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朴裕鐘(Yujong Park)撰寫,主要探討如何在韓國的大學英語課堂中應用批判性識讀教學策略。研究對象是一個學期內的英語閱讀課程,學生需閱讀和回應《紐約客》雜誌的文章,並通過小組討論和寫作反應論文來參與批判性分析。研究發現,透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和個人經驗來進行深入分析,更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使用新聞文章作為教學材料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批判思維,並探討文化和個人經驗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然而,教師在實施這種教學策略時也面臨一些挑戰,如學生英語水平不足以應對高難度的文章,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等(Park, 2011)。
批判性識讀
朴裕鐘(Yujong Park)在研究中探討的教學方式專注於如何在非英語母語(EFL)的教學環境中建立批判性識讀課堂。這種教學方法涉及使用《紐約客》雜誌的文章作為教材,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理解內容,還要學會批判性地分析和反思文章的信息和觀點。
教學實施的具體步驟包括:
- 前閱讀階段(Prereading Stage):在這一階段,教師和學生會共同準備一份包含文章中關鍵詞和表達的預讀材料。學生會在小組內討論這些詞匯的意義,以確保所有學生對內容有基本的理解,從而為深入討論奠定基礎。
- 閱讀與討論階段(Reading and Discussion Stage):學生完成對文章的閱讀後,將參與由教師或學生領導的討論。討論通常圍繞文章引發的社會、文化或倫理問題,學生需要運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個人經驗來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
- 反應論文(Reaction Paper):學生需要基於討論的內容和個人的深入思考來撰寫反應論文。這些論文是學生展示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理解深度的機會。
- 後閱讀階段(Postreading Stage):在閱讀和討論活動後,學生將進一步探討文章主題和議題,深化對批判性識讀的理解和應用。
這種教學方法強調批判性識讀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實踐,涉及到識讀過程中的文化、政治和社會維度。透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也增強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性理解和分析能力。
批判性識讀的挑戰與解決之道
在朴裕鐘(Yujong Park)的研究中指出,當學生英語水平不足以應對高難度的文章時,教師在實施批判性識讀教學策略會遇到挑戰。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教師可以採取以下幾種策略:
- 適應性選材:選擇符合學生語言水平的材料。如果原文難度過高,教師可以提供簡化版本或選擇主題相對容易的文章。這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從而更自信地參與討論。
- 詞彙和概念預備:在正式討論前,先對文章中的關鍵詞彙和概念進行講解和討論。這可以透過創建詞彙表或進行小組詞彙解釋活動來完成,幫助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夠更加自如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
- 引入視覺輔助材料:使用圖表、圖像或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或複雜概念。這些視覺材料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力,使他們更容易跟隨討論的進展。
- 分組討論與協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相對不受壓力的環境下分享和發展思想。這種方式可以鼓勵害羞或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開口發言,並從同伴那裡獲得語言和概念上的支持。
- 問題導向的討論:設計開放式和多層次的討論問題,從簡單到複雜,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初級問題可以聚焦於理解性的問題,而更高級的問題則可以探討批判性分析或應用性問題。
- 模型和範例:提供討論的範例或模型回應,幫助學生理解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和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可以通過教師的示範或提供過往學生的優秀作業來實現。
- 正向反饋和激勵:對學生的參與給予正向反饋,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進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
通過這些策略,教師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批判性識讀的教學活動中,即使是那些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並從中受益。
Park, Y. (2011). Using News Articles to Build a Critical Literacy Classroom in an EFL Setting. TESOL Journal, 2(1), 24-50. DOI: 10.5054/tj.2011.24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