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代詞是指在語句中,可以代替某個名詞而出現的一種代詞。它通常用來代替前面已經出現過的人或事物。例如:
張三和李四在公園玩球,Ø 踢破了窗戶。
在這個句子中,“Ø”就是一個零代詞,它代替了前面出現的“張三和李四”這個名詞詞組,以避免重復使用同一個名詞。
中文零代詞的特點
零代詞的特點是:
- 沒有明確的詞形,在句子中通常以一個空缺或符號(如Ø)來表示。
- 沒有性別、數量等語法信息,需要依靠上下文進行推理。
- 使用頻率非常高,中文語句中很常見。
- 可以代替各種名詞,如人名、地名、事物等。
- 有利於語句的簡潔和連貫。
學習使用零代詞對提高中文語言能力很重要。但由於零代詞本身不帶信息,正確推理解讀需要依靠上下文及一定的語言經驗。適當使用零代詞可以使表達更流暢連貫,但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規則,避免產生歧義。
中文兒童學習零代詞的困難
根據相關研究,中文兒童學習零代詞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 零代詞沒有明確詞形,完全依靠上下文推理,增加理解難度。
- 推理過程涉及工作記憶和文本記憶,但兒童的記憶容量有限。
- 對語篇的概念和語言規律不太熟悉,不懂邏輯關系。
- 受提及順序的影響,產生首位優勢困擾,推理錯誤。
- 面對復雜語篇,無法區分不同零代詞的指稱對象。
- 沒有獲得系統的零代詞推理策略指導。
- 語料接觸不足,難以積累使用規律。
- 語法知識不足,難以分析句子邏輯關系。
- 對自己的推理過程無法進行監控。
- 理解困難時,不會主動尋求幫助。
教師需要了解這些困難,從簡單開始訓練,提供清晰指導,大量語料訓練,培養監控策略,逐步提高兒童零代詞的理解能力。同時兒童自己也要主動學習,勇於求助。
中文兒童零代詞發展的情況
文章的實驗探討提及順序對中文兒童進行零代詞推理的影響,實驗設計和結果可以歸納如下:
一、研究目的
探討提及順序是否影響不同年級中文兒童進行零代詞推理的時間。
二、參與者
選取台南市某小學2-5年級學生各43-52人,共206人。所有參與兒童的字詞辨識和篇章理解能力通過篩選。
三、實驗材料
自行編制36組兩句一組的短篇,包含不同性別、同性別的人物。釆用零代詞推理句和填充句。
四、實驗程序
每組6-8人,個別指導說明后,練習8題,正式實驗分兩階段完成。
五、變量與設計
自變量為年級(2-5年級)和提及順序(第一順位、第二順位);依變量為推理句的反應時間。釆用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六、結果
- 年級顯著影響零代詞推理時間,時間隨年級降低。
- 五年級首位反應時間顯著快於第二順位,出現首位優勢。
- 2-4年級提及順序無顯著影響。
七、結論
五年級是中文兒童零代詞推理開始運用首位優勢策略的關鍵期。
系統化地指導零代詞推理
系統的零代詞推理策略指導可以包括以下要點:
- 引導注意零代詞的特點和作用,增加識別意識。比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零代詞。
- 通過大量標注語料,觀察零代詞的使用規律。注意先后順序、上下文關系等。
- 示范零代詞的推理方法,如回顧搜索、利用語義特徵等。
- 提供帶有零代詞的語篇訓練,從簡單到復雜,分步驟練習。
- 在訓練中添加提問和反饋,檢驗學生的理解效果。
- 引導學生口頭表達推理過程,說出推理依據。
- 訓練區分不同零代詞的指稱,處理跨段落的零代詞。
- 比較代名詞和零代詞的差異,加深理解。
- 示范識別推理錯誤的方法,培養監控策略。
- 創建語境化的零代詞訓練,如角色扮演、看圖作文等。
這些指導要根據學生語言發展水平按部就班,從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使其內化推理策略,并能靈活運用。
黃秋華, 曾玉村, & 陸偉明 (2014). 提及順位在中文兒童零代詞推論的效應. 教育心理學報 (TSSCI), 46(2), 23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