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less man in tee shirt paging interesting book

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秘訣:實施相互教學的步驟

這篇文章是關於相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在提高七年級學生理解監控活動方面的研究。研究由安娜瑪麗·蘇利文·帕林斯卡(Annemarie Sullivan Palincsar)和安·L·布朗(Ann L. Brown)於1983年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進行。研究報告了三個訓練研究,這些研究針對的是七年級讀寫能力較差學生的理解監控活動,包括摘要、提問、澄清和預測這四項學習活動。研究使用的訓練方法是相互教學,即導師和學生交替領導圍繞文本的重要特徵進行的對話。

第一項研究比較了相互教學方法與基於典型課堂實踐的第二種干預方法,發現相互教學過程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和維持。第二項研究顯示,相互教學對於理解監控活動的訓練在實驗室理解測試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並在課堂理解測試上實現了推廣和轉移。第三項研究由志願教師進行小組干預,確認了相互教學方法的效果。

整體來看,這些研究證明了相互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提高學生理解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尤其是對於讀寫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相互教學,學生在理解文本、監控自己的理解過程、提出問題和進行預測方面都顯著提高。

相互教學作為教育策略

相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是一種教育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種方法由安娜瑪麗·蘇利文·帕林斯卡(Annemarie Sullivan Palincsar)和安·L·布朗(Ann L. Brown)於1980年代初期開發。相互教學基於認知和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和合作,以促進理解和學習。

相互教學的核心在於四個主要策略:

  1. 摘要(Summarizing):學生學習提煉文本的主要觀點和信息,捨棄次要或冗餘的內容。
  2. 提問(Questioning):學生練習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和結構。
  3. 澄清(Clarifying):當遇到模糊不清或難以理解的部分時,學生學習如何澄清這些困惑,通過查找詞義、重新閱讀或討論來解決。
  4. 預測(Predicting):學生練習基於已讀內容對將要發生的事件進行預測,這有助於提高他們對文本結構的理解。

在相互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模擬這些策略,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這些技能。教師和學生輪流擔任“教師”的角色,引導對話和討論。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並逐步發展成為獨立和自我調節的學習者。

相互教學被證實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非常有效,特別是對於閱讀困難的學生。透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提高了理解技能,還發展了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來探究相互教學對改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效果。研究過程如下:

研究對象

  • 選取的對象主要是七年級的學生,特別是那些被認為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困難的學生。
  •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篩選測試,以確保他們在解碼(即閱讀字詞)方面能力達標,但在理解層面存在困難。

研究設計

  1. 基線階段:測量學生在沒有特別介入前的閱讀理解水平。
  2. 介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實施相互教學策略。教師和學生交替執教,運用摘要、提問、澄清和預測等策略來進行文本閱讀和討論。
  3. 維持階段:介入結束後,繼續觀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評估相互教學的長期效果。
  4. 泛化階段:評估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閱讀策略運用到其他文本和情境中。

研究方法

  • 進行了多個研究案例,其中包括控制組和實驗組,以比較相互教學的效果。
  • 使用標準化閱讀測試和自訂的閱讀理解任務來評估學生的進步。
  • 通過觀察、錄音和學生反饋收集資料,分析學生在相互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和進展。

研究結果

  • 研究發現相互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 學生在摘要、提問、澄清和預測方面的技能有了顯著提升。
  • 相互教學的效果在研究結束後持續存在,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泛化到其他閱讀情境。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和詳細的資料分析,證明了相互教學作為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學啟示

這項研究提供了若干教學啟示,特別是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 策略教學的重要性:研究強調了教授學生如何摘要、提問、澄清和預測的重要性。這些策略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他們所閱讀的內容。
  2. 互動學習的效果:相互教學模式顯示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強大影響,這種互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並提高了他們的理解能力。
  3. 培養自我監控能力:通過相互教學,學生學會了如何自我監控他們的閱讀理解過程,包括自我評估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並在必要時進行調整。
  4. 適應性教學:相互教學策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需要進行調整,這種靈活性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5. 長期和泛化效果:研究顯示相互教學不僅能在學生學習期間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這些技能能夠持續存在並應用於其他閱讀情境。
  6. 教師專業發展:進行相互教學需要教師具備特定的技能和策略,這意味著教師專業發展在實施此類教學模式時非常重要。
  7. 對困難學生的支持:相互教學尤其對閱讀困難的學生有效,這表明針對這些學生的特定介入措施可以產生顯著成效。

總之,這項研究強調了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方面,並為教育實踐提供了實證支持的策略。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3).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Technical Report No. 26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