女」提供意義,「生」提供讀音信息。形聲字的部件位置相對固定,表示意義的部件常在左或下。
所以當學生看到一個新的複雜漢字時,可以首先判斷它是何種構字方式,再根據這種構字方式的規律推測它的意思和讀音。這樣可以減少死記硬背的部分。這就是漢字在構詞學語法方面的基本概念。
從音韻學看漢字
漢字在音韻學方面的語法系統主要是指筆畫的規律。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 筆畫的形狀受限制,例如左側豎直筆畫通常要有弧形。
- 筆畫出現的位置也有規律,例如弧形筆畫只能在左側。
- 一些筆畫會有規則化的變形,例如「土」變成「地」時底部橫線變成了斜線。
- 筆畫的大小也受制約,右下部的筆畫通常要比其他部分的筆畫大。
- 筆畫的書寫順序受音韻結構影響,通常是寫完一個音節才寫下一個音節。
瞭解了這些音韻規則,學生在看到新字時就可以分析它的筆畫結構,而不需要死記硬背各個部件的形狀。也可以在手寫時合理地安排筆順。
從語音學看漢字
漢字語法的第三個部分-語音學,我來簡單說明一下:
漢字語音學主要研究筆順的規律。雖然筆順看似任意,但實際上是受一些普遍原則影響的:
- 書寫習慣的影響,右手者傾向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書寫。
- 減少書寫距離的原則,會選擇書寫距離最短的筆順。
- 視覺形狀的影響,例如會優先寫出大的筆畫框架。
- 音節結構的影響,同一音節會一次寫完。
- 這些原則互相影響,導致筆順的變化。
瞭解了這些規律,學生在學習漢字筆順時,不必死記硬背,而可以從這些原理去推導合理的筆順。
熟悉漢字語法的好處
漢字需要這些語法的主要原因如下:
- 減少死記硬背的負擔: 漢字數量非常多,若每個字都需要死記硬背,負擔將會非常沉重。有了語法規則,可以減少死記的部分。
- 利用已知知識學習新知識: 語法規律往往符合人腦的共通特點,學習者可以利用已掌握語法的經驗來學習新語法系統。
- 增強漢字的內在邏輯: 語法規律使漢字結搆更有條理,而不僅是隨機組合,這有助於記憶和理解。
- 關聯輸入和輸出: 語法系統關聯讀和寫兩種形式,有助學生在視覺輸入和動作輸出之間建立連接。
- 利用意識思維的優勢: 成人學習者的意識分析能力較強,明確教授語法可以發揮這一優勢。
- 最終實現自動化處理: 通過大量練習,語法知識可以變成自動處理,增強識字符和寫字的流暢性。
總之,語法分析符合漢字本身的特點,也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共通規律。將漢字視為語法系統有助減負、增效。當然,語法只是基礎,大量練習還是不可或缺的。
James Myers(2022)。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Grammar。臺大華語文學習與科技,2(2),1-37。https://doi.org/10.30050/CLLT.202212_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