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公共政策的制定經常涉及龐大的資源分配與權衡,但你是否曾想過政策制定者在做決策時,可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機會成本」。簡單來說,機會成本是指選擇某一行動所放棄的其他選項可能帶來的利益。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在實際決策過程中,這種成本往往被忽視,特別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
近期一項由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經濟學者Emil Persson與Gustav Tinghög進行的研究,深入探討了「機會成本忽視」現象在公共政策中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在公共衛生資源的分配上,即便是有經驗的決策者,在做決策時也常常沒有充分考慮機會成本,這可能導致資源配置不當,甚至是公共支出的膨脹。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決策者不僅需要考慮眼前的選擇,更需要深思熟慮那些未被選擇的選項所隱含的價值。對於台灣的政策制定者與公共行政人員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與警示:在制定公共政策時,必須更加注重機會成本的考量,才能真正做到資源的有效配置與使用。希望這篇前言能夠引發更多人對於公共政策中機會成本忽視現象的關注與思考。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在做出一個選擇時,所放棄的其他選項所能帶來的潛在利益。換句話說,當我們選擇了一個選項,就會失去選擇其他選項可能獲得的好處。機會成本幫助我們評估選擇的真實代價,不僅僅是金錢成本,還包括時間、精力以及其他資源的使用。了解機會成本有助於我們在做決策時,更全面地考慮所有可能的後果,從而做出最優選擇。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由瑞典林雪平大學的Emil Persson和Gustav Tinghög進行,旨在探討公共政策決策過程中「機會成本忽視」的現象。他們採用實驗設計,研究對象包括瑞典的一般公眾和國際醫療優先排序專家,共計957名參與者。
- 實驗設計
- 研究者設計了一系列在線調查實驗,利用已建立的選擇範式來檢測參與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決策行為。
- 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條件組:一組是「控制組」,另一組是「機會成本提醒組」。
- 情境設置
- 每位參與者需在多個情境中做出決策,這些情境分為私人消費和公共政策兩大類。
- 在私人消費情境中,參與者需決定是否購買某些消費品(例如智能手機)。
- 在公共政策情境中,參與者需以醫療決策者的身份,決定是否投資某些公共衛生計劃(例如癌症篩查計劃)。
- 機會成本操作
- 在「機會成本提醒組」中,參與者在做決策時會被提醒機會成本,例如:「是否投資該公共衛生計劃,還是將資金保留用於其他健康計劃?」
- 在「控制組」中,參與者則不會收到這樣的提醒。
- 數據收集與分析
- 研究者收集參與者在每個情境中的決策數據,並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
- 主要分析包括比較兩組參與者在公共政策和私人消費情境下的投資率,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特徵(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對結果的影響。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在公共政策情境中,當參與者被提醒機會成本時,他們選擇投資公共衛生計劃的可能性顯著降低,顯示出強烈的機會成本忽視現象。然而,在私人消費情境中,這種現象並不明顯,且呈現出隨年齡變化的不同結果:年輕參與者表現出機會成本忽視,而年長參與者則相反。
結論與啟示
這項研究表明,機會成本忽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是一個普遍且重要的問題,可能導致公共資源的錯誤配置和不必要的支出。研究者呼籲政策制定者在做決策時,應更加重視機會成本的考量,以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
這些發現對於台灣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共行政人員具有重要啟示,強調了在公共政策決策中考慮機會成本的重要性,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錯誤配置。
Persson, E., & Tinghög, G. (2020). Opportunity cost neglect in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70, 301-312. https://doi.org/10.1016/j.jebo.2019.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