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到使用華語的地方,如中國大陸或台灣,即標的語環境,所經歷的華語教學,是和非標的語環境的華語教學有很大的區別的。非標的語環境的華語教學環境相對複雜,華語在海外,既有如東南亞這樣的華人移民語言,也有如澳洲、美國、加拿大這樣的社區語言,甚至在馬來西亞是作為少數民族的語言。其次,非標的語環境的華語教學對象多元,既有第二語言學習者,也有繼承語言的學習者,還有第一語言的學習者。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中國大陸或台灣的教材,是無法因應當地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的。於是,教材編寫就因蘊而生。
外語教材的編寫應當先回答「我們希望學生如何學習語言?」,而與之延伸的項目就包括,教材所表明的語言學習理論、反應學習者的要求、反應教學目標和理論。下面作為以澳洲某大學的教材編寫進行案例分析:
「初、中級華語教材編寫」:對象包括:背景學習者和非背景學習者。對於非背景學習者,兼顧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以中國大陸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文》為主線,但重新編寫了《補充教材》,例如:《當代中文》問路的情境在北京,《補充教材》問路的情境就到墨爾本。背景學習者則加強書寫閱讀能力,使用同非背景學習者的《補充教材》,但加強其閱讀漢字的能力,循序地為先後出現的漢字標註拼音。
「高級華語教材編寫」則分有高級漢語A和高級漢語B,前者學習者背景多元,包括背景學習者和非背景學習者,後者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這些學生已經脫離目標語環境多年。在高級漢語A中,目標在於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並使其能夠表達自己對於中國歷史、社會和文化現象的看法;高級漢語B中,則希望學習者能夠具備論文寫作的能力,運用西方大學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建立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多角度看問題。高級漢語A自編教材《二十世紀的中國:社會變動與人》、高級漢語B自編教材《老故事,新作家》,另外加上《澳大利亞大學關於論文寫作的要求》以指導學生論文寫作。
「漢語翻譯(口譯)教材編寫」的學習者多元,包括語言背景多元、語言水平多元、學習目標多元。課程設計以建立學生翻譯基本理論為先、建立英語漢語的翻譯能力、培義跨文化意識、以勝任翻譯工作為目標。設置「中英基本口譯技巧」課程,包含:文化與教育、醫療保健、社會福利、觀光旅遊、移民定居、銀行貿易、法律事務和接待禮儀八大主題。編寫原則有五:一、注重銜接性;二、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需要;三、體現真實自然語境;四、強調師生互動;五、培養跨文化意識。
我認為,一但非標的語環境進入自編教材的階段,這也是華語在當地是屬於較優勢的第二語言,正如英語教材在台灣已經在本土有自己出版的教材一樣。我們應當樂見這樣的現象在各地開花結果,使華語教學的推展更進一步。