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in white shirt using tablet computer shallow focus photography

華語教學必學!中文語法的六大特性與學習關鍵(by陳純音老師)

為什麼學華語需要學習語法?

許多外語學習者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學語言一定要學文法嗎?」「中文的語法與其他語言有什麼不同?」其實,語法是語言的核心結構,掌握語法不僅有助於理解句子組成方式,也能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

美國語言學家 Noam Chomsky 提出了「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他認為人類天生具備學習語言的能力,就像吃飯或呼吸一樣,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幼兒能夠自然習得母語語法,而不需要刻意學習語法規則。然而,當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時,若該語言的語法與母語不同,就容易出現學習障礙,這時候學習語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舉例來說,許多歐洲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有許多相似的語法結構,因此歐洲人通常能夠較容易學習多種語言。但對於以華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學習這些語言時,可能會遇到動詞變化、詞形變化(詞性變化)等挑戰。同樣地,對於母語為英語或其他西方語言的人來說,學習華語時,因為語法結構差異較大,因此需要特別強調語法學習。

如果我們的學習對象是 將華語視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那麼 華語語法教學 就顯得格外重要。那麼,華語的語法到底有哪些特性呢?以下我們將介紹 華語的六大語法特性,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門語言。


華語語法的六大特性

1. 孤立性(無數、無性、無格)

語言可以依照語法變化的程度,分為「冷語(Isolating Language)」、「中熱語(Moderately Inflected Language)」和「熱語(Highly Inflected Language)」。

  • 熱語(如西班牙語、法語)
    這類語言有較多的詞形變化,例如:西班牙語的名詞有「陰陽性」,動詞變化會隨著主詞不同而改變。
  • 中熱語(如英語)
    英語雖然沒有名詞的性別變化,但仍然有單複數(cat/cats)及動詞變化(he eats / I eat)。
  • 冷語(如華語)
    華語則是高度孤立語,幾乎沒有詞形變化:
    • 無數:華語的名詞沒有單複數變化。例如:「一隻狗」和「很多狗」的「狗」沒有任何變化。
    • 無性:華語沒有語法上的陰陽性區別,雖然「他/她」在書面語有不同寫法,但口語發音相同。
    • 無格:華語沒有主格、受格之分,例如:「我打你」和「你打我」的「我/你」在語法上沒有變化。

因此,華語學習者在習慣了其他語言的詞形變化後,可能會對華語的這種「固定詞形」感到不適應。


2. 單/多音節性(字/詞區分)

華語的基本語言單位是「字」,而不像英語或其他語言主要以「詞」為單位。這使得 非漢字圈的學習者(如英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時,容易遇到 斷詞的困難

例如:

  • 日本人(漢字圈國家)學習華語時,因為已經熟悉漢字,對於詞與詞之間的界限能夠較快掌握。
  • 而美國人(非漢字圈國家)則可能難以區分「一隻狗」是「一 隻 狗」還是「一隻狗」。

由於華語沒有空格,學習者在閱讀時需要自行判斷詞語邊界,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項挑戰。


3. 主題顯著性(主題/主詞並存)

華語的句子通常由 主題(topic)、主詞(subject)和動詞片語(verb phrase) 組成。例如:

🔹 非移位主題(無溝主題) 👉 台灣小吃,你喜歡吃什麼?

  • 甲:「臭豆腐。」
  • 乙:「蚵仔煎。」

在這個對話中,「台灣小吃」是主題,而「你」是主詞,「喜歡吃」是動詞片語。學習者不需要每次都完整表達完整句子,而是透過省略來強調主題。

🔹 移位主題(有溝主題) 👉 作業,你交了嗎?

  • 甲:「交了!」
  • 乙:「還沒。」

華語的這種 主題突顯性,與英語的「主詞 + 動詞 + 受詞」結構不同,因此學習者需要適應這種句型。


4. 語詞省略性(所有詞類皆可省略)

華語的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連接詞 等幾乎都可以省略,例如:

👉 作業,你交了嗎? (省略了主詞「你」,但語境仍能理解)

👉 這件衣服很好看,想買嗎? (省略了主詞「你」和「這件衣服」,但語境明確)

這種省略特性使得華語在對話中更加簡潔,但也讓外國學習者較難掌握完整句子結構。


5. 詞序混雜性(SVO/SOV)

華語的句子詞序不像英語那樣固定,例如:

👉 我吃了早餐。(SVO)
👉 早餐我吃了。(SOV)

華語的詞序受語意影響較大,而不是由語法嚴格控制,因此學習者在學習句型時,需理解語境如何影響詞序。


6. 時貌明確性(「在」、「著」、「過」、「了」的使用)

華語沒有「時態(tense)」,但有「時貌(aspect)」,主要透過語法標記來表達時間概念:

  • :表「持續」,如:「我在吃飯。」
  • :表「狀態」,如:「門開著。」
  • :表「經驗」,如:「我去過日本。」
  • :表「完成」,如:「他走了。」

這些標記影響句子的語意,因此學習者需要理解這些助詞的用法。


結論

華語作為一門獨特的語言,具有 孤立性、主題顯著性、時貌系統 等獨特特徵。對於學習者來說,理解這些特性將有助於提升華語學習效率。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 華語教師與學習者 更深入了解華語語法的奧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